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岩石学期末复习

岩石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柱状节理构造:指喷出岩中,特别是中—基性熔岩和某些次火山岩中发育的呈多角柱状的节理。

3、柱粒结构: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呈自形柱粒状相互紧密嵌布。

4、气孔构造:在岩浆喷出过程中,气体上移,在岩流顶部汇集,气体逸出,冷凝后形成的孔洞构造。

5、间粒结构:不规则排列的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空隙中,充填有若干个辉石、磁铁矿颗粒。

6、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往往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7、花岗结构:生成酸性岩的一张结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之,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规则的空隙中。

8、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9、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周围的围岩或捕虏体或与其反应叫同化作用;同时改变岩浆成分,使岩浆成分受到混染叫混染作用。

10、岩浆岩: 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也可称之为火成岩。

或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11、分离结晶作用: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早期晶出的晶体与熔体分离,导致岩浆成分改变,而形成一系列岩浆岩的结晶分异作用。

12、辉长结构: 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晶形发育(自形)程度相近,或均为半自形晶粒,或均为他形晶粒,这表明辉石和斜长石同时从岩浆中共结晶的结果。

13、母岩浆:在一定的构造条件下,在一个岩浆区中,一定阶段只有一种起着母体作用的岩浆叫母岩浆。

母岩浆分异可形成各种派生岩浆。

14、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自形程度高,一颗辉石呈它形粒状充填在斜长石的空隙中,为辉绿岩的特征结构。

15、原生岩浆:由地慢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16、海绵陨铁结构: 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早期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晶形为橄榄石、辉石等比较完整,金属矿物(如磁铁矿、钛铁矿等)大多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呈他形胶结状产出而形成的结构,又称陨石结构。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岩石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绪论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2、岩石的成因分类:①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或地幔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岩浆岩与火成岩是同义语.②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③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3、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①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②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

霞石、白榴石等矿物、以及气孔、杏仁构造等。

③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④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⑤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⑥岩浆岩(除火山碎屑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4、三大类岩石的野外特征对比:5、三大岩石的关系: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屑、晶屑等沿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岩浆岩的喷发形式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面):是指岩浆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的一种面型喷发。

裂隙式(线):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因此,称为裂隙喷发(fissure eruption)。

中心式(点):中心式喷发(Central eruption),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volcanic cone)。

岩石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全

岩石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全

1.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流体等)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按成因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火成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在地表,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3)变质岩:地壳已存岩石在温度和压力升高的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转变所形成的岩石。

3. 三大岩类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换。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5. 岩浆: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含有挥发份和固体物质、粘稠的高温熔融体。

产生岩浆条件:增温,减压,加水(挥发组分)。

6. 岩浆的类型:(1)按岩浆的成因划分为原生岩浆:岩浆形成后成分未发生变化-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安山岩浆派生岩浆:由原生岩浆演化形成。

(2)按岩浆成分(SiO2含量)划分为:超基性(< 45%),基性(45 — 52%),中性(52 — 63%),酸性(> 63 %)7. 岩浆的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岩浆温度和密度随岩浆基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粘度:是指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又称摩擦力。

单位是Pa.s,影响因素包括岩浆成分、挥发份、温度和压力、固体物质含量。

温度增高,粘度显著减小,流动性增加。

挥发分含量增加,岩浆粘度降低。

8. 岩浆作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途中,以及在就位后的冷凝结晶成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侵入作用:岩浆在地下运移并固结成岩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最新知识点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最新知识点

1.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3.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4.岩石和岩体的不同之处: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5.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最主要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相互结合的情况。

6.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成分在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7.岩石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8.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结构体和结构面9.岩体的力学特征:不连续性、各向异性、不均匀性、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残余强度特性10.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1、基本原理方面2、实验方面3、实际工程应用方面4、监测方面11.岩石的质量指标:指描述岩石质量大小有关的参数,通常采用岩石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表示,包括岩石的密度和颗粒密度。

12.岩石的密度:指岩石试件的质量与岩石试件的体积之比13.岩石的颗粒密度P s: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P s=m s/V c)14.岩石的孔隙性:是反应了岩石中微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

15.岩石的吸水率: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16.岩石的吸水率分为:自由吸水率3a和饱和吸水率3saasa17.软化系数: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的比值18.岩石的膨胀特性:通常以岩石的自由膨胀率、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膨胀压力19.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指岩石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受轴向里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承受的最大荷载,即R c=P/A20.岩石的抗拉强度:指岩石试件在受到轴向拉应力后其试件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1.岩石抗拉强度试验方法:1、直接拉伸法2、抗弯法3、劈裂法4、点荷载试验法22.岩石的剪切强度:指岩石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23.岩石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1、抗剪断试验2、抗切试验3、弱面抗剪切试验24. --------------------------------------------------------- 三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低围压劈裂;中围压斜面剪切;高围压---塑性流动25.岩石模量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26.脆性破坏: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后不表现出明显的塑形变形特性,这类破坏是脆性破坏27.扩容: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非线性的体积膨胀,且这一体积膨胀是不可逆的28.岩石的流变性包括:1、岩石的蠕变2、岩石的应力松弛3、岩石的长期强度29.蠕变:是指岩石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特性,也称作徐变。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晶体光学部分名词解释:1、光率体:反映光被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光学立体图形,我们称为光率体,也成为光性指示体。

2、多色性: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物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3、消光类型:根据矿片消光时,矿片的解理缝、双晶缝以及晶面迹线等与十字丝之间的关系,可以吧消光类型分为平行消光,斜消光和对称消光。

4、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和晶体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5、消光位:矿片处于消光时的位置。

6、色散效应:同一晶体的光率体随入射光波波长不同而发生大小、形状改变的想象,称为光率体色散。

(两种折射率相差不大的无色矿物,在白光下观察,界线附近的贝克线发生变化,变成有色细线,折射率的一边呈橙黄色,较高的矿物一边呈浅蓝色。

)7、一轴晶:中级晶族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叫做一轴晶。

8、贝克线:岩石薄片中,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矿物边缘,可以见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我们称为贝克线或者亮带。

9、二轴晶:低级晶族晶体有两个光轴方向,称为二轴晶。

10、干涉图:锥形偏光中不同方向的光波通过矿片之后,到达上偏光所发生的消光与干涉效应的总和。

11、均质体:高级晶簇以及非晶质物质的光学性质各个方向都相同,称为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

12、干涉色:白光在正交偏光镜下的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发生干涉作用产生的混合色。

213、非均质体: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的矿物,其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称为光性非均质体,简称非均质体。

14、全消光:矿片处于消光位时,转动物台360度,矿片始终保持黑暗的现象,叫做全消光。

二、简答题1、一轴晶//OA的切面有多少个,该切面有何特点和用途?答:有无数多个这样的切面。

特点:这样的切面是一个圆切面,其半径等于No。

光波垂直这种切面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并且基本不改变光波的振动特点和振动方向,其相应的折射率值等于No,双折射也就等于零。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术语解释:1.对称型:P18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

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

在离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三八面体结构。

8.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

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

岩石学复习重点岩浆岩部分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2)岩浆的成分:①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②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 其中水60-90%挥发份的作用: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3)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C;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①基性岩浆:1000-1200°C②中性岩浆:900-1000°C③酸性岩浆:600-700°C(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①成分(氧化物)——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②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③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1)按含量划分:①主要矿物——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②次要矿物——含量较少,<15%, 是划分种属依据③副矿物——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①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②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3. 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的范围、硅铝矿物、铁2镁矿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见表1-1)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见图1-1)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10 mm、粗粒结构 >5 mm、中粒结构 5-2 mm、细粒结构 2-0.2 mm、微粒结构 <0.2 mm),隐晶质结构(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嵌晶结构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成岩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

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

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

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

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

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

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4) 超基性岩浆SiO2 < 45%(wt%)(2)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 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3) 挥发份:主要是H2O和CO2,其次是 SO2、SO3 、CO 、N2、HCl、Cl2、H2S 、CH4 、HF、KCl、NaCl ,其总量一般<10%。

挥发分通常溶解在岩浆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岩浆的性质:(1) 岩浆的温度含水的岩浆比不含水的岩浆温度低在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比喷出地表的岩浆温度低(2) 岩浆的粘度(粘度:是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单位:Pa.S)影响粘度的因素:a. 氧化物:SiO2, Al2O3, Cr2O3 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SiO2。

因此,基性岩粘度小,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大,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 挥发份:其存在将明显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 温度: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d. 固体物质含量:其数量越多,岩浆粘度就越大。

e. 压力:对于不含水的干岩浆,压力升高,粘度增加。

对于富水岩浆,较为复杂:(3) 岩浆的密度:影响因素:a、化学成分:基性岩浆密度大,酸性岩浆密度小;b、压力增加,岩浆密度增大。

c、熔体中含水时,岩浆密度降低。

岩浆作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侵入于地壳中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的产状:侵入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1. 深成侵入岩的特点: a. 矿物颗粒较粗 b. 有含水矿物2. 侵入体:某一成分岩浆一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的单一地质体。

3. 杂岩体:是多次侵入形成的单成分或复成分的岩体。

4. 侵入岩根据其形成深度,可将其划分为: a. 浅成岩(0~3 km) b. 深成岩(>3 km)1.火山喷出岩的特点: a. 结晶程度差或呈玻璃 b. 含水矿物少或无火山岩的相:是指火山作用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和一定热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岩石或一个地质体而言。

1、喷出相,形成深度为地表,包括:a溢流相,形成熔岩。

b爆发相,产物为火山碎屑岩。

c侵出相,产物为熔岩及角砾熔岩等。

2、火山颈相,形成深度为地表至岩浆房或火山源区,产出岩石为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等。

3、次火山相,形成深度为地表以下至约3km深处,产出岩石为熔岩、角砾熔岩、角砾岩等。

产出状态4、火山沉积相,形成于地表,产出岩石为喷出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岩等。

产出状态:陆相、海相,层状、透镜状沉积等。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一般是手标本或显微镜尺度上可观察的特征,故又称为显微构造。

构造:指岩石中的排列、充填方式等,一般是在露头尺度或手标本尺度上的性质,例如层理构造。

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

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两个世代。

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同一世代的产物(二)火成岩的构造1.侵入岩的构造:块状构造:岩石各部分矿物与结构分布均匀带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颜色、粒度的矿物相间排列,成带出现。

斑杂构造:指岩石的不同部位,其成分、颜色、结构差别很大,整个岩石显得杂乱无章。

面理、线理:包括流面、流线构造。

流面: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状捕掳体平行排列流线:柱、针状矿物与长条状捕掳体定向排列而形成。

它们反映了岩浆流动的情况。

2、喷出岩的构造:气孔构造:冷凝熔岩中,尚未逃逸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成群孔洞。

杏仁构造:气孔被后期矿物(方解石、绿泥石)充填。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成分的条带、条纹定向排列及拉长气孔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出岩中。

枕状构造:水下熔岩喷发时,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的枕状体,代表了海底及水下喷发。

柱状节理构造:熔岩由规则的多边形柱体组成,是由于熔浆均匀而缓慢地冷却收缩条件下形成。

鲍文反应序列及其意义:意义:矿物组合、环带与反应边结构、岩浆成因、同化混染、地壳演化。

问:试用鲍温反应序列解释斜长石的正环带结构?(环带结构:同种矿物成分从中心到边缘规律变化。

)斜长石:中心基性,边缘酸性,正环带。

中心酸性,边缘基性,反环带。

答:斜长石是由钙长石和钠长石两个端元分子以无限混溶构成的连续固溶体矿物,钙长石分子在斜长石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作斜长石号码An,An越大,基性程度越高,An越小,酸性程度越高。

环带状斜长石由中心向边缘An呈递减趋势,为正环带结构。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元素含量有高有低,主量元素(major elements)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主量元素O、Si、Al、Ti、Fe、Mn、Mg、Ca、Na、K、H、P等,占整个火成岩总重量的99.25%;一般含量>0.1%。

以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微量元素:含量(WB %)小于0.1% (<1000 ppm): Rb,Sr,Ba,Zr,Nb,Ta,Hf,La,Ce,Sm。

以元素的质量百万分数表示。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a 矿物的成因分类原生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并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

如角闪石、长石。

次生矿物:主要是地表风化和岩浆期后蚀变而形成的矿物 (产状上限于风化带内 )。

如钾长石的高岭土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

它生矿物:岩浆与围岩或捕虏体反应所形成的矿物。

如:硅灰石、红柱石,不是火成岩中出现的矿物,而是由于同化、混染所致。

b 矿物的含量分类主要矿物:含量高,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10%) ,次要矿物:含量小于主要矿物,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作用的矿物(1-10%)副矿物:分布广泛但含量很少(< 1%),一般不参与岩石命名c 矿物的成分分类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含量高,不含FeO、MgO,包括石英、长石、似长石镁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含量高,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d 研究手段分类实际矿物:从薄片或标本上统计出的岩石中实际出现的矿物组成。

标准矿物: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计算出的矿物组成。

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联系:三个组分对矿物共生组合起重要控制作用SiO2 (酸度)、碱质(Na2 O + K2 O)、Al2 O3 及铝饱和指数SiO2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当SiO2过饱和,会结晶成石英,SiO2不饱和时,出现SiO2不饱和的矿物,无石英生成。

SiO2 含量增加,岩石中铁镁矿物由多到少,硅铝矿物由少到多。

SiO2含量的变化对其他造岩矿物含量的影响:SiO2含量逐渐增加,Na2 O和K2 O含量逐渐增加,FeO、MgO含量不断减少;而CaO和AlO3含量由超基性到基性岩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之后由基性岩向中性岩、酸性岩变化时逐渐减少。

里特曼(组合)指数(δ)δ= [w (Na2 K2 O)2]/[w (SiO2 )-43]Na O+Kδ<3.3 钙碱性;δ= 3.3 ~ 9 碱性;δ> 9 过碱性以SiO2 为指标的简单分类:超基性岩 (橄榄岩-苦橄岩类)超镁铁质侵入岩类:1. 化学成分: 贫SiO2及K2 O、Na2 O,富MgO、FeO2. 矿物成分: 镁铁质矿物为主,色率大于90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为主)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3. 结构、构造:主要呈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反应边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侵入岩一般为块状构造。

蛇绿岩套(蛇绿岩):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从板块学说的角度看,是大洋的遗迹。

)超镁铁质喷出岩类:1. 超镁铁质喷出岩非常少见;2. 富含镁铁质矿物,经常与拉斑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共生;3. 一般具有斑状结构,由橄榄石、辉石斑晶和微晶以及基性玻璃组成;4. 种属不多,但特征明显,主要有科马提岩、苦橄岩和麦美奇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