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题

藤野先生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的.确(dí)喝.采(hè) 诘.责(jí) 抑扬顿挫.(cuò)B.宛.如(wǎn) 烂熳.(màn) 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C.系.住(xì)发髻.(jì) 驿.站(yì) 深恶.痛疾(è)D.绯.红(fēi) 解剖.(pōu)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A.落第掌故爱国青年几次三番B.标致芦会精通时事成群结队C.合蔼樱花大而言之美其名曰D.凄然呜乎正人君子好意难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能遇到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非常不容易,希望你懂得珍惜。
B.叔叔去上海打工,一年也没回家,只打了几次电话给爷爷,可以说是杳无消息....了。
C.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D.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A.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整体感知。
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你改悔罢!’....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选段,回答问题。
6.(考点:内容概括)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变化的两件事。
7.(考点:句意理解)“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8.(考点:文意理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在那时那地”是指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_____________.9.(考点:句意理解)结合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品析句子中的丰富感情。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二.阅读理解、分析。
(二)(1)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1)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2.(2分)(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2分)4.“何尝”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5.“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6.(2)段中“那一回”指的是:7.从(2)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
2. 2.“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3.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藤野先生》习题(AB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1 藤野先生01 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教诲.(huì)系.住(jì)油光可鉴.(jiàn)B.不逊.(xùn) 诘.责(zé) 抑扬顿挫.(cuò)C.订.正(dìng)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D.解剖.(pōu) 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解析:B项“诘”应为“jié”。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崎形。
C.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憋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解析:A项“辨”应为“辫”;B项“崎”应为“畸”;D项“憋”应为“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解析:B项“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 4.(成都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搭配不当,“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C 项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D项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凄然(qī)匿名(nì)诘责(jié)解剖(pāo)B. 绯红(fēi)和蔼(ǎi)发髻(jì)斥责(chì)C. 系住(jì)宛如(wǎn)不逊(xùn)扒手(bā)D. 驿站(yì)订正(dìng)畸形(qí)瞥见(piē)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寓居庐荟邮差良心发现B. 疲倦祥细漏泄难以下咽C. 耸起改悔监狱毫不介意D. 落弟适值偷懒解散辫子3.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C.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 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
C. 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
D.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全社会正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气。
C. 全国要实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接种率最起码要达到70%以上。
D. 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精品文件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烂熳.()fēi红()油光可鉴.()yì站()芦荟.()抑扬顿挫.()落dì()不逊.()匿.名()诘.责()喝.采()托cí()凄.然()教huì()yǎo无消息()深恶.痛疾()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吧里,熬夜玩了一宿的人们没精打采地打着游戏,一个个头发油光可鉴....,还有的趴在桌子上睡觉。
B.王小慧的这篇作文内容充实,情节抑扬顿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C.在疫情还不明朗的复杂情况下,还有一些人不顾家人和他人的安危去聚餐、打麻将,这真让人深恶痛疾....。
D.许多历史名人都有一些掌故..,但有些没有经过证实的,不可轻信。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34826亿元,同比下降一倍。
(将“一倍”改为“一半”)B.上海专家组逐步推出新的治疗策略,有效阻止了疾病进展,也进一步下降了病亡率。
(将“下降”改为“降低”)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把“拥有”改为“享有”)D.通过视频面试,使刘大为最终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顺利签约。
(删去“使”)4.阅读下面的语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20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揭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在近一段时期内对消费造成的不利影响。
3月以来,多地陆续开始发放消费券,引发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杭州、武汉、上海等80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涵盖绝大部分省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地方推出务实措施,促进国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课内精读阅读《藤野先生》一文,回答问题。
5.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06课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0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第06课藤野先生(课下注释小练)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匿名诘责深恶痛绝xùn piēyǎo不___见无消息(答案自查)【答案】nì;jié;wù;逊;瞥;杳【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
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比如“逊"是半包围结构,“瞥”是上下结构。
“恶"是多音字,在“深恶痛绝”中读wù。
【分析】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不要写错字。
(课后培优练级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藤野先生》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 ,暗线是___ 。
本文按顺序组织材料。
【答案】“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我”思想感情的变化;时间先后【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及写作顺序的把握。
文章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既怀念了藤野先生,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本文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分析】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空间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品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2.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及答案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1、离开东京之缘由2、仙台求学受优待3、初识藤野先生4、添改讲义5、纠正解剖图6、了解女人裹脚7、匿名信事件8、看电影事件9、离别先生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
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
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
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
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
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9题(甲)藤野先生(节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乙)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
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
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
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
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2. 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
(2分)
13. 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2分)
14. “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
(3分)
答案:
四、记叙文阅读(共10分)
12. 因为东京的环境不能满足鲁迅先生渴望学到本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东京不学无术、浑浑噩噩的清朝留学生也让他厌恶之极。
(2分)
13. 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2分)
14. “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极其认真、仔细地为“我”这个中国学生订正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心费力;“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严格要求。
(3分)
15. 第一次谈话,纠正“我”解剖图中的错误;第二次谈话,对“我”肯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第三次谈话,询问“我”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