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和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
它们在植物和动物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它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光能捕获和化学反应。
在光能捕获阶段,植物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上,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谱范围。
在化学反应阶段,光能被用来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从空气中进入植物叶片的气孔,水通过根系吸收并通过细胞的输送系统传至叶绿体。
在叶绿体中,这些物质与光能一起参与光合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功能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能量的供应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 产生有机物:光合作用将植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 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供动物呼吸使用。
- 调节气候:光合作用通过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对地球大气中的气候变化发挥调节作用。
3. 呼吸作用的概念与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将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包括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归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归纳【疏理知识、归纳要点】光合作用概念: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条件:光能、叶绿体。
场所:含叶绿体的细胞。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包括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和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意义:为生物提供营养、氧气、能量来源,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
应用: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
呼吸作用概念:生物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场所:是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原料:有机物、氧气。
产物:二氧化碳、水。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释放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动物还用于维持体温。
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问题辨析与训练】1、自然条件下提高温室蔬菜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氧气。
B、增加二氧化碳C、增加水。
D、增加温度辨析:提高产量需要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多,条件要光照、二氧化碳和水,温室内更需要补充二氧化碳,应该选B。
2、粮库内的环境应该是()。
A、干燥、高温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B、潮湿、高温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C、干燥、低温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D、潮湿、低温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辨析:保存粮食种子的条件是干燥、低温和通风,抑制呼吸作用,应该选C。
3、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辨析: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越多,遇碘蓝色越深,夜晚呼吸作用时间越长,消耗淀粉越多,遇碘蓝色越浅,应该选B。
4、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气体进出的结构是()。
A、导管。
B、筛管。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一、生物光合作用生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光能的参与,因此只能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方程式表明,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光合色素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最终形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中,氧气是一个副产物,它被释放到空气中,供其他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生物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
它不仅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能够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氧气。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帮助维持了地球上的氧气含量,保持了生态平衡。
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只能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这个方程式表明,在有氧的条件下,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这个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被生物利用来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它能够为生物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能量,这个能量被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过程,如运动、生长、代谢等。
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肯定须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响式:,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展,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进展,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产物是 C02 、ATP 、氢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展,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 。
1mol 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2870 KJ ,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 38molATP ),以热能散失 1709 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 2 molATP ),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 30.54 KJ 。
场所 发生反响产物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线粒体 基质 CO 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3、无氧呼吸反响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2C 3H 3O 3+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 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 有氧 呼吸的一样,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响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 2和酒精 或转化成 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在肯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6H 2O 酶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大量能量[H] + + O 2葡萄糖 酶 2丙酮酸少量能量[H] + +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体生存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而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文将分别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2. 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通过线粒体内的呼吸链,有机物质被氧化,产生大量的能量,以供细胞使用。
3. 呼吸作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呼吸链。
糖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酸,产生少量的能量。
Krebs循环是将乙酸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
呼吸链是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供细胞使用。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圈中能量流动的基础过程。
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光合体中,利用光能将光合色素激发,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
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1.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而在夜晚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依靠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
2.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产物互为反应物。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呼吸作用所需的,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能量平衡。
当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过剩时,植物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多余的能量;当光合作用的能量不足时,植物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额外的能量。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点总结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点总结高考生物考题中,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常常涉及的重要概念。
下面是对两个考点的总结: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一种代谢现象,主要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生物体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糖解(糖原的分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解:将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两个三碳的丙酮酸,然后通过有机酸分解成乙醇。
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Krebs循环:乙醇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醛酸,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2C3H6O3 + 9ADP + 9Pi + 6NAD+ + 6FAD → 6CO2 +6C2H4O2 + 9ATP + 6NADH + 6FADH2氧化磷酸化:乙醛酸被氧化成乙酸,并通过线粒体呼吸链最终生成水。
反应方程式为:6C2H4O2+24ADP+24Pi+18O2→12CO2+12H2O+24ATP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主要产生能量的方式为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
乳酸发酵:糖在肌肉中发酵产生乳酸,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乙酸发酵: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为乙酸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葡萄糖)的过程。
1.光化学反应:光能被吸收,激发叶绿素a的电子,产生高能电子;水分子被光解,产生氧气和两个氢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光能+2H2O→2H++1/2O22.光合糖合成反应:高能电子通过光合色素系统传递,最终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
反应方程式为:6CO2+18ATP+12NADPH+12H+→C6H12O6+18ADP+18Pi+12NADP++6H2O 值得注意的是,光合作用不仅出现在植物中,还出现在一些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中。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总结

细胞呼吸一、知识结构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条件:需要氧气反应式: 第一阶段:C 6H 12O 6 —————→2丙酮酸 + 4[H] +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 + 6H 2O ——————→ 6CO 2 + 20[H] + 能量(少)线粒体第三阶段:24[H] + 6O 2 ————————→ 12H 2O + 能量(大)线粒体 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不需要氧气 第一阶段:C 6H 12O 6 —————→2丙酮酸 + 4[H] +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产物为:酒精和CO 2 反应式:C 6H 12O 6 ——→2C 2H 5OH + CO 2 + 能量(少)产物为:乳酸 反应式:C 6H 12O 6 ——→2C 3H 6O 3 + 能量(少)酒精发酵:微生物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乳酸发酵:微生物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二、要点精析酶1酶2 酶3 酶1酶2 2C 2H 5OH + CO 2 + 能量(少)2C 3H 6O 3 + 能量(少) 过程: 过程: 类型: 发酵: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方式 细胞呼吸 酶 酶【画龙点睛】(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二阶段有水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生成,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无氧呼吸全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无氧呼吸由丙酮酸转变成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有[H]作还原剂。
(4)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主要是酒精和CO2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如玉米胚和马铃薯的块茎。
(5)由于无氧呼吸一方面释放出的能量少,另一方面产生的酒精或乳酸对原生质有毒害作用.所以不论植物还是动物都不能长时间地进行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重要性进行总结。
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蓝藻菌、原生生物等光合有机体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能捕获、光反应和暗反应三个过程。
1. 光能捕获: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主要是蓝色和红色的光线。
这些光线被吸收后,能量会转化为植物细胞中的化学能。
2.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通过光反应,光合有机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氧气。
同时,还形成了一种高能化合物,即三磷酸腺苷(ATP)。
3. 暗反应:暗反应是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利用光合有机体在光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
暗反应主要是卡尔文循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合成出有机物。
光合作用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还能产生氧气,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分为细胞内呼吸和细胞外呼吸两个阶段。
1. 细胞内呼吸:细胞内呼吸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它由三个主要阶段组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如葡萄糖等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线粒体中生成较高能量的化合物ATP。
2. 细胞外呼吸:细胞外呼吸是细胞内呼吸的延伸,发生在细胞外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被输送到全身各部分,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体所共有的过程,它不仅在供能方面有重要作用,还在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三)实验用具(略)1、NaOH的作用是什么?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四)实验结果预测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五)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4、检测酒精的产生(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有氧条件下, 产生大量的CO2, 无氧条件下, 产生酒精+少量的CO2 二 、 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有氧呼吸 1、过程、场所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能量去向1mol 葡萄糖释放能量2870KJ: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约60%), 1161KJ 转移至ATP (合成38mol ATP ) 3、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 能量4、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 1、 过程、场所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场所: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 6H 2O 酶6C O 2 +20[H ] + 能量 (少量) [H ]的氧化场所:线粒体内膜24[H ] + 6O 2酶12H 2O + 能量 (大量)酶2丙酮酸(C 3H 4O 3)+ 4 [H ] + 能量(少量)③酶2、能量去向:1mol 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后,共放出196.65kJ 的能量,3、反应方程式A.乳酸发酵4、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5、实例a.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就会进行无氧呼吸。
肌肉酸胀是由于产生了乳酸.场所:细胞质基质C 6H 12O 6酶2丙酮酸+4 [H ] + 能量 (少量)☆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②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场所: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酶2C 3H 6O 3(乳酸)2C 2H 5O H (酒精)+2CO 22、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何处?2C 3H 6O 3(乳酸) 酶+ 少量能量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C 6H 12O6酶2C 2H 5O H (酒精) + 2C O 2 + 少量能量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① 1、其中有61.08KJ 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 产生2molATP,C 6H 12O 6B .酒精发酵c.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 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5 10 15 20 25 30例题: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O 2吸收量 = 0 只进行无氧呼吸 O 2吸收量 = CO 2释放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O 2C O 2的 释 放 速(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 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倍 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 2:环境CO 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四、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1.作物栽培时,疏松土壤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4.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5.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6.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7.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8.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五、意义:C 6H 12O 6酶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C 6H 12O 6+6H 2O+6O 26CO 2+12H 2O+能量酶• 消耗等量的C 6H 12O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的比例为:1:19 • 产生相同量的ATP ,用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C 6H 12O 6比例为:19:1◆ 消耗等量的C 6H 12O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例为:1:3◆ 产生相同量的CO2,用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C 6H 12O 6比例为:3:11为生物各种生命活动提供ATP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光合作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的探究历程1、海尔蒙特实验:植物生长所需的原料来自于水2、普里斯特利实验: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实验注意事项:置于暗处48小时——使叶子里的淀粉消耗完,避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用酒精脱色——使叶子中的叶绿素溶解,避免遮挡反应的颜色,叶绿素只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酒精,丙酮等;分别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没有变成蓝色,曝光的则呈现深蓝色。
4、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实验: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该实验的巧妙之处:1.实验材料选用:水绵和好氧性细菌。
因为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 观察,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的 部位。
2.环境: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对比试验: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 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曝露在光下。
先选极细光束,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再一次证明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
6:美国卡尔文:用14C 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 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
14CO2——14C3——14CH2O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捕获光能的色素1664年,比利时海尔蒙特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1864年,德国萨克斯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与卡门原料:水原料和产物:更新空气 (二氧化碳和氧气)产物:淀粉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条件:光氧来自于水。
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实验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提取(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目的要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色素的种类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定性滤纸等、无水乙醇等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5.观察和记录方法与步骤:称取5g 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加少许的二氧化硅(充分研磨)和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10ml 无水乙醇。
在研钵中快速研磨。
将研磨液进行过滤。
讨论:1.滤纸条上色带的数目、排序、宽窄?2.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3、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一、光合作用强度1、什么是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通常用光合速率表示,即单位叶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总光合速率 = 净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可以测出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只能计算出总光合速率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叶黄素(占1/4)叶绿素 叶绿素a叶绿素b(占3/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b :黄绿色二、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1、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3、释放氧气,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4、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自身,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大部分用来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
六.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段暗 反 应 阶 段条件酶、A TP 、[H](有光、没光都行)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CO 2的固定:CO 2 + C 5 → 2C 3C 3的还原: C 3 + [H] → (CH 2O )能量变化ATP 中的活跃化学能→(CH 2O )中的稳定化学能酶酶ATP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