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一、对后进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心理伤害——轻视、惩罚

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不会管你了、你再说话就缝上你的嘴等等。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教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老师之所以单单对我实行处罚,也许是我成绩差的缘故吧。然而,这难道不是造成我成绩更差的原因吗?”

教师带有侮辱性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后进生的身上,为什么?因为教师对后进生似乎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后进生就理应承受侮辱与打骂。同样的行为,后进生所为,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会更大,而由优生所做则能轻易地得到老师的谅解,这是光环效应的作用,或称为黑圈效应。而且,大多数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后进生在智力或学业上会有长进,甚至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有研究证明,“那些未被期望有智力增长的儿童,他们IQ(智商)增长愈多,都几乎在每个方面得到教师愈不利的评价。”可见,教师对待后进生的轻视有时是根深蒂固的。教师对后进生的低期望值甚至无期望或放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和虐待。它可能使后进生放弃学习,甚至造成其他方面的终生伤害。教师对后进生的这些行为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并进一步产生师生交往障碍,使得学生厌倦学习,逃避学校,对于学生学业无补,而且很可能造成学生人格缺陷。来自教师不公平的待遇会促使学生形成低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他们或因羞于与人交往而形成内向性格,或产生报复行为,危害他人和社会。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

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又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我们不要忘记另一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中间生承受的心理伤害——被忽视

中间生是远离教师的视野之外的另一群体,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中间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份守己、听话而默默无闻。教师因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他们,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其实,教师对他们的最大伤害就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而且这种忽视常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的孤单境地。他们不言不语,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他们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曾有一篇题为《我们的悲哀——一名中间生的自白》的学生作文,文中这样写到:“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未雕琢的玉,他们虽然不努力但很聪明,只要琢之,磨之,就能成为鲜亮的玉。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恩泽与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只有我们——中间生,好似一块块粗劣的砖头,被老师随手一放,从此不再过问。我们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我们远离老师的心,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中间生的悲哀!”学生渴望教师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对学生的忽视与不管不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给中间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缺乏上进心,没有竞争意识,缺乏表现欲,进而形成“疲软”性格。他们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也就不能促进后继学习的发生。而且学生由此可能进一步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忽视能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经过实验证明了的。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在奥克学校实施的“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而优生儿童得益最少”。换句话说,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会使他们在IQ和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反过来说,教师原有的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极大地抑制他们学业上的提高。观察得知,中间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与机会最少,这会大大削弱师生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是中间生在学业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前提条件,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奖励。学业成绩不良的背后,一定有教师行为的作用。

三、对优等生的“重视”造成的心理伤害——重压下的焦虑和受宠的自负心理伤害

受教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优等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只是这种伤害更为隐蔽,更不为人所知。一般人认为,优等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是得到奖励和鼓励最多的一类,其心理应该是比较健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并且容易形成自负脆弱的性格。教师对优等生的过分重视和额外关注,也是一种变相心理伤害。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到“监视”,不自由感格外严重。他们非常害怕学业的失败,自己从教师的心目中跌落下来。特别是教师态度的改变,如学习好时,关切有加,学习成绩下降时,不再给予关注等,对学生的伤害最大。他们因教师的期待而背负着无形的重压。教师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对他们的要求也分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