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中药的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补肺养肾强健筋骨的养生药膳煲汤

补肺养肾强健筋骨的养生药膳煲汤

补肺养肾强健筋骨的养生药膳煲汤养生药膳是中华传统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材和食材,搭配合理,可以达到补益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其中,补肺养肾强健筋骨的养生药膳煲汤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养生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补肺养肾强健筋骨的药膳煲汤,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种药膳煲汤:百合莲子煲鸡汤材料:- 鸡腿或鸡胸肉 250克- 百合 30克- 莲子 30克- 枸杞 10克- 枸杞子 10克- 姜片 3片- 清水适量制作方法:1. 鸡腿或鸡胸肉清洗干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百合、莲子、枸杞和枸杞子洗净备用。

3. 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待水烧开后放入鸡肉块、百合、莲子和姜片。

4. 将火调至小火煲煮约2小时,加入枸杞继续煲煮20分钟即可。

5. 汤中加盐调味,即可享用。

这道百合莲子煲鸡汤以百合和莲子为主要药材,具有滋阴养肺、健脾开胃的功效,适合经常熬夜疲劳、体虚乏力的人饮用。

第二种药膳煲汤:花生枸杞猪脚汤材料:- 猪脚 2只- 花生 100克- 枸杞 20克- 姜片 3片- 清水适量制作方法:1. 猪脚切块,用开水烫煮去除血水后捞出备用。

2. 花生洗净,枸杞用清水泡发备用。

3. 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待水烧开后放入猪脚块、花生和姜片。

4. 将火调至小火煲煮约3小时,加入枸杞继续煲煮20分钟即可。

5. 汤中加盐调味,即可享用。

这道花生枸杞猪脚汤以猪脚和花生为主要药材,具有滋补肾脏、强筋壮骨的功效,适合经常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的人饮用。

第三种药膳煲汤:黄豆牛腩煲汤材料:- 牛腩 300克- 黄豆 50克- 红萝卜 1根- 姜片 3片- 清水适量制作方法:1. 牛腩切块,用开水焯水去除血水后捞出备用。

2. 黄豆与红萝卜洗净切块。

3. 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待水烧开后放入牛腩块、黄豆、红萝卜和姜片。

4. 将火调至小火煲煮约4小时即可。

5. 汤中加盐调味,即可享用。

这道黄豆牛腩煲汤以牛腩和黄豆为主要药材,具有补益气血、养肾润燥的功效,适合经常熬夜疲劳、肾虚腰疼的人饮用。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中草药的养生饮品与功效

中草药的养生饮品与功效

中草药的养生饮品与功效一、中草药的养生饮品与功效介绍中草药是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功效和健康益处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社会,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追求健康饮食。

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食品,在养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养生饮品之绿茶绿茶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饮品,具有清凉降火、解渴消暑、提神放松等多重功效。

其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是茶多酚,它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每天适量地饮用绿茶不仅可以改善皮肤状态,还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养生饮品之枸杞汤枸杞汤是一种传统而又常见的保健食品,经常被用于调理肝肾功能不佳的人群。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将适量的枸杞与山药、红枣一同煮水,常饮可起到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 养生饮品之菊花茶菊花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饮品,具有解暑降火、清肝明目、润肺止咳等多种功效。

高质量的菊花茶能够改善皮肤状况,预防感冒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消化和促进新陈代谢。

4. 养生饮品之当归红枣茶当归红枣茶是一款成分简单但功效显著的中草药饮品。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益气的作用,红枣则具有养血滋阴、健脾益胃的功效。

这两种搭配在一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贫血和气虚等问题。

5. 养生饮品之黄精泡水黄精作为一种补益肝肾、强身健体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中。

黄精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精皂苷和维生素C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记忆和抗氧化的功效。

每日适量地将黄精加入开水中冲泡饮用,能够达到滋补身体、养肝护脑的效果。

二、其他中草药养生饮品推荐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养生饮品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推荐的选择:1.淮山茶:可改善胃口不好和消化不良问题。

2.菊花红枣茶:具有降火解毒、润燥去火、清心明目的功效。

3.川贝雪梨茶:适合咳嗽和哮喘患者饮用,可舒缓呼吸道症状。

中药养身秘方生姜的散寒作用

中药养身秘方生姜的散寒作用

中药养身秘方生姜的散寒作用生姜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它不仅在烹饪中被用来增添风味,更被视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养生秘方。

本文将介绍中药养身秘方生姜的主要作用之一——散寒作用。

一、生姜的特性及其对寒邪的作用生姜,即姜黄,是姜科植物姜的地下茎。

它具有辛温的性质,味辣而微苦。

生姜富含挥发油、姜黄素、姜辣素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使得生姜具有散寒作用。

二、散寒作用的主要表现散寒作用是指生姜通过调节人体的温度平衡,消除体内寒邪,达到温暖身体的效果。

具体表现如下:1. 发散表面寒气:生姜能通过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体表的寒气得到有效散发,从而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

2. 刺激身体代谢:生姜能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加速能量的产生和消耗,从而增加体内的热量产生,对抗外界的寒冷。

3. 缓解寒性症状:生姜可以缓解由寒邪引起的症状,如寒症、寒疼等。

它通过温热肾脏和脾胃,促进体内阳气的运行,消除寒邪对身体的影响。

三、生姜的散寒应用生姜的散寒作用在中医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生姜水洗澡:将一块新鲜的生姜切片,加入热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身体浸泡在水中,轻揉肌肤。

这样可以通过蒸腾作用达到散寒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2. 生姜茶:将生姜切成薄片,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倒入杯中,可以适量添加蜂蜜调味。

饮用生姜茶有助于提升体温,驱散体内的寒气。

3. 生姜艾灸:将生姜切成薄片,放在艾叶上,然后将艾叶和生姜一起燃烧,对特定部位进行艾灸。

这样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性的共同作用,达到散寒的效果。

四、生姜散寒应用的注意事项在应用生姜进行散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体质:个体差异会导致对生姜的散寒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个人体质合理使用生姜。

2. 用量适度:生姜属于辛烈的中药材,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控制好用量。

3. 配伍慎重:生姜虽然有散寒作用,但与某些中药材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遵循中医的配伍禁忌。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有哪些免疫系统在人体中起着抵御疾病和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和调理人体机能,通过中草药、饮食、按摩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之道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

一、食疗养生中医养生中,食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

首先,合理搭配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的食物,如柠檬、蔬菜、坚果等,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其次,中草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调理免疫系统的方式。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草药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饮用或煎煮后服用。

此外,适量摄入含有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也对免疫系统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二、中药调理中医养生中,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免疫系统。

首先,若出现免疫力下降的症状,可选择具有养血、补气、补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人参、当归、补骨脂等中药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其次,中药还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等方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但在使用中药调理免疫系统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养生中常使用的一种调理方法,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也有益处。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强体内能量的流动,平衡体内的阴阳,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太极拳是一种经典的气功运动,通过缓慢的动作、深长的呼吸和意念集中来调理身体各系统,包括免疫系统。

同时,气功练习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四、按摩调理中医养生中,按摩也是一种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常用的推拿按摩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调理人体经络,排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增加气血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

此外,按摩还可以舒缓压力,促进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和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之道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调理免疫系统,包括食疗养生、中药调理、气功调理和按摩调理。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中医补肾养生方法篇一1、参元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桂圆肉功用养血安神;以人参6g加桂圆肉10枚,共煮内服,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心悸怔忡者,有养血安神之成效。

2、参枣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红枣功用健脾和胃,以人参6g加红枣6枚,共煮内服。

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者,有提高血红蛋白作用。

3、山药小米粥:小米、大枣、赤小豆、山药(鲜)各过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时加过量食碱,经常服用,慢性肾功用衰竭病人贫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养血的成效。

板栗补肾板栗无论是配菜还是单吃,在我国南方地域随处可见。

它含有少量的淀粉和丰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性味甘温,能厚肠胃、补肾气,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等成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多和脾虚寒惹起的慢性腹泻,也能强筋健体。

从食物的药性来看,栗子性味甘,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成效。

唐代著名医学巨匠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作“栗为肾之果肾病肾虚者常食效果显,肾为生命之源肾健则短命也”。

板栗配鸡肉,补肾虚、益脾胃,适宜于肾虚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安康人强身健体的美味佳肴。

制造方法:1、取整只鸡,切块。

2、预备半斤生栗子,煮点热水,栗子放出来泡一会儿,皮很快就上去了。

3、姜切片,4个蒜瓣,5个小葱打结,还要几个八角。

做法:1、锅里先放往常炒菜2倍的油,6成热时把鸡块放出来炒一会儿,皮皱起来就盛出来。

2、锅里的油可以直接把姜、蒜,还有花椒炒香,然后放鸡肉,接着放一点料酒,再放酱油,炒一炒,放水刚好盖住鸡肉就可以了,这下放盐葱结、八角、花椒粉,大火煮开,关小火炖10分钟,再把栗子放出来,再炖15分钟左右,放点鸡精,出锅。

儿童中医养生方法篇二儿童的身体从小都必须要养好,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负责,而儿童有很多从小的身体都很虚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的身体在做护理和养生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保健的方式来养生,中医养生是有提高身体免疫的效果,而孩子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药来治疗的,那么儿童中药养生方法有哪些?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中药材调理心虚补心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六味地黄丸:组成味道各异的六味草药,主要功能为补肝肾阴,滋养精血。

通常使用重量为6-9克,每日2次,每次9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2.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制附子、川芎、白芍四味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克,以水煎服用。

3. 人参养心汤:由人参、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益气养血,安定神志。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9克,以水煎服用。

4. 大补阴丸:由黄精、淮山、当归、丹参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滋补阴血,清热祛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12克,每日2次,每次6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5. 大补心丸:由人参、黄芪、维生素B1等中草药和维生素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增强体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10克,每日3次,每次6粒,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6. 归脾丸:由当归、白术、制附子、砂仁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补血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7. 和血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养血补气,调理经脉。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15克,以水煎服用。

8. 养心汤:由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9. 茯苓四逆汤:由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克,以水煎服用。

10.当归酒:将当归浸泡在黄酒中,具有补血养心,调理经脉的作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0克,每日1次,口服或用来泡脚。

11. 四君子汤重量克数:白术(9克),人参(6克),大枣(4枚),茯苓(9克)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2. 六君子汤重量克数:人参(3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3片)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3. 人参鹿茸丸重量克数:人参(30克),鹿茸(10克),桂枝(6克),黄精(15克),杜仲(15克),川芎(6克),生姜(9克)作用:补气益血,温阳驱寒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4. 黄精五加皮膀丸重量克数:黄精(30克),五加皮膀(30克),肉苁蓉(20克),罗汉果(20克),蛤蚧(20克),藏红花(5克)作用:补益虚损,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5. 大补阴丸重量克数: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金樱子(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30克),制山茱萸(15克),党参(15克)作用:补益精气,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6. 归脾汤重量克数: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黄耆(15克),茯苓(15克),桂枝(9克),生姜(6克),大枣(4枚)作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胃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7. 八珍汤重量克数:人参(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川贝(6克),大枣(4枚),龙眼肉(30克)作用:补益气血,滋阴润燥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8. 静心安神丸重量克数:龙骨(15克),牡蛎(30克),黄柏(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作用:安神定志,养心益气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9. 五味子丸重量克数:五味子(30克),甘草(15克),川贝母(15克),柿蒂(15克),枳实(15克),大枣(30克),人参(30克)作用:补肺益肾,润燥化痰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20. 金匮肾气丸重量克数:熟地黄(240克),山药(240克),枸杞子(120克),丹皮(120克),牛膝(120克),巴戟天(120克),杜仲(120克),白芍(120克),桂枝(30克),茯苓(120克)作用: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

清热解养生汤中药方剂提升免疫力的良方

清热解养生汤中药方剂提升免疫力的良方

清热解养生汤中药方剂提升免疫力的良方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身体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免疫力的提升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清热解养生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通过清热解毒和养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几款适合提升免疫力的清热解养生汤药方。

一、黄芪鸡枞汤黄芪鸡枞汤是一款常见的中药汤剂,它由黄芪和鸡枞两种中草药组成。

黄芪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气的功效,而鸡枞则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胃的作用。

这两种草药的结合,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制作方法是将黄芪和鸡枞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煮,煮至水变浓稠即可。

二、板蓝根石膏汤板蓝根石膏汤是一款以板蓝根和石膏为主要成分的养生汤剂。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石膏则可以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这两味草药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降低体温、消除炎症,提升免疫力。

制作方法是将板蓝根和石膏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煮,煮至水变呈浅蓝色即可。

三、银花连翘汤银花连翘汤以银花和连翘为主要成分,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养生汤剂。

银花具有解毒热、清肺热的作用,连翘则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

这个草药组合可以有效缓解咽喉痛、头痛发热等症状,提升免疫力。

制作方法是将银花和连翘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煎煮,煮至水变浓稠即可。

四、金银花糖水金银花糖水是一种简单易制作的养生汤剂。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具有较好的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制作方法是将适量的金银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再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即可。

这款糖水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对提升免疫力非常有帮助。

总之,清热解养生汤中药方剂是提升免疫力的良方。

黄芪鸡枞汤、板蓝根石膏汤、银花连翘汤、金银花糖水等药方都具备清热解毒、养生保健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些中药方剂制作简便,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

然而,在服用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需要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食疗养生之道
摘要:近年来中医食疗养生热潮不断掀起,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和实践的记载进行研究,结合“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分析人的体质、年龄层以及四季气候对营养需求的异同,对食疗养生之道进行了阐述,告诫人们饮食需要遵循养生之道才能维持人体身体健康。

并提出芦荟与枸杞子这两味药材对于养生存在极大意义,提倡它们的药用、食用价值应广为人知。

关键词:中医;食疗养生;芦荟;枸杞子
引言
“养生之谈”乃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大课题,而中国医学者从古至今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为现代人们留下了无数养生食疗之道的知识宝富,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对于养生食疗之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结合古今养生食疗之道的精髓,对现代养生食疗之道进行新的阐述,提倡养生对食物的选择必须了解人的身体情况以及食性,两者必须相符,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持身体机能平衡。

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学问博大精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的历史颇为深远,中国的养生之道也在几千年前就远远流传。

养生历史印迹中,书籍是最有力的证明者,谈养生且从这些历史书籍谈起。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书中记载: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随后,秦汉历史时期出现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的《黄帝内经》,它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求“上医治未病”;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也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养生思想则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此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2 中医自古以来盛行的养生秘诀
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说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

中医自古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期”、“五味”的不同性能,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热性,必须因体质、因病症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紧急食人妨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此外,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

因此,每天饮食必须谨遵这些道理,才能做到有效防病长寿,免除病痛之苦。

2.1中医中依据四季节气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中,《黄帝内经》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逆寒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才能够长寿。

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药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续命汤,夏季宜服肾蛎汤,秋季宜服黄芪汤,冬季宜服保健药汤。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馊之味。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例如:草药类的枸杞子、于禁、丹参、元胡等,食物类的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等。

但冷食瓜果适当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是因为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秋季气候凉而干燥,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例子、苹果、香蕉、百合和蜂蜜等食品。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西北地区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长江以南地区进补宜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高原地区,雨量较少气候偏燥,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2.2 中医中依据人的不同体质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体质养生“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阳虚体质之类人,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以壮人体阳气之功;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

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李、桃子、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甲鱼、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

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

也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鸡肉也不要多吃,蒸、炸、爆、烤的食物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痰湿体质之类人,多呈现体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

此类人应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百果、琵琶、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2.3 中医中依据不同年龄所采用的养生之道
胎生期,母体必须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各种营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钙和磷宏量元素的供给,防止胎儿的骨骼结构不能健康生长,因而,母体可以摄取一些米醋烹制的酥鱼;幼少期,胎儿成熟分娩出生后,首推母乳哺养,至四个月左右应加辅食鸡蛋黄,多喝菜汁和苹果汁提高钙的摄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青年期,气血旺盛,活动量大,适宜采用营养丰富的蟹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中年期,身体容易发胖,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充裕,更可摄食高档食物或菜肴,容易产生“富贵病”,因而在生活中强调锻炼身体,注意心理的卫生;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适宜采用菜果汁、菜瘦肉等。

其中食粥最为理想,除易消化吸收之外,还具有和胃、补脾、清肺的作用。

3 养生药材对身体调理的益处
3.1 芦荟对于养生的药用价值
芦荟被当作一种民间草药广为使用,因为其具有治疗50多种疾病的药效及美容作用,且同时可以加强人体的防卫系统,是身体组织具有攻击癌细胞的功能,是需要被广为人知的一种药材。

芦荟的祛斑除痘的美容作用众所周知,而芦荟对身体的调理方面也有很大功效,主要体现在,芦荟促进血液循环及胃肠的蠕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长期使用可以改善自己的体质,维持身体的健康,芦荟也可以抑制病毒让热度下降,缓和感冒所引起的症状。

芦荟的成分当中芦荟素可以控制肠胃蠕动,使其恢复自然通便;长期饮用芦荟茶可以去除附着于血管内的胆固醇,而是血液能够顺畅流血;甚
至还能使血管恢复柔软,是血压降低。

此外,芦荟中所含有Arubolane A 及Arubolane B成分具有使血同糖值下降的功用,而且效果可长期维持,芦荟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消除肥胖状态,对于越来越多的肥胖人士是个很不错的食物。

因此,芦荟在养生药材中占有一席之地。

3.2 枸杞子对于养生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枸杞子养生”的说法,且《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医书中都有记载,枸杞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同样应被广为人知。

枸杞子具有补肾润肺、生精益气、补肝明目等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痛、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

此外,枸杞子还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的沉积,改善肝功能,促进细胞的新生;能降低血压,兴奋呼吸中枢;降低血糖;显著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于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大多数人的烦恼,而每日取用三十克枸杞子当茶早晚各冲服一次,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及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此外,每天咀嚼几颗枸杞子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

现今很多酒店都推出了枸杞酒,《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枸杞酒具有补虚去劳,益颜色,肥健人的效果,治肝虚下泪。

对于爱饮酒的人士,可以建议每天饮适量的枸杞酒,对强生健体很有很大帮助。

结论
中医食疗养生讲求根据不同体质、年龄、气候的差异进行适当饮食的调整。

“上医治未病”的思想应该贯穿平时的日常生活,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道理,了解食物的药性从平时的饮食中养生防病,才能免除病痛之苦,而不是等待病急时才慌悟防范的必要性。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像枸杞子、芦荟等养生药材食用,是维持身体机能平衡的佳选。

参考文献
[1]芦荟疗法研究所.《芦荟的药用处方》[M].大众医学出版社.2000-8,(1):46-98
[2]美雯.《食疗干果精选600方》[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5,(1):2
[3]徐嘉生,王贞.《中国食疗养生秘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9,(1):38-39
[4]艾长山,《治补两益话枸杞》[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0-30
[5]《东方养生》[J].海南:东方养生期刊社.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