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基质是指所有生物体内除细胞外的物质。

在这些物质中,最重要的就是细胞外基质,它是一种类似胶的物质,由水和各种蛋白质构成。

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功能、组织结构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的选择性附着、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等。

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几个角度来探讨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1. 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与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胞外基质的受体和粘附分子来实现的。

这些分子在胞外基质分子上或细胞膜上表达,它们促进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迁移以及细胞间互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以整合素为例,其是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受体。

整合素家族有很多成员,它们与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等基质分子结合,进而调节细胞的附着、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此外,有研究表明,多种胞外基质分子如透明质酸、纤维连结蛋白等都与其它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调节作用。

2. 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的选择性附着细胞在胞外基质中的选择性附着是由胞外基质蛋白和胞内蛋白以及细胞膜receptor 表达情况的共同调节作用,它们对细胞在基质中的定位和作用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胞外基质分子的结合能力和细胞膜上受体的配体选择性是细胞对不同基质成分选择性附着的关键因素。

基质分子结合能力强时,在细胞表面形成大量和长时间的链状分子,形成加强附着力的框架。

而表达不同受体的细胞对不同基质分子的选择性附着和附着力不同。

3. 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细胞分化和外形变化是细胞生存、生长和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胞外基质在这些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小鼠胚胎上皮为例,研究发现,当细胞分化时,基质分子的配合物改变,胞外基质肌动蛋白纤维网络也发生变化,使得胚胎细胞控制并调整自身吸收和排泄粘附物减弱,胚胎细胞便可摆脱原定位并继续发育。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

第十一章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由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

不仅对组织细胞起支持、保护、营养作用,而且还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识别、黏着、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糖胺聚糖(AGA):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过去称为黏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故又称氨基聚糖,另一个糖残基多为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糖胺聚糖可分为六种: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硫酸皮肤素DS、硫酸乙酰肝素HS、肝素、硫酸角质素KS蛋白聚糖(PG):是由糖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高分子量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黏多糖累积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缺乏降解糖胺聚糖的酶(如糖苷酶或硫酸酯酶)可导致糖胺聚糖或蛋白聚糖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在体内一定部位堆积,造成黏多糖累积病如Hunter综合征。

胶原(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骨架结构,动物体内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家族,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遍布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在结缔组织中特别丰富,可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原胶原:典型的胶原分子呈纤维状,是由3条α多肽链盘绕而成的3股螺旋结构,称原胶原。

胶原合成与组装始于内质网,在高尔基体修饰,最后在细胞外组装成胶原纤维①前α链:在糙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上合成,不仅含有内质网信号肽,而且在其N端和C端各含有一段不含Gly-X-Y序列的前肽。

②前胶原:胶原合成过程中带有前肽的3股螺旋胶原分子称为前胶原,其两端的前肽部分保持非螺旋卷曲。

③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前胶原在前胶原N-蛋白酶和前胶原C-蛋白酶的作用下,分别水解去除两端的前肽,在两端各保留一段非螺旋的端肽区形成原胶原分子。

④胶原原纤维: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基质中相互呈阶梯式有序排列并发生侧向交联,自组装成胶原原纤维。

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人们所了解的生命现象其实都是由细胞层层组合而成的,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依赖于其内部生化过程,而这些过程主要依靠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来完成。

本文将从细胞的结构和胞外基质的组成入手,分析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一、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元。

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器四部分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内除外部核的区域,包含细胞内的大部分生化反应的物质。

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和胞吞作用所需的一些溶液、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细胞质内的细胞器主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主要负责DNA的存储和调控,我这里就不过多讲解了。

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一层薄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膜有着特殊的构造和功能,其内面朝向细胞质,外面则与肌节质相接触。

细胞膜是细胞在运动和原生质流动中的特殊结构。

在细胞之间,还有细胞外基质,下面我们就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入手讲解。

二、胞外基质的组成胞外基质是指细胞与其环境之间的一层物质,它是由大量的蛋白质、多糖、矿物质等组成的。

胞外基质有两种主要的性质:一是较为坚硬致密,成为骨、软骨等组织中间质的基质;二是较为稀松,成为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和肌肉等组织中间质的基质。

从化学成分来说,胞外基质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1.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组成生物体中毒素的主要成分,其功能是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结构健康的胶原蛋白可以保持组织的稳定和连通性。

2. 弹性纤维蛋白弹性纤维蛋白是一种有弹性的结构蛋白,主要分布于皮肤、血管、肌肉等处。

而后再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体内环境的稳定。

3. 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主要位于细胞上皮细胞的邻接部位,调节胞间紧密连接并保持细胞间的粘附性和连通性。

胞外基质和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将从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出发,来探究其关系。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关系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关系

cell Biology
2、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是在细胞的控制下进行的 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是由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 酶催化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 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家族联合作用下被降解;细胞还 可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控制 蛋白酶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cell Biology
纤连蛋白的功能
1、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黏着斑
2、纤连蛋白与细胞迁移 3、纤连蛋白在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cell Biology
层粘连蛋白
cell Biology
层粘连蛋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细 胞外基质成分。 在成体,它主要存在于上皮下和内皮下紧靠 细胞基底部,还存在于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周围。
cell Biology
cell Biology
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功能
1、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2、对物质转运有选择渗透性 3、角膜中蛋白聚糖具有透光性 4、氨基聚糖有抗凝血作用 5、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有传递信息作用 6、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与组织老化有关
二、胶原与弹性蛋白 胶原是动物体内 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 家族,是人体内含量 最丰富的蛋白质。胶 原可由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成骨细胞 以及某些上皮细胞合 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cell Biology
cell Biology
蛋白聚糖聚合体
软骨中的蛋白 聚糖复合体是已知 的最巨大分子之一。 它的氨基聚糖为硫 酸软骨素和硫酸角 质素。
核心蛋白
连接蛋白 透明质酸
硫酸角质素
硫酸软骨素
cell Biology
蛋白聚糖的合成和装配
蛋白聚糖的核心蛋白肽链在粗面内质网核糖 体上合成,随后进入内质网腔装配上直链多糖。 在装配时,一个转移的连接四糖首先结合到核心 蛋白的丝氨酸残基上,在丝氨酸所处的肽链部位 具有专一的构象,可被识别。然后在糖基转移酶 的作用下,一个个糖基一次加接上去,形成了氨 基聚糖糖链。

细胞生物学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生物学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 2.胶原的类型
• α链是原胶原的基本亚单位,目前已发现42种不同的α链,27 种胶原;不同的α链以不同方式组合成不同类型的胶原。
每型胶原由3条相同或不同的α链构成: • I型胶原是异源三聚体:[α1(I)]2[α2(I)],分布于肌腱、皮肤、
骨、韧带,形成较粗的纤维束,具有很强的抗张强度。 • II型胶原是同源三聚体:[α1(II)]3,存在于软骨中。 • III型胶原是同源三聚体:[α1(III)]3,存在于皮肤、肌肉、结缔
IV型胶原:三股肽链不含规 则的(Gly-x-y)三肽重复序 列不形成α螺旋结构。
前胶原分子的前肽不被切除 C-端“头对头”形成二聚体 几个二聚体再交联形成网络
结构,构成基膜的骨架。
硫酸基
分布组织
0
结缔组织、皮肤、软
骨、玻璃体、滑液
0.2-2.3 软骨、角膜、骨、皮 肤、动脉
1.0-2.0 皮肤、血管、心、心 瓣膜
0.2-3.0 肺、动脉、细胞表面
2.0-3.0 肺、肝、皮肤、肥大 细胞
0.9-1.8 软骨、角膜、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
二糖单位{
糖醛酸(葡萄糖醛酸 / 艾杜糖醛酸)
• 因糖残基 上有 羧基,故糖胺聚糖 呈强负电性。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肝素、硫酸乙酰肝素
硫酸角质素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氨基聚糖
二糖单位
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
葡萄糖醛酸 N-乙酰葡萄
硫酸软骨素
葡萄糖醛酸
chondroitin sulfate, CS N-乙酰半乳糖

第11篇 细胞外基质及其及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11篇 细胞外基质及其及细胞的相互作用
3.功能 是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成份,与胶原纤维相互交
织,维持组织的弹性和韧性,防止组织撕裂和 过度伸展。
4.合成、装配与降解 在内质网合成后以可溶性弹性蛋白原的形式分泌
到细胞外,由赖氨酸之间相互交联转配成弹性 纤维网。降解有弹性蛋白酶催化。
32
三、粘着糖蛋白
粘着糖蛋白是胞外基质中一类多功能大分子, 有多个结构域,各个结构域可与不同的细胞和 胞外基质成分结合;从而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相互黏着。
1.结构:由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 白(core-protein)共价结合的高分子复合物。
蛋 透明质酸(中轴)
白 聚
连接蛋白
2.合成 (1)核心蛋白合成(
糖 多 聚
蛋白聚
核心蛋白(单链 多肽)
结合核糖体) (2)核心蛋白 + 糖链
体 糖单体 氨基聚糖(相同 → 蛋白聚糖单体(内质
或不同)
网腔)
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 肌细胞; 各类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雪 旺氏细胞,牙本质细胞
21
(1) 胶原在细胞内的合成 mRNA
在rER附着核糖体中合成多肽, 并进入ER腔
多肽链
在ER腔中, 切去信号肽; 脯氨 酸羟基化,赖氨酸羟基化和糖 基化; 肽链两端加上前肽序列
前链
在ER腔中, 3条链之间相互 交联形成前胶原分子
生有关;
(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愈伤组织局部的FN 过度表达导致瘢痕过度形成。
(4)恶性肿瘤组织的细胞表面纤连蛋白受体 异常,细胞粘着力降低,细胞容易脱离组织 而转移。
38
(二)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是胚胎发育过程各种组织基膜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医学细胞生物学之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之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细胞外基质的定义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质和多糖纤维等交错形成的网络胶状结构体系,或简言之为细胞成分之外的组织成分的总称。

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外基质不仅将细胞整合在一起并决立其物理性质,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增殖、分化、迁務及死亡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加以调节。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

一方面,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作为细胞组织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理指标;另一方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细胞外基质也会作用于周囤的细胞及组织器官,进而促使和导致相关病理改变的发生。

三.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分可分为三类:①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凝胶样基质;②胶原和弹性蛋白等-纤维网架,结构蛋白:③非胶原性黏合蛋白,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粘附成分1.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1)氨基聚糖(1)结构:重复的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无分支直链多糖(2)分类:氨基聚糖的分子特性及分布(3)重要特征:2.与蛋白质链不同,该碳水化合物链不会折叠成致密结构,因此氨基聚糖在基质中占据很大的空间2.氨基聚糖带负电荷,具有强烈的亲水性和吸附阳离子能力。

氨基聚糖可与水分子结合形成凝胶,结果产生膨胀压可抵抗外界压力。

☆透明质酸:结构:最简单,无硫酸基团,含有大量亲水性的负电荷基团C00-,全部是由单纯的匍萄糖醛基和乙酰氨基匍萄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而成。

形态:呈无规则卷曲状功能:赋予组织弹性、抗压性,并具有润滑剂的作用,促进细胞迁移、增殖降解:透明质酸酶2)蛋白聚糖结构:是由一条称之为核心蛋白质的多肽链与硫酸氨基聚糖共价结合的髙分子量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核心蛋白为单链多肽,在同一个核心蛋白上可同时结合一个到上百个同一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氨基聚糖链,形成大小不等的蛋白聚糖单体,若干个蛋白聚糖单体又能通过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蛋白聚糖多聚体。

2.胶原和弹性蛋口1)胶原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个纤维蛋白家族,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外基质(ECM),是指包括胶原、纤维蛋白、肝素硫酸、水杨酸乙酯、降临素等一系列蛋白质和多糖在内的一种生物外界组织,可分为纤维类ECM和胶原类ECM。

在人体中,ECM在细胞形态、生长、迁移以及功能转化等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ECM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一个由多个分子组成的结构体系,即细胞外基质-细胞膜-细胞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

这个系统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领域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1. 细胞膜与ECM的界面相互作用细胞膜位于细胞内外环境的交界处,是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内部信号传递之间的“桥梁”。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层,以及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等分子。

在ECM 与细胞膜之间,存在许多分子,起到了调节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其中,整合素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与ECM之间发挥作用。

整合素分子分为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αβ二聚体。

在ECM与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αβ二聚体可结合到特定的ECM蛋白上,并通过与细胞膜内部的细胞骨架系统耦合,调节细胞的外形。

此外,整合素还能够与其它膜绑定分子如脂肪酸,以及细胞内部信号分子等结合,形成复杂的信息传递网络。

2. ECM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细胞内部的骨架系统,由三种不同的类别支撑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分别是微纤丝、中间纤维和微管,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信号传递、运输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CM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细胞迁移、生长、分化及形态维持等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ECM与细胞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ECM参与这些过程中,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与ECM 的力学特性、形态及趋化物质的存在有密切联系。

在ECM-细胞膜-细胞骨架整合系统之间,微纤丝主要起着支撑细胞形态的作用。

ECM蛋白所处的环境可以通过改变微纤丝活性、网络结构的形成或稳定性等方式,调节细胞的外形,决定细胞的方向性运动和趋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分布于各种组织,尤其在结缔组织中特 别丰富,是细胞外基质的网状结构。
来源: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 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
14
第14页/共49页
胶原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组织
脱钙骨 跟腱 皮肤 角膜 软骨 韧带 主动脉
肺 肝
胶原的含量(克/100 克干重)
88.0 86.0 71.9 68.1 46~63 17.0 12~24 10
20多种链构成已知的19种胶原。常见的是Ⅰ、Ⅱ、 Ⅲ、Ⅳ型。
表11-2 几种胶原的分子组成、组织分布及来源
类型 分子组成
(四)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与疾病 1.氨基聚糖或蛋白聚糖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堆
积造成黏粘多糖贮积症 2.氨基聚糖的变化和蛋白聚糖的异常表达对肿
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13
第13页/共49页
二、胶原与弹性蛋白
(一)胶原(collagen)
含量: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 总量的25~30%。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在人体 衰老过程中,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逐渐降 低。
组织分布
结缔组织、皮肤、软 骨、滑液、玻璃体 软骨、角膜、骨、皮 肤、动脉 皮肤、血管、心、心 瓣膜
肺,动脉,细胞表面
肺、肝、皮肤,肥大 细胞
软骨、角膜、椎间盘
注:*L-艾杜糖醛酸是由差向异构酶催化糖链中的D-葡萄糖醛酸进行差向异构 化而生成的。
9
第9页/共49页
(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PG)
4
15
第15页/共49页
16
第16页/共49页
1.胶原的分子结构 (1)每个胶原分子是由3条肽
链(20多种)绕成的同源或异 源三股螺旋结构;
(2)富含Gly-Pro-Hypro / Hylys三肽重复顺序;
(3)氨基酸的羟基化与糖基化 使肽链彼此交联,稳定结构。
17
第17页/共49页
2. 胶原的主要类型
5
第5页/共49页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一、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凝胶样基质成分) 二、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纤维状网架成分) 三、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白(粘着成分)
6
第6页/共49页
一、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一)氨基聚糖
1.结构: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详见表11-1)。
二糖单位:
己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 氨基己糖: 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
1.结构:由氨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 白(core-protein)共价结合的高分子复合物。
蛋 透明质酸(中轴)
白 聚
连接蛋白
2.合成 (1)核心蛋白合成(
糖 多 聚
蛋白聚
核心蛋白(单链 多肽)
结合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 (2)核心蛋白 + 糖链
体 糖单体 氨基聚糖(相同 → 蛋白聚糖单体(内质
或不同)
网腔)
(三)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功能 1.形成凝胶样基质,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2.对物质转运有选择通透性(基膜尤为典型); 3.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4.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5.骨组织中的氨基聚糖有助于钙盐沉积和骨的
钙化 6.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与组织老化有关。(玻
尿酸)
12
第12页/共49页
10
第10页/共49页
3.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理化特性
(1)在生理pH值下带有密集的负电荷; (2)电荷互斥使分子呈高度伸展状态,形成多
孔亲水凝胶; (3)电负性吸引Na+,Na+结合水,产生膨胀
压。 (4)具有多态性,核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
不同,多糖链的长度和成分可以不同。
11
第11页/共49页
重复二糖单位
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葡萄 糖 葡萄糖醛酸-N乙酰氨基半乳 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半乳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
每二糖单位 所含硫酸基
0 0.2~2.3 1.0~2.0 0.2~3.0 2.0~3.0 0.9~1.8
8
第8页/共49页
表11-1 氨基聚糖的分子特性及组织分布
氨基聚糖
透明质酸(HA) hyaluronic acid 硫酸软骨素(CS) chondroitin sulfate 硫酸皮肤素(DS) dermatan sulfate 硫酸乙酰肝素(HS) heparan sulfate 肝素 heparin 硫酸角质素(KS) keratan sulfate
不同的二糖单位和透明质酸链的二糖单位重复序列
7
第7页/共49页
2.种类:根据糖基性质、连接方式、硫酸化程 度和分布部位分为六种:
(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 (2)肝素(heparin) (3)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 sulfate, HS) (4)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 (5)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DS) (6)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 KS) 除透明质酸外,其它氨基聚糖都被硫酸化。
3
第3页/共49页
含量种类差别大、决定组织物理性状适合其功能
含量少:
上皮组织 肌组织 脑脊髓
含量多: 结缔组织
第4页/共49页
平滑肌
4
2.细胞外基质中的大分子 (1)凝胶样基质成分: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2)纤维状网架成分: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 (3)粘着成分: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白 3.胞外基质成分由该组织的细胞合成和分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细胞 外基质对多细胞生物组织构建的意义
2.掌握细胞外基质成分中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 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3.熟悉基底膜的组成成分和生物学功能 4.了解细胞外基质与一些相关疾病的关系
1
第1页/共49页
概述
1.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关系 (1)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共同构成组织 (2)对细胞有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3)与细胞代谢、增殖、生长、分化、识别、
黏着、迁移、组织创伤修复等正常生理活动 和异常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 (4)基底膜是特化的细胞外基质
就像水对鱼、土壤对植物的作用。
2
第2页/共49页
细胞外基质定义 : 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细胞分泌的由蛋白质和多糖 构成的高度水合性纤维网络凝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