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验设计(精)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验

实验类型 ①光合作用原料、条件、产物、元素去向的探 究:与光合作用发现有关的经典实验:萨克斯验证 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经常考查暗处理的目的、酒
精脱色处理的目的、照光与遮光对照、碘液的检验
鉴定等);恩格尔曼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材料
的优点、实验的巧妙之处);鲁宾、卡门的实验(技
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等 ②影响因素——光照、CO2、温度等。
20 世纪 40 年代 卡尔文 (美国)
用14C 标记的 14 CO2 供小球藻光 结论:CO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先转 合作用,追踪检测 移至C3中,然后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 其放射性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探究
1、CO2的控制 ——控制通气或着改变NaHCO3溶液浓度
知 识 讲 解
2、光照的控制
水
CaCO3
+
+ +
-
+ +
-
- +
-
+ -
SiO2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解题思路]图中色素带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a、叶绿素b,且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叶
绿素 b>叶黄素>胡萝卜素;图④为正常叶片,图①只是叶绿
素含量少,是因为没加入 CaCO3,叶绿素被破坏;图②无色素 线,可能是没加丙酮,色素无法溶解;图③各种色素都有所减 少,没加入 SiO2,叶片研磨不充分。 [答案]B
④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典例】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 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 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甲 丙酮 - 乙 + 丙 + ) 丁 +
科学探究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它们的环境因素。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1.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同时释放能量。
2. 呼吸作用:生物体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光合作用装置(包括光源、温度计、气体分析仪等)、呼吸作用装置(包括温度计、气体分析仪等)、显微镜、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培养液等。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叶片、清水、葡萄糖、二氧化碳、氧气等。
五、实验步骤1. 光合作用实验(1)将绿色植物叶片放入光合作用装置中,调节光源强度和温度,使其达到适宜光合作用的环境。
(2)观察气体分析仪读数,记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3)重复实验,改变光源强度和温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2. 呼吸作用实验(1)将绿色植物叶片放入呼吸作用装置中,调节温度,使其达到适宜呼吸作用的环境。
(2)观察气体分析仪读数,记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3)重复实验,改变温度,观察并记录结果。
3. 比较实验(1)将绿色植物叶片同时放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装置中,观察并记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2)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的结果,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合作用实验结果(1)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氧气浓度逐渐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
(2)改变光源强度和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与光合作用速率成正比。
2. 呼吸作用实验结果(1)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氧气浓度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
(2)改变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与呼吸作用速率成正比。
3. 比较实验结果(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时,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成正比。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其过程和原理。
二、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内容讲解:
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2. 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两者的
过程和原理。
五、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比两
者的异同点。
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反思范本:
教案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但在实施过程
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实验演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际操作,影响了他们对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老师在内容讲解环节过于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导致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际操作,加深他们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强化师生互动,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七上生物 6.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章中第五节。
在学习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之后,学习将所学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及果蔬保鲜等,使学生懂得绿色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课堂合作学习及评价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含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因。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气肥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原因。
教学准备:1、自制教学课件。
2、新鲜葡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谈话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不论是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让学生想法证明某个结论,都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积极自觉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所以本人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整堂课成为王丰收农民的学习创业的历程,而学生们则是站在提供技术支援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专家这个角度,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2、教学流程安排①提高产量②增加质量③增加收益,其实第③块增加收益中温室种葡萄这一块是对前面①和②的总结和巩固,是学生加深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印象。
3、在教学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生活经验不足,我觉得这一方面老师要在课堂中用课件多展示相关图片,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田野。
专题2 细胞代谢 微专题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实验设计

专题2 细胞代谢微专题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实验设计1.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4类曲线①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②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但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③对于细胞呼吸来说,有H2O生成一定在进行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有酒精生成的一定在进行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
2.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3类曲线3.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移动(1)光补偿点对应的两种生理状态①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②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2)B点与C点的变化(注:只有横坐标为自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注:细胞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
(3)D点:代表最大光合速率,若增大光照强度或增大CO2浓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时,D点向右上方移动;反之,移动方向相反。
4.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测定的常用方法(1)液滴移动法(气体体积变化法)①在测定了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基础上可计算得出二者之和,即“总光合速率”。
②物理误差的校正: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
对照装置与两装置相比,不同点是用“死亡的绿色植物”代替“绿色植物”,其余均相同。
(2)黑白瓶法“黑白瓶”问题是一类通过净光合作用强度和有氧呼吸强度推算总光合作用强度的试题,题中“黑瓶”不透光,测定的是有氧呼吸量;“白瓶”给予光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量,可分为有初始值与没有初始值两种情况,规律如下:经典考题重现农作物增产的本质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因素的表述正确的有①②③。
①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
(2021·湖南卷,7C)②合理控制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设计教案背景和意义分析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实践知识的积累,体验实践经历,倡导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倡导自主及合作性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开始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此时,安排学生分析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系统学习和如何把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技能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课堂合作学习及评价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举例说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
教学难点: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和农民贮藏小麦时的劳动情景图等挂图、图片和几枚新鲜的水果、几粒小麦。
2.学生准备(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
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油料和瓜果。
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教案

【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授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要求:1.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3.掌握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作用。
4.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5.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基本过程。
2.植物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气体及其作用。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1.授课法2.情景模拟法3.作业分析法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2.实验演示3.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言:“先生们、女士们,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哪些常见植物?它们在养活我们的同时,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二、正文部分1.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气体。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气体。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青菜叶片的浸脱实验、草木绿素的提取实验等,并引导学生亲自分析实验数据以及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通过情境模拟演练、图示分析以及案例剖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课堂讨论:以“倡导环保,从我们做起”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讨论和发言,以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理解。
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验

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中两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产生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将光合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为能量,并使用氧气来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补关系,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本实验旨在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这两个过程在植物身上的作用。
实验材料:- 植物(可以选择绿色植物叶片)- 水- 玻璃瓶- 口盖- 苏打水- 阳光或人工光源- 水藻或蝌蚪等水生生物(可选)实验步骤:1. 准备一片健康的绿色植物叶片,并将其放置在一只玻璃瓶中,倒入适量水以覆盖叶片。
2. 将一块透明的胶带或口盖盖在瓶口上,确保瓶内密封。
3. 将另一瓶装满水,不加任何植物叶片。
4. 将两个瓶子放置在阳光下或人工光源下。
5. 观察随时间的推移,绿色植物叶片与白色瓶子内气体的变化。
- 注意观察:瓶中的气泡数量、位置和大小。
- 可以记录下每次观察时的结果,以便更好地观察变化。
6. 实验结束后,用清水清洗瓶子和叶片,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阳光或人工光源下,绿色植物叶片会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是氧气,表明光合作用在进行,并释放出氧气。
2. 在另一瓶中,没有绿色植物叶片,没有气泡产生。
3. 实验中可以使用苏打水来验证气泡的气体成分。
将苏打水滴在气泡上,如果产生气泡,则表明气泡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4. 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叶片会停止产生气泡,这表明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为呼吸作用所需,同时产生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
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为光合作用所需,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种互补关系使得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并在生命过程中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形成胚状体的 过程中要经过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脱分化和再分化 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过程中被培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 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分裂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调节。
(3)从保证甘蔗人造种子正常生命力 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上来看, 其外部薄膜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2. 为了验证环境因子光照、二氧化碳的不足分别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可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抽取 叶内气体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 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请回 答: (1)实验假设 光照强度、CO2等条件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 (2)实验1:取三角瓶,编号A,加入一定量的冷开水; 再加入一定量的NaHCO3粉末,使其在水中溶解;用黑纱 布(透弱光)包裹三角瓶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 入下沉小叶圆片10片,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 片上浮所需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的上浮叶片数. 参照实验1请简要写出实验2应变化的条件
Ⅰ不变蓝, 试管Ⅱ、Ⅲ变蓝 。 结果:试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第一轮复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某人做实验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在叶 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 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 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3y—2z—x)g /6·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 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很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生物学上它也是
一种典型的C4植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甘蔗叶片的横切面,
花环型 可以发现围绕其维管束的是呈________ 的两圈细胞。
(2)传统的甘蔗种植方式是很浪费蔗种 的, 现在通过生物技术可以生产如图所示的 人工种子, 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 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 膜包裹, 并在薄膜 以内放入一些营养 物质, 这层膜和这 些营养物质分别具 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 如右图所示. 在制造 过程中还可加入某些农药、菌肥等。
Ⅱ. 某学生兴趣小组用依乐藻进行光合
作用的实验, 他们将一枝依乐藻浸在加有适 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 可观察到 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 源, 移动太阳灯 使之与大试管 的距离不同, 结 A
C B 距离
0
45 90
果如图中曲线
所示:
(cm)
请回答: 光照强度 对光 (1)该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__ 单位时间内气泡产生 合速率的影响, 以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或气泡产生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量光合速 率。
光合与呼吸
——实验设计
30 .(06全国Ⅰ22 分)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 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 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 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 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 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 件适宜,空气中 O2 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 氧呼吸忽略不计)。
(5)科学家们发现甘蔗这类C4植物合 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 叶肉细胞 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 需要的三羧酸酶系。为证明C4植物叶肉 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 而不能合成淀粉, 请利用下图所提供的实 验材料和下面提供的试剂设示的A液、B液, 三 羧酸酶系稀释液、蒸馏水、碘液、试 管、吸管、水浴锅等。
能被微生物降解 应具有___________ 透气不透水 和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4)在甘蔗人工种子中被包入的菌肥 固氮菌(或圆褐固氮菌, 答根 通常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瘤菌者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预期结果:
实验组1
实验组2 对照组
实验组1叶片上浮所需时间长(上浮慢) 。 实验组2叶片上浮所需时间长(上浮慢)。
对照组叶片上浮所需时间短(上浮快)
。
(4)浸没于水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产生O2
.
3.使用下图装置,可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时装置左 右两侧的汞柱液面持平,即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请回答: (1)用25℃水浴的意义 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 . (2)为了保证水草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可在三角烧瓶内加 入下列何种溶液最好?(填序号)。 ①葡萄糖溶液; ②碳酸缓冲溶液(碳酸氢钠和 碳酸的混合物) ③氢氧化钾溶液; 请简要说明原因(用文字表达): 在光合作用中应该供给二氧化碳, 在水中含有一定量二氧化碳 的试剂就是碳酸缓冲液,这样,当水中二氧化碳过多时就能够 形成碳酸氢钠,故二氧化碳不会跑到空气中去,保证了二氧化 碳的供给
(2)A点的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 大 小于 于、小于、等于)C点, B点的含义是 当光照强度为一定值时 , 植物光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甘蔗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
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3支洁净的试管, 编号为Ⅰ、Ⅱ、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Ⅰ、Ⅱ两试管中加入2ml上述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的A液, 向Ⅲ号试管加入上述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取得的B液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4分): 试管Ⅰ中加入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没有加入三羧酸酶系 , 不能进行暗反应,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不能合成淀粉 , 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Ⅱ中, 虽也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 , 但加入了三羧酸酶系, 能进行暗反应, 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淀粉 , 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Ⅲ中加入了微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质 , 但因本身含有三羧酸酶系, 能进行暗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 , 能合成淀粉, 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加入NaHCO3粉末,不用黑纱布包裹三角瓶, 其余方法与实验组1相同
2. 为了验证环境因子光照、二氧化碳的不足分别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可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抽取 叶内气体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 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请回 答: (1)实验假设 光照强度、CO2等条件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 (2)实验1:取三角瓶,编号A,加入一定量的冷开水; 再加入一定量的NaHCO3粉末,使其在水中溶解;用黑纱 布(透弱光)包裹三角瓶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 入下沉小叶圆片10片,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 片上浮所需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的上浮叶片数. 参照实验1请简要写出对照组应变化的条件 b:不用黑纱布包裹三角瓶,其余方法与实验组1相同
(3)光照一定时间,装置左侧的 液柱与右侧液柱相比,变化是左 高右低,原因是 水草光合 f 作用释放氧气,使瓶内气压 . 升高。 (4)用这种装置测定的光合作 用速率与真实的光合作用速度是 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致,真实光合作用速率应该等于测定光合作用速率 与呼吸作用速率之和。
4.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 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 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 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分钟后,针筒的容 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 l )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人盛 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 2 )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 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 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 3 ) …… 分析预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