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 新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1-6知识点汇总甲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1-6册重要知识点汇总人教版【新】七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清单1. 散步【莫怀戚】一、作者: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二、中心:本文通过叙事祖孙三代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氛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暗示了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重任。
三、词语注音:信服嫩芽(nèn yá)分歧(qí)取决拆散(c hāi sàn)委屈粼粼(lín lín)一霎(shà)间各得其所熬过(áo)四、词语解释:1.【信服】相信并佩服。
2.【嫩芽】嫩绿的芽苗。
3.【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4、【取决】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
5.【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
6.【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7.【粼粼】文中形容水的明净。
8.【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9.【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2.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代表散文《我与地坛》、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二、中心: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三、词语注音: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沉寂(j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央求神色敏感诀别(jué)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xùxùdāo dāo)翻来覆去(fān fù)四、词语解释:1.【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2.【暴怒】大怒。
人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本文为人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以帮助学生复和提高语文水平。
以下是最新最全的知识点概述:
一、课文知识点
1. 课文理解与分析
- 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
-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 掌握重要细节和信息,理解作者意图。
2. 词语解释与运用
- 理解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
-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的组织和写作。
3.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
- 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主谓补等。
-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倒装、比喻等。
4. 修辞手法与修辞作用
-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
-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夸张效果等。
二、作文技巧
1. 题材选择
- 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遵循兴趣和经验的原则。
2. 内容组织
- 确定中心思想,组织主题材料。
3. 表达方式
- 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描写、引用、扩展等。
4. 语言规范
-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鲜活性。
三、阅读技巧
1. 文章理解
-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 难句分析
- 分析文章中的难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3. 句子翻译
- 掌握准确翻译句子的方法和技巧。
4. 阅读策略
- 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略读、精读、扫读等。
以上是人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的概述。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到你的研究和复。
加油!。
初中语文小说归纳总结人教版

初中语文小说归纳总结人教版小说是一种文学作品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现象,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教版选取了一系列优秀的小说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人生体验。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进行归纳总结。
一、《草房子》《草房子》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对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强烈揭露和抨击。
小说以一个农民眼中的草房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子君的遭遇和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内心善良的子君在封建礼教约束下,遭受各种不公和苦难,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通过描写子君的命运,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让人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二、《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7世纪的殖民地美国为背景,通过揭示女主人公海丽丝·白花的婚外恋和孩子出生后被刺绣红字“A”贴在胸前的遭遇,展现了宗教、道德和社会规范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
小说通过对海丽丝的命运的揭示,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对异类的歧视,引发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思考和反省。
三、《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朱自清的散文小品之一,以描写小石潭的美景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说通过对小石潭的形容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宁静、秀美和神秘。
朱自清通过对小石潭的赞美和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时,描写了勇士荆轲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刺杀秦王的英勇事迹。
小说通过对荆轲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布置,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敢。
他的行为激励着人们奋起抵抗暴政,追求自由和民主。
五、《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初中课文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课文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课文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小说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形式的小说作品。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小说,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对初中课文中常见的小说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用叙述方式表达故事的文学作品。
它以故事情节为核心,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手段展示情感、思想和生活。
小说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在题材、结构和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具备以下特点:真实性、想象性、艺术性和多样性。
二、小说的基本要素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情节发展和故事传达的重要角色。
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通过外貌描写、性格刻画、言语行为等方式展现。
2.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的事件和情感发展的线索。
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环节,通过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展示故事的发展曲线。
3. 环境: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场景。
环境的描写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的刻画表现出来。
4. 语言:小说的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作者通过精确翔实的描写、具有感染力的对话和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等来创造文学效果。
三、小说的结构和体裁1. 结构:小说的结构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
整体结构指整个小说的组织形式,如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和倒叙结构等。
局部结构指章节、段落和句子等局部的组织形式,如插叙、对比和重叠等。
2. 体裁:小说的体裁多种多样,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各种体裁有其特定的篇幅、结构和叙事方式。
四、小说的语言特点1. 真实性:小说力求显示真实的生活和人性,语言要求真实准确。
2. 情感性:小说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引发读者的共鸣。
3. 表现性:小说的语言要具有艺术表达的特点,例如形象、抒情、议论等。
4. 文学性:小说的语言应具有文学的特点,如感情饱满、词藻华丽、富有想象力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旨在对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同学们复和掌握重点内容。
一、课文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共包含以下课文:1. 第一单元:《寒假作业》、《窗外的麻雀》、《眼睛》、《游乐场上》2. 第二单元:《我的好朋友》、《简爱》、《花儿与少年》、《骆驼》3. 第三单元:《鲁滨孙漂流记》、《荷叶和蜻蜓》、《返回远方》、《林子祥星》4. 第四单元:《森林中的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料袋研发者》、《直升飞机的故事》5. 第五单元:《第一次杀人经历》、《五角大楼是如何炼成的》、《侦察英雄宋丹丹》、《急救中的奇迹》6. 第六单元:《我的父亲母亲》、《孔子的故事》、《山海怪》、《人与自然》二、重要知识点1. 词语解释在课文中,有一些重要的词语需要理解和解释,如:- 寒假作业:指学生在寒假期间布置的作业任务。
- 麻雀:一种小型鸟类,常见于城市和乡村。
- 游乐场:供人们进行娱乐和游玩的场所。
- 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和冒险的故事。
- 林子祥星:指林子祥这位歌手在娱乐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急救:对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进行紧急处理的医疗行为。
2. 课文主题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或教育意义,如:- 窗外的麻雀:传达了珍惜生活、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主题。
- 鲁滨孙漂流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生存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主题。
- 急救中的奇迹:强调了急救的重要性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3. 阅读技巧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理解词语: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
- 理解段落主题:通过阅读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把握段落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以上是对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和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新课标阅读知识点总结

初中新课标阅读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文字、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选材、设计教材、设置任务、展开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阅读速度和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标下的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能,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略读等技能,提高阅读效率。
二、阅读态度和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包括积极主动、有兴趣、有目的地阅读,有正确的评价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策略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选择、掌握和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如预习、泛读、精读、归纳总结、评价等,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四、阅读实践和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能力,通过实际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如课外阅读、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报告、朗读比赛、阅读讨论、课堂展示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巧,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习惯,掌握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锻炼阅读实践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doc

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快来阅读了:考试说明对小说这部分的要求是:1、了解小说特点2、掌握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内容小说知识点概述: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要素1、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2、完整的故事情节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三、方法归纳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常见考法小说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一直是考纲要求的文学体裁,注意鉴赏小说的角度。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把握主题等,我们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的考试形式多问答题。
语文要背的东西太多,但是你背了的内容都不会考,这要怎么办?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为大家梳理了历年考试中会出现的重点内容,全文记不住,只要记住这些内容一样拿高分。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导言
本文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以便学生在研究过
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知识点总结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 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和表达方式
- 使用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 注意文言文的句读和字音
2. 课文导读
- 阅读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文章
- 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类比和象征言语来表达意思
- 排比:用同一结构的短语或句子进行修饰和强调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产生艺术效果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其特点
4. 记叙文阅读
- 审读记叙文的内容和结构
- 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和寓意
-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 说明文阅读
- 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 学会从说明文中获取和整理信息
结论
本文简要总结了初中语文最全人教版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特点、课文导读、修辞手法、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等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
注意:本文总结的知识点基于人教版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对小说这部分的要求是:
1、了解小说特点
2、掌握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内容
小说知识点概述: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要素
1、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三、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常见考法
小说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一直是考纲要求的文学体裁,注意鉴赏小说的角度。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把握主题等,我们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的考试形式多问答题。
误区提醒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
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
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
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
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
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
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
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
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
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
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
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
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
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
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
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
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
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
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
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
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
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
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
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
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
(6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4分)
分析:
1、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后两次看病时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其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再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参考答案:(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
(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