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语文新旧课标解读

四年级语文新旧课标解读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内容
老课标新课标第二学段(源自~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一)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二)说明:老课标中红色加粗的,新课标中已经没有了。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三)4鹅(鹅鹅鹅) 骆宾王6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8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9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11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12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13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14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16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17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18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21陵(故人) 李白23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24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25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26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27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29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34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35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36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37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38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南(江南好)白居易40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42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44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45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46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47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49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50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51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52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53壁(茅檐长扫) 王安石54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55雨(水光潋滟)苏轼56景(竹外桃花) 苏轼57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58苏轼59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60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6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62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范成大63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范成大64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66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7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8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69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70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71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72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73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1雎(关关雎鸠)《诗经》2葭(蒹葭苍苍)《诗经》4海(东临碣石) 曹操5酒(结庐在人境)陶潜7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8陈子昂10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14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15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16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17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18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23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24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25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26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27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30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33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35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36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38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51说(四) 韩愈52铭刘禹锡53记柳宗元54记范仲淹55记欧阳修56说周敦颐57游苏轼58)示 (礻),衣 (衤),竹(),肉(月),足 (⻊),言 (讠),为准确理解新课标,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大力协助下,基础教育版将分期邀请各课程标准修订组、学者专家对修订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和点评,敬请关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四学段)新旧版本对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四学段)新旧版本对比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 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 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 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
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 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 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 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两个课标表述的不同之处
(1)硬笔书法力求美观———进一步强化母语教育
五到六年 级 学 生 能 用 毛 笔 书 写 楷 书 ;而 七 到 九 年 级 的 学 生 ,能 够 临 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 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比较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比较

修订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又再次向全国 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课程中 心以及11家出版社教材主编征求意见,得 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此外,教育部还向 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咨 询委员会委员等征求了意见,就文科课程 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 征求了意见。审议工作坚持综合审议与学 科审议相结合,最后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 审议机制初步建立。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 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 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 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 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 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 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 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 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 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 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 程的变革和发展。
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
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
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
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
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重要地位。
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关与课程的性质所做的表述:语文 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存在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能力评价内容各年级段模糊不清、交叉重叠等问题,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正。

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版课程标准”)有200多处文字修改。

对照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不少修改之处值得关注。

第一,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做了如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历年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一直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列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或任务。

因此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表述,十分引人注目。

按通常诠释,“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理解语言”是指“听”和“读”,“运用语言”是指“说”和“写”。

新版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因此阅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两种不同方式。

可见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涵盖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的旁落。

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表述的改进,有利于扭转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的不正常现象,并且对逐渐改善我国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的结构性失衡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特别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说明语文课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不能把语文知识教学作为主要目标;二是强调语文能力的习得性,阐明学生语文能力不能通过教师讲解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及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及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及新旧课标的对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上,应该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分别提出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此外,课程目标应该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应该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出规范、端正、整洁的字。

建立良好的写字惯。

2. 研究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 研究独立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认识部首,辅助识字。

4. 培养阅读兴趣,喜欢阅读,养成爱护图书的惯。

5. 研究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默读技巧。

6.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借助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关注自然和生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8. 写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研究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9. 研究普通话口语,认真听取别人讲话,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与旧课标的对比分析
小学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从“识
字与字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研究”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识字与字字”方面,新的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认识和会写的字数的要求。

1-2年级要求学生认识800个常用汉字,其中
能写出400个;3-4年级要求学生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其中能写出1800个左右;5-6年级则没有明确的要求。

在“阅读”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此外,学生需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写作”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作有兴趣,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作”。

在“口语交际”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内作中有一定的速度,能够完成一定字数的作。

此外,学生需要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总的来说,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少了一条)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照规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小学语文新旧课标对比(三)
说明:红色字为新课标增加或修改的,括号里的字为点评分析。

老课标
新课标
实施建议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新课标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和质量。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五)具体建议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