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表计终端培训资料(全)

表计终端培训资料(全)

用电信息管理终端项目推广培训资料(1)2012年2月16日中荣仪电⼀一、概述和早期情况介绍“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终端”是各式电力表计终端的统一名称,南网称之为“营销自动化管理系统终端”。

早期(2009年之前)各种终端的名称没有统一叫法,各地、各厂、各行业根据终端的功能和用途,叫法都不一样。

例如有称之为:负荷管理终端、负荷控制终端、大用户管理终端、用电管理终端、双向终端、配变管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等等,其实质是同一类东西,仅仅是功能稍有差异而已。

在2009年12月份之前关于负控终端的国家标准(国网公司)有两个文件给其定性《Q/GDW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所以通俗的讲大家都把这类终端都简称为:负控终端。

再往前国家技术监督局出《GB/T 15148—94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电力公司为规范该类产品的招投标,国家电力公司还出过《DL/T 533—2008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98—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等规范性标准。

同时国内部分省市电力公司也出过一些规范性文件,例如:广东省2004年《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试行)》等等。

但影响较大、应用最广、时间最久的是:Q/GDW129-­‐2005和Q/GDW130-­‐2005标准。

(早期终端产品在外观没有统一要求,也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故在此不再附是图例) 以上是该类设备的早期情况。

二、国家电网公司终端使用的情况介绍2009年年未,国网公司发布了新的终端标准,计24册。

编号从Q/GDW373到Q/GDW380.7,其核心是将以往已在各级供电公司广泛应用的各种类型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了统一规范。

我们要熟悉是的其中:Q/GDW 375.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Q/GDW 375.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集中器型式规范》、Q/GDW 375.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采集器型式规范》。

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

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

广东电网公司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版)2005年11月20日发布2005年12月1日实施广东电网公司发布目录1总则 (1)1.1概述 (1)1.2遵循的有关标准 (1)1.3系统建设目标 (2)1.4总体要求 (3)1.5适用范围 (4)2主站技术要求 (5)2.1数据采集 (5)2.2计量监测及报警 (6)2.3负荷控制 (7)2.4数据统计分析 (7)2.5档案管理 (7)2.6报表管理 (8)2.7曲线及图形 (8)2.8对时 (9)2.9分层管理 (9)2.10系统接口 (9)2.11信息发布 (9)2.12系统管理 (10)2.13系统安全 (10)2.15主站技术指标 (11)3终端技术要求 (11)3.1一般要求 (11)3.1.1 系统平台 (11)3.1.2 存储容量 (11)3.1.3 电源 (11)3.1.4 本地接口 (12)3.1.5 遥控遥信接口 (12)3.1.6 安全性 (12)3.1.7 无线信号指示 (13)3.1.8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13)3.2功能要求 (14)3.2.1 终端抄表 (14)3.2.2 交流采样 (14)3.2.3 负荷控制功能 (14)3.2.4 通信信道 (15)3.2.5 数据抄读及存储要求 (15)3.2.6 对时 (16)3.2.7 用电异常监测及报警功能: (16)3.2.8 具有本地维护端口 (17)3.2.9 远程升级 (17)3.2.10 显示 (17)3.2.11 扩展功能 (17)3.3终端的运行环境 (18)4通信网络 (18)4.1GPRS实现方案 (18)4.2CDMA技术的实现方案 (19)4.2.1 说明 (19)4.2.2 CDMA通信组网方案 (20)4.2.3 技术要求 (20)5系统结构和平台 (21)5.2硬件平台 (22)5.2.1 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 (22)5.2.2 采集服务器 (22)5.2.3 WEB服务器 (22)5.2.4 认证服务器 (23)5.2.5 接口服务器 (23)5.2.6 存储备份硬件 (23)5.2.7 其他硬件 (24)5.3系统平台 (24)5.3.1 操作系统 (24)5.3.2 数据库 (24)5.3.3 第三方系统软件 (25)5.4主站设备清单 (25)附件一、采集服务器核心原始数据表结构要求 (30)1.1最小间隔电量表码数据表结构 (30)1.2日、月电量表码数据表结构 (31)1.3四象限无功表码数据表结构 (32)1.4瞬时功率电压电流数据表结构 (33)1.5最大需量数据表结构 (34)1.6电力数据极值数据表结构 (35)1.7电量数据失压数据表结构 (36)1.8告警事件数据表结构 (38)附件二、数据通信传输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方案 (41)1前言 (41)2数据压缩算法设计 (41)2.2无损数据压缩 (41)2.3电能量数据特点 (42)2.4本系统压缩算法----R AY-P ERIOD算法 (42)2.4.1 RAY压缩 (42)2.4.2 位图压缩 (43)2.4.3 周期字符压缩 (43)2.4.4 算法流程 (44)2.4.5 压缩数据格式规定 (45)2.4.6 规约方案 (45)3数据压缩软件模块的移植方案 (46)3.1主站实现方案 (46)3.2终端实现方案 (48)1总则1.1概述建立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实现大客户远程自动抄表和负荷现场管理,提高用电监测及负荷管理水平,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说明书

采集终端检测装置说明书

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使用说明书三晖电气股份目录1、概述⋯⋯⋯⋯⋯⋯⋯⋯⋯⋯⋯⋯⋯⋯⋯⋯⋯⋯⋯⋯⋯⋯⋯⋯⋯⋯⋯⋯⋯⋯ 3 1.1、说明⋯⋯⋯⋯⋯⋯⋯⋯⋯⋯⋯⋯⋯⋯⋯⋯⋯⋯⋯⋯⋯⋯⋯⋯⋯⋯⋯⋯⋯ 3 1.2、系统组成⋯⋯⋯⋯⋯⋯⋯⋯⋯⋯⋯⋯⋯⋯⋯⋯⋯⋯⋯⋯⋯⋯⋯⋯⋯⋯⋯ 31.3、产品特点⋯⋯⋯⋯⋯⋯⋯⋯⋯⋯⋯⋯⋯⋯⋯⋯⋯⋯⋯⋯⋯⋯⋯⋯⋯⋯⋯ 32、参考规程⋯⋯⋯⋯⋯⋯⋯⋯⋯⋯⋯⋯⋯⋯⋯⋯⋯⋯⋯⋯⋯⋯⋯⋯⋯⋯⋯⋯ 63、技术指标⋯⋯⋯⋯⋯⋯⋯⋯⋯⋯⋯⋯⋯⋯⋯⋯⋯⋯⋯⋯⋯⋯⋯⋯⋯⋯⋯⋯7 3.1输出电压⋯⋯⋯⋯⋯⋯⋯⋯⋯⋯⋯⋯⋯⋯⋯⋯⋯⋯⋯⋯⋯⋯⋯⋯⋯⋯⋯⋯7 3.2输出电流⋯⋯⋯⋯⋯⋯⋯⋯⋯⋯⋯⋯⋯⋯⋯⋯⋯⋯⋯⋯⋯⋯⋯⋯⋯⋯⋯⋯7 3.3相位及对称度⋯⋯⋯⋯⋯⋯⋯⋯⋯⋯⋯⋯⋯⋯⋯⋯⋯⋯⋯⋯⋯⋯⋯⋯⋯⋯7 3.4输出频率⋯⋯⋯⋯⋯⋯⋯⋯⋯⋯⋯⋯⋯⋯⋯⋯⋯⋯⋯⋯⋯⋯⋯⋯⋯⋯⋯⋯73.5功率稳定度⋯⋯⋯⋯⋯⋯⋯⋯⋯⋯⋯⋯⋯⋯⋯⋯⋯⋯⋯⋯⋯⋯⋯⋯⋯⋯⋯74、结构组成⋯⋯⋯⋯⋯⋯⋯⋯⋯⋯⋯⋯⋯⋯⋯⋯⋯⋯⋯⋯⋯⋯⋯⋯⋯⋯⋯⋯85、计算机软件⋯⋯⋯⋯⋯⋯⋯⋯⋯⋯⋯⋯⋯⋯⋯⋯⋯⋯⋯⋯⋯⋯⋯⋯⋯⋯⋯96、服务保证⋯⋯⋯⋯⋯⋯⋯⋯⋯⋯⋯⋯⋯⋯⋯⋯⋯⋯⋯⋯⋯⋯⋯⋯⋯⋯⋯⋯10 6.1 注意事项⋯⋯⋯⋯⋯⋯⋯⋯⋯⋯⋯⋯⋯⋯⋯⋯⋯⋯⋯⋯⋯⋯⋯⋯⋯⋯⋯10 6.2服务保证⋯⋯⋯⋯⋯⋯⋯⋯⋯⋯⋯⋯⋯⋯⋯⋯⋯⋯⋯⋯⋯⋯⋯⋯⋯⋯⋯10 6.3联系方式⋯⋯⋯⋯⋯⋯⋯⋯⋯⋯⋯⋯⋯⋯⋯⋯⋯⋯⋯⋯⋯⋯⋯⋯⋯⋯⋯101 概述1.1说明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简称:检测装置)是三晖电气股份研制的技术领先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装置,它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37~3 38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DL/T698-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等技术规研制开发的测试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对采集终端的性能测试、评估,是电力部门对终端验收的有利保障。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管理办法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管理办法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管理办法1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如何加强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运行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更好地发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作用,适用于供电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及相关设备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L/T533-19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电营销〔2006〕881号《负荷管理系统终端安装规定》电营〔2005〕239号《省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安装工作流程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营销[2004]116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经贸电力[2004]240 号《省经贸委关于推广应用电力负荷管理装置的通知》价[2004]商281号《省物价局关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关收费问题的批复》3 职责3.1 配电部:负责负荷管理终端建设规划以及省公司营销部下达的负荷管理终端项目筹建。

负责负荷管理终端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安装验收和档案管理。

负责负荷管理终端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资产管理、技术管理。

3.2 营销部计量中心:负责负荷管理终端抄表数据比对、单轨设置的监督管理。

负责负荷管理终端涉及的电能表计计量以及脉冲、485接口等功能的检定, 电能计量技术支持,三相高压表计的定期轮换。

3.3 各供电所:负责负荷管理终端日常巡视,以及巡视发现的缺陷反馈。

负责用电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用电异常处理。

负责每年终端安装需求提交,配合、协调终端安装。

负责办理和负荷管理终端不匹配的表计换表工作。

4 管理内容与方法4.1 建设管理4.1.1 凡是由供电公司供电的100kVA及以上专变客户和从电网受电的各关口变电站都要按市供电有限公司营销部配电中心的统一规划装用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4.1.2 各供电所负责向配电中心上报每年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安装需求,营销部负责汇总平衡需求。

4.1.3 配电部根据省公司营销部下达的安装覆盖率指标和新增客户数量,向省公司营销部上报负荷管理终端的需量,并负责省公司营销部下达的负荷管理终端项目按照ERP流程筹建。

qgdw128-2005 电网公司农电高压电气测试设备配制导则

qgdw128-2005 电网公司农电高压电气测试设备配制导则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新设备、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为适应改造后农网电气设备试验工作的需要,规范测试设备的配置,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委托全国高压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高压电气测试设备配置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依据DL / T 596 -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等标准中试验项目对测试设备的要求,结合农网高压试验特点,以及设备的监督管理实际,提出10kV 、35kV 、110kV 三个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试验的测试设备基本配置。

本《导则》由全国高压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全国高压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贾俊国、蔡崇积、伍志荣。

目次前言l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管理要求4设备配置及适用试验项目5 参考文献和索引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高压电气测试设备配置导则1 适用范困本导则适用于县供电企业高压电气测试设备的配备、选型和规范高压测试设备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 管理要求3.1县供电企业高压电气测试设备的配置,应满足GB 50150 和OL / T 596 中规定试验项目的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应配置的测试设备类型和技术指标不同,各地在执行本导则时,一定要尽最使一台设备能适用于多电压等级或多个项目,力求做到一机多用,减少重复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

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

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1、概述GK200专变采集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大用电户、配变对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控制和管理。

该终端设备设计制造符合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和国家电力、电子、通讯的相关标准。

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遥测、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GPRS 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2、执行标准终端产品的设计符合下列国家相关标准规定: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374.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Q/GDW 375.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Q/GDW 376.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379.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实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实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GB/Z21192-2007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Q/GDW 205-2008 电能计量器具条码JB/T 6214-1992 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 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第1 篇:频带和输出电平DL/T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国家电力公司(2005 年)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电力公司(2005 年)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IEC 6100-6-1(1997)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通用抗扰性标准3、GK200技术参数3.1 型号命名3.2 供电方式使用三相供电,在系统故障(三相三线供电断一相电压,三相四线供电断二相电压)的条件下,终端能正常工作。

02_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090922

02_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090922
4.
终端能接收电能表输出的脉冲,并根据电能表脉冲常数Kp(imp/kWh或imp/kvarh)、TV变比KTV、TA变比KTA计算1min平均功率,并记录当日、当月功率最大值和出现时间。
脉冲输入累计误差应不大于1个脉冲。
功率显示至少3位有效位,功率的转换误差在±1%范围内。
4.
终端可按使用要求选配电压、电流等模拟量采集功能,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交流模拟量采集要求应符合DL/T 698.33-200的4.5.1.4条要求。
Q/GDW **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Q/GDW **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5-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16-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应用软件设计规范
本标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规定了专变采集终端的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技术要求,并对其检验规则以及运行质量管理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频率范围:10Hz~150Hz;
——位移幅值:0.075 mm(频率≤60Hz);
——加速度幅值:10 m/s2(频率60Hz)。
4.3
4.
终端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硬件安全模块实现数据的加解密。硬件安全模块应支持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对称密钥算法应采用国密算法,推荐使用国密SM1算法。非对称密钥算法可采用RSA或ECC算法。

集中器运维指南

集中器运维指南

公变集抄终端(集中器) 运维指南刘..2014目录一、基础知识 (3)1、终端组成及原理 (3)2、有关参考标准 (4)3、集抄系统简图 (5)二、常用操作 (6)1、集中器软件现场升级 (6)2、终端初始设置 (6)3、终端上行通讯参数设置 (6)1)、以太网通讯 (6)2)、 GPRS 通讯 (7)4、测量点设置 (8)三、安装调试 (9)1、安装技术要求 (9)2、设备安装要求 (9)1)、主接线端子接线 (9)2)、集中器辅助端子接线 (10)3)、Ⅰ采集器接线 (10)4)、Ⅱ采集器接线 (11)3、集中器调试 (11)1)、通信参数设置 (11)2)、电表参数设置 (12)3)、测量点数据显示 (12)4)、载波抄表测试 (12)5)、通信调试 (12)6)、集中器通信流程 (13)7)、上行通信调试 (13)8)、下行通信调试 (13)四、常见问题处理 (14)1、上行(连主站)故障 (14)1)、终端安装到现场后,无法获得IP地址,无法注册前置机。

观察信号强度发现只有一格或没有,重启终端后发现状态栏显示的终端信号强度小于13。

用场强测试仪测试周围发现信号强度衰减数值为:-80B~-95B。

(14)2)、终端安装到现场后,在打开柜门的状态下,终端可以正常上线并通过主站的联调;但是安装队关上柜门并离开现场一段时间后,由于现场停电等原因导致终端下线,发现终端掉线并再也无法重新上线。

(14)3)、终端安装到现场后,终端可以正常拨号并显示信号强度,但是无法正常通过身份验证并获得IP地址,也没有相应的提示信息显示。

(15)4)、终端安装现场信号强度大于18,终端可以通过身份验证并获得IP地址,但是注册前置机失败,终端显示“登陆前置机失败,休眠5分钟”的信息。

(15)5)、终端液晶屏无信号指示,终端无法获得IP地址,也无法注册前置机上线,重启终端后查看通信调试信息,没有显示正在拨号或信号强度、身份验证等信息提示,检查周围信号强度达到要求,可排除信号不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