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电流检测的设计

合集下载

等精度测频—微弱电流检测电路

等精度测频—微弱电流检测电路

实验一等精度频率计的制作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等精度频率计。

二、要求和说明1、能够准确地测量1-1MHz方波(高电平接近单片机的VCC,低电平为0)的频率;2、测量的精度为≤±0.01%,测量速度≤1秒;3、适当扩展测试的功能,如脉宽、占空比的测量;3、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4、外围电路尽可能地简单。

三、方案参考用MCU频率测量方波频率的3种最基本方法为:测频法和测周法、多周期同步测频法。

测频法适合测量频率较高的脉冲,测周法适合测量频率较低的脉冲。

所谓的适合,主要是从测量的精度上考虑,因此测量不同频率范围的脉冲,需要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不管测频法还是测周法,其关键就是如何巧妙的设计和使用定时/计数器。

现在新型的MCU在定时/计数器单元上都增加了输入捕捉功能,学会掌握和正确使用这个输入捕捉功能能够大大提高频率测量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当测量频率的范围为1-1MHz、精度≤±0.01%时,可以分三段来进行测量。

1-100Hz采用测周法;100-10KHz采用多周期测频法;10KHz-1MHz采用测频法。

计数法:Fx = Nx±1/Tw Fx——信号频率Nx——计数个数Tw——计数时间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计数时间和被测信号频率,当被测信号周期与计数时间相近时将产生较大误差。

少一个周期少一个周期多一个周期误差分析如下:测频法采用1秒内计数器计数的值来表达所测频率,该方法误差是绝对的,为±1,也就是±1Hz。

相对误差见下表:被测频率绝对误差测量精度1000000Hz ±1Hz ±0.0001%100000Hz ±1Hz ±0.001%10000Hz ±1Hz ±0.01%1000Hz ±1Hz ±0.1%100Hz ±1Hz ±1%1Hz ±1Hz ±10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测频法在测量高频时测量精度好,频率越高精度越好。

ems微电流电路设计

ems微电流电路设计

ems微电流电路设计
EMS微电流电路是一种用于治疗和调节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疗设备,它通过微弱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放松肌肉,达到疼痛缓解和康复的效果。

以下是EMS微电流电路设计的一些关键方面:
电源设计:选择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电压范围在适宜的治疗范围内,一般为3-12V之间。

电源应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以满足治疗需求,通常在10-50mA之间。

可以使用电池或AC/DC转换器作为电源。

调节电路设计:调节电路用于控制输出电流的强度、频率和脉冲宽度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调节电路可以采用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具体取决于设计要求和成本考虑。

输出电极设计:输出电极是将微弱电流传递到患者身体的接口部分。

设计时应考虑电极的导电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般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电极,并确保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避免刺激和过敏反应。

控制电路设计:控制电路是整个EMS微电流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电源、调节电路和输出电极的工作状态。

控制电路可以采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或专用集成电路等实现,具体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在设计EMS微电流电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确保电路的输出电流、电压和频率等参数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稳定性:电路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工作而不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可靠性:电路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易用性:电路的操作应简单方便,易于患者使用和理解。

总之,EMS微电流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治疗需求、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因素,以实现有效的神经肌肉刺激和康复治疗。

微弱电流信号的检测和放大电路.doc

微弱电流信号的检测和放大电路.doc

电压放大器结构合理,准确得实现了电压放大功能。
经I/V转换器后电压(通道B),经一级差分式放大电路后输出电压(通道C),经二级差分式放大电路后输出电压(通道D)波形对比如图9所示:
图9运算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对比
3.
本设计采用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相敏检波电路是具有鉴别调制信号相位和选频能力的检波电路。其结构如图10所示。
要求:电路要包括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调制和解调电路,并采用multisim仿真。
三、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共两周(2015.6.23~2015.7.3),具体安排如下表:
周安排
设 计 内 容
设计时间
第一周
布置设计任务和具体要求及设计安排;提出设计思路和初步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根据指导意见,修改具体设计;仿真实现设计要求,指导、检查完成情况。
15.06.23-15.06.26
第二周
设计、仿真,撰写、完成专业模块设计报告,验收、考核
15.06.29-15.07.03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基础。
经过相敏检波输出电压为4.327V,输入输出电压如图13所示。

经过相敏检波电路的波形如图14所示:
图14相敏检波电路输出波形
4.
为了给相敏检波电路提供同频方波信号,实现检波功能。其结构如图15所示。

其同向端接地,反向端接入高频正弦来自压信号(1KHZ),输出端为方波信号。当反向端正弦电压小于0时,输出高电平;当反向端输入的正弦电压大于0时,输出低电平。所以输入正弦波输出为反向的正弦波。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对比如图16所示。

微弱光信号的光电探测放大电路的设计

微弱光信号的光电探测放大电路的设计

微弱光信号的光电探测放大电路的设计对于各种微弱的被测量,例如弱光、弱磁、弱声、小位移、小电容、微流量、微压力、微振动和微温差等,一般都是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其转换为微电流或低电压,再经放大器放大其幅值以反映被测量的大小。

但是,由于被测量的信号很微弱,传感器的本底噪声、放大电路及测量仪器的固有噪声以及外界的干扰往往比有用信号的幅值大的多,同时,放大被测信号的过程也放大了噪声,而且必然还会附加一些额外的噪声,例如放大器的内部固有噪声和外部干扰的影响,因此,只有在有效地抑制噪声的条件下增大微弱信号的幅值,才能提取出有用信号。

本文针对检测微弱光信号的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综合分析了其电路噪声、信号带宽及电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噪声光电信号放大电路,并给出电路参数选择方法。

1 基本电路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探测器有两种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1)光伏模式,如图1 (a)。

此时,光电二极管处于零偏置状态,不存在暗电流,低噪声,线性度好,因而适于精密领域。

本文就是以这种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实际应用中,这个电路一般还需在Rf上并联一个小电容Cs,从而使电路稳定。

(2)光导模式,如图1(b)。

这种模式需要给光电二极管加反向偏置电压,因而存在暗电流,产生噪声电流,同时因为非线性,一般应用在高速场合。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时,光电二极管产生一个与照明度成比例的微弱电流Ip,该电流流过跨接在放大器负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反馈电阻Rf,将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放大器,根据理想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虚断”特性,从而有E0=IpRf。

可以看出,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实际上是一个I/V转换电路。

这个电路看起来非常简单,只需一个反馈电阻,一个光电二极管和一个放大器便可实现。

从输出电压的线性表达式很容易推出,使反馈电阻Rf增大,将使得输出电压也成比例的增大。

经之前分析时,一般给出其典型值为100MΩ。

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反馈电阻不但影响信号的带宽,而且影响整个电路噪声。

基于传感器微弱电流矢量检测电路的设计

基于传感器微弱电流矢量检测电路的设计
d tc a l s n r n e s . 1 50 A, t e r q e c b n i f m 2 k t 4 k , t e h e h l h l v le s h f u n y a d s r e o 0 Hz o 0 Hz h tr s od od au i
Is m nsT ig u nv r t , e ig 1 0 8 ,C i ) n t e t ,s h a U ies y B i n 0 0 4 hn u r n i j a
Ab t a t I h s p p r mir / a o e s r s n l s e e al e k, h g f q e c h r c eit s a d i i ut o b sr c :n t i a e c on n s n o i a i g g n r l w a y ih r u n y c a a t r i n df c l e e sc t me s r d I s a u e ,t me nn f l o u e t e u l p a e o k d— n mpi e cr ut fr we k sg a v c o me s rme t i i a i gu t s h d a - h s lc e i a l r i i o a in l e t r i f c aue n n s n o .T e p p r p e e t e in f a e s r h a e r s ns a d s o mi it r d a h s lc i a l e i u t a e o te p i cpe f g na u e u l p a e o k— n mp i r cr i i f c b s d n h r i l o n
p a e e stv d t cin.he ic t ' r o e h dia v na e t prc a d p c o nsr h s -s n i e e e t T c rui v c m t e s d a tg s he i e n s a e f i tume t a d h p o me — i o O e n , n c i n t a

光电离传感器中微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光电离传感器中微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p r o h t n z t n s n o , n t a e a s p l d i t e ee t g s se . h x e me t d c t h t a t fp oo i iai e s r a d i c n b lo a p i n oh rd tci y tms T ee p r n si ia et a o o e n i n t e c r utr sr i os f ci ey I h s g o e st i n i e r y h ic i e t n n iee f t l. t a o d s n i v t a d l a i . a e v i y n t Ke r s p oo in z t n;we k c re t y wo d : h t o iai o a u r n ;AD8 0 6 3;d tc i g cr ut eet i i n c
检测仪器对其进行检测 , 以便加强防范 , 而光离子化技术 可
以 实 现 这一 目的 。
型真空泵的作用下 , 经过干燥过滤装 置进入 电离室 , 在光离
子化 PD灯 的辐射下 , 电离成带正 电的离子 和带负 电的 I 被 电子 , 这些离子 和电子 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被分开 , 被收集
大电路是光 电离传感器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也可以应 用在其它微弱电流信号的检测系统 中。实验表明 : 该 电路有 效抑制 了噪声 , 具有 良好 的灵 敏度 和线 性度 。
关键词 :光电离 ; 电流 ;A 8 0 ; 微 D 6 3 检测 电路
中 图 分 类 号 :T 22 P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7 7 2 1 )4-180 0 0- 8 ( 0 1 0 - 0 -3 9 0

微弱电流检测技术分析

微弱电流检测技术分析

微弱电流检测技术分析摘要:微弱电流有个广为人知的定义,即小于10-6安培的电流。

由于其极易为噪声淹没的特性,如何抵御噪声,如何把有用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就成为了微弱电流检测技术中克敌制胜的关键。

总体说来有两种检测方法,一是I-V变换法,另一是I-F变换法。

关键词:微弱电流;检测;噪声;I-V变换法;I-F变换法0 前言微弱电流即为小于10-6安培的电流[1],在影响国计民生的半导体、微纳加工以及绝缘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其易被噪声掩盖的特性,如何抵御噪声的干扰并成功提取,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微弱电流检测本质上是一种抑制噪声的技术[2]。

上世纪50 年代,霍夫斯塔德(Hafstad)通过FP-54静电计管,用几分钟时间测出了3×10-19A 的电流[3]。

Chaplin 在1957 年完成了第一台晶体管的载波调制直流放大器,它具有10-9A 的微弱电流检测能力[3]。

在普通放大电路中,McCaslin也做到了把低泄露绝缘栅场效应管灵活运用,最终实测电流达到10-15A [3]。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在微弱电流检测的仪器已经商业化。

1 微弱电流检测技术的方法在目前条件下,一般用两种方法检测微弱电流。

其一为先令微弱电流通过高值电阻,从而转化成电压,接着测量相对较大电压的电流,即I-V变换;其二是通过把微弱电流转化成频率的方法得到电流信息,即I-F变换。

1.1 I-V变换法由于转换方式的不同,本方法可以分为:其一高输入阻抗法,该方法是将输入电流转换成高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另一种是积分法,该方法是将输入电流对放大器连接的电容充电,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产生电压。

高输入阻抗法也被称为直放式。

此时运算放大器转换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的关系则为:V0=-Ii×Rf噪声和漂移问题影响着微弱电流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此降噪降漂是测量技术的核心。

众所周知再波放大线性组件技术虽然不能有效的降低噪声,但是解决漂移问题还是不错的。

辐射监测的微弱电流测量I—V转换技术

辐射监测的微弱电流测量I—V转换技术
《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O O年第 3期 2L
辐 射 监测 的微 弱 电流 测 量 IV转换 技 术 —
An I o v r ri io mp r u r n a u e - c n et n pc a V e e e c re tme s r me t n
魏 立乾 , 雷升 杰2, 美华2, 志 勇2, 方 魏 徐 波2
1 辐 射 测 量 技 术
1 1 辐射 剂量 计 工作原 理 . 辐射 场 的测量 探 测 器 主要 有 两 种 类 型 , 种是 一
图 1 电 离 室辐 射剂 量测 量 装 置
用 于剂 量测 量 的 探测 又 分 为 两 种工 作方 式 , 一 种是微 分测 量 , 外 一种 是 积 分 测 量 。积 分测 量 方 另
另外 一种 是 累积 测 量 探测 器 , 时候 探 测 器 不 这
再 以脉 冲方 式工作 , 而是 连 续 电流 信 号测 量 方 式 工 作 。脉 冲探 测 器 的 一 个 输 出 脉 冲 对 应 于 一 个 辐射
粒子 事件 , 就 是 说 , 一 个 辐 射 粒 子 进 入 脉 冲探 也 有
数 ; 每个 射入 灵敏 体积 的粒 子所 耗平 均 能 量 ; E为 W
I“=一 (0 )+( s / , 一 0 A一
= 一

f 1
R (o 8 I o ~ / 1 I 一1 )-Vs - A

流 方式 的 电离 室 输 出 电流 I N / , 中 , =e E W 其 e为 电
子电荷; N为单位 时问内射入灵敏体积的辐射粒子
究 了I — V转换 电路 的特 点 , 算 分析 T型 网络 的 I 计 . V转换 采样 电路 的灵敏 度 。通过 T型 网络 , 用 高稳 定输 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微电流检测器设计指导教师讲师学院名称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自动化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1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评阅人____________摘要近年来,微弱电流信号检测技术在信号处理、电视技术、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运算多媒体技术以及一般的电子电路设计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例如军事侦察、物理学、化学、电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地学、磁学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微弱信号进行检测的需要日益迫切,微弱信号检测是发展高新技术、探索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弱是相对于噪声而言的,所以只靠放大并不能检测出微弱信号,只有在有效地抑制噪声的条件下增大微弱信号的幅度,才能提取出有用信号。

因此,必须研究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方法和设备,包括噪声的来源和性质,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噪声的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噪声。

本设计制作的微电流检测电路,是以A T89S52芯片为核心实现对微电流信号进行检测并显示,利用两个斩波稳零式高精度运放ICL7650组成的放大模块电路,实现I/V转换,将微电流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而两个相同高精度运放可以实现对电压信号的一二级放大,经两级放大后的电压通过ADC0809采样、A/D转换后传送给单片机AT89S52,之后单片机经过一些运算编程后控制,将所要测得弱电流信号在LCD1602显示出来。

能实现对1uA 到2500uA微电流的实时检测。

关键词:弱电流检测 AT89S52 ICL7650 ADC0809目录1 前言 (1)1.1 本课题的前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1.3 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2)1.4 微电流检测的噪声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硬件总体框图 (3)2.2 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实现的功能 (4)2.3 设计电路方案的比较 (4)3 系统硬件电路的分析 (5)3.1 系统模块电路设计及原理 (5)3.1.1 放大电路设计 (5)3.2.2 芯片结构 (7)3.3 单片机及显示系统设计 (8)3.3.1 单片机总体设计方案 (8)3.3.1 AT89S52简要介绍 (8)3.3.2 AT89S52外围电路设计 (10)3.4 A/D 转换电路设计 (11)3.4.1 0809主要特性 (13)3.5 稳压电源设计 (13)3.6 LCD1602显示 (14)4 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14)4.1 系统软件程序框图 (14)4.2 ADC0809程序设计 (15)4.3 系统的Proteus仿真 (15)4.4 调试结果与分析 (16)5 总结 (16)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附录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1 前言1.1 本课题的前景及意义研究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方法和设备,包括噪声的来源和性质,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噪声的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噪声。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军事侦察、物理学、化学、电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地学、磁学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微弱信号进行检测的需要日益迫切,微弱信号检测是发展高新技术、探索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弱信号检测[1]就是利用近代电子学和信号处理方法从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其注重的是如何抑制噪声并提高信噪比。

因此可以说,微弱信号检测是一门专门抑制噪声的技术。

微电流检测属于微弱信号检测的一个分支,当然也是一门针对噪声的技术,它注重的不是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和传感原理、相应的信号转换电路和仪表实现方法,而是如何抑制噪声和提高信噪比。

该技术在军事侦察、物理学、化学、电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地学、磁学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年来,随着生物芯片的高速发展,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局面,各类传感器应运而生。

其中,通过酶传感器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生命现象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生物微电极是这种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和高信噪比,可作为电化学探针深人待测体系,在微区分析、生物活体监测以及快速电化学反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电极大多为电流输出型,安培型免疫传感器即是通过制备微电极并进行相应的敏感膜的固定化,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亲和作用以及酶的催化放大作用,通过检测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从而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与识别,有持久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又如,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

根据文献[2],对于微电流检测,目前己有的检测方法(器件)有高输入阻抗法、运算放大器直接放大、噪声分析法、单片机程控、免疫微传感器性物芯片)、光电藕合器、混沌检测法、小波分析法、窄带滤波法、双路消噪法、同步累积法、锁定接收法、相关检测法等.1.2 国内外研究情况根据文献[3],目前国内微电流检测的研究精度为10-16,其代表产品为EsT121型数字超高阻、微电流测量仪,其微电流测量精度最高为lx10一16A;而国外的研究精度为10-17A(美国吉时利仪器公司),并已形成系列产品。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和物理学的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以及相关性,检测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

微弱信号检测的宗旨是研究如何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的信号,任务是研究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将其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

常见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4]根据信号本身的特点不同,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降低传感器与放大器的固有噪声,尽量提高其信噪比;二是研制适合微弱检测原理并能满足特殊需要的器件(如锁相放大器等);三是利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通过各种手段提取弱信号,锁相放大器由于具有中心频率稳定,通频带窄,品质因数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锁相放大技术可以对视频微弱信号进行提取,即将窄带低频信号或者通过激励方式转化成在低频基带上调幅信号的直流、缓变微弱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后,经过频谱搬移和低通滤波获取信号的真实值。

该方法能克服工频干扰的影响;避开1/f 低频噪声;同时避免直流放大器的温度、零点漂移;抑制噪声,极大地提高信噪比。

1.3 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硬件设计过程中对各元器件的合理选择,使得测得的结果在所要求的指标之内;电路板的设计合理布局,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减小干扰对微弱电流的放大是很有必要的,其干扰源来自多方面,有的来自器件本身,有的来自外部。

除了选择稳定性好、噪声小的器件外,在电路上和工艺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是弱信号检测的关键,采取的措施包括电路板绘制、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等方面。

经过计算选择特定的放大电路参数,从而实现了微变信号的放大。

1.4 微电流检测的噪声分析“微弱信号”主要指的是被噪声淹没的信号,“微弱”是相对于噪声而言的。

微弱信号检测是一门专门抑制噪声的技术,其首要任务是提高信噪比。

因为只靠放大是不能把微弱信号检测出来的。

只有在有效抑制噪声的条件下增大微弱信号的幅度,才能提取出有用信号。

所以,必须熟悉噪声的种类、特性、有关元器件的噪声模型和噪声的传播机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噪声分析体噪声[5]的频率一般都在1兆HZ以上,远越出了一般检测系统的频带范围,对普通检测仪表影响不大。

机械起源噪声:在非电起源噪声中,机械起源占多数。

由机械振动或运动转换为电噪声的机一电传感机理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摩擦生电效应噪声、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而产生的噪声、压电效应噪声、颤噪效应噪声(等效电容容量因机械振动而产生变化,从而产生噪声电压)。

其他噪声源:包括电化学噪声、温度变化引起的噪声、触点噪声等。

例如,某些电化学物质(如助焊剂)与湿气混合就有可能形成电解液,与其接触的电路中不同的金属间就可能构成一个电化学电池;不同金属的两个接点若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则会产生正比于温差的热电势;有些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明显、PN结的正向压降也随温度变化,这些都会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机械振动或温度变化会导致接触不良的插座、开关触点及焊接不良的焊点的接触电阻阻值发生变化,当电流流过变化的接触电阻时,也会形成噪声电压到输入端而产生的噪声。

反射噪声:因前后级电路不匹配,使长线传输的信号在接点处引起反射,产生相移,从而引起叠加在信号上的噪声。

脉冲式噪声:数字电路中的脉冲信号、晶体振荡产生的时钟频率脉冲等通过各种方式(如公共阻抗祸合)对其他电路产生干扰。

开关式噪声:开关电路(如晶体管、可控硅开关)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尖峰脉冲噪声。

2 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硬件总体框图本系统原理硬件框图如图2-1所示,硬件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电路、LED1602显示电路、A/D转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

图2-1 系统原理硬件框图2.2 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实现的功能该设计电路包含由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驱动电路、A/D转换系统和显示电路组成,将弱电流测量并显示出来。

技术指标要求测量电流范围0.001-2.5mA,误差小于1.3%。

2.3 设计电路方案的比较弱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实现方案如下:方案一:如图2-2所示,采用32位16位DSP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6]。

首先,微弱信号经DSP内部AD直接采集信号,再由DSP控制12864液晶显示电流值,该方案很好,功能很强大,缺点就是技术含量太高,DSP应用还不广泛。

图2-2 液晶显示法测量方案二:运算放大器(T型电阻网络+单片机)此类测量方法[7]的前级都是运用较高精度的运算放大器直接进行I- V转换,其转换原理:R0为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限流保护电阻;Rl与Cl组成反馈补偿网络,降低带宽,防止Rl 、R2、R3与q移相产生自激振荡;Rl与R2、R3组成T型电阻网络,用以对微电流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其放大系数表达式为 (1+R3/R2)Rl,凡与C组成低通滤波器,用以滤除运放的高频噪音,包含AD转换的电压放大单元,有用模拟电路放大的,也有用程控电压放大器(专用电压放大芯片)放大的,此时它受单片机的控制,单片机主要担任控制与计算任务,可以实现自换量程、自动校零等功能。

此种方法可以放大的微电流的级别视运算放大器的综合性能而定,但一般不能精确放大pA级及更微弱的信号[8]。

图2-3 T型网络方案放大电路DSP 12864液晶显示方案三:如图2-4所示,采用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弱电流信号经I/V 变换以及差分放大后成为电压信号,再经ADC0809进行信号采集以及A/D转换,51单片机通过ADC0809把弱电流信号读进来,再经过单片机一系列的运算,算出对应的电流值,最后将该值通过LED显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