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1.鉴别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形态、颜色、气味等。
2.鉴别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结构、纤维、油脂等。
3.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二、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1.提取方法:水煎法、浸泡法、超声波法等。
2.分离方法: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3.提取分离常用设备:萃取器、蒸馏器、离心机等。
4.分离纯化技术:色谱法、电泳法、凝胶渗析法等。
三、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主要药效成分分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2.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4.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1.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等。
2.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清洁生产技术:微生物控制、灭菌方法等。
4.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技术:DNA分子标志物、药材指纹图谱等。
五、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1.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3.制剂常用技术与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干燥技术等。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光解、氧化等影响因素。
总结:生药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分析,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
这些知识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药学领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生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天然草药中提取和制备药物的过程。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材的生长、采集、贮存、加工、提取、纯化等一系列过程。
(完整word版)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1、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 是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加快干燥速度。
【厚朴、杜仲、玄参】生药的变质——泛油: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 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 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 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 这些药材会“泛油”】。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 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各论植物生药1.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2、【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 味微苦。
3、【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 四周为虫体的躯壳, 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的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 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 卵圆形至椭圆形, 基部陷于子座内, 中间充满菌丝, 有裂隙。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主要成分: 灵芝多糖。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4、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二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 茯苓下沉。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 环状维管束细胞内: 间隙腺毛5、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城市的孢子。
6、【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无灰渣残留。
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 没有果实。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 味涩, 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生药学重点总结修改版剖析

生药学重点一、前六章重点总结绪论1.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是印度的《寿命吠陀经》2.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注《神农本草经》3.《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4.《本草纲目》是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是我国16世纪以前一样成就的总结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所含有的成分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朗博比尔定律)色谱法等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黄酮类:定义略;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刺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广谱的生理活性;鉴别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铝盐络合反应,黄绿色)皂苷类;皂苷是广泛寻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苷类成分,他的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永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
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皂苷元为30个碳原子组成的三萜类衍生物。
因为含有羧基,故又称为酸性皂苷,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甾体皂苷的皂苷元有27个碳原子组成,中性,又称为中性皂苷;鉴别反应泡沫是检验皂苷的经典方法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大多数具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碱性化合物。
鉴别反应:1.沉淀反应(碘化铋钾试剂、磷钼酸)2.显色反应。
多糖类:多糖类是由10个碳原子以上的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第四章1.生药内源性有害物质主要包括肝毒性成分和肾毒性成分等。
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
2.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有害元素,农药残留3.其他有害物质:黄曲霉素,二氧化硫第五章1,生药质量标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来源,名称,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检测,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与贮藏等项2,生药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过两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指纹图谱也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质量的有效方法3,生药指纹图谱必须同时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重现性4,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一小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来制定5,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6,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到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到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7,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剩余1/3则作留样保存8,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9,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10,定量用的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化学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5%以上第六章1、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现象,称为化学宗、化学变种或化学型,是影响生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生药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 研究植物药材的起源、性状、组成、药效以及提取、纯化和分析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概述生药学的几个重点领域。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和性状特征药用植物按其药材部位分类,分为全草、种子、茎叶、根和果实等。
药材的性状特征如形态、颜色、气味、味道、质地等是进行鉴定和鉴别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药师正确辨认和使用药材。
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甾醇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对研究药材的功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的炮制和制剂研究药用植物需要通过炮制和加工制剂才能形成实用的药物。
炮制工艺包括洗净、晒干、炙烤、蒸煮等,能改善药材的质地和稳定性。
制剂研究则是将药材制成丸剂、颗粒剂、浓缩液等形式,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药用植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是生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溶剂、超声波和微波等技术来增加提取效率。
分离技术则包括色谱、电泳和质谱等,能够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五、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了解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前提。
药效评价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药物药理研究则是深入探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前,药用植物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鉴别、纯度、含量测定等,以确保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安全性评价则关注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七、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和开发生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应用和开发药物,以满足人们的临床需求。
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等方面的考虑。
开发新药物则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分子改造和药理学研究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结:生药学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性状特征、有效成分、炮制和制剂研究、提取和分离技术、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合理应用和开发等。
生药学考试重点

生药学考试老师提到的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
毛茛科:黄连
小檗科:淫羊藿
木兰科:厚朴
樟科:肉桂
罂粟科:延胡索、阿片
豆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甘草和黄芪的来源、特征(性状、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蔷薇科:花程式、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重点药材:山楂和苦杏仁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性状和显微)、药理作用。
唇形科:特征
重点药材:丹参和黄岑的来源、特征(生药特征和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
忍冬科:金银花的来源、特征、显微特征
菊科:特征、花程式
重点药材:苍术和青蒿的来源、性状和药理作用。
注意:除了这些科这些药材,老师上课也讲了其他科其他药材,大家最好看一下ppt,了解一下,切不可仅仅复习这些。
二、名词解释(这些只是老师提到的一部分,其他重要的概念请看笔记,课件或资料)
狮子盘头、凯氏点/带、营养叶、朱砂点、完全叶/花、晶鞘纤维、花程式、二强/四强雄蕊、过桥、花甲、等面叶。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大一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植物药物的采集、鉴别、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旨在对大一生药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二、植物药物的选材与采集1. 选材原则:应选取药用价值高、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药材进行研究和加工。
2. 采集技巧:需根据药材的特点和采收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采集,同时注意保存和防虫等。
三、植物药物的鉴别与鉴定1. 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通过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别。
2. 鉴定依据:根据国家药典的规定和相关文献,运用适当的检验方法来确定药材的品质和真伪。
四、植物药物的加工与制剂研究1. 加工流程: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药效需求,采取适当的加工方法进行药材加工,如研磨、提取和固体制剂的制备等。
2. 制剂研究:研究不同制剂对植物药物的提取效果和药效的影响,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使用便利性。
五、植物药物的药理学与药效评价1. 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植物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药效表现,以揭示其治疗原理和安全性。
2. 药效评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植物药物进行药效学研究和评价,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六、植物药物的贮藏与鉴别1. 贮藏方法: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药效稳定性,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方法进行药材的长期贮藏。
2. 鉴别技巧:通过观察和分析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等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药材。
七、植物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与药物代谢1. 药物动力学:研究植物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其在体内的药效发挥和动态变化。
2. 药物代谢:研究植物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等,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大一生药学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植物药物的选材、鉴别、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生药学整理版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药物(medicine,drug):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药物。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如五味子、金银花、西红花)炮制品(如酒大黄、制甘草)、饮片、中药汤剂、中成药(成方制剂,如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麝香保心丸)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中草药=中药+草药(medicinal herb)民族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包括:藏药、维药、蒙药、瑶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实的生药。
*草药:又称民间药,指地区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药物,如穿心莲、垂盆草等。
*生药(crude drug):指天然的、未作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具有生货原药的意思。
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自然界中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植物、动物或矿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古代药物知识的五次总结本草著作作者朝代特点神农本草经不详东汉末年最早的本草著作,载药365种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本草学祖本(确切年代和作者),载药730种新修本草(唐本草)苏敬(恭)唐朝我国(世界)第一部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载850种证类本草唐慎微宋朝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本草巨著,载药1892种,方11096条*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3)评价生药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生药学知识点doc(一)

生药学知识点doc(一)生药学知识点引言概述生药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微生物的生长、收获、储藏和加工等各个环节,以及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效成分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就生药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相关内容。
一、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储藏1. 采集药用植物的时间和方法- 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环境要求;-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采集;- 确保采集的药用植物的纯度和质量。
2. 药材的加工与储藏- 药材的初加工和中加工的方法和步骤;- 合理选择药材的储存条件和储存容器;- 控制药材的湿度和温度,防止霉变和虫害。
3. 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和鉴别- 药材的外观、气味、味道等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使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进行药材的鉴别;- 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和评估。
二、药用动物的收获与饲养1. 药用动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根据药用动物的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 -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药用动物的收获;- 药用动物收获后的初加工和加工技术。
2. 药用动物的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 药用动物的饲料选择和饲喂方法;- 预防药用动物的疾病和感染。
3. 药用动物产品的加工与使用- 药用动物产品的初加工和中加工步骤;- 不同药用动物产品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药用动物产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剂量。
三、药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1. 药用微生物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不同药用微生物的培养基组成的选择;- 药用微生物的培养条件的优化;- 药用微生物的附着培养和悬浮培养方法。
2. 药用微生物的发酵与提取- 药用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和条件控制;- 药用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药用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和鉴定技术。
3. 药用微生物产物的应用和开发- 药用微生物产物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 药用微生物产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药用微生物产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1、普通采收原则: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是药材变软、变色、增长香味或减少刺激性,加快干燥速度。
【厚朴、杜仲、玄参】3、生药变质——泛油:含油药材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这些药材会“泛油”】。
4、生药质量控制根据——三级原则:一级为国家药典原则;二级为部颁原则;三级为地方原则。
各论植物生药1、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子座及幼虫尸体干燥复合体。
【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四周为虫体躯壳,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卵圆形至椭圆形,基部陷于子座内,中间布满菌丝,有裂隙。
2、灵芝: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干燥子实体。
重要成分:灵芝多糖。
3、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菌核。
【两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茯苓下沉。
4、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环状维管束细胞内:间隙腺毛5、海金沙: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都市孢子。
【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
6、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没有果实。
7、麻黄: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8、蓼科:蒽醌类。
9、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表面棕色;质坚实;有星点;有锦文;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有砂粒感、使唾液染黄。
【名词解释:星点:大黄根茎髓部浮现异常维管束,形态呈星芒状。
】【粉末】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10、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干燥块根。
【性状】团块状、表面红棕色、凹凸不平、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淡红棕色、“云锦花纹”异形维管束。
【名词解释: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浮现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
】11、黄连: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干燥根茎。
【味连、雅连、云连】【形态】黄连:卵状三角形三角叶黄连:三角形云南黄连:卵状三角形、花瓣匙形。
【性状】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如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根茎有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质坚硬,折断面暗棕色;木部鲜黄色;髓部红棕色;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表面光滑。
云连:多为单枝,“过桥”较短。
【显微】味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鲜黄色;中柱鞘石细胞呈黄色;木纤维发达;髓部为薄壁组织,无石细胞。
【粉末】棕黄色,味极苦;石细胞鲜黄色;韧皮纤维成束,鲜黄色;木纤维成束;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导管多为纹孔导管。
【化学成分】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
12、川乌毛茛科卡氏乌头干燥母根。
表面棕色,质坚实,断面类白色,麻舌,剧毒。
【显微】导管呈“V”字形排列;髓部明显。
附子:卡氏乌头子根: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13、厚朴木兰科厚朴或凹叶厚朴干燥干皮、根皮、枝皮。
【形态】厚朴: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凹叶厚朴:叶先端凹陷。
【性状】干皮:习称“筒朴”,近根部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有皮孔及不规则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外侧呈颗粒状,可见光亮小结晶(有效成分),气香,味辛辣。
根皮:鸡肠朴。
【显微】木栓细胞数层,栓内层2-4层石细胞;皮层有石细胞群;韧皮维管束众多;草酸钙方晶。
【粉末】石细胞分枝状;纤维成束;油细胞散在。
14、辛夷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干燥花蕾。
花蕾毛笔状、治鼻炎15、五味子木兰科五味子成熟果实“北五味子”。
油细胞;最外层一层栅状石细胞、内层3-4层类圆形石细胞。
16、肉桂樟科肉桂干燥树皮。
10余年生——“企边桂”三厚一薄,马蹄状石细胞;草酸钙针晶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17、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干燥根。
【性状】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叶柄残基和密集疣状突起;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形成层成环。
【理化鉴定】水煎液置紫外灯(365nm)下观测,显蓝色荧光。
18、杜仲杜仲科杜仲干燥树皮。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胶丝相连,普通可拉至1cm以上。
19、苦杏仁蔷薇科杏、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成熟种子。
种子呈扁心形,自合点散出数条深棕色脉纹;种皮表皮间有淡黄色或黄棕色石细胞;草酸钙簇晶。
鉴别:与水共研磨,有苯甲醛气味。
杏仁苷。
20、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干燥根。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稍松,白色;菊花心;嚼之有豆腥味;具缘纹孔导管。
茚三酮试液检查黄芪成分氨基酸及多肽时显紫红色。
21、甘草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干燥根及根茎。
具备明显形成性环纹及放射纹理(菊花心),味甜,外皮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
【显微】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具缘纹孔导管;红棕色木栓细胞。
【鉴别】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甘草甜素反映)22、番泻叶豆科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干燥叶。
【性状】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区别:①采制:狭叶番泻:3月采,按大小分装,阴干;尖叶番泻:9月采,按全叶与碎叶分,晒干。
②材质:狭叶番泻:披针形叶,无毛或近于无毛;尖叶番泻:长卵形,毛茸。
【显微】叶横切: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形。
【粉末】具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具疣状突起;气孔平轴式。
【化学成分】游离蒽醌。
23、黄柏芸香科黄皮树和黄檗干燥树皮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有多数纤维束及石细胞群;有黏液细胞;晶纤维;小檗碱;可使唾液染成黄色;加氯气饱和水溶液(暂时制备)1ml,在两页面交界显红色环(小檗碱反映)。
24、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
【性状】呈研棒状;于水中垂直,萼管垂直下沉,气芳香浓烈。
【粉末】花粉粒众多,呈三角形;油室多破碎;纤维壁厚,草酸钙簇晶,纤维梭形。
【化学成分】挥发油:丁香酚25、人参五加科人参干燥根及根茎。
【形态】浆果状核果;掌状复叶;普通一年生(习称三花),二年生(习称巴掌),三年生(习称二甲子),四年生(习称灯台),后来每年递增1枚复叶,最多可达6枚掌状复叶(习称六批叶)。
【性状】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芦头、芦碗、参艼、珍珠疙瘩;形成层成环【显微】韧皮部有树脂道,草酸钙簇晶,导管多为网纹或梯纹,淀粉粒甚多。
【化学】人参皂苷。
取粉末加乙醇,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显紫色(甾萜类)。
26、三七五加科三七干燥根及根茎。
【形态】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击碎后皮部和木部易分离,味苦而后微甜。
主根“三七头子”;根茎“剪口”;枝条“筋条”;须根:“绒根”【性状】瘤状疙瘩头,铜皮铁骨身。
【显微】韧皮部有树脂道,草酸钙簇晶稀少【化学成分】人参皂苷、三七皂苷27、当归伞形科当归干燥根。
【性状】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香气浓郁特异。
【显微】韧皮薄壁细胞呈纺锤形;有斜向交错纹理;可见油室。
【化学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
28、柴胡伞形科柴胡、狭叶柴胡干燥根。
(北、南柴胡)【性状】北柴胡:圆柱形或长圆锥形;下某些枝,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不多不分支,断面不显纤维性,败油气。
【显微】纤维长梭形;油管碎片;网文、双螺纹导管。
29、川芎伞形科川芎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纵切片:蝴蝶片。
【显微】形成层环状、导管“V”字形、草酸钙簇晶、木纤维长梭形、螺纹导管、淀粉粒众多。
30、小茴香伞形科茴香成熟果实。
草酸钙簇晶,内果皮细胞镶嵌排列,双悬果,重要成分——茴香脑。
31、薄荷唇形科薄荷干燥地上某些。
【性状】茎方柱形;断面白色,中空;凉爽香气。
【粉末】腺鳞、腺毛、非腺毛、外壁疣状突起、气孔直轴式、淡黄色橙皮苷结晶。
【化学成分】薄荷醇、薄荷酮。
32、广藿香唇形科广藿香干燥地上某些。
【性状】茎方柱形、多枝;质脆易折断;叶柄细,被柔毛,气香特异。
【粉末】直轴式气孔;腺鳞,间隙腺毛,非腺毛,壁具疣状突起,草酸钙针晶。
【化学成分】重要:广藿香醇;广藿香酮。
33、丹参唇形科丹参根及根茎。
【性状】表面砖红色;质硬而脆、断面疏松纤维性、有裂隙;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
【显微】石细胞、网纹与具缘纹孔导管;韧皮纤维梭形。
【鉴别】①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测,显亮蓝灰色荧光。
②取上述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4、黄芩唇形科黄芩干燥根。
【采制】老根:枯芩;新根:子芩、条芩。
【性状】根圆锥形,扭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
【粉末】韧皮纤维,壁甚厚;石细胞淡黄色;木纤维细长,壁不甚厚;网纹导管。
【鉴别】①提取液,加醋酸铅试液,生成橘黄色沉淀(黄酮皆有);②提取液,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显红色(黄酮皆有)。
35、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花。
【性状】花蕾细棒槌状;密被短绒毛和长腺毛;气清香,味甘微苦。
【显微】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类球形,具3孔沟;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
36、桔梗桔梗科桔梗干燥根。
【性状】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表面白色;有横长皮孔样斑痕;木部淡白色,俗称“金井玉栏”;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后苦。
【显微】乳管、导管、菊糖。
【鉴别】桔梗粉末或切片遇a-萘酚和浓硫酸试液显紫堇色(菊糖反映)。
37、党参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干燥根。
【性状】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味微甜【显微】乳管;菊糖;网纹导管;石细胞38、青蒿菊科黄花蒿干燥地上某些。
【显微】气孔不定式,T型非腺毛,腺毛【功能】有青蒿素;抗疟;截疟,退黄。
39、红花菊科红花干燥管状花。
【性状】水试:金黄色。
管状花【显微】分泌细胞呈长管道状;花粉粒类球形,具3个萌发孔;草酸钙方晶呈方形或长方柱形。
【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40、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干燥柱头。
【性状】入水则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将水染成黄色。
【显微】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有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柱头顶端薄壁细胞密集成绒毛状;花粉粒少,表面有稀疏细小刺状雕纹;草酸钙结晶不规则。
41、苍术菊科毛苍术、北苍术干燥根茎。
【性状】毛苍术:不规则连珠状;断面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