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学校: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和性质的基础课程。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

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和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4.初中课程标准中内容由和两部分组成。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新课标提倡把()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A、地球与地图B、世界地理C、中国地理D、乡土地理2.()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B、教师教学用书C、教科书D、地图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

A、求同B、求异C、创新D、创造4.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学习顺序()A、作了严格的规定B、不作规定 C 、没有任何说明D、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5.乡土地理中“乡土”的范围一般是指()一级行政区域。

A、省B、市 C 、县D、乡或镇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含A、B、C、7.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以()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A、区域地理B、世界地理C、中国地理D、自然地理8.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反馈功能C、启发功能D、激励功能9.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

A、教学B、教法C、观念D、态度10.在学习以一个国家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一定要()A、突出该国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B、以该国的自然地理为主C、以该国的人文地理为主D、以该国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为主11.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掌握等层次。

A、了解B、理解C、灵活运用D、巩固12.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14.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课标提倡把()作为综合性研究的载体。

A地球与地图B世界地理C中国地理D乡土地理2、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7~9年级地理课程以()研究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A区域地理B世界地理C中国地理D自然地理3、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研究顺序()。

A作了严格的规定B不作规定C没有任何说明D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

4、"乡土"范围指()一级行政区。

A省B市C县D乡或镇5、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研究。

应做到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

A多媒体系统B图像系统C音频系统D综合系统6.课程目标是分()个层次陈述的。

A、2B、3C、4D、57、领悟(内化)水平的行为动词哪项是正确的:()A、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等。

B、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C、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D、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等。

8、地理课程资源包括()①学校地理课程资源②社会地理课程资源③校外地理课程资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0、“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践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进修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裕认识常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常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3、学科中的研究性进修与研究性进修课程的终极目标是()A.形成研究性进修的进修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判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看法和课程理念1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进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1、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研究,要求至少安排一次或2、地理研究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以及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初一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地球仪,回答下列各题:【1】有关地球仪旋转的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正确的叙述是A.该交点叫地心B.该交点叫极点C.一共有3个交点D.都是位于海洋上【答案】B【解析】地球仪旋转的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北极点位于海洋上,南极点位于陆地上。

【2】地球仪旋转的轴倾斜的原因A.是为了看起来美观B.是为了让地球仪旋转的时候更稳定C.是为了直观地表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D.是为了方便制作,降低地球仪生产成本【答案】C【解析】地球仪旋转轴倾斜的原因是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

2.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从西向东依次是:A.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B.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D.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马来半岛【答案】A【解析】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和非洲相连,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顺应地势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入海,南部有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亚洲和欧洲主要地形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水域是:()A.土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慢德海峡【答案】A【解析】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水域是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的是地中海和大西洋;霍尔木兹海峡连接的是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曼德海峡连接的是红海和亚丁湾,故答案选A。

4.“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原因之一: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A.高温多雨的气候B.炎热干燥的气候C.温和多雨的气候D.寒冷干燥的气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题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题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题一、填空题(10分,每空2分)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和性质的基础课程。

2、地理要素采用和结合两种方式。

3、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了解,按照和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4、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和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二、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1、地理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五个特征。

A、自主性B、思想性C、趣味性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A、世界地理B中国地理C地球与地图3、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教学重难点B、教学要求C、过程与方法4、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有:、档案袋评价法、观察评价法。

A、口头表达法B、纸笔测试法C、综合评价法5、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和等。

A、地理图册B、教案C、地球仪6、“乡土”地理的范围是指一级行政。

A、省B、县C、乡或镇7、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和。

A、合理性B、有效性C、适宜性8、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A、自评B、等级C、互评三、判断题(20分)1、课程内容中的“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不可自行设计。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

()4、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地理教学中的评价,就是“一张考卷定终生”()四、简答题(40分)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2、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3、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4、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要注意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论考试题(8套)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论考试题(8套)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论考试题(8套)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本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和地理图册等。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新理念、新标准、材、法和新评价。

2、“地球与地图”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

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研究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研究。

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3、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反馈功能、启发功能和激励功能。

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地理研究的基础之一。

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包括学生表现法、纸笔测验法、档案袋法、观察法等。

4、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和掌握等层次。

旧版教材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旧版教材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2、如何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教学?(8分)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介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和地理环境可以利用青少年活动场所,如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考察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馆等,开展地理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各种环境,如河流、山地、湖泊等,开展野外考察和实地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初二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初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表面海和陆面积比是()A.6:4B.4:6C.3:7D.7:3【答案】D【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概况.2.某地区一年中,平均每1000个人出生并成活4个婴儿,死亡3人,那么该地区这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千分之四B.千分之三C.千分之一D.千分之十【答案】C【解析】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4÷1000×100%=0.4%,3÷1000×100%=0.3%,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3.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什么作为导游图:()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C.中国地图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答案】D【解析】在地图所画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越详细,越适合到陌生城市旅游的人,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4.地面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答案】B【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故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比较.5.目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问题已非常严重,人类应:()A.使人口增长越慢越好B.减少城市人口C.毁林开荒,滥垦草原D.有计划生育【答案】D【解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人口政策.6.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水热充足B.北方地区——河网密布C.西北地区——高温多雨D.青藏地区——高温干燥【答案】A【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课标提倡把()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A地球与地图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乡土地理2、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7~9年级地理课程以()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A区域地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自然地理3、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学习顺序()。

A作了严格的规定B不作规定C 没有任何说明D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

4、"乡土"范围指()一级行政区。

A省 B市 C 县 D乡或镇5、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

应做到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

A多媒体系统 B图像系统 C音频系统 D综合系统6.课程目标是分()个层次陈述的。

A、2B、3C、4D、57、领悟(内化)水平的行为动词哪项是正确的:()A、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等。

B、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C、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D、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等。

8、地理课程资源包括()①学校地理课程资源②社会地理课程资源③校外地理课程资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 充分地传授知识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0、“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1、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学习,要求至少安排一次或2、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初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初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初中地理)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3分)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具有、、、、、等五个特征。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3.“课程内容”部分由“”和“”组成。

4.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了解、按照和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6.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

7.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8.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和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9.“内容标准”的修订中显示出、、、四个特点。

10.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简答(每小题8分计40分)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3、通过学习《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你认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有哪些主要体现?4、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5、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哪五个“注重”?三、论述 (每小题13.5分计27分)1、结合实际谈谈初中地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

2、对地图这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从目标教学要求及有关内容的详细说明等方面论述。

一、教学常规(共20分)1.《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2012年版)》共有大项、个条目,其中“教学常规”包括、、、、、六部分。

(8分)2.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指家庭作业)不得超过小时。

(2分)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试举一例谈谈学科教学是如何落实或渗透“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