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3. 地球宇宙与空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与探索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与探索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地球宇宙的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身边的动物,探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观察夜空,引发对地球宇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讲解植物的分类、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以动物为例,解释动物的分类、行为与适应环境结合地球仪、天体模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通过实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动物观察、地球宇宙知识问答等练习开展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2. 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3. 地球宇宙与空间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物质性质与变化2. 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编写详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地,拓宽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编写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针对植物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等难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的全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物、自然、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
以下是包含在笔记中的主题和关键点:
1、生物与环境:
(1)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等。
(2)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4)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2、地球与宇宙:
(5)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核心。
(6)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8)天体:太阳、月亮、星辰。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透明度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简单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生活中的科学:
(5)力的作用:重力、摩擦力、弹力。
(6)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7)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杠杆、轮轴、滑轮。
(8)健康与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5、科学探究方法:
(9)观察:使用感官器官收集信息。
(10)实验: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11)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12)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6、科学家与科学史:
(13)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
(14)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15)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演示实验如:第一单元6课《滑轮组》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等。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3、4班共有学生106人。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科学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
在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将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内容为主线,介绍一些有趣和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世界的奥秘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如叶子的形状、根部的结构等。
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他们将学习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食物链等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同学们将更深入地认识动物的生态系统。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六年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一单元,学生将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天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学习天体运动的规律,同学们将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天文现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算出其中的规律。
总结
通过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将培养出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美妙之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科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下面将介绍本学期的科学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
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与转变过程;物质的溶解和浓度;酸碱中和等。
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是地球上的一类物质,我们将学习生物的特征及其多样性。
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如呼吸、运动、繁殖等,并学会通过外部观察和搜集信息来进行生物的分类与归纳。
同时,我们将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三、能量的转换与效率能量是推动一切事物运行的动力,我们将学习能量的转换与效率。
了解能量在物质中的储存和传递方式,在实验中观察和测量能量的转化过程,探究能量转换的规律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能源的方法和措施。
四、各种力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和形状改变的原因,我们将学习各种力的作用原理和具体表现。
例如,引力、浮力、摩擦力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理解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并探索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规律的影响。
五、天文与地理知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一些天文与地理知识,包括天体运动、地球的形状与自转、气候等。
了解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特殊性质以及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也将学习地理上的一些常识,如地形、地貌等。
六、科学实验与实践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与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些实验将围绕以上所学的内容展开,加深我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内容涵盖了物质、生物、能量、力、天文与地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增加对自然界的认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思考和探索,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小科学家。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机械是能够省力或方便我们工作的装置。
简单机械如螺丝刀、钉锤和剪刀结构简单。
2、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有三个点: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当杠杆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费力也不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4、轮轴是一种机械,如水龙头。
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可以组合成滑轮组。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越小。
5、链条与齿轮的啮合可以传递动力,使自行车运动。
6、建筑中的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因此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很重要。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会影响抗弯曲能力,但厚度更为重要。
7、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厚度,从而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因此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圆顶形和球形都具有拱形的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但球形更为坚固。
8、生物体中也存在拱形结构,如人的头骨、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和接近圆形的水果。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
8、塔结构通常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框架结构,中空设计可以减小风的阻力,使得塔更加稳固。
9、在拱下方的拱桥中,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此外,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1、1820年,丹麦科学家XXX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这一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通过使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制作出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电池中是否有电。
3、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
然而,由于使用的导线较短,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科学是一门引领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学科,通过学习科学,我们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来介绍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涵盖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以下几个主题:1.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将学习到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结构,学习到昆虫类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是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环节。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的结构特征,如根、茎、叶以及花的结构。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如营养器官繁殖和花的授粉过程等。
3. 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将了解到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并深入学习到微生物在食品加工、环境清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个主题:1. 声音的传播与利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我们将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将学习到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2. 光的传播与折射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理现象之一。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学习到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折射规律。
3. 电流的产生与应用电流是物体中电荷流动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在六年级上册中,我们将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搭建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将了解到电的特性和电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单元教学设计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戴慧霞一、整体设计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建立了“合—分—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结构,整体性很强。
一至五年级,设置综合的自然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
六至七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入门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向比较系统的分科科学教育过渡的中间阶段。
八至十一年级,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课程,而生命科学课程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
科学教育的内容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历史与本质等五大主题。
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二章“生物的世界”单元设计将从整体的角度,即各课程间的纵向衔接和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
二、学生前期的认识
小学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共10册,其中有9册教材涉及生命科学的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宠物的喂养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活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动植物的栖息地
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植物的种子
第三单元卵生的动物
第四单元灭绝、濒危的野生动物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多样的动物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绿色开花植物
第三单元池塘
第四单元森林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城镇
第三单元海岸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
第二单元植物的作用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
第三单元动物的习性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发现,经过小学自然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有的认识如下:
●认识了一些具体的、身边的、常见的生物,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
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具有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初步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了一些常见动植物的显著形态特征,知道了不同
动物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和运动方式,初步了解了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性,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组成部分,能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过程、条件和生命的周期,
认识了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现象。
●通过考察具体生物及其环境,知道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初步了解了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生物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依赖,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
例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生命科学的感性认识。
三、后期学习目标
八、九年级分科后的生命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对于生物的类群,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并初步学会生物的分类方法;对于生态系统,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感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并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四、本单元设计说明
(一)课程间的联系
本课程处在小学自然课程之后,初中分科课程之前,承上启下,是对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兴趣的持续培养,也为后继的分科学习奠定入门基础。
(二)单元间的联系
本单元是初中科学学科带领学生第一次进入生命科学主题内容的学习,是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后的运用和深入。
本单元注重对宏观生物的观察和比较方法,第三单元“细胞与生殖”则注重对微观生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三)主题间的联系
本设计充分考虑了各主题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主题一“生物的多样性”引入,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认识主题二“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
由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是“分类”的标准,所以主题三的学习需要以主题二为基础。
主题四“濒临灭绝的生物”则建立在主题一已经认识了生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的基础上,如果生物不适应环境变化或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具体如右图所示。
五、本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 初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 学会编制简单的直方图; ● 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了解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及生物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记录、比较生物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解释直方图;
●用检索表进行简单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濒危生物;
●乐于参与保护和拯救濒危生物的活动;
●初步具有欣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主题一 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生物的多样性。
2、认识生活环境的意义。
3、欣赏同种生物间的差异,并建立接纳自己和别人的态度。
4、能制作和解释直方图。
二、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与比较事物的异同点。
难点:编制和解释简单的直方图。
三、本主题建议上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各种动植物图片,配套光盘等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设计
活动一 认识一些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活动目标
1、欣赏生物的多样性。
2、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栖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活动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活动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间存在差异。
2、把收集到的数据列成表。
主题二 生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动物,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3、学习爱护生物。
二、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难点: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三、本主题建议上2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配套视频、放大镜、大块平面玻璃、一张纸、玻璃棒、棉签、醋、电筒、温水、饲虫箱、各种食物等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活动二:观察蜗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主题三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检索表作用。
2、用检索表将动物和植物简单分类。
3、编制简单的检索表对动植物、日常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难点: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三、本主题建议上2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配套视频,各种动物标本和骨骼图片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设计
活动一 动植物的分类
活动目标
1、认识使用不同准则分类的利弊。
2、懂得使用检索表把一些生物分类。
3、能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
活动二检索表
活动目标
1、认识检索表作用——利用检索表可以查找表内事物的特征,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确认事物在检索表中的位置。
2、用检索表将动物和植物简单分类。
3、编制简单的检索表对动植物、日常事物进行简单分类,认识相同的事物,用
主题四濒临灭绝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对多种生物的灭绝和物种的减少表示关注。
2、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野生生物的影响。
3、认识生物是互相依赖的。
4、认识保护环境和野生生物的重要性,并乐于参与有关活动。
二、教学重点
关注自然界的濒危生物。
三、本主题建议上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有关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的资料、渡渡鸟和塔斯马尼亚虎的资料、配套视频等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一些珍惜动植物
活动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和交流,关注自然界的濒危生物。
活动二认识物种的消失
活动目标
1、对多种生物的灭绝和物种的减少表示关注。
2、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野生生物的影响。
活动三认识生物间的相互依赖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