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三篇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三篇2020-10-27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三篇篇一: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
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丘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
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地球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110亿,如果到时所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种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假设为2万亿吨)和铀。
所以,世界石化燃料的供应正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
太阳能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能源,如果从太阳能获得电力,将造福人类,人们通过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
它同以往其它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的地域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得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不足之处是: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的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作为新能源,太阳能具有极大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青睐。
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一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二是要实现太阳能发电同现在的电网联网。
光伏产业研究报告

光伏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生了各种积极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电网充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和光伏移动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增长率也越来越高。
而且,这种产业的发展在影响到政府政策、物质市场甚至是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技术角度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正在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转换和提高电网效率的主要手段。
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实现,可以带来更好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效率。
另外,太阳能光伏技术也能够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撑,从而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从市场角度看,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不断加强支持,使得相关部门及厂家逐渐转向太阳能光伏行业,并把太阳能光伏作为其重点发展方向,也促使了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此外,国家也在全力推进完善发电侧市场机制,推动多赢光伏发电市场化重组多路发电,落实光伏子站可以自行上网,加快推进光伏产业提高发电系统效率。
促进负荷改造和技术升级,实现光伏发电与整个发电体系的更好平衡。
以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光伏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引导企业加强产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能效标准。
总的来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积极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还推动了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3 之 总览

-a
181.6%
由于欧洲市场萎缩(-27.6%),全球光伏市场增长趋缓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3)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3)
光伏产业:光伏需求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北美等新兴市场转移
BA r- I V1 DU .1 I -0 D: 81 z 3- ha D2 ng 01 82 30 11 82 ji 0- e S0 02
200%
(2.3%),非欧洲市场增长较快,世界进入再平衡时代。 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出现萎缩
欧洲仍是全球光伏主角,新增装机16.7GW,占全球的55%。
(增速-27.6%)带动全球增速放缓(2.3%),而其他地
区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了全球的45%,有效填补了欧洲光
伏市场减速带来的空隙,但增速趋缓,欧洲以外地区光 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增长势头强劲,其数据来源: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3)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3)
光伏产业:欧洲市场——显著下滑,但仍不可忽视
• 欧洲市场是全球光伏的传统市场,从相关数据上看,欧洲市场的短期下滑成定局,但 其较早实现了平价上网,自发需求接力
x 10000
美洲, 12.1%
104.4%
欧洲, 55.2%
la
亚太, 15.3%
49.6%
39.2%
1.5%
0.8%
So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数据来源: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
MW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8 2009 2010 新增装机容量(左轴)
本土产品 进口产品
2013年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4月目录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清洁环保,潜力巨大 (3)1、太阳能光热发电简介 (3)2、槽式光热发电技术 (4)3、塔式光热发电技术 (5)4、碟式光热发电技术 (5)5、菲涅尔式发电技术 (6)6、烟囱式(太阳能热气流)光热发电技术 (7)二、国外光热发电现状 (7)1、中东、北非及欧洲地区 (8)2、澳洲地区-澳大利亚 (9)三、我国光热发电分析 (9)1、现状 (9)2、成本问题 (10)3、政策规划 (12)4、产业链及对比优势 (13)四、相关公司列表 (14)五、行业风险 (14)紧随近年来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光伏产业,光热发电正在逐渐成为与之互补的太阳能发电另一种形式。
我国的光热发电虽然起步较晚,但特色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和规模有望赶超光伏的水平,后来居上。
随着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光伏产业陷入最低谷。
这一行业巨变,也促使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开始显现,不仅家用热水器稳定增长,热水发电也将变成现实,“光热发电,将比光伏更环保。
”根据我国《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以经济性与光伏发电基本相当为前提,建成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仍然有待上升。
根据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仍然要以水电风电发展为主,核能和太阳能发展为辅。
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清洁环保,潜力巨大1、太阳能光热发电简介太阳能光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CSP),又称聚光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能发电中不同于光伏发电的另一种技术路线。
主要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2013年光伏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13年光伏行业投资分析报告2013年1月目录一、总体概述 (3)二、行业需求预测 (7)2.1德国光伏市场概述 (8)2.2意大利光伏市场概述 (10)2.3美国光伏市场概述 (12)2.4日本光伏市场概述 (14)2.5中国光伏市场概述 (16)三、行业供给预测 (17)四、行业库存预测 (20)五、产品价格预测 (22)六、行业毛利率预测 (26)七、现金流及资产负债率预测 (28)八、重点公司分析 (29)一、总体概述2012 年的光伏行业经历了真正的寒冬,价格暴跌、贸易纠纷、企业倒闭等负面消息接踵而至,相应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一落千丈。
展望2013 年,欧洲对中国的双反裁决影响巨大、国内分布式光伏的支持政策仍待完善、产能淘汰仍在进行、企业盈利状况有待好转,总而言之,明年依然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难以乐观的一年。
本报告希望从整体角度分析判断行业2013 年的发展趋势,并寻找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光伏股兼具成长性和周期性特质,供需关系决定股价表现。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光伏产业仍是成长性行业,但由于政策波动性大以及A 股的投资风格,目前的A 股光伏股可能仍是延续以前类似于周期股的投资逻辑,即股价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呈现快速、阶段性的涨跌,而在中短期趋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股价的波动性尤其明显。
需求:我们预计2012 年全球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0GW,2013 年可能为32GW,整体可能增长8%;新兴市场如中国、美国、日本的占比将逐渐提高。
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明年面临的变数较大,一是欧洲双反的结果,二是国内装机规模到底能到多少。
供给:目前产业链总产能至少比需求高80%,但由于近一年半的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而随着产品价格和融资能力的持续下降,将会有较多企业退出光伏产业。
据我们推测,2013 年上半年开始将迎来倒闭潮(时间前后也将与需求有关),退出的产能或许能达到10GW 左右,剩余的产能虽然仍然供过于求,但可缓解激烈竞争的压力。
2013年光伏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3年光伏产业链分析报告2013年5月目录一、中国将逐渐取代德国,引领全球光伏发电市场需求 (4)1、政策落地后,国内需求下半年集中爆发 (4)(1)等待电站与分布式光伏电价细则出台 (5)(2)地方政策进一步补贴光伏发电 (5)(3)2013年起,分布式光伏将替代金太阳示范项目,度电补贴替代投资补贴 (6)(4)国网、南网、金融机构表示支持光伏 (7)(5)为弥补补贴金额的不断扩大,期待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再次提升 (7)2、日美需求爆发,加速单晶市场比重 (7)3、欧洲市场重要性下降,“双反”博弈“一切皆有可能” (8)5、晶硅组件系统是光伏系统中最有竞争力的发电方式 (10)二、产能收缩,供需逐步恢复平衡 (11)1、下游产能缩减慢于中游 (11)2、2013年产能利用率提高 (12)(1)有效产能缩减,无效产能增加 (12)(2)需求稳定增长 (13)(3)2013 年产能利用率提高 (14)三、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企稳 (14)四、2013 年,行业拐点 (15)1、双反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可控 (16)(1)双反成立,多晶硅价格上涨,中下游环节产品价格上涨,需求不受影响 (16)(2)欧洲双反的影响大部分会被中国本土需求弥补 (16)2、财务状况改善、新商业模式萌芽,企业盈利转好 (17)五、重点公司简况 (19)1、阳光电源: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业绩弹性最大的公司 (19)2、特变电工:光伏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双升;传统业务受益于特高压建设加速 (19)一、中国将逐渐取代德国,引领全球光伏发电市场需求1、政策落地后,国内需求下半年集中爆发欧美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及美国光伏公司的率先经营改善,离不开所在欧美光伏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明确的补贴/上网电价的金额和期限、简易的并网条件、完善的技术标准、良好的融资环境等。
随着光伏市场环境的转好,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光伏市场。
2013年光伏租赁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光伏租赁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3月目录一、美国光伏企业逆势生存的新模式:光伏租赁 (3)1、光伏租赁模式促使部分光伏企业逆势发展 (3)2、销售渠道是光伏租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4)3、租赁模式创新贯穿融资、安装和运营环节 (5)4、高电价、光照充足和政策配套是光伏租赁得以发展的条件 (7)二、光伏租赁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但近期难以推广 (9)1、限制光伏租赁发展的因素:缺少政策配套及现有电价体系 (9)2、光伏租赁目前在国内尚不具备经济性 (11)3、优势参与者:中小企业,东部工商业园区优先推广 (13)三、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配套 (14)1、分布式光伏以示范项目为主,市场化项目暂时难以启动 (14)2、分布式市场化项目的推广依托于政策完善和平价上网 (16)一、美国光伏企业逆势生存的新模式:光伏租赁1、光伏租赁模式促使部分光伏企业逆势发展光伏租赁模式使租赁公司和客户获得双赢。
近年来,以Solarcity、SunRun和Sungevity 为代表的公司在美国加州和新泽西等地区开展光伏租赁业务,为用户提供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通过收取客户的租赁费,在未来20 年内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对于用户,通过该模式能以低成本或零成本获得光伏发电系统,并在未来使用中减少电费支出。
根据GTM Research 的预测,到2016 年光伏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55 亿美元,装机总量达1.4GW。
美国部分地区的光伏租赁业务快速发展。
在项目具备经济效益的地区,光伏租赁凭借初装门槛低且减少电费支出获得用户青睐(OneRoof 用户每月可节省15%~25%电费),具有大规模替代现金购买系统的潜力。
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和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光伏租赁在加州等地区迅速发展。
Solarcity 依托光伏租赁迅速成长。
Solarcity 自2008 年进入光伏租赁业务以来,获得年均400%以上增长速度,经营重心逐渐从光伏发电系统销售过渡到光伏租赁。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光伏行业是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产业。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环保、可再生、分布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厂房、道路照明等领域。
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伏行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0世纪70年代,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光伏能源作为一种可替代传统能源的选择,开始得到广泛注意。
1980年代,光伏行业逐渐形成,并在一些国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此后,光伏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一种可行且具有商业前景的能源替代方案。
光伏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加深,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Feed-in Tariff政策,对光伏发电提供了较高的补贴价格,从而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发展。
其次,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也是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科技进步,光伏薄膜技术和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光伏发电成本逐渐接近或低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
近年来,光伏行业迅速发展。
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1.7吉瓦增长到2024年的600吉瓦以上。
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最多的能源形式。
中国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其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的约50%。
此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是光伏行业的重要市场。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光伏行业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
一方面,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光伏发电效率的提高。
光伏薄膜、多晶硅等新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另一方面,光伏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模式正逐渐被分布式发电替代。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于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光伏发电将在2030年占全球电力消费的一半以上。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由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作、光伏电池组件制作、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在整个产业链中,从硅提纯到应用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且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是集中在上游的晶体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1、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
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而薄膜电池成本低,发光效率高,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图1 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产品结构(按销售量)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1展。
2006年至200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
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前两个季度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2009年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复苏,2009年全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0431MW,比2008年增长42.5%。
图2 2006--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燃煤成本的11—18倍,因此目前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规模决定着本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
目前在政府的补贴力度上,以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最大。
2008年,西班牙推出了优厚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一度占据了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三分之一强。
2009年德国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32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50.4%。
2、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2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光伏产业是指利用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产业,也被称为太阳能发电产业。
近年来,光伏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市场规模: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GW,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TW。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2. 技术进步: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和突破。
技术进步带来了光伏成本的降低,使得光伏发电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支持光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太阳能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保障。
4. 产业链完善:光伏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集成等环节。
各环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5. 国际竞争:全球光伏产业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
中国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
6. 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光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
光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推动了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总结来说,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未来,光伏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SEMI近期发布《201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下称白皮书),该报告由SEMIPVGroup(光伏分会)、SEMI 中国太阳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起草并完成。
该白皮书重点为中国光伏行业提出了9点建议,涉及政策、产业标准、金融、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
回顾2012——市场2012年底,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1GW,相对于2011年的27.9GW增长11%,累计装机量达到98.5GW的历史新高。
从近几年来较大幅度的增长率波动来看,光伏应用市场还处于政策驱动模式的主导下。
但鉴于装机规模已接近100GW和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SEMI认为今后几年全球光伏应用难现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
光伏市场的中心也正从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向中国、美国和日本等新兴市场转移。
德国光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连续三年维持在7.5GW左右,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12年光伏装机量大幅减少。
以中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2012年三国装机合计占全球的31%。
受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全球范围内制造产能非理性扩张的影响,在2011年底全球光伏制造产能突破79GW,产量40GW,而当年的装机量仅为27.7GW。
供需的严重偏离导致了2012年组件价格延续了2011年下跌的趋势,从年初的0.9美元/瓦下降到年底的0.65美元/瓦。
企业利润被挤压,破产倒闭的新闻也已让人些许麻木。
经过2012年的洗礼,全球的光伏产能已降至70GW,产量39GW,但仍然高于31GW的新增装机。
这标志着光伏制造整合大幕的拉开,也预示着整合的不断深入。
——技术技术的提升始终是产业进步、发展的推动力。
在SEMI看来,目前全球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技术突破显得尤为迫切。
传统光伏技术遇到转换效率的瓶颈,非硅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高效电池技术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的突破,使非硅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光伏产品转换效率的提升可以直接降低系统平衡成本,组件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系统平衡成本可下降5到7个百分点。
以美国SunPower和日本Panasoni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组件制造商的光伏产品效率已达到24%,国内的电池组件商也在积极开发高效光伏产品。
全球P型、N 型单晶电池效率已分别达到18.5%—20%和21%-24%,多晶电池效率达到17%-17.5%。
随着高效单晶、多晶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应用,其成本不断下降,目前高效单晶组件产品的成本已低于传统单晶组件产品,但还高于多晶产品。
高效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蓄势待发,这将是下一轮产业扩张时的投资热点。
——“双反”的影响2012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中国产光伏电池组件产品的倾销和补贴成立并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导致2012年中国对美光伏组件出口额大幅下降。
其中,2012年8月的对美出口额为0.85亿美元,较年初1月份的3.87亿美元下降80%。
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对象欧盟和印度也分别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中国也对原产欧洲、美洲和韩国的多晶硅展开双反调查,使全球的光伏产业弥漫着贸易战的硝烟。
纵观国际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光伏贸易之争,固然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将光伏视为关系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来做前瞻性的布局。
这从另一个侧面让中国的光伏从业者更理性的对待光伏贸易摩擦的同时,也更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念。
——下游电站的开拓光伏制造产能在过去几年中快速扩张的同时,制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原材料、组件到逆变器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迅速降低。
与此同时,通过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与维护,整个产业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这也是电站系统价格得以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截止到2012年,投资国内大型地面电站的系统价格平均为1.5美元/瓦-1.8美元/瓦,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也随之不断降低。
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2012年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接近0.6元/度。
这是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带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球各国民众最直接的好处,也让光伏行业对光伏发电逐渐取代传统能源充满信心!在SEMI看来,光伏产业的利润向下游转移的现实促使更多的光伏上游制造商向电站开发进军。
根据SEMI的《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的统计结果,中国排名前20位的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商均已涉足电站开发业务。
而且,国际的先进光伏电站开发商也开始试水中国市场。
但毕竟投资光伏电站资金占用量大,若依靠运营后发电回收成本需要5-8年时间,如果是屋顶电站还会涉及到25年或更长时间内电站运营商和屋顶业主的权益维护等问题。
总而言之,在前期电站投资、融资,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出售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如何保障电站投资人的权益、降低电站投资、运营风险,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是个摆在光伏制造商、开发商和保险、金融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不过,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国内的保险领域已经有人开始探索保险产品在光伏电站开发和运营中的应用。
中国2012年的光伏电站投资总额在450亿元左右,到2015年预计达到1000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配套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大有希望争取到自己的市场份额,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是世界光伏制造的中心。
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为15.8万MT,占全球的43%,产量为6.9万MT,占全球的32%;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占全球的51%,产量为22GW,占全球的54%。
纵观2012年全年的产业整合,导致比2011年组件制造产能下降25%,由49GW降至37GW,下降了25%。
然而,无论从国内还是全球供需关系来看,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让我们欣慰的是国内组件产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占国内总产量的73%,但让我们不安的是,同质化的产品会成为那些落后、休眠产能将来死灰复燃的土壤吗?让我们始终保持警惕!——成本控制效果明显,效率提升艰难前行面对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不断下跌,国内的组件商都在积极应对,从成本控制和提升产品转换效率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利润的实现或亏损的减小。
然而,技术的进步没有原、辅材料成本下降来得那么容易和顺利。
目前,国内一线组件厂商可以通过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精益生产,保证制造成本低于售价。
至于技术的提升,受制于转换效率提高幅度有限和产业化生产成本增加较大等因素,包括选择发射极(SE)、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和金属穿孔卷绕电池(MWT)在内的新型高效电池技术还没能广泛取代改良金属浆料细栅线印刷技术大规模应用。
大部分一线电池、组件制造商都在与领先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合作开发新技术、产品,或谨慎试用新技术、设备。
虽然目前还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结果公布,但各主要厂家在技术储备上的投入还是持之不懈的。
然而,国内的材料、设备供应商还没有显示出在下一轮的技术、设备投资中的潜在优势地位,这是全行业人士应当引起注意并投入精力加以改善的环节。
——来自半导体行业的经验半导体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历50余年的发展,到201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半导体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共同特点有三:一是两者同属高科技产业,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核心设备和运营管理模式均来源于半导体产业,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期急需的高端制造业运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有经验的工艺、设备工程师大都来自半导体产业;二是两者产业链较长,涉及上下游的原材料、设备、制造和应用配套企业众多;三是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产品涉及能源、电力、电子、通讯、交通运输等诸多应用,产业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的光伏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2006年后两次类似过山车的起落,所有的光伏从业者对这个行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市场是永远的老师,当我们用真金白银付出了学费后,希望能把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行业里广泛传播,也可以给想进入行业的观望者一些启示。
这些经验教训有的与市场经济普遍规律相关,另外则和光伏行业的特性相关。
为光伏行业柬言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自从2011年成立以来,已连续两年向全行业的同仁发出建议和倡导,旨在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注重技术研发光伏制造业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这无疑是政府和产业界都广泛认同的事实。
但与半导体、通信和平板显示等其他高科技产业不同的是,光伏真正全球性的产业化仅仅十余年,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产业为普通老百姓知晓更是最近两三年的事。
可以说,本来出身于半导体大家庭的光伏产业在中国经历了真正的“野蛮”生长。
是2010年德国政策驱动型市场的突然爆发,是2007年多晶硅470美元/公斤现货价格的高高在上,让中国的投资人、企业家蜂拥而至。
“拥硅为王”和“拥产能为王”的时代,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的声音几乎淹没在新厂建设工地上隆隆机器轰鸣的浪潮中。
2011年、2012年两年剧烈的产业整合后,那些真正注重科技创新、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的企业依然屹立不倒,显示出中国光伏制造中流砥柱的本色。
根据SEMI《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的统计,国内前20大电池片厂商都在与材料、设备供应商合作,致力于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新技术。
虽然在短时间内,还很难预见某种高效电池技术会脱颖而出占据主流地位,但所有致力于长期发展光伏产业的企业都在提前布局下一代光伏制造技术!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通过总结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项目(ITRPV)的主要研究结论,向产业界呼吁重视并积极推广以下技术,推动光伏产业的技术提升与成本降低。
这些技术包括:1.流化床法(FluidizedBedReactor)多晶硅制备技术流化床技术与传统的钟罩式反应器制备多晶硅技术相比,转换效率和沉积速度大为提高。
如果用硅烷替代三氯氢硅作为被还原气体,可以使多晶硅的沉积温度从1100摄氏度降低至800摄氏度,可以大大节约能耗。
流化床法生产多晶硅单位能耗为30kWh/kg(三氯氢硅)和10kWh/kg(硅烷),为钟罩式生产多晶硅电耗的四分之一。
根据SEMI 《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29万公吨,其中流化床法产量近2万公吨,且都集中在美国与德国的多晶硅生产商。
国内先进多晶硅制造商的成本在20美元/kg,与国际顶尖制造商的12美元/kg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提升国内多晶硅制造的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刻不容缓。
2.金刚石线切割技术由于近几年来,多晶硅硅材料的价格大幅下挫,硅材料占光伏组件总成本的比例也随之降低,但截止2012年,仍然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