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斯妥耶夫斯基

合集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别爱描绘人们的内心斗争。

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比如《罪与罚》里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他心里有个“伟大的理念”,觉得杀了个富人可以为社会做点好事,结果呢,动了手后,他的良心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满满都是悔恨和恐惧。

这种复杂的人性,谁没体验过呢?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被自己的想法困住,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说:“看,这就是人类的悲哀啊!”再说说《地下室手记》,这个书名就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地下室,象征着阴暗、孤独,仿佛在说:“我就这样窝在这里,没人能理解我。

”书里的主角充满了对世界的愤怒,对人性的质疑。

就像我们有时候觉得社会不公平,看到周围的人为了利益而拼命,却又想不明白,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不是个简单的游戏,而是一场复杂的战斗。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地下室里的那位孤独的斗士,拼命反抗着内心的懦弱和外界的压力。

还有《白痴》里的梅什金公爵,他的纯真和善良让人心疼。

在这个充满阴谋和算计的世界里,他的存在就像是一缕清风,吹拂着那些被欲望笼罩的灵魂。

可偏偏,这样的善良却常常被误解、被利用。

我们身边也总有那么些人,像梅什金一样,努力保持善良,但现实却常常给他们泼冷水。

这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仿佛在说:“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对死亡和救赎的思考。

他的角色常常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光明。

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总会遇到低谷,想要放弃,但总有一丝希望让我们继续前行。

他用文字教会我们,痛苦是成长的一部分。

生活中有时就像一杯苦咖啡,虽然难以下咽,但它却能唤醒我们的灵魂。

说到这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真的是深邃又幽默。

他用笔描绘的那些苦涩的人生,实际上是希望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就像我们时常开玩笑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演员都得演到底。

”他恰恰在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有时像是一出悲剧,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光彩。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
安娜在丈夫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
她认为自己的女人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 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1906年收集了有关陀氏的 五千多种书目,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开辟了陀氏手 稿、遗物和肖像展室。创建了陀氏中学。收集他的 书信和杂记,强迫他的朋友为他写传记,并亲自写 回忆录。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 在这项事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 这项工作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 象的东西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 字句。对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 热情、温柔、体贴的丈夫。她的宽宏大量的爱、坚 定不移的爱,改变并缓和了她最沉重的记忆。
3、疯狂的赌博
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赌博和女人在 他的精神上和生活中,都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他常 常为自己不能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 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的激情。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嗜赌如命,不 可自拔。婚后他说服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 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 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氏在赌场输得精 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都没有了。 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直奔 赌场,又全部输光。
2、颠狂的爱情
陀氏直到34岁还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友,他寻 找爱情,在四年苦役后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妻子玛丽 娅。 玛丽娅是个中学教师的妻子,比陀氏小4岁,她是 个神经质的女人,情绪变化无常,动辄伤感落泪。 陀氏认为这是深沉、崇高的感情的特征。他把他从 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性欲的幻想和浪漫的幻觉的魅 力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对她的痛苦的同情增强了他 的爱欲冲动。虐待狂和被虐待狂的倾向在他身上交 织在一起。

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

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

艺术特色
• 心理分析:拉斯科尔尼科夫,双重人格。无 情剖析。两条线索,但是,马尔美拉多夫 一家只是衬托 • 复调结构:巴赫金的评价。多种音调:拉 斯科尔尼科夫的强者哲学,索尼亚的东正 教观念,卢任的极端个人主义,还有求实 观念,无耻哲学等。在一件事中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声音,各抒己见,但互不融合。
长篇小说《罪与罚》
长篇小说《罪与罚》 (1866)是陀斯妥耶夫斯基 (1821—1881)的代表作。
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 主义思想毒害,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 超人,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无 辜的妹妹,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 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 劝下投案自首。 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 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 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 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 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 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 脱的思想。
第十一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陀斯妥也夫斯基
• 一座被托尔斯泰的高山遮住了的 更高的山。 • 三大题材:贫穷、堕落、上帝
陀思妥耶夫斯基
• 俄国19世纪后半期伟大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 他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 的“小人物”文学传统, 致力于描写城市贫民。他 主要通过城市贫民、小市 民对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 的恐怖和诅咒,反映了他 们的悲惨生活以及惊恐不 安的心理和思想。
生平与创作
• •• • • • 被捕 死刑 苦役 土壤论 三大题材 <穷人><群魔>< 白痴><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土壤论与 更深层的关注
卡拉马佐夫气质
• “卡拉马佐夫”父子兄弟之间围绕着金钱和女 人充满着猜疑、仇恨和斗争,最后演出一幕杀 父丑剧而走向瓦解、灭亡。这个家庭的主要成 员尽管身份不同、性格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 的精神气质:思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 义,行动上的极端卑鄙无耻和为所欲为,其具 体表现是贪财、好色、任性。这即所谓的“卡 拉马佐夫气质”。 •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

他虽然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人性的丑恶、可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他对宗教的狂热鼓吹,对人生的绝望态度都曾引起激烈的争议。

但无论来自哪个方面的评价,都对其艺术天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他不仅以现实主义的精细笔法描绘了俄国城市贫民的生活,同时更注重对人的心灵特别是人的深层意识的挖掘,而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创用“复调小说”更使他在同时代作家中独树一帜,并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与创作: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莫斯科,其父为贫民医院医生,薄有田产,后取得贵族身份。

陀思妥耶夫斯基家住医院附近,为贫穷、疾病所包围,使他对当时平民以至贫民的生活多有了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幼患有癫痫病,为顽疾所困,他的心灵以及创作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1837年,他遵父命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但生活贫苦,有时口袋里连饮一口茶的钱都没有。

他因爱好文学而致学业成绩不佳。

六年后到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但一年后即辞职而专事文学创作。

四十年代的俄国文坛正是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大行其道的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其影响,以一部书信体的中篇小说《穷人》(1846)荣登文坛,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并将此作收入他所编的自然派作品集《彼得堡文集》第二集。

这部作品奠定了陀氏作为自然派重要作家的地位。

《穷人》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但却是对俄国文学中写小人物传统的继承和开拓。

他不仅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对小人物悲惨生活和精神屈辱的描写,而且写出了小人物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微弱的反抗。

这部小说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深度,得益于作家所采用的书信体形式。

作为身处官僚等级制度底层的男主人公杰符什金,在公开场合,当着上司的面,他是不敢表示出丝毫的不满的,这不满只能藏在心里,诉诸笔端,对他心爱的人诉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录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都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语录也是深具启发和哲理的。

在他的语录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人生、对爱情、对信仰等方面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录,感受一下他的智慧和深刻。

1. "爱是一种力量,它使人变得更好,更完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爱情的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可以让人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完整。

爱可以让人变得更有力量,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让人变得更加坚定和成熟。

2. "信仰是人生的支点,没有信仰,人生就会失去方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信仰的重视,他认为信仰是人生的支点,是人生的方向。

没有信仰的人生就会失去意义和目标,人会迷失在生活的迷雾中,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

因此,信仰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给人生以坚定的支撑和指引。

3.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探索,而不是安于现状。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探索,而不是安于现状。

只有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人生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

因此,人应该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停滞不前,不要安于现状。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录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他的智慧和深刻让人感慨万分。

通过他的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让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智慧指引下,不断地追求和探索,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完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总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总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总结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是19世纪俄国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的先驱。

他的作品通常以深刻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类本性的探讨而闻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涉及伦理道德、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以及人类自由和责任等广泛的主题。

以下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简要总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探讨是他思想中的核心。

他认为人类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既有着光明的一面,又有着黑暗的一面。

他相信人性中存在着道德和道德败坏的斗争,人们既有着无私和善良的一面,也有着自私和邪恶的一面。

他的作品中经常探讨犯罪、罪恶和罪犯的心理,揭示了人的复杂性。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个体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且具有无限的尊严和价值。

他反对将个人简化为社会的一部分,强调每个人应该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集体的一员。

他的作品中经常展现了个体对抗社会压力和剥夺的斗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政治观点是复杂而多样的。

他曾在晚年的作品中对民主进行了批判,认为它容易导致无聊和平庸,但同时也反对专制主义和独裁统治。

他强调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一个政治制度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人们应该更多关注内心的自由和个人的责任。

宗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中经常探讨宗教信仰、罪恶和救赎。

他认为宗教是人们寻求意义和真理的途径之一,它可以给予人们希望和灵性满足。

他相信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将陷入道德的崩溃和精神的病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也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他反对将责任转嫁给外部条件或他人,强调每个人应该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命运。

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识到人是社会性动物,强调爱与互助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人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和团结。

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是丰富多样的,涉及众多的主题和问题。

托斯妥耶夫斯基

托斯妥耶夫斯基

编辑本段人物档案姓名:陀斯妥耶夫作家风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

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

《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

《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享誉世界,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俄国大文豪。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简介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可谓是十分坎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的时候,父母因病先后去世,他成了孤儿。

而他的文学之路则是在他22岁的时候从军事院校毕业之后开始的。

而他拥有才华的同时,他的运气也非常好。

他的第一部作品《穷人》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按理来说,这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应该是非常顺畅的。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造成了他创作风格的极大的变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28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政治活动被判处死刑,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执行,但是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被强迫从军,服刑十年对他的应此昂非常大。

直到他39岁的时候才被允许返回家乡,第二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完成了他重的自由后的第一部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可灾难并没有远离他,在他43岁的时候,他心爱的妻子和他尊敬的兄长相继死亡,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而他享誉世界的《罪与罚》却是在他65岁迫于生计得时候所写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60岁的时候为了完成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因为一次意外而死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是非常坎坷的,这也是他的作品在后期越来越现实悲观的原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成就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上,他的作品深受世人的瞩目。

如果将他的写作过渡段算作是一个时期的话,那么可以将他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过渡期以及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屏再现
影片《白夜》根据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内心孤独、纯 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纳斯金 卡之间一段短暂却十分甜美、充满诗意的 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沁人心脾。虽 然两个人只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晚上,但那 纯洁善良忘我的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 中,也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 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 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 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 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 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 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的心与心 的碰撞则成永恒。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仍是表现“小人物”的悲 惨遭遇,写工厂主史密斯一家和小地主伊赫缅涅 夫一家被贵族资产阶级冒险分子瓦尔科夫斯基公 爵坑害的故事。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是陀思妥 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罪人歹徒形象的开端,是 作者笔下第一个资产阶级掠夺者——吸人血的大 蜘蛛形象。他只承认自己含得无厌的欲望,并且 为满足欲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为所欲为”就 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作者在贫与富、善与恶相 对照的背景下,广泛描写了被欺凌被侮辱的“小 人物”的人生惨剧,尖锐地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引 起的深刻社会矛盾。
《穷人》的发表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俄 国“自然派”的重要人物。涅克拉索夫和 别林斯基称誉他为“新的果戈里”。《穷 人》继承了普希金、果戈里写“小人物” 的传统,又有新的突破。它深刻反映了当 时俄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期 间平民阶层在双重压迫下的深重苦难。小 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描写得更加充实更加复 杂,既有惶恐畏惧的心情,也有模糊的反 抗意识,更可贵的是他们有了一种明确的 人格尊严感,这就更能激起读者对“小人 物”的同情和爱。
19世纪4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写了 《两种人格》(1846)、《女房东》 (1847)、《白夜》(1848)等小说,这 些作品继续反映平民的贫穷与苦难,继续 表现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卓越才能。但作 者热衰于人物的病态心理分析,描写失之 过细,调子显得低沉,背离了当时现实主 义文学观念,别林斯基严肃基结束了他在“自然派”中 的活动。
一、生平和创作
弗奥多尔· 米哈依洛维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 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贫民 医院的住院医生,后获得贵族称号。母亲出身商 人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家庭里宗教意识、 市侩气息浓厚,但也不乏文学兴趣。陀思妥耶夫 斯基从小对贫病的穷人、对宗教和文学都有着深 厚的感情。1834——1837年,他和哥哥在莫斯科 契尔玛克私立寄宿学校读书,后又被父亲送到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他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 趣,大量阅读普希金、果戈理、莎士比亚、巴尔 扎克等人的作品,并尝试写作剧本。1843年毕业, 被派往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任绘图员。一年后 退职,在极端贫困中从事文学创作。
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星期五集会。他反对暴虐专制、 贫富悬殊,拥护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活动 十分积极。1849年4月23日,陀思妥耶夫斯 基和小组的30多名成员均遭逮捕,他因曾 在集会上宣读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信, “信中充满了反对最高当局与正教教会的 狂妄言论”而被判死刑,在刑场等待死亡 的时刻,才突然接到撤销死刑判决,改为 服苦役。
《死屋手记》是一部记实性长篇小说,作 品以手记的形式,通过苦役犯戈良契科夫 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苦役犯在狱中那种 令人发指的恐怖、痛苦、屈辱的生活,有 力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残暴本质, 表现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死屋手 记》是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铁窗生 活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托尔斯泰读过该 书后曾说:“我真不知道在全部新的文学 作品中,连普希金也算在内,还有比这现 好的一部书。”
第七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 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都占有重 要地位。他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 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创作都极为复杂。 高尔基曾经指出:“列夫· 托尔斯泰和陀思 妥耶夫斯基是两个最伟大的天才,他们以 自己的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使整个 欧洲惊愕地注视着俄罗斯,他们两人都是 以与莎士比亚、但丁、塞万提斯、卢梭和 歌德这些伟大的人物并列,但他们对于自 己黑暗、不幸的祖国都有过不好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 四年,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当边防军五年,直到 1859年4月才获准退伍,年底回到彼得堡,受到 热烈欢迎。长期的流放生活,摧残了他的身体, 并使他患上了癫痫症,折磨了他一辈子,导致他 过早逝世。长期的流放生活,也摧毁了他的革命 信念。他彻底抛弃空想社会主义理想,认为人民 不再有革命要求,知识分子已脱离人民,俄国不 具备接受革命宣传的“土壤”,人民只能忍耐, 顺从和依靠宗教,形成一种反动的“土壤派”理 论。作者1861年发表的《死屋手记》和《被欺 凌与被侮辱的》就打上了这种思想的印记。
白 夜
经典名著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 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较,《白夜》 的基调比较柔婉。小说完成于一八四八年,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 表作之一。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 中篇小说。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 “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 画得惟妙惟肖 。
1846年,他发表长篇小说《穷人》。小说采用男 女主人公通信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40年代彼得 堡的社会面貌,揭示贫民窟里穷人的悲惨生活和 美好心灵。主人公玛卡尔· 杰符什金是一个安于职 守的老公务员,是个懦怯的小人物,他不能积极 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而乞求别人的怜悯与 同情,企图从中得到安慰。他当然也无法拯救沦 为娼妓的年轻孤女瓦尔瓦拉· 陀勃罗谢洛娃,尽管 他为她牺牲了一切,瓦尔瓦拉还是被迫嫁给了曾 经毁掉她青春的坏蛋贝柯夫。杰符什金这一形象 既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作 者世界观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