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制作蜜丸药的心得体会
药厂丸剂工作总结

药厂丸剂工作总结
在药厂丸剂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想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和收获。
在丸剂生产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在丸剂生产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原料的配方和配比。
不同的药物
需要不同的原料和比例,这需要我们根据药方进行精准的配比,确保每一批丸剂的质量和药效。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逐渐掌握了这项技能。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操作丸剂生产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混合机、压片机、包衣机等,每一台设备都需要熟练的操作和维护。
我通过认真学习设备操作手册,结合实际操作,逐渐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技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丸剂生产工作中,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每一批丸剂都
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和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在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原料的供应不稳定、设备故障、生产环境不佳等问题,这些都给生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总的来说,丸剂生产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
习和提高的工作。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为药厂的丸剂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中药蜜丸免除了煎煮的繁琐过程,服用、携带都很方便,又规避了汤药的苦涩口感,更适宜于大众接受。
丸剂通过消化道吸收,有效成分释放相对较慢,可以延长作用时间,药效更持久。
中药蜜丸适合慢性病的长期治疗,或经汤药治疗后的收尾巩固。
蜜丸制作第一步:处方蜜丸处方的规模比较自由,在满足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下,可根据体质或特定症状有的放矢进行组方。
因在制作时需要将中药打细粉,所以部分无法打粉的中药则不宜使用。
第二步:打粉药粉越细,药与蜜的混合越均匀,消化吸收越好。
个人建议100目左右。
第三步:炼蜜蜂蜜加入锅中,小火加热,直至达到“滴水成珠”的效果。
第四步:和药在药粉中徐徐加入炼好的蜂蜜,一边加入一边顺时针搅拌,待药粉与蜂蜜混合成块后,可进行搓揉操作。
如和面一般反复搓揉、敲打,直至药团均匀,粘性降低,充满韧劲儿。
制好后得药团可以静止10-20分钟,达到类似“醒面”的目的,使药丸更具韧性。
第五步:制丸如有蜜丸工具,可以依法制作。
因我手边没有工具,只好手工搓丸。
(便便要是这样成条就很健康)先将药团制成直径约2.5cm的药条,再将药条切成小块,然后将小块搓成药丸。
为保障药丸的相对均匀,我对每颗药丸逐一称重,确保其质量为10±0.5g。
(质量相近的药丸,大小尺寸也相近)搓好的药丸可以在药粉中轻轻滚动,沾上一层药衣,如此可以防止药丸粘连,还可隔离空气,延长药丸的保质期。
(这把刀不错吧~)沾好药衣后,用蜡纸包裹,也可以用蜡丸壳进行封装。
制作好的蜜丸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即可,无需放入冰箱。
蜜丸的保质期通常为一年左右。
总结来说,蜜丸的制作并不难,需要的只是一份耐心和细致,大家在不想喝汤药时,也可以选择制作蜜丸(当然,也可以请人加工)。
中药蜜丸制作,你学废了吗?。
中药制作:蜜丸制作工艺的诀窍

中药制作:蜜丸制作工艺的诀窍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药物剂型之一。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目前在中成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它应用广泛,尤其在农村和老年患者中深受欢迎。
据初步统计蜜丸的需用量约占中成药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蜜丸同别种剂型比较起来具有独特的优点。
由于蜂蜜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及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同时,蜂蜜具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蜂蜜有“除众病、和百药”的功能。
蜂蜜含有大量还原糖,能防止药材中易氧化的成分变质。
且蜂蜜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具有柔软感,制成的丸粒光滑、滋润、崩解缓慢,作用持久。
因此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然而现在某些厂家生产的蜜丸,外观粗糙,大小不一,硬如坚石,既剂量大,又服用困难。
著者在制作蜜丸过程中,把一部分药材按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再炼蜜为丸。
这样,既缩小了体积,又增加了疗效,在服用、携带及贮存等方面大大方便于患者。
现将蜜丸制法几点体会介绍如下:蜜丸的制法主要分为:炼蜜、和药、制丸、包装等几个步骤。
第一炼蜜1.蜂蜜的选择这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之一。
一般以乳白色或淡黄色,无异臭,无杂质,稠似凝脂的蜂蜜为好。
2.炼蜜的方法是为了除去部分水分、杀死微生物,并适当地加强其粘合力。
小量生产可用铜锅、铝锅或搪瓷盆直火加热(禁止铁锅)。
待蜂蜜融化后,随时捞出漂浮的杂质及泡沫,再用筛网过滤,置锅中继续加热至沸。
一般以炼至没有明显的蒸气:中间翻腾起黄色泡沫为度。
根据制剂要求,蜂蜜熬炼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嫩蜜:将蜜加热沸腾,温度约控制在105-108℃之间,蜜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只稍带粘性。
多用于含有糖分、油脂、胶质或树脂类成分多的药物。
②炼蜜:蜜经加热沸腾后,继续加热,使水分大部分蒸发,温度约控制在109-112℃之间,其颜色变为浅红棕色,浮起的泡沫带有光泽,用手拈之有粘性,但两指离开时无白丝。
制备蜜丸经验谈

参 照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19 年 发 布 实 施 的 中 医皮 肤 科 病 95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评 定 。治 愈 :皮 损 完 全 消退 ,无 新 出皮 疹 。好 转 :皮 疹 较前 变 平 ,消 退 3 % 0 以上 。未 愈 :皮 疹 无 变 化 或 消退
不足 3% 。 0者
用 药 2疗 程 后 观 察 疗 效 。
1 疗 效 标 准 , 3
扁 平疣 在 中医上称 为 扁瘊 ,多 发生于 青年 男女 ,祖 国医学 认 为该 病病 机 多 由于肝虚 血燥 , 邪外 搏肌 肤而 生 ,现 代医 学认 为 风 该病 是 由乳 头瘤病 毒 引起 , 实 了细 胞 免疫 力功 能低 下对 疣 的发 证 生和 发 展 起 一 定 的诱 导 作用 ,我们 根 据 祖 国 医学 “ 则生 ”, 虚 “ 之所 凑 ,其 气必虚 ”的理论 ,采 用扶 正祛 邪法 治 疗扁平 疣 , 邪 取 得 了满 意 的效 果 ,其 中黄芪 、生薏 仁益 气健 脾 ,当归 、红 花养 血 活 血 ,蝉衣 、术贼 、 耳子 ,升麻 祛风 消热 , 决 明祛风 除翳 , 苍 石
部泛发深褐色扁平丘疹 ,如高梁米粒大小 , 明显痛痒 ,舌质 无 淡红,苔薄 白, 脉细 , 中医辩证为气虚夹瘀型, 于益气活血, 给
祛 风 散 结 , 方 消 疣 汤加 减 : 处 生芪 3 g 苍 耳 子 1g 香 附 1g 0, 0, 0, 三 棱 1g 0 ,猪 苓 1g 0 ,当 归 1g 0 ,生 薏仁 6 g 0 ,僵 蚕 1 g 0 ,蝉衣 6,大青叶 3g g 0 ,升 麻 6 , 红花 5 ,前 两 煎 内服 ,第 三 煎外 g g 敷 ,治 疗 二 十余 日后 ,出现 皮 疹增 多 ,略 有 瘙 痒 ,叮 嘱 患 者不 必 担忧 ,这 是邪 毒外 排 的 佳象 ,继 续 服 用 7 后 ,患 者 面 部 , 剂 手 背皮 疹 全 部 消褪 ,随 访 两 月 未见 复发 ,病 告 痊 愈 。
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上有一类病变,病程较长,辨证较明确,使用汤剂可以控制症状,但不易巩固,症状易反复。
这种情况的出现,多因正气轻微受损,不能主持于内。
治疗宜取丸剂缓中取效+候其正气来复,疾病自可痊愈。
病例:杨某某.女,5O岁,农民。
咳嗽6月余,夜间及早上痉咳明显,痰稀色黄白。
咽喉部检查及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
前服方药,或侧重于清化痰热,或侧重于温肺化痰,或侧重于肃肺止咳,皆不效。
审其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
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姜、辛、味法,服后咳止,停药数日,咳嗽又发。
再服咳又止,但终不能愈。
复予杏苏二陈汤合姜、辛、味法,每服皆有效,但都不能彻底治愈。
“日咳三焦火,夜咳肺家寒”,此例夜咳明显,结合舌质淡紫、苔薄白润,口中和,脉沉弦细,本病当属肺脾不足,风痰留滞,肺失宣降,脉络不畅。
投以复方轻剂丸服,调补肺脾,复使其气机升降,血脉流畅。
处方:党参20g,白术30g,茯苓20g,姜半夏30g,陈皮30g,炒苏子20g ,款冬花30g,紫菀30g,百部30g,炒杏仁40g,干姜20g,细辛10g,五味子20g,白前20g,葶苈子30g,桑白皮30g,浙贝母30g,僵蚕20g,黄芩20g,桔梗20g,丹参40 g,当归40g,桂枝10g,炙麻黄1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
服药lO余天后,咳嗽即止,嘱其服完。
1年后患者以它病就诊,问及未再复发。
2 发作性病症,取丸以控制发作性病症,如癫痫、癔病等,发作时症状典型,不发时如常人。
方书多谓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但标本有时极难分开,且患者就诊多在不发作时。
或由于正虚邪实,病久而病机复杂,投以汤药常愈此而彼起,症状纷出。
或由于疗效不易在短时间内显出,容易引起医者易方,患者易医。
取中药蜜丸效缓而持久,且为患者易于接受,易于坚持服用。
病例:郭某某,女,35岁,农民。
发作性全身软瘫8年余,视为怪病,经中、西药物多方治疗,未效。
初发时数天、十数天1次,以后发作次数渐多,近1月来每天发作2次。
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

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中药蜜丸是一种将中药药材制成颗粒状,加入蜂蜜等粘合剂制成的中药制剂。
因其口感好、易于嚼服,深受患者喜爱,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基于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中药蜜丸的应用体会,谈谈它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特点。
首先,中药蜜丸具有制剂稳定性好、易于服用的特点。
由于采用了粘合剂蜂蜜,中药蜜丸在制作过程中给药成分能够均匀地吸附在药丸表面,并形成保持机体活性的药物包膜,从而保证了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中药蜜丸口感好,易于嚼碎,便于患者吞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其次,中药蜜丸具有调味作用,增加患者的用药舒适度。
中药蜜丸采用了蜂蜜作为粘合剂,使得药丸具有一定的甜味,能够改善中药苦涩的口感,增加患者的用药舒适度,尤其对于儿童和不喜欢中药味道的患者更加有吸引力。
再次,中药蜜丸在中药疗效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药蜜丸所用的中药药材都是经过粉碎后制成颗粒状,这样的制剂形式使得中药药材在体内释放更加均匀,药效更持久。
另外,中药蜜丸由于在蜂蜜中制成,使得药物配伍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剂,提高了疗效。
例如,对于经络阻滞引起的病症,可以选用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药材制成中药蜜丸,能够加强药物在经络中的活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药蜜丸具有较强的药物保护作用。
中药蜜丸制作过程中加入蜂蜜等粘合剂,使得药丸表面形成保持药物活性的包膜,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药物在制剂过程中的氧化、水解和挥发等不利因素。
同时,蜜丸内外的粘合层还能够起到控制释放药物的作用,延缓药效,提高药物在肠道的吸收率。
总结起来,中药蜜丸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制剂稳定性好、易于服用,调味作用好,疗效独特,药物保护效果好等特点使得其成为中医临床中的重要辅助药物,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蜜丸时还应结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合理选药和调剂,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手工制蜜丸,中药炮制者的匠人精神

手工制蜜丸,中药炮制者的匠人精神人如本草,都是独特的个体其生活环境、先天体质各有不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望、闻、问、切之后,方可开方一人一方,都是私人订制给药方法又各不相同或是丸、散、膏、丹或是煎服汤药丸,又称药丸。
与汤药相比携带服用都较方便中药蜜丸在中医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丸剂多用在大病后体虚需要调理的病人,或者是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我们熟知的医书经典《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道:“蜜丸如鸡子黄大”。
但制作药丸常常要花费半天的功夫在中药房取了药,要打成粉有了专业的打粉机粉末确实精细了许多但是,这样的粉还不够细腻经过0.15毫米滤网筛过一遍无法通过筛孔的粗粉要重新打过直到全部过筛,才算完成半点都舍不得浪费过完筛称粉、量蜜都是需要精准的数字才能一气呵成炼蜜可是门传统手艺就在这一腾一沸之间掌勺之人如掌乾坤观之火候、色泽、粘性、气泡“滴水成珠”、“手拉成丝”皆有讲究炼好的蜜调和于药粉之中如野马分鬃,一调一和隐藏于其中的力量一点点渗透进手下的药粉最终会化成丸药的能量愈病,疗心香油、传统手工搓丸板一切准备就绪搓条、压板、搓丸在这一动一静之中一颗颗小小的丸子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再循坏进行第二遍继续摇动搓条、压板、搓丸药丸便又圆滚了一圈溜进了我们的器皿之中如此反复开始搓丸便不能停下一旦停了,药粉冷却了就成不了丸这就像一股连续的气虽无所见却在空气中不断传递融入药中如若手工搓丸便首先将条状的分节用香油沾入手心将它滚制如玉珠般温润、圆滑人生不就像一颗丸子一样吗?原本棱角分明经过坎坎坷坷生活、社会总会给予你各种调料将自己不断的打磨成一颗拥有独特个性温润如玉、不浓不烈的蜜丸长时间的站立劳作落下了肩颈腰椎问题但工艺的传承从不曾停歇每一份药丸的制作早已不是单纯的任务是履行一个关于健康的诺言只为交到客户手中的是安心。
制丸车间个人工作总结

制丸车间个人工作总结在制丸车间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操作制丸设备,掌握了制丸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我能够熟练地控制设备的运行和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我逐渐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操作习惯。
在制丸过程中,我始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确保产品的标准化和稳定性。
另外,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团队协作,积极参与工作中的交流与协作。
通过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协同完成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在工作中,我还主动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制丸车间的工作为我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为企业的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制丸车间个人工作总结在制丸车间工作期间,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如何独立作业,更学会了团队合作,与同事协作解决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团队活动和交流,这带给了我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我学会了团队意识。
在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中,我发现只有与团队一起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我养成了与他人共享信息和资源的习惯,这不仅加快了工作进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我也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
在工作中,我发现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内,我会尽量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也能够主动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擅长的技能和经验,这不仅帮助了自己,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另外,我在团队中也经常参与各种活动,比如团队建设、技能培训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团队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制作蜜丸药的心得体会
首先考虑到的困难有二:第一是怎样把药碾成粉末;第二是里找到真蜂蜜
(一)开始我准备找熟人借一个碾药槽因为我小时候看人家做药都是用这个弄的感觉的确困难不小后来有热心网友介绍有专门的中药粉碎机买而且家用的只要一两百元马上在淘宝网上拍了一个250克容量的中药材粉碎机
在等待粉碎机的这几天里刚好天天大晴天于是乘机在药店点了中药并天天在阳台上晒药材等粉碎机运到时药材也晒好了
(二)至于蜂蜜刚好有弟妹娘家给弟弟家里送了几瓶蜂蜜这是弟妹的父亲在山上剧木时树洞里发现的蜂巢从里面弄出来的蜂蜜绝对是真正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只是里面还有一些剧木屑
所有前提条件都解决了接下面开始动手制作了
1、首先是粉碎药材:
因为药材总量是两个月的有860克我只将药材晒干没有在锅里炒晒干重量可能减轻了一点具体是多少当时忘记称一下了但体积还是蛮大一堆所以分了几次才粉碎完粉碎过程开始能听到粉碎槽里药材颗粒激烈撞击的巨大声响粉碎槽都有点烫手了每次中间让粉碎机多休息几分钟前后大约花了半个小时药材粉碎完了药粉打得很细比碾药槽碾的应该要好很多接下来我把药粉充分地搅拌了一下因为是分几次粉的这样可以让各种药材混合均匀
2、再次是炼蜜: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经验的关键一环蜜熬得太老了药丸容易相互粘连蜜熬得太嫩了又会缺乏黏性药丸不易成型幸好有老妈给我把关她以前看别人做过丸药先用一个大不锈钢盆盛蜂蜜蜂蜜总共大约有两斤多一点药材与蜂蜜的重量比例是1:1.2因为蜂蜜里有一些杂质和剧木屑我先用细钢丝网将蜂蜜过滤了一下滤出杂质再在蜂蜜里加了约一两百克冷开水据说加适量的水可以预防蜜炼得太老接下来将盛了蜂蜜的平底的不锈钢盆放到电磁炉上先用武火熬开后面再改小火熬我前后大约用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
炼蜜有老中嫩之分我准备炼中蜜这里介绍一下本人的心得体会:炼蜜时刚刚把蜜煮开起泡沫时会有很多水蒸汽这时可以改小火继续熬当水蒸汽逐渐减少蜂蜜表面有大面积的泡沫泛黄色盆边的泡沫成红色(因为盆边温度高)这时注意多搅拌别让盆边的蜜熬得太老甚至熬焦当整个盆内的泡沫颜色变成介于黄色与红色之间的颜色时就表示中蜜已经熬成了这时用木筷沾起蜂蜜蜜滴下滑时沾滞感增强滴到冷水中象根根丝带、不溶散用手捏蜜感觉有较强粘性但不起白丝这里我强烈推荐使用电磁炉因为容易控制火力大小而且还没有油烟浸入蜂蜜中另外熬蜜的容器也推荐用浅色的不锈钢盆因为便于炼蜜过程中观察蜂蜜的颜色
3、接下来是合药揉药:
炼好蜂蜜后关火待蜜蜂冷却到不烫手时先把盆里的蜂蜜倒出一部分用别的容器存放备用再将药粉加入到盆中充分搅拌揉捏就象揉面一样只要药粉刚好能沾到一起就行了千万不要弄得太稀了太稀了就
不好制丸如果确实太干了可将开始留存备用的蜂蜜加入一点再揉合揉药前在手上抹点芝麻油可防止沾手揉成团后可静置一会让药粉与蜂蜜充分浸润
4、最后是出丸:
根据总量和每天服用的剂量制丸我的药制成蜜丸后称重是1340克一天吃两丸吃两个月共分成120丸每个丸重约11克把药团揉成长条形再用菜刀切成等分的小段再揉成小丸可先用戥子称一下做一个样本揉丸时手里也可抹点油这样制出的药丸表面光滑圆润制好后可放在盆里阴干再收进玻璃罐里放入冰箱冷藏以备服用
整个过程主要是我一个人只有炼蜜和出丸有老妈帮忙我看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约两个半小时看到做出来的丸药光滑润泽软硬适中药香扑鼻感觉蛮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