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_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一、播放国歌引入: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二、揭示课题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四、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五、自悟课文1、自然第一段: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⑴你还有什么不懂?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⑴学生小组讨论。
⑴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七、作业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第【1】篇〗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第一课时一、回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
同学们, 1949年10月1日,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探究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开国大典》,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谁能说说“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课件)(3)激发情感,再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孩子们,看到这四个字,你们的心情如何?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学生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课件:我会写)师正音。
注意“栏”是边音,“盏、帜、制、射”是翘舌音。
(2)指名读生词。
(课件:词语认读)(3)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爆、隆”这两个字,强调“爆”右下方不是“水”字,“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
(4)学生交流注意事项后练写。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3.学生交流后反馈:(课件)会场——典礼——阅兵——游行(1~4)(5~10)(11~13)(14~15)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教师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篇一: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问题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师板书:1. 开国大典)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这个“典”是本课的生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生1:隆重。
生2: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生1:一个国家的开始。
生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生: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分别找学生说。
(师板书: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师:你概括的非常的准确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指板书)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师出示课件:天安门前的景象)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就是典礼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看到这么盛大的场面老师可真激动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生1:我也很激动。
生2:我很感动。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激动地心情到课文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典礼时是按照哪些环节进行的?生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案3篇

开国大典教案3篇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开国大典教案的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开国大典教案一一、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要求: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理解重点句“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开国大典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电钮、瞻仰、漂浮”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
媒体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完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庄重。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来学习本课,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吧!(板书课题)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学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学生:隆重学生:盛大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预习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没有学生:预习了师:那我就来检查检查你们预习的成果(课件出示字词,请一位同学带读)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电钮瞻仰漂浮汇集庄严宣告欢呼肃立擎着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城楼檐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组中有两个词长得很像呢(出示瞻与檐)那你们怎么区分并记住它们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学生:“擎”上下结构,下面是“手”。
师:同学们,解决了这些生字词的问题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范文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范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开国大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激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简要复述这几个场面。
2.能背诵课文第7、8节。
3.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能背诵课文第7、8节。
教学难点: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
(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入场典礼阅兵式群众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
(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
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一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开国大典教案 (3)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介绍;2.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3.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2.教学难点: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开国大典相关资料;3.彩色打印的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开国大典仪式的盛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知识输入(1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资料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包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等重要事件;2.教师分析开国大典的经过和意义,强调其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步:内容讲解(2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详细介绍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庄严宣誓等;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仪式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例如国旗和国歌代表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宣誓代表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承诺。
第四步:思考讨论与互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看法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2.学生可以就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展开互动。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其对国家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2.学生对开国大典历史背景和仪式内容的把握;3.学生对开国大典重要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七、板书设计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教案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
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来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词析句,感受宏大的场面。
1、这篇课文描述的是《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主要描写了那些场面呢?入场——典礼——阅兵——游行2、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因为从这一天,我们可爱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华儿女从此站起来了。
通过读,你知道现场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呀?(高兴、激动、自豪)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请你有感情的来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预设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赶来”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预设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预设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O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主席的这句话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获得了自由和解放。
因此,这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所以,在场的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过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我们感受带了这声音由近及远,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为了等这一天,有多少革命先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这个声音还可能传到什么地方?人们会有人么样的反应?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农村,农民们,纷纷;传到了学校,学生们,都;传到了工厂,工人叔叔们,纷纷;传到了祖国的角角落落,到处。
4、怎样才能将宏大的场面写的具体、形象呢?小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抓住人物神态描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宏大的场面。
【设计意图】继续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抓住核心问题,体现长文短教的理念,让学生和文本充分的交流。
读说结合,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
体现“以学为主、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读写结合,抒发自己的感受。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69年,但这一天,印在了你的心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都为祖国的母亲的独立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件展示祖国今天的变化。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呢?虽然开国大典已经,但是,我仿佛看见了,我好像听见了,我知道。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学有所获。
五、作业布置。
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课文知识点[词语理解】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瞻仰:恭敬地看。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近义词]宣布——公布肃静——肃穆[反义词]完毕——开始热烈——冷淡[层次和段落]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游行。
[积累好词]描写场面壮观的词语: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万马奔腾长虹贯日惊天动地热火朝天万人空巷对句子的理解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
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的保障。
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
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考点整理一、作者简介选入《毛泽东文集》二、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典礼临近开始,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比拥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句子,表现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自豪的感情。
三、问题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主要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场面。
2、揣摩下列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现场的氛围。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
2)到了正年,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飖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
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
4)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
同步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dān shēng zhān yǎng piāo fú()()()()xié shāng wài bīn diàn niǔqí bīng()()()()二、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渐渐慢慢徐徐①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②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③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矗立肃立挺立①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②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③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三、修改病句。
◆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四、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旗杆一( )电灯一( ) 掌声一( )队伍一( )坦克一( ) 红旗一( )石桥一( )大炮一( ) 帽子五、按课文填空。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红旗翻动,像◆下午三点整,会场上◆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
六、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试画一张开国大典会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