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质课原电池

合集下载

《原电池教案》

《原电池教案》

《原电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应用和实际意义;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原电池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 电化学反应的判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池、导线、电极等;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池在这些产品中的作用;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10分钟)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2.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负极、正极、电解质等;3. 展示原电池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2. 介绍电化学反应的类型:自发反应和强制反应;3. 引导学生判断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类型;4. 通过实验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四、原电池的特点(10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特点:能量密度高、电压稳定、易于携带等;2. 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3.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原电池的应用和实际意义(10分钟)1. 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等;2. 分析原电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便捷、环保等;3. 引导学生关注原电池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原电池的种类及性能比较(10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碱性电池、酸性电池、锂电池等;2. 分析各类原电池的性能特点:电压、容量、寿命等;3. 比较各类原电池的优缺点;4. 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选择原则。

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课件修改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课件修改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原电池原理应用: (3)比较金属腐蚀旳快慢
例3: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旳顺序是 (5) (2) (1) (3) (4)
原电池原理应用:(4)判断溶液pH值变化
例5: 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 溶液旳浓度为 0.125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搜集到 0.168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旳电子为—0—.0—15— mol,溶 液旳pH值变_大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视不计)
三、由两个半电池构成原电池旳工作原理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练习: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B )
A 移向Zn 极,阴离子移向Cu 极 B 移向Cu 极,阴离子移向Zn 极 C 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 D 和阴离子都移向Cu 极
原电池旳正负极旳判断措施 电子流出旳极
①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入旳极
——负极 ——正极
2Al3+ + 8OH- =2AlO2- + 4H2O 负极总反应: 2Al +8OH- -6e- =2AlO2- + 4H2O 正极:总反应-负极反应 6H2O +6e- =6OH—+ 3H2↑
3、接近中性介质:正极一般是吸氧反应。 负极:2Fe - 4e-=2Fe2+ 正极:O2+ 4e- + 2H2O=4OH总反应: 2Fe+O2+2H2O = 2Fe(OH)2
①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种活泼性不同旳电极
负极:较活泼旳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旳金属、石墨等
(正极一般不参加电极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③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旳内电路,可能 参加反应) ④形成闭合回路
1.下列哪几种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第一节原电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一节原电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5页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计一个单液 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桥),画出原电池示 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参考答案
G
Zn(-)
(+)
Pt
G
Zn(-)
盐桥
C (+)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第4页
(1) (2)
[问题]在左图(1)装置中,能够观 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分析]Zn片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放
出氢气
Zn+2H+=Zn2++H2↑
[问题]在左图(2)装置中,能够观 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 [分析]
铜片上:2H++2e-=H2 ↑ 锌片上:Zn-2e-=Zn2+ 总反应:Zn+2H+=Zn2++H2↑第5页
第23页
4.某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u+2Fe3+=Cu2++2Fe2+,能实现该 反应原电池是( B )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 液
A Cu、Zn FeCl3
B Cu、Ag Fe2(SO4)3
C Cu、C Fe(NO3)2
D Fe、Zn CuSO4
5.将镁片和铝片用导线相连,分别同时插入稀H2SO4和NaOH溶 液中,写出两池中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
总反应: Zn+2H+=Zn2++H2↑
第17页
负极: Zn-2e- =Zn2+

正极: 2H++2e- =H2↑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Zn2+ 2e -===Cu 装置举例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 一 节 原 电 池【教学目标】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重点)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 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教学设计过程】一、单液原电池提问 1:复习原电池的定义。

提问 2: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练习电极反应式书写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双液原电池提问 3:双液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 -2e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 +Zn2+3. 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对比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原理和优缺点。

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小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哪些?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2024年度《原电池》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优质课

2024年度《原电池》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优质课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仔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7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讨论
数据记录
2024/3/23
记录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锌片和铜片上的气泡产生情况、电流表的读 数等
28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讨论
结果分析
2024/3/23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探究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理解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 和电流的产生
29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讨论
讨论
探讨原电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干电池、蓄 电池等
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误差 来源
思考如何提高原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2024/3/23
30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3/23
31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4
原电池在化学中的地位
01
02
03
能源转化与利用
原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能 源转化与利用领域具有重 要地位。
2024/3/23
电化学基础
原电池是电化学研究的基 础,对于理解电化学原理 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原电池与物理、生物、环 境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对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具 有重要价值。
优点,但能量密度较低。
碱性锌锰电池
在锌锰电池的基础上,采用氢氧 化钾作为电解质,提高了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放电性能。
锂原电池
以金属锂或其合金为负极,使用 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具有比 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工作温 度范围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原电池课件PPT课件

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原电池课件PPT课件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原电池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 原电池
要解决的问题: 1. 什么是原电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离子的流向、形 成条件、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写法)
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1.定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 可设计成原电池;
2.电极名称:
相对活泼的电极为负极
原电池
相对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
3.电极反应:
原电池 负极: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4.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能自发地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上分别有还原剂和氧化剂(燃料电池)
(2)电解质溶液:
参与电极反应或构成内电路
(3)两导体作电极:
①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导 体石墨),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活泼金属为负极。
②两不活泼的导体-石墨或Pt等。(燃料电池电极)
(4)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或接触。)
5.定向移动方向:电子、离子
“负极给出电子,并流向正极”
必发生 失电子
的 氧化反应 原电池
必发生 得电子
的 还原反应
例1.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
Cu
Fe CuZn ZnFra bibliotekFeCu
A
B
C
D
H2SO4
Zn Cu
H2SO4 Zn Cu
H2SO4 Fe Cu
E

高二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二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复习
1、什么叫做原电池? 2. 在Zn-Cu原电池中,正极是 ,负极是 , 电极反应:Zn __________,
Cu__________.
试验一:
环节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 种电流计,平行插入盛 有稀硫酸旳烧杯中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验二:
环节
将两片锌片用导线连接,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种电流 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 旳烧杯中
电极
电池得构成部分
电解质溶液 导线
构成原电池旳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旳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一种自发进行旳氧化还原反应
小练习
1.哪种装置能够形成原电池? 2.指出正、负极及所发生旳反应? 3.电子旳流动方向怎样?
3.电子移动方向(外电路) 负极→导线→正极,与电流方向相反 离子移动方向(内电路) 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验三:
环节
将两片铜片用导线连接,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种电流 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 旳烧杯中
现象
化学方程式试验四:环节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 种电流计,分别插入盛 有稀硫酸旳两个烧杯中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验五:
环节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 种电流计,平行插入盛 有酒精旳烧杯中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验六:
环节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 种电流计,平行插入一 种西红柿中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验七:
环节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 种电流计,分别插入两 个西红柿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2e-=Zn2+
2H+ +2e-=H2
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反应物之间有电子转移)
负极
(还原性) 失 e- 氧化反应 电子e-
电流I
正极
(氧化性) 得 e- 还原反应
[结论]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 同的区域进行,再以适当的方式连接起来, 就可以获得电流.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为什么?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 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散和迁移,阳 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 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 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 直到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质溶液 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 代替KCl作盐桥。
B
4、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 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 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D
5、利用下面反应设计原电池选择电极材料和电 解质溶液,写出电极方程式;并画出原电池简意 图。 化合价升高失2e
上述原电池装置是将什么反应的化学能转 换成电能的?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分别 写出其中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以及该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 2+ + Cu 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
思考讨论:
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设计原电池, 写出电极反应式。并画出装置图
化3; = Cu2+ + 2Fe2+
化合价降低得2e-
(Cu+ 2 FeCl3 = CuCl2+ 2FeCl2)
装置图
Cu
C
CuCl2
FeCl3
离子方程式Cu+ 2 Fe3+ = Cu2+ + 2Fe2+
(2)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例2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
A.纯锌和1mol/L 硫酸;
B.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粗锌和 1mol/L 盐酸; D.纯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3)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
例3: 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
阅读教材72页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 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 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Zn失去电 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 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 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SO42-相对较多 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 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 造成电流中断。
造成的主要原因: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 接接触,在反应一段时间后,难以避免溶液 中有铜离子在锌片表面直接还原,一旦有少 量的铜在锌片表面析出,即在负极(锌)表 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负极锌 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不再构成原 电池了,也就没有电流在产生。
Cu+ 2 AgNO3 = Cu(NO3)2 + 2Ag
化合价降低得2e-
电极反应式:
负极:Cu – 2e- = Cu(NO3)
Cu
C
Cu2+ 正极:2Ag+ + 2e- = 2 Ag 电解液: Cu(NO3)2 、AgNO3
电极:负极是Cu,正极可以是Ag或C等。 AgNO3
1.某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u+2Fe3+=Cu2++2Fe2+,能实现该 反应的原电池是( B ) A 电极材料 Cu、Zn B Cu、Ag C Cu、C D Fe、Zn
改进措施?
将锌片与硫酸铜溶液隔离
硫酸锌溶液 硫酸铜溶液
上述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为什么? 怎样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如下图(书 P71图4-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工作原理吗?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定长 时间放电
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改进后的装置为什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 原反应。
一、对锌铜原电 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左图是原电池,如果用 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 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 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 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呢?有没有 什么改进措施?
(1)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但若是两个半反 应分别在两个烧杯中进行,则左右两个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 与电极材料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2)电池的电极材料必须能导电
①活泼性不同 的两种金属。如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②金属和非金属。如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 ③金属和化合物。如铅蓄电池,铅块作负极,PbO2作正极 ④惰性电极。如氢氧燃料电池中,两根电极均可用Pt
7、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微观判断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的极 ——负极 电子流入的极 ——正极
②宏观判断:
①根据电极材料
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负极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②根据原电池电极 发生的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正极 ③根据电极增重还是减重 (工作后) 质量减少的电极 ——负极 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 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 (工作后)
化学电池的组成
组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 酸溶液 碱溶液 盐溶液 或 熔融液 能导电的物质 还原性较强的 物质(多是金 属电极本身) 流出电子 氧化反应 氧化性较强 的物质
电极材料
电极上发 生反应的 物质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流入电子 还原反应
1、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的 是( 3 )
2、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B ) A 移向Zn 极,阴离子移向Cu 极 B 移向Cu 极,阴离子移向Zn 极 C 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 D 和阴离子都移向Cu 极
【实验验证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客观事实】
3、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
现象
铜片 锌片 电流表
气泡 溶解 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 导线中有 电流 通过, 电子从 锌片 流向 铜片 。
电流方向: 正极→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负极
失电子,氧化反应
正极 Zn2+ H+ SO42得电子,还原反应
负极
盐桥
正极
4、电极反应: 半电池中的反应就是半反应,即电极反应。 正极(铜电极):Cu2+ + 2e负极(锌电极):Zn - 2eCu 还原反应 Zn2+ 氧化反应
电池反应: Zn + Cu2+ = Cu + Zn2+(离子方程式)
Zn + CuSO4 = ZnSO4 + Cu (化学方程式)
5、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的选择
8、原电池原理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1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 的是( C )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 解,甲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可以)
(可以)
(可以)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不可以)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4、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 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电解质溶液 FeCl3
Fe2(SO4)3
Fe(NO3)2
CuSO4
2.将镁片和铝片用导线相连,分别同时插入稀H2SO4和NaOH溶 液中,写出两池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①Mg—Al—稀H2SO4原电池: 负极(Mg):Mg-2e-=Mg2+(氧化反应) 正极(Al):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Mg+2H+=Mg2++H2↑ ②Al—Mg—NaOH原电池: 负极(Al):2Al-6e-+8OH-=2AlO2-+4H2O(氧化反应) 正极(Mg):6H2O+6e-=3H2↑+6OH-(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2) (1) (3)
例4: 下列装置中四块相同的Zn片,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 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4) (2) (1) (3)
(4)判断溶液pH值变化
例5: 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 溶液的浓度为 0.125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 0.015mol,溶液 0.168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子为_____ 3.4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的pH值为_________ 解: 根据电极反应: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 =H2↑ x =0.015 (mol) 解得: y =0.015 (mol) 0.2×0.125×2-0.015 ∴ c(H+)余= 0.2 =3.75× 10﹣ 4(mol/L ) ∴pH =-lg3.75 ×10-4 =4 -lg3.75 =4 -0.6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