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州钨产业发展现状及打造赣州全国重要的钨产业基地对策

合集下载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钨稀土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钨稀土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钨稀土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5•【字号】赣市府发[2006]21号•【施行日期】2006.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钨稀土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市府发[2006]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钨、稀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抓住当前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钨、稀土深度加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按照“整合资源、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度加工、做大产业”的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整合为手段,以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和应用产业为主线,通过市场导向和政府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资源的总量调控和定向供应,积极引导各生产要素向大企业和深度加工领域集聚。

同时,以现有企业为平台,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和技术合作,大力发展钨、稀土深加工项目和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赣州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钨、稀土产业基地以及硬质合金、钨材产品、稀土永磁材料和各类稀土材料、应用产品的制造基地。

(二)发展目标1、稀土产业“十一五”期间,力争把我市稀土产业(含应用企业)培植成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形成1-2个年销售收入30-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基地,形成3-4个10-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并形成稀土三大产业结构体系,即形成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产业,稀土发光材料及应用产业,稀土储氢电池材料及应用产业。

其中,以钕铁硼为主的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产值力争达到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矿区。

该矿区矿藏丰富,钨、铜是该矿区的主要矿物资源,同时还含有多种有用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等多种矿物资源。

由于矿床地质条件优越、资源质量高等因素的存在,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在未来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据初步勘探测算,该矿区的钨资源储量达4.4万吨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而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钨、铜等金属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对其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国防军工、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因此,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区的地质环境是非常优越的。

该矿床位于宁都—于都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地处于西南向斜坡区,是一种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矿床地质状况稳定,为岩石中含有硅、钨的伟晶岩,属于多岩相的伟晶岩。

这种地质环境条件对于矿床开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区在其开发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该矿区周边交通便利,有京九铁路、长铜高速公路、沪昆铁路和沪瑞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便于物资运输。

同时,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各种矿业工作的开展。

环境条件优越,能够更好地保证开发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总之,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具有优越的地质条件、重要的市场价值和开发优势,为矿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未来,该矿区在钨、铜等多种有用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开发领域将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南部的一处矿区,该区域矿藏丰富,主要以钨和铜为主矿物资源。

以下是该矿区相关数据和分析。

1. 钨资源储量据初步勘探测算,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的钨资源储量达4.4万吨以上,居全国第一。

该数据表明了该矿区在钨矿资源储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钨冶炼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钨冶炼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钨冶炼技术的发展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 要影响。随着钨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不断扩大,钨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推
动钨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
钨冶炼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 展。钨冶炼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将带动采 矿、化工、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钨冶炼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 加强。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技术的快 速发展,各国在钨冶炼技术方面的合作 与交流将更加频繁和紧密,共同推动钨
新型钨冶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涌现。例如,生物冶金、化学冶金 等新型钨冶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钨冶炼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 展,钨冶炼技术将与新材料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钨基新 材料,满足高新技术领域的需求。
钨冶炼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交流平台
建立钨冶炼技术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各国之 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钨冶炼技术的共 同发展。
05
钨冶炼技术的前景展望
钨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钨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航空 航天、核能、电子、超导等。钨的高熔点、高密 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其成为这些领域的关键材 料。
在核能领域,钨被用作核反应堆的反射层和遮蔽 剂,能够有效吸收和反射中子,提高核反应效率 。
钨的用途
钨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 钢铁、有色金属、玻璃等材料的 添加剂,以及硬质合金、高温合 金、航天材料等领域。
钨冶炼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钨冶炼技术
早期钨冶炼技术包括钨精矿的焙烧、 酸浸、沉矾、还原等工序,但该技术 流程长、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现代钨冶炼技术
现代钨冶炼技术包括酸分解、溶剂萃 取、离子交换、萃取剂回收等技术, 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环保等优点。

国内钨及钨合金的研发及应用现状

国内钨及钨合金的研发及应用现状
耐震钨丝的特性与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资料和国内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 所有耐震钨丝均以掺杂钨为基础,再添加微量的 Co或少量的Re等元素,以获得更好的高温延
性,增强钨丝的耐震性能。因此,研制耐震钨丝 必须首先重点围绕掺杂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最 优化控制,实现同步增强钨丝高温强度、抗蠕变 能力和高温再结晶后常温强度的目标,从而获得 具有较好耐震性能的钨丝;另一方面在优质掺杂 钨丝的基础上复合添加具有固溶强化效应的钴 或铼,以提高其再结晶后的室温延性。
班,把杀鱼的事给忘了。晚上临睡前我还一再交代他:明天早
由高熔点、高硬度的钨和高导电、导热率的铜所 构成的假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电弧侵蚀性、 抗熔焊性和高强度、高硬度等优点,目前被广泛 地用作电触头材料,电阻焊、电火花加工和等离 子电极材料,电热合金和高密度合金,特殊用途 的军工材料(如火箭喷嘴、飞机喉衬),以及计 算机中央处理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引线框 架,固态微波管等电子器件的热沉基片。其成型 方法主要是等静压成型(CIP),新改进的工 艺方法有:
入到含量较少的另一坯体中,可获得低膨胀系数 和高导热性良好匹配的梯度功能材料。在此基础 上发明了一种新型钨铜(钼铜)梯度结构功能材 料,该种梯度结构材料由以W-Cu(Mo-C u)为主的金属部分和以AlN-Al为主的陶 瓷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良好结合使其具有优异 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其高导热率、低膨胀系数能 满足大功率器件对散热装置的使用要求。
纳米钨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纳米钨合金制备方法有机械合金化、喷雾干 燥法、溶胶-凝胶法、干燥法、气相沉积法、反
班,把杀鱼的事给忘了。晚上临睡前我还一再交代他:明天早
应喷射法、真空等离子体喷射沉积法、机械-热 化学合成法等,常用的方法为前三种,主要应用 在高密度钨合金、钨基复合材料(如:W-Cu)、 硬质合金等方面。

新冠疫情冲击下,钨行业形势及思考

新冠疫情冲击下,钨行业形势及思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国际钨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出口大幅下滑、而钨行业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钨行业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呈现趋稳向好态势。

随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的推进,市场活力、消费潜力和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钨行业趋稳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钨市场需求进入低速增长周期,钨市场供应略大于需求的弱平衡状态势。

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钨矿采选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稳步推进;尾矿井下充填、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探索无尾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钨渣“点对点”豁免管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畅通钨渣利用处置渠道;硫磷混酸法分解白钨精矿绿色钨冶炼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硫磷混酸法,福建鑫鹭钨业年产1万吨仲钨酸铵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江西着力推动钨产业向高性能硬质合金和硬面材料、数控涂层刀片、刀具以及钻具等应用领域延伸,江钨集团正在积极谋划赣州钨产业园建设;株洲新马精密工具产业园项目——株硬集团本部2000吨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生产线和其子公司株洲钻石传统刀片和数控刀具生产线搬迁扩能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厦门金鹭硬质合金产业园项目加速建设。

控风险:钨行业发展面临压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以预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将拉动钨高端应用消费增长,尤其在高端装备与材料制造产业、能源及矿产资源采掘业、基础设施建设、核能源、光致变色材料、生物医学、润滑材料、储能材料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我国钨行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江西赣州钨与稀土国检中心帮助当地支柱产业

江西赣州钨与稀土国检中心帮助当地支柱产业
( 2 。 k= )
气 体计量 基标 准奠定 了基 础 。
参 考 文 献
[ ] GB39 1 0 5—1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 96 s. [ 2] G / 88 2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 ] B T1 83— 0 2 S. [ ] G / 80 3 B T12 2—20 室内空气 中臭氧卫生标准[ ] 00 s. [ ] G 0 2 2 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 4 B5 3 5— 0 1 s. [ ] G 8 8 5 B 150—15 8—2 0 室 内装饰装修 材料有 害物质 限量 88 01 [ ] s. [ ] 王贵勤. 6 大气臭氧研究 [ .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9 5 2— . 18 : 9 [ ] 戴天有 , 7 刘德全 , 曾燕君 , 装修房屋室 内空气 的污染[ ]环 等. J. 境科学研究 ,0 2,5 4 2 20 1 ( ):7—3 . O [ ] 周迅 . 型高效臭 氧发生 器及其应 用 的研究 [ . 8 新 D] 北京 : 清华
检 总 局 的调 查 数 据 显 示 , 国 4 我 5万 个 食 品 生产 企 业 中 , 工 员 人 数 l 以 下 的食 品 生 产  ̄ I I 作 坊 有 3 0人 H b 5万 家 , 例 近 比 8% , 0 基本 上都 缺乏 相 应 的技 术 和食 品 安 全 意 识 。另 外 , 尽
大学 ,9 8 19 .
4 结论
研制 的痕量 臭 氧标准 气体发 生装 置浓度 范 围为
2 5~1 0 m lmo, 定性 小 于 0 5 , 0n o 0 / l稳 . % 可用 计算 机 软件 自动 控 制 并 输 出数 据 。N M I 0与 S P 1 美 国 R4 ( NS IT臭氧测 量基 准 ) 行 比对 试 验 研 究 , 者 线性 进 二 相关 系数 为 1 0 00 I . 0 。N M0的不 确 定 度 小 于 1 % ( 2 。该装 置 的研 制 成 功 为 我 国建 立 臭 氧 标 准 k= )

章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章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产业发展的S W O T分析3.3.1 优势(Strengths)分析3.3.1.1 区位优势突出现代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不仅离不开发达的信息和交通的支撑,而且更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

章贡区地处赣州市市中心,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长江三角洲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

目前,章贡区已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赣韶铁路的即将建成,章贡区作为江西省“南大门”中心城区和“长珠闽”地区共同腹地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009年5月,国务院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赣州市也因此被纳入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区。

从此,赣州市搭上了海西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这对提升赣州市经济的对外辐射能力,加强区域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章贡区作为赣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可借助这一良好契机和自身的区位优势推动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3.1.2 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众所周知,工业园区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1年,章贡区举全区之力打造了工业发展新平台—江西赣州沙河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沙河工业园已发展成为省级工业园、省级民营科技园、江西省机电工业城和市级重点工业园,目前已接纳110户企业落户。

2006年3月,在赣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章贡区投资兴建了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原赣州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基地成为了赣州市有色冶金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批知名企业在“一园一基地”内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依托上述已初具规模的工业平台,章贡区按照“引进一批企业、聚集一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切实抓好各个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专题招商、上下游产业链招商、优势企业重组招商、重点企业以商招商等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势产业关键缺失环节配套产品的招商工作,促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项目落地建设,初步形成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机械制造、现代轻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为打造科技新城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世界钨都

世界钨都

赣南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号称“世界钨都”。

世界钨都赣州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号称“世界钨都”。

1907年德国传教士在大余县西华山发现钨矿。

1914年,人们又相继在崇义县中梢、全南县大吉山发现大型钨矿,从此揭开了中国钨矿开采的历史。

1931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中华钨砂公司”总经理,采钨砂近8000吨,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换回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和武器,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赣州成立了九大国有统配矿山、16个地方国营矿山和20多个集体坑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钨原料产地。

其间地质工作者探明钨储量的矿区106处,累计储量117万吨。

钨保有储量占全国第二,但高品质的黑钨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第一,为全国同类产品的70%,世界的60%。

上个世纪中叶,在赣南的山沟里,溪水旁,到处可见手拿铁锤身背淘砂盘的人,当地人称之为“打砂子的”。

他们衣服都被红土染成红了,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在废矿石边回收钨砂,从事这项职业的少说也有上万人,成为当年赣南山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赣南大吉山钨矿的废矿石卖给日本,日本将免费修一条从大吉山至南昌的高级公路(七十年代的高级公路差不多与现代的磁浮列车相同的概念),据传周恩来认识到钨矿的废矿石中含有特殊稀有且珍贵物质,因此不同意此事,导致日本人的阴谋破产。

目前国人还不知日本人想提炼废石中的何种物质,只好将废矿石用来修路建房。

随着一条一条矿脉的发现,作为 156项重点工程的补充项目。

在赣南先后建成了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盘古山四个大型钨矿。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正是这些钨矿石的出口,曾经为国家换回了价值七十五亿人民币的粮食和物资,为整个国家度过随后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本段现状储量第一,但在加快耗尽中国钨资源储量丰富,在全球经探明的钨矿产资源储量中占比近70%,居全球首位;同时,目前全球钨年产量超过80%的部份来自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赣州钨产业发展现状及打造赣州全国重要的钨产业基地对策
钨在地壳中的丰度平均值为1.33ppm,丰度排序居第18位,与钼、锡大致相当,仅为铀的一半,自然界没有发现天然状态的钨。

钨主要分布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分为两个地域性蕴矿带:一个是沿太平洋东西两岸地区或岛屿组成的一个断续相接不对称的半圆弧形,包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的华南和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另一个是欧亚东西蕴藏带,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西北地区等。

根据2004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世界钨矿储量约290万吨(钨含量)。

钨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包括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这4个国家的储量大约占世界钨储量的84.5%。

其中,中国占世界钨资源总储量的62%;中国钨产量约占世界钨产量的85%。

中国钨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在世界钨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

江西赣州作为全国最大、最集中的钨冶炼产品生产及供应基地,急需整合资源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战略合作,打造行业龙头,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建设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资本运作,创新发展路径。

以上也是把赣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钨产业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赣州钨产业发展现状
1.赣州钨矿资源情况
江西省赣州市地处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

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两大山脉在这个地方交汇,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构造,尤其是其脉钨矿床“五层楼”“七层楼”构造模式,已成为地质学钨矿找矿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使赣州成为世界著名的钨聚集区。

据统计,赣州地层中,钨的富集为9.53ppm,部分地层高达12ppm以上,为世界地层中钨平均值1.3ppm的7倍以上。

赣州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06处,累计探明储量超过130万吨。

其中,黑钨矿保有储量约占全国同类矿的70%。

赣州钨矿床类型有石英脉、矽卡岩型、岩体型、云英岩型、砂矿型等。

其中,石英脉型钨矿床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乃至世界之最。

矿石类型中,品质优良的黑钨矿,矿石品位较富,可选性好,大多为易采、易选矿石,且多数伴(共)生锡、钼、铋、铜等可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

2.赣州钨加工开发现状
赣州市共有钨冶炼加工企业22家,APT、钨铁、钨粉、钨条每年的加工量分别占全国的65%、40%、45%、30%。

产品除出口以外,还销售到各国各地的消费厂家,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最集中的钨冶炼产品生产及供应基地。

2010年5月,赣州市的APT及钨粉加工企业自发召开了行业自律会议,确定了APT 及钨粉的月计价方式,具体为:
APT价格=钨精矿主流价格×1.45+1万元(加工费)
中颗粒钨粉价格=APT主流价格×1.4478+1.7万元(加工费)
在钨深加工的6家企业中,硬质合金生产企业有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赣州中瑞科技新材有限公司及赣州伟嘉合金有限公司等,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

另外,钨丝生产企业有赣州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东芝材料有限公司及赣州海盛钨钼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年产钨丝约15亿米。

二、赣州钨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地质勘查
优选成矿条件最佳地区,积极开展钨资源战略找矿,加强现有钨矿山周边、深部“二轮找矿”,缓解老矿山危机,延长矿山寿命,重点勘查地区如下:第一,崇义——大余八仙脑地区钨矿资源重点勘查区;第二,崇义仙鹅塘——高坌地区钨矿资源重点勘查区;第三,赣县长坑地区钨矿资源重点勘查区;第四,于都盘古山——黄沙地区钨矿资源重点勘查区。

2.冶炼
重点发展多种晶形(单晶、复晶、球型等)和超细APT,超细粒、纳米和超粗级钨粉、碳化钨粉,开发封闭式钨湿法冶炼流程,减少三废排放,提高钨冶炼回收率。

3.钨合金及钨材
以发展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为核心,重点发展超细和纳米硬质合金、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硬面材料、特种钨丝、钨基复合材料、钨基高相对密度合金、高纯异型钨材、添加稀土的钨系列材料及其他特大特异型钨制品。

三、赣州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西赣州在发展钨产业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矿区多而小,资源开采利用总体水平偏低,有些还存在采掘失衡、采富弃贫的状况;第二,环保形势严峻,一些矿山环保设施较差,废石、废水、尾砂随意排放,某些钨冶炼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第三,初级冶炼加工存在盲目扩产、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能力闲置和资源浪费;第四,生产集中度低,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而且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第五,钨冶炼企业技术人才少,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大部分企业基本没有创新研发的能力,造成企业产品没有特色,市场竞争靠打价格仗。

四、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1.整合资源平台,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保护资源和控制开采,健全深加工企业优先发展机制,使资源向精深加工和应用企业优化配置;继续推进钨矿资源储备工作,实现市内钨矿资源的统一收储;在钨资源勘查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增量资源向深加工应用企业倾斜。

2.推进战略合作,打造行业龙头
培植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关联度强的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资源为依托,采取合资合作、重组并购等方式,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建设赣州市钨产业的标志性企业,形成一批采选冶、深加工和科研一体化的大企业、大集团。

3.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辖区内科研力量,建设赣州钨工程研究院,打造开放式的研究开发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采取弹性和柔性人才引进制度,形成赣州钨产业智库。

4.建设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服务
以赣州开发区为核心,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钨和稀土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钨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承载平台;在国家级钨稀土产业检测检验中心基础上,建设国家级钨研发中心,形成较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不断完善钨报价系统,使其成为钨资源和产品价格的风向标;筹建作为赣州钨企业总部的钨业大厦,建立包含钨产品展示、电子商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钨集散中心、产品交易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

总之,要将赣州打造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钨产业基地,政府在整合资源平台、优化资源配制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钨行业深加工和科研一体化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养一批企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研究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笔者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将赣州打造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钨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