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2020112815141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20201128151410)

V1、2、 3、4、 5、 6、 7、 1、 2、 3、4、 5、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 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有食盐、白糖、( )等。

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 12.5 X ,40X ,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 大( )0 (注:12.5 X 代表放大12.5倍) 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用的重要器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 、老花镜 B 凸透镜是( A 、中间厚边缘薄),比如身边的物质中 ),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 ) C 、近视镜 ( )的建立,被誉为 A 、细胞学说 B 蟋蟀的耳朵在 ( ) A 、头部 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A 、200、一滴水珠 )、透明的镜片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动力学 C 、仿生学 B 、 B 、 足的内侧 ( )倍2000 C 、腹部C 、 200万6、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 、相同 B 、相反7、 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C 、无关B 、C、&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A、越大B、越小C、不一定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A、越大B、不变C、越小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一课细胞一、填空:1、有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例如()。

2、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 )的,即使同一种生物,其不同部位的细胞也是有( )的。

4.一般的显微镜有对着眼睛的()、对着标本的()、反射光线,照亮标本的()、调节焦距,看清标本的()、放置标本的()、()、()等部分组成。

5.细胞的种类有:(、()、( )()、()二、.判断: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三。

我会选1.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1.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2.观察细胞时要把细胞标本切片放在()上。

A 反光镜B 载物台C 目镜1、使用显微镜的应注意什么(1)(2)(3)(4)2、动植物和人的身体会从小到大,直至衰老、死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我从哪里来一、填空。

1.受精卵是由()和()结合在一起生成的。

2.受精卵是在妈妈的()里长大的。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的。

4.在妈妈子宫里,胎儿通过从妈妈的身体里吸收营养和氧气。

二、判断。

1.受精卵大约三周后长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2.一般情况下,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大约待5个月。

()3.胚胎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的时候,各种器官就已经形成。

()三.单选1.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A、美国B、英国C、中国D、德国2. ()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人的生命开始于()。

A 卵细胞B 受精卵 C婴儿四、说一说。

1、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下自己是从那里来3、人的一生一、填空1、()、()、()、()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2、青少年在()时,()和()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年。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

•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Qi)官。
叶绿体
第一页,共十页。
• 二、选择题 • 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C。 •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 2、凸透镜是( A)、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1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 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
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
第六页,共十页。
• 3、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 就碰到2个难题,请(Qing)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 并改正。(8分)
×
第四页,共十页。
•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 蚕蛾
• 蝴蝶
• 天牛
羽状
棒状
丝状
• 蚂蚁
鞭状
• 蝗虫
膝状
•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 根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 列文虎克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Neng)增进视力的眼镜
• 罗伯特.胡克
• 一、填空题
•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图像)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 ( )细之微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晶比体 如身边的
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等。 味精
•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
是洋葱的(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各课练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各课练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各课练习题1. 放大镜(作业)姓名:一、填空1. 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13世纪,英国()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3.放大镜的特征是()、()、()。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5.放大镜凸度(),放大的倍数(),但看到的范围()。

二、判断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圆柱形和球形的玻璃容器装上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三、选择11、()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B、牛顿C、培根2、下列物体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A、盛满水的杯子B、小草的露珠C、中间后周围薄的瓶底D、窗户上的玻璃3、人类的眼睛最高视力能看清()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A 四分之一 B 五分之一 C 六分之一4、用下面三个凸透镜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范围最小的是(看到物体图像最大的是()。

A B C 四、简答请写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2种方法。

五、填表2;)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作业)姓名:一、填空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组成,这些其实是()。

2、蝇的眼睛是(),由许多()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侧。

4、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它们嗅觉很()。

5、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

蚜虫的天敌是()。

6、苍蝇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和它()的结构有关。

二、连线蟋蟀膝状3蝗虫棒状蚂蚁羽毛状蝴蝶鞭状雄蛾丝状天牛三、判断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制作步骤:




⑤ 可参考的句子(请自行调整先后顺序,写到上面空格内):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 # ”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A 、相同
B、相反
C、无关
9、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10、科学家
选择(
)来观察 SARS 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1、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 、 凸度 B 、材料 C 、面积


9、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10、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13、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1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别
分数
一、填空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
),而(
)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它具有()、()、()的特点。

3、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功能。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功能。

5、用放大镜看电视机和显示器的屏幕,发现是由()()()三色的小点组成的,也称为光的三原色。

6、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 )、( )。

7、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磨制而成的。

8、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应用的是英国主教(),他的学生()设计并制作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近视镜是()镜,()薄()厚。

9、水滴也具有放大镜的功能。

()
10、老花镜也是凸透镜。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放大镜的()有关,()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透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4、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它的放大倍数就(),获得的物体的信息越(),透镜的视野越()。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 )、( )、( ) 三部分,头部有 ( )对触角,胸部有( )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蟋蟀的耳朵在 ( )。

3、草蛉和草蛉的幼虫都是()的天敌。

4、观察蚜虫可以利用()倍的放大镜。

5、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可以分辨(),还可以感触物体,保持平衡,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

6、苍蝇的眼睛是(),是由很多()组成的,看到的图像是拼凑成的。

7、蝴蝶翅膀上的彩色粉末是彩色的(),其实是扁平的()。

8、昆虫的眼镜都是复眼。

( )
9、蚕蛾的触角是棒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的。

()
10、蚜虫是害虫,靠吸食植物嫩茎的汁液为生。

()
11、蚜虫可以直接由雌性蚜虫直接生小蚜虫。

()
12、草蛉的幼虫很善于捕食蚜虫,有“蚜狮”之称。

()
13、蚜虫和草蛉都属于昆虫,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晶体是有()的()体物质。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和(),我们经常采用的蒸发就是利用了()的方法。

4、透明的物体(一定不一定)是晶体。

5、自然界中的所有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6、雪花也是晶体,都是六角形的。

()
7、冰也是晶体,能磨制成放大镜。

()
8、所有的晶体都能用肉眼看到。

()
9、制作晶体时用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到食盐的晶体。

()
10、你知道的非晶体有:()()()()等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的发明,使人类步入了微观世界。

2、()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且观察到了()。

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4、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

5、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更好是因为()
6、观察细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9、写出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细胞最早是()国的科学家()发现并命名的。

2、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的()才能在()下观察清楚。

3、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写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4、写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5、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应该()慢慢盖到标本上面,盖玻片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8、显微镜里是凸透镜的镜片是()和(),反光镜一面是(),一面是()。

光线比较暗的时候用()。

9、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高倍物镜再用低倍物镜。

()
10、用显微镜观察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11、调节旋钮逆时针转动镜筒往上,顺时针镜筒往下。

()
1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内表皮细胞是圆形的。

()
13、写出下列工具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标本时的作用:
小刀:
镊子:
烧杯:
培养皿: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
碘酒:
盖玻片:
吸水纸: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2、叶子表皮上的气孔的作用是()
3、()的建立,被誉为()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6、蓖麻叶中每平方毫米的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
7、细胞也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等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8、生物的细胞都很小,必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
9、我知道的常见的微生物有()()()等,它们虽然很小,但也是(),具有同其他()一样的共同特征。

10、草履虫的形状像(),身体的表面有很多(),感知周围环境和运动。

11、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吸入的()和产生的()。

12、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的方法有()和()。

13、微生物的繁殖大多采用分裂的方法。

()
1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的方法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方法一样。

()
15、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
16、绿色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技术,第一只克隆出来的动物是(),名字叫()。

2、法国的()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

伤寒、霍乱、结核等传染病都是由微生物导致的。

3、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又有()。

4、英国的()发现了青霉素。

5、土壤中的()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6、豆类植物根部的()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
物作为肥料。

7、有些微生物可以为帮助我们制作食物:如()、()、()等。

8、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