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癌症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由于癌症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很多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
一旦癌症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因此有的患者家属害怕患者得知病情后承受不了打击,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认为更有理保持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那癌症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质量,而是要不要告诉患者本身自己已经患癌,不过临床上大多数家属都担心患者接受不了,便选择隐瞒病情,其实如果不告诉患者病情,哄他、骗他,长期下来患者综合觉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整日胡思乱想,反而会消极应对医生制定的质量方案。
如有的患者在被告知无大病后,难以接受放疗、化疗等副作用较大的质量,认为既然没有大病,为什么还要接受难受的质量,多数人选择不承担痛苦,宁可不治,即便子女苦口婆心的劝说,部分患者会被说服,但接受了治疗后,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癌症晚期病情的进展,远超常人所想,而患者远比家属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家属虽然保密,但病痛又确确实实的存在,久而久之,患者与亲属间的信任产生了裂痕。
不少患者因此暗自恐惧,即便他的病情没想象中那么严重,可也会妄想自己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承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也有能够体会到家人苦心的患者,为了减轻家属的忧虑,便假装不知道,甚至有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明明痛的难受,却说没那么严重,能坚持也未必是好,这样反而会让医生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耽误了治疗。
袁希福老中医主张如果患者心理可以承受,尽量是让患者知道病情比较好。
至于话如何说,不能一次性直接告知,可以先说的模糊一些,透露部分信息,让患者有所觉察,等他有些心理准备后,再借机说出实情。
而如果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病情较重,那可以先不告诉他实情,等治疗一段时间,若病情稳定再行定夺是否告知。
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癌症_保密还是告知_韩跃红

,
快 一 月 以 后 便 出 院 步 行 回家
,
,
此 例反 映
。
知 实 情伴 有更 多的 不 安 恐 惧 和 焦 虑 这 些
、
,
出 绝 症 的 诊 断给 病 人 精 神 上 的打 击 是 巨 大
负性 情 绪 同样 有损 于 身 体 亦 可 加 重 病 情
, ,
、
、
,
。
的 由此 引 起 的 病 情 加重 也 是 严重 的 近 年
个 有 争议 的 问 题
,
。
行 的 基 本前 提
我 们认 为对 癌 症 病 人 是 保
, ,
密 还 是告 知 诊 断 主 要 的 并 不 取 决 于 它 的 道 德 上 的善 与 否 而 应取 决 于 它在 实 际 效 果 上 的是 与 非 即 取 决 于 它 是 否 能 真 正 起
到 保 护 病 人 的作 用 是 否 有 利 于 治 疗 是 否
。
告 知 这 样 的病人 多 能理 智 对 待 对 医 院 的
治 疗 方案 抱 有 信 心 或能 在 无 法 医 治 的情
况 下 积 极寻 求 体 育 锻 炼 气 功 放 松 意 象
,
、
。
,
能 力 和 认 知水平 都 还较 低
全 面废 除癌 症
,
,
保 密 制度 推行 癌 症 告 知 的 社会 条 件 还 不 够 成熟
, ,
。 、
例 晚 期 肝 癌病 人 施 以 保 密期 间 病 人 表 现 得 极端 烦躁 稍 不 随意 就 骂 人 对 假 诊 断
, ,
“
”
,
满 怀狐 疑 厌 医 生 医 疗无 术 配 合 不 好
该让癌症患者知道实情吗

该让癌症患者知道实情吗策 划:本刊编辑部撰 稿:菠萝/Karen因工作关系,我每天都能收到咨询癌症相关问题的邮件,渐渐发现,来信的人里,家属远比患者多:“菠萝,我妈妈刚查出xx癌,我们都在想办法瞒着她,现在美国有什么新药么?”在中国,确诊癌症后,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往往不是患者,而是家属。
在震惊之余,家属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应不应该告诉她/他实情?”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隐瞒,于是,胃癌成了“胃溃疡”,肺癌成了“肺炎”……瞒住患者后,家属开始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同时到处搜索信息,找专家进行咨询。
我们都觉得隐瞒实情是为了患者好,因为担心患者心理承受不了,想不开,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隐瞒真的是对患者好吗考虑应该对患者隐瞒还是告诉患者实情,首先需要问的是:“患者自己想知道吗?”一个小实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个小实验:在两次调查问卷的一堆问题中各隐藏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
在第一份问卷中隐藏的问题是:“如果亲人查出癌症,你会告诉他/她真相吗?”在第二份问卷中隐藏的问题是:“如果你被查出癌症,你希望知道真相吗?”最后一共收到2000多份答案,统计出的结果很惊人:在亲人得病的时候,74%的人选择向亲人隐瞒所有或者部分病情,只有26%的人选择告诉患者所有信息。
但如果换做自己生病呢?高达85%的人都希望能知道所有信息,自己身体自己做主!事先已经预计到这两个调查结果会有差别,但没有想到是26% 对85%这么巨大的落差。
85%选择自己做决定的读者里,有很多也选择不让亲人自己做决定,这是为什么?如果隐瞒病情是担心患者承受不了,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成为患者后,不怕自己崩溃?为什么大家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此有信心,而对亲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毫无信心?将心比心,如果我们都希望知道真相,自己身体自己做主,是否也应该考虑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最亲的人?美国:患者拥有知情权我们之所以不敢告诉患者真相,是怕他们心理无法承受、做傻事。
但这其实只是我们的猜想,事实会怎么样呢?如果患者都知道真相,真的会有很多人想不开吗?会影响治疗效果吗?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医疗制度的一些规定得到一些启迪。
知乎 对于癌症晚期病人,选择不告诉其病已无法治愈是否是很不人道的做法?

知乎· 对于癌症晚期病人,选择不告诉其病已无法治愈是否是很不人道的做法?对于癌症晚期病人,选择不告诉其病已无法治愈是否是很不人道的做法?知乎· 简单心理· 几秒前· 打开原文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希望怎么办?真的很难想象,我觉得楼主已经处理的很好了。
事实上,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周围也常常会有朋友问到类似的问题:家人身体检查结果很不乐观,看了好几位医生都说可能剩下的生命不到...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希望怎么办?真的很难想象,我觉得楼主已经处理的很好了。
事实上,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周围也常常会有朋友问到类似的问题:家人身体检查结果很不乐观,看了好几位医生都说可能剩下的生命不到一年了,该不该对当事人说实话?是不是瞒着当事人更好?我自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请教了简单心理的咨询师:唐苏勤,她给出的建议是,告诉家人实情。
以下,是她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思考。
告诉还是不告诉?一个艰难的选择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在622名末期病患家属中,66.2%的人选择了把完整信息告诉病人,包括诊断内容、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这种情况下,家人通常会跟病人一起与医生见面;21.9%的人选择告知部分信息,包括一些模糊的诊断和治疗信息,但绝口不提预后情况,这类家人通常会先单独跟医生沟通,然后再向病人转述已过滤的医生的话;还有11.9%的人选择不告知,完全阻断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Locatelli et al., 2010)。
在中国文化下,决策过程更是以家庭为中心:家人更希望先于病人与医生沟通,之后再决定是否告知病人实情(Back & Huak, 2005),更有家人明确要求医生不要告诉病人实情(Hu et al., 2002)。
为什么家人不想告诉病人呢?东西方文化中的人们或许有着同样的担心。
意大利研究者对选择部分告知或不告知的家人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家人们是出于对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40.2%)、疾病严重程度(32.5%)和年纪(20.6%)的考虑而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认为告知实情会导致病人情绪不稳(67%)、产生焦虑和抑郁(55.7%)、拒绝治疗(9.8%)、甚至是自杀(3.6%)。
肺癌晚期,该不该向病人隐瞒病情?

由于癌症的治愈困难和预后差,使得向患者告知癌症诊断和病情不亚于向患者宣布“预期死亡”。
所以,是否告知以及如何告知癌症病情一直是社会颇为争议的问题。
在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临床医护人员通常是先将真实病情告知家属,再根据家属的意见决定是否告知患者。
且家属普遍高估患者获知真实诊断的负性情绪,不主张将实情相告。
我们总觉得病人承受不了,其实他们真的比咱们内心强大。
你们不要只觉得他们只有害怕,我们没有亲身体会到作为病人本身的求生欲望有多强,让他们留恋的还有很多东西,我们都要相信家人会积极面对,他们想要活,想要活到八九十岁,享受老年生活,希望看到身边的儿女子孙绕膝,他们想要很多很多。
但这个也并不能代办所有的病人家庭情况,告不告诉还是要根据病人平时的心态和脾气去判断,毕竟家属是对病人最为了解的,这个也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出准确答案的问题。
病人对病情有知情权,但这个病不同于其他病,这相当于是宣布了病人的预期死亡时间。
所以如何选择还是要家人自己慎重。
如果亲人得了癌症,到底是告诉好还是隐瞒好?

如果亲人得了癌症,到底是告诉好还是隐瞒好?同事小刘的爸爸前阵持续胃胀,吃不下饭,体重蹭蹭往下掉,家里人担心就带着老刘先生去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检查报告提示老刘先生竟得了胃癌。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家人懊恼不已,后悔没有早引起重视,父亲辛苦了大半辈子,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被病魔缠上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老刘先生的家人一致决定先不将病情告诉患者,只说是“老胃病”,得养,配合医生的方案定期服药,每月检查即可。
看着爸爸如释重负的样子,小刘的内心却矛盾极了!得了癌,应不应该将真实病情告知患者?几乎每一个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属都有过这样的迟疑,真话到嘴边,说出去时就变成了善意的谎言。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被教育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瞒着父母在大城市打拼的艰辛,瞒着子女家里经济遇到了困难……只要会给别人带去额外负担的信息,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先隐瞒。
家人罹患癌症,我们似乎也理所应当地会选择「隐瞒」。
隐瞒病情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好处吗?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经历很长的心路历程,从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沮丧期到最后的接受期。
“接受现实”往往才是癌症治疗的开始,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治疗取得最好的效果。
有医生曾做过一个2000人的调查,74%的人在亲人患病时会选择隐瞒病情。
而如果是自己生病,则有85%的人希望能知道所有信息。
(调查摘自中国医疗网)医生全都支持告诉患者实情,理由如下:第一条:癌症的治疗不是一般的打针吃药。
瞒着病人,病人会问我普普通通的病凭什么让我遭这么多的罪?很多不知情的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不愿承受不舒服的抗癌手段就拒绝治疗,最终耽误了病情。
或者被隐瞒的患者知道了化疗放疗是针对癌症的,由此就得知了自己患癌的事实。
第二条:癌症是会反复,如果出现反复,家属还有什么理由再去解释?第三条:癌症病人多数是成年人,患病后往往很敏感,只要稍微有点文化、稍微有点知识,看到家人偷偷摸摸背着他或她说话做事,很难不怀疑自己得了绝症。
对癌症病人该不该说实话

对癌症病人该不该说实话作者:肖惠算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08期以前,癌症几乎是死亡的代名词;现在,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已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
目前,我国约有700万癌症病人,他们中大部分都在正常地生活和工作,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癌症并非绝症。
近年来,人们从报纸、书刊、影视、网站等渠道了解到各种癌症的预警信号,警惕性进一步提高,一旦出现癌症症状,多数人能主动就医。
在医生的诊治过程中,他们能够猜测或意识到自己得了癌症,因此,长期对病人隐瞒病情是不可能的。
想想看,在肿瘤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肿瘤专科,病人需要接受各种检查以及接受各种抗癌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让病人长期蒙在鼓里,可能吗?再说了,医生和家属编造的谎言不可能天衣无缝,无意中难免泄露“天机”,病人一旦产生怀疑,往往认为自己患上了绝症,精神崩溃,病情反而恶化。
癌症发展缓慢,从确诊到治疗,需要随访观察,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
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不宜任意中断,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适或严重的副反应,这需要病人事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外科手术很大时,有的致残,有的影响美观,如切除乳房的乳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需做人工肛门等。
人类有很强的求生欲望,治病时有主动性和乐观精神,在同癌症做斗争的过程中,这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把病人蒙在鼓里,任医生摆布的做法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日本学者濑尾曾经对700例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很透彻的人,情绪波动较小,能够安心地接受治疗。
对于癌症病人,该不该对他们说实话呢?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处于癌症初期或治疗效果较好的癌症,也就是说,可完全治愈或者有长期生存之希望者,这时可将实情告诉病人,这有利于其配合治疗,同时应给予心理上的抚慰,以便增强其治疗信心。
患者性格开朗,对自己所患疾病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时候,你把直肠癌说成痔疮、肠道息肉,把胃癌说成胃溃疡,病人可能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这样会延误病情,失去根治的机会。
要不要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病情?研究发现:知道病情,病人活得更久

要不要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病情?研究发现:知道病情,病人活得更久当病人被查出癌症时,绝大部分家属会选择对病人隐瞒真实病情,告诉病人是良性肿瘤,或者干脆说成是其他疾病。
家属害怕病人知道自己患癌症,会突然崩溃,导致很快去世。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隐瞒真实病情是对病人最好的选择吗?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病情,会导致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加快死亡吗?家属到底要不要告诉病人真实病情?一项长达15年、涉及3万名中国肺癌病人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告诉真实病情,病人活得更久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唐云翔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在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招募了近3万名肺癌患者,每6个月对他们进行一次随访,直至2017年6月。
研究人员对影响肺癌生存的潜在因素进行了登记,包括癌症诊断情况、年龄、性别、类型、是否知晓诊断结果等,以分析知道诊断结果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知晓自己诊断结果的肺癌患者,比不知道诊断结果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对比是:18.33个月 vs 8.77个月。
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肺癌病人,比不知道真实病情的肺癌病人,平均多活了近10个月!以往很多人认为,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病情,会让病人活的时间更短,但是这项研究以清晰的数据,颠覆了这种观点。
唐云翔博士表示,“在完全告知肺癌患者诊断结果后,患者虽然有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他们有益。
”为什么告诉真实病情对病人更好家属之所以不敢告诉真实病情,是怕病人心理承受不了。
但真实情况是,病人并没有家属想象的那么脆弱。
大部分癌症病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对癌症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家属预料的要更强。
刚开始得知自己的病情,病人肯定会有强烈的心理波动,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医生和家属的帮助下,大部分病人都能比较快地度过这段心理波动期,然后积极投入到抗癌之中。
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的治疗,坚强地与癌症抗争,以延长生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属于常见的癌症,此病治疗难度大,而且会威胁到患者的性命,如果不幸患上及时的治疗很关键。
一旦胰腺癌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因此有的患者家属害怕患者得知病情后承受不了打击,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认为更有理保持患者生存治疗和治疗,那胰腺癌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在确诊病情后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治疗,而是要不要告诉患者已经患癌的实情,不过临床上大多数家属都担心患者接受不了,便选择隐瞒病情,其实如果不告诉患者病情,哄他、骗他,长期下来患者总会觉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整日胡思乱想,反而会消极应对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如有的患者在被告知无大病后,难以接受放疗、化疗等副作用较大的治疗,认为既然没有大病,为什么还要接受难受的治疗,多数人选择不承担痛苦,宁可不治,即便子女苦口婆心的劝说,部分患者会被说服,但接受了治疗后,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胰腺癌晚期病情的进展,远超常人所想,而患者远比家属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家属虽然保密,但病痛又确确实实的存在,久而久之,患者与亲属间的信任产生了裂痕。
不少患者因此暗自恐惧,即便他的病情没想象中那么严重,可也会妄想自己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承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也有能够体会到家人苦心的患者,为了减轻家属的忧虑,便假装不知道,甚至有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明明痛的难受,却说没那么严重,能坚持也未必是好,这样反而会让医生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耽误了治疗。
袁希福老中医主张如果患者心理可以承受,尽量是让患者知道病情比较好。
至于话如何说,不能一次性直接告知,可以先说的模糊一些,透露部分信息,让患者有所觉察,等他有些心理准备后,再借机说出实情。
而如果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病情较重,那可以先不告诉他实情,等治疗一段时间,若病情稳定再行定夺是否告知。
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
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
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
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广大老百姓“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难题,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特成立远程医疗中心,凡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微信提供各种检查资料、或出院报告等,加上患者舌苔、面部照片,由袁希福抗癌专家团制定“三联平衡”抗癌方案,再反馈给患者或家属,药物快递到家。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
瘤。
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
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
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
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
10剂药吃完,路雨烧就退了,恶心呕吐也减轻了,想吃东西了。
看到疗效不错,6月2日她就去希福医院复诊了,取了22天的药。
从这以后,药吃完,其女儿便亲自去取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2019年5月30日,家属再次复诊,反馈道:复查彩超显示:“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2017年4月26日的检查结果,肝尾叶上的病灶已经消失。
精神、气色、饮食、睡眠都相当不错。
"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
胰腺癌晚期是否告诉患者病情,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患者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提示:胰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