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书法赏析;文学文化常识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o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九年级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积累》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积累》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
“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
【答案】B【详解】“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B。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B.《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C.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D.“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答案】B【详解】选项中“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表述错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应为“《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故选B。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书,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作不屈的斗争。
B.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的创作手法。
朱自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C.《战国策》是战国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9月6日“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展。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尤为擅长楷书和行书,其行书代表作《洛神赋》正在此次特展之列,这幅作品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秀媚,笔画稍肥,却无臃肿疲软之态,尽显清利刚劲之姿。
据上述信息和书法常识判断,下面四幅作品中属于赵孟頫《洛神赋》的一项是()A. B.C. D.【答案】 B【解析】【分析】赵孟頫是楷书大家,四幅书法作品中,只有B项是楷书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
明确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北京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2 书法鉴赏

代表作品:自作诗词如《七律·登庐山》《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 《沁园春·长沙》,手书古诗词如李商隐《嫦娥》、陆游《诉衷情》、文天祥 《过零丁洋》等。题词、题字。如“为人民服务”(2015)“模范工作 者”“劳动英雄”“艰苦朴素”“北京日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记》;行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刘中使帖》《争座 位帖》(2019)《裴将军诗》。
书法欣赏:
《多宝塔碑》
《祭侄文稿》
3.柳公权 唐朝中期著名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柳体”。 风格特色:方笔圆笔并用,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
覆,点画爽利挺秀,内紧外疏、匀衡瘦硬,骨力遒劲,结体 严紧。
4.[2017·北京第1题]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 (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选帖,完成(1)(2)题。(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
体)。其中“武”字第
笔的“ (斜钩)”
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2分)
【答案】楷 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 鉴赏。《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 特点。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 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 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据此可知字帖中的字是楷书。武的笔顺:横、 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纵伸横逸,气魄宏大,器宇轩昂。他的草书强调 变形,点画两极分化,要么长线,要么短点,点线组合,对比强烈。
代表作品:草书《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行书《松风阁诗 帖》《经伏波神祠诗》。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书法练习方法】了解“读帖”、“临摹”。
【字体的辨认】要求:能分辨楷书、行书、隶书、小篆。
【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欣赏】1.“书圣”: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
结合《兰亭集序》了解下面的特点: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笔画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
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雷同。
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字列之间或宽或窄,有些字列旁边有添字,还有多处涂改,在率意之中显出天然之美。
2.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3.颜真卿楷书:结合下面《颜勤礼碑》欣赏(右侧)颜体楷书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
楷书笔画: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
4.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5.“草圣”被称为“草圣”的有两位:一是草书创始人汉代张芝,一是“狂草”创始人唐代的张旭。
草书第一个高峰: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第二个高峰:唐代张旭、怀素“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这是称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
复习要点:1.画线处作为常识最好能记住。
因为可能会以填空题形式考查。
2.书法特点看书法作品了解即可。
因为书法作品欣赏应该会附上书法作品,然后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作品。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作品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纪传体史书”错误,《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书法题

一、题目:墨香传承——汉字书法鉴赏【题干】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为了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以下是一段书法作品,请结合所学知识,鉴赏其艺术特色,并谈谈你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书法作品】(注:以下为书法作品图片,请考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鉴赏)二、要求:1. 请简要描述该书法作品的字体、结构、笔法等特点。
2. 分析该书法作品在布局、章法、墨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
3. 结合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三、评分标准:1. 字体、结构、笔法特点描述准确,2分。
2. 布局、章法、墨色分析到位,3分。
3.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深刻,2分。
四、答案示例:【答案】1. 字体特点:本幅作品为行书,笔画流畅,字形优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结构特点:字形紧凑,笔画粗细有致,字形大小适中,笔画之间的疏密得当。
笔法特点:起笔有力,转折自然,收笔圆润,线条富有弹性。
2. 布局特点:作品整体布局紧凑,字与字之间留白适中,使作品显得清新自然。
章法特点:行与行之间错落有致,笔画之间的呼应协调,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墨色特点:墨色饱满,浓淡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体会到汉字之美,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同时,书法艺术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让墨香传承下去。
【注意】1. 本题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
2. 书法作品图片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实际作品进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书法赏析;文
学文化常识
专项提分卷(六) 书法赏析(含书写);学化常识
(时间:40分钟满分:36分)
一、书法赏析(含书写)(20分)
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
2.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不忘初心砺砥奋进
3.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4.(2018•随州)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5.(2018•石家庄二模)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B.潇洒飘逸,龙蛇飞动。
.横平竖直,严谨稳固。
D.气势庄严,英气逼人。
6.(2018•河北模拟)下面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用笔刚劲有力,奔放流畅。
B.笔画连绵不断,运笔遒劲,行间布局疏密呼应、错落有致、刚柔相济。
.点画配合,用笔瘦劲挺拔,结构安排平正,字形稍长,整齐严谨。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与隔行。
7.(2019•预测)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以下作品为楷书的一项是(D)(2分)
,A ,B , ,D
8.(2019•预测)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笔画横轻竖重,撇捺出笔劲利。
B.笔力浑厚强劲,气势庄严雄浑。
.结构阔大端正,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D.从总体上看,作品刚健而娟秀,飘逸而灵动。
9.(2019•预测)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这是颜真卿的《祭侄稿》,堂堂正正,雄浑苍劲,端庄宏伟。
B.“永”字流畅灵动,笔法贯通,刚柔相济。
.在法上,笔画疏密有致,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D.作品逸笔天成,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二、学化常识(16分)
10.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集《朝花夕拾》,散诗集《野草》。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三篇言标题中的“记”“说”“序”都属于古代体。
D.《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宋代杰出的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D.韩愈是唐代的。
)
11.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茅盾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后,师生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形。
(解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
12.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南国雪景,纵论历史英雄。
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D.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解析:.《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雪景。
)
13.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我国现代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解析:B.藤野先生是散集《朝花夕拾》里的人物。
)
14.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宋代著名的学家,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解析:.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
15.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言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学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1913年,他以《飞鸟集》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亚洲人。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举孝廉”是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人才,任以官职,而“征”“辟”不同,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解析:B.泰戈尔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亚洲人。
)
16.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之死,称“崩”;公、侯、伯之死,称“薨”;平民之死,称“卒”。
B.《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北宋的苏轼,其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D.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大多深刻揭露“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矛盾,反映人们的疾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被称为“诗史”。
(解析:A.大夫、百官之死,称“卒”;平民之死,称“死”。
) 17.下列关于学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范仲淹,字希,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B.《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家郦道元。
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弱冠”代称男子十八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花甲”代称六十岁。
D.“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解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