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摘要:1.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3.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4.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5.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正文:一、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重要荣誉。
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旨在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19年度的获奖项目涵盖了众多领域,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
二、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2.生命科学与医学:涉及基因编辑、新型疫苗、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创新;3.材料科学与能源:涵盖了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突破;4.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5G通信等技术在内;5.工程技术与基础设施:涉及高铁、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水资源、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
四、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获奖项目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较高水平,有助于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2.促进产业升级:许多获奖项目具有很强的产业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解决民生问题:部分获奖项目关注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助于改善民生;4.强化国家战略支柱:获奖项目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支柱。
五、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公布日期】2019.08.02【实施日期】2019.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已经2019年7月25日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应勇2019年8月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年8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公布)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奖项设立)市人民政府统一设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第三条(奖励原则)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评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奖励委员会设置与职能)市人民政府设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审定获奖个人和组织(以下统称获奖对象)。
奖励委员会组成人选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行政部门与奖励办公室)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评审、监督等相关规则的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
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为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相关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奖励类别和等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七个类别:(一)科技功臣奖;(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三)自然科学奖;(四)技术发明奖;(五)科技进步奖;(六)科学技术普及奖;(七)国际科技合作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申报

H. M. Wang, X. M.
S. J. Tang
是
Liu, X. H. Zhou, F. Q. Huang, X. S. Chen, T. Yu, F. Ding, X. M. Xie*
Xie
and M. H. Jiang
6
, , Synthesis of larg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grains on 2015 6 Cu-Ni alloy/ Nature Communications/ G. Y. Lu, T. R. Wu, Q. H. Yuan,
石墨烯等温析出的新生长机理,通过局部碳源控制,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 1.5 英寸石墨烯 单晶晶圆。通过单核控制制备石墨烯单晶晶圆被认为是三维硅单晶技术在二维材料中的再 现,对于推动石墨烯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 上。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评价该项工作为“2016 年中国高质量石墨烯制备方面两项最重 要成果之一”。 2. 率先开展六方氮化硼(h-BN)表面石墨烯直接生长研究,并在石墨烯气相催化生长与 h-BN 制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 h-BN 表面高质量石墨烯晶畴 CVD 生长,并揭示 石墨烯形核、取向、气相催化相关机理;获得极高电学质量的 CVD 石墨烯,室温霍尔迁移 率超过 20000 cm2/Vs。同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在铜衬底中固溶镍,成功制备出高质量单 层h-BN单晶畴。相关成果两次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获得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A. K. Geim 教授、碳纳米管的发现者 S. Iijima 教授等知名学者以及多篇综述性论文的点名图文引用和高 度评价。 3.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半导体锗衬底上的石墨烯 CVD 生长,并发现台阶辅助成核限制的石墨烯 取向生长机理。利用锗衬底的催化能力和特殊的石墨烯取向锁定作用,本项目率先实现并 报道锗晶圆上高质量石墨烯晶圆制备,引起韩国三星等知名研究机构跟踪研究,被 Chem. Soc. Rev.等知名综述期刊多次点名引用。 二、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成果发表的 8 篇代表性论文(包括《自然·材料》1 篇,《自然·通讯》2 篇),共被他 引 720 次,其中 SCI 他引 677 次。获得包括《科学》等著名刊物的多次引用,《自然·材料》新 闻和观点栏目予以专文报道。获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20 余次,获授权专利 17 项(国内授权 10 项,国外授权 7 项)。项目组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 类)”和上海 市“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助。
202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

202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摘要: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简介1.奖励背景与目的2.奖励范围与类别二、2021 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具体情况1.获奖项目及个人数量2.获奖项目领域分布3.重要获奖项目介绍4.获奖者年龄与性别分布三、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的意义与影响1.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2.对提升上海城市竞争力的贡献3.对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1.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压力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性3.对未来上海科技创新的展望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发展。
2021 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的评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以下是具体情况的详细介绍。
在2021 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中,共有数百个项目和个人获奖。
这些获奖项目和个人在各自领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获奖项目中,领域分布广泛,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环保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其中,一些重要获奖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上海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在获奖者中,年龄和性别分布较为均衡。
既有经验丰富的科研领军人物,也有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
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包容性和广泛性,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能。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对于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奖励制度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还对提升上海城市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获奖项目及个人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也对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面临国际科技创新竞争压力的背景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如何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是未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制度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方向。
总之,2021 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充分展示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潜力。
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提名该项目为XX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提名专家(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
戚益军:,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提名意见
由徐XX教授等完成的“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多样性的起源”项目,属免疫学与进化生物学交叉研究.该项目以XX鱼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发现无脊椎动物特有的天然免疫应答及调控机制,阐明早在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出现之前天然免疫的多样性已经建立。该项目还将数个被认为是脊椎动物所特有的、与适应性免疫协同出现的关键免疫通路的起源从脊椎动物推进到无脊椎的脊索动物,揭示脊索动物的天然免疫多样性为适应性免疫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础.该项目的成果对深入理解脊椎动物免疫系统多样性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主要完XX
情况
1.徐XX(教授,校长,工作单位:XX中医药大学,完成单位:XX大学,主要贡献:项目总负责人,提出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组织项目申请和实施,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研究XX的撰写,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对项目所有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所有代表性XX的通讯作者。)
2.园少春(教授,工作单位:XX大学,完成单位:XX大学,主要贡献:主要研究免疫信号通路的功能和演化,协助项目的申请,对项目第二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
区别于传统数据形式,网络大数据具有大规模、混结构、强时变、低密度等特点,现有技术实行海量采集和全量计算,以倒排索引等形式组织数据,通过身份认证和封闭式被动防御进行可信管理与安全保障,导致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不仅浪费大量的存储与传输资源,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应变不够、可信难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等各类研究计划资助下,以大数据勘探为核心,大数据的感、知、联、控为目标,发明并实现了具有自主创新的数据勘探器、挖掘分析器、内容索引器、安全与可信管理器,构建了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获授权发明/创新专利80项(美国1项,澳洲15项,中国64项),国际PCT 14项;行业标准5项;软件著作权59项;2017年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发表论文87篇,其中ACM/IEEE系列汇刊29篇,专著1部,SCI 检索58篇,EI检索80篇,谷歌学术引用1500余次;
主要完成单位: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蒋昌俊、闫春钢、王鹏伟、章昭辉、丁志军、张亚英、罗清篮、喻剑、李重、赵培海、刘关俊、王成、于皓、王俊丽、史有群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三年新增产值超过197亿元,新增利润超4.3亿元,新增税收超5.8亿元。
提名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人)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
步奖获奖项目(人)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2.23
•【字号】沪府发〔2006〕4号
•【施行日期】2006.0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
奖项目(人)的决定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的要求,在评审专家网络初评、复评和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终审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授予蒋锡夔院士、汤钊猷院士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授予“年产10万吨乙酸乙酯新型成套技术”等44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水稻优质、抗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109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全数字化控制的柔性印刷机”等165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具体获奖项目和人员在上海科技网站()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布)。
市政府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向上述获奖者学习,进一步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力攀登、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多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为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复评通过项目

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 1:周常河,2:余俊杰,3:贾伟,4: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
机械研究所
冯吉军,5:曹红超
院
8
混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研究
1:同济大学,2:华东理工大 学,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中 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1:孙继涛,2:李芳菲,3:张瑜,4: 赵寿为,5:李春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 院
19
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 1:黄富强,2:林天全,3:毕辉,4: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
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究所
唐宇峰,5:刘战强
院
二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提名者
1 几类复杂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1:华东师范大学
1:邵军,2:於州,3:方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7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选择性反应精准控制
1:华东师范大学
1:张俊良,2:肖元晶,3:冯见 君,4:刘路,5:刘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8
骨植入用钛合金抗菌和成骨性能调控及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
机制
究所,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1:刘宣勇,2:曹辉亮,3:张先 龙,4:乔玉琴,5:丁传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环境影响
6
与机制
1:复旦大学
1:李博,2:廖成章,3:马志军,4: 程晓莉,5:李慧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7
高质量石墨烯电子材料制备研究
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1:谢晓明,2:王浩敏,3:狄增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
信息技术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奖不填)
推广应用表明可使机组降低供电煤耗 0.5-1.5g/(kW.h)。查新报告表
明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检测报告表明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 6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受理发明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项目,参与完成国家新制定标准 1 项。所形 成的火电机组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关键技术,已在全国近 20 台 300MW 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上进行了推广应用,近 3 年,项目完 成单位新增产值约 6700 万元,新增利润约 2200 万元,新增税收 约 320 万元。项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火力发电行业的科技进步。
8
沈文玲,刘建龙,黄新.1000MW 火电机组凝汽器漏入空气量的测量和 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12):67-71.
9
丁国庆,蒋欢春,戴峰.田集电厂冷端设备性能优化研究[J].江苏科技信 息.2017.(18):38-39.
Jian Li, Li Zhang, Siping W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denser
13
宋建涛,张莉,杨蒋文.一种凝汽器管束布置修正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J].汽轮机技术,2015,57(03):178-180.
14
张莉,邢乐强.电站凝汽器水侧流场均匀性的定量分析[J].汽轮机技术. 2016. 58(06):410-412,417.
Shihong Liu, Lei Liang, Jianliang Zhang.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10
Throat Combining with Low-Pressure Exhaust Hood for 600MW Thermal Power Uni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614-615:77-82
Siping Wang, Li. Zhang, Jian Li.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hell
2019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大型火电机组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 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热能工程技术领域,服务于火力发电工程领域。 300MW 以上等级的大型火电机组是我国的主要火电机组。在 大型火电机组的发电循环中,汽轮机冷端系统核心设备——凝汽 器的压力是影响发电效率的关键性参数,凝汽器压力每提高 1kPa, 则供电煤耗增加约 2.5g/(kW.h)。然而,我国大型火电机组凝汽器 普遍存在运行压力高于设计值 0.2-1kPa 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型 火电机组的热效率和经济性效益。分析凝汽器运行压力高的原因, 主要在于一是我国凝汽器管束布置的设计能力不足,二是假定凝 汽器传热性能不变进行汽轮机冷端系统设备运行管理存在不合理 性。因此,从源头上设计好凝汽器,在运行中管理好凝汽器,在 我国火电领域有着重大需求。为此,项目开展了以凝汽器设备为 核心的汽轮机冷端系统节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多项创 新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如下: (1)针对凝汽器设计缺乏良好性能定量评价方法的问题,项 目结合凝汽器工程实际可以提供的计算条件,明确了有利于开展 凝汽器壳侧流动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设置,区分了单抽气口与多 抽气口管束凝汽器数值模拟时出口边界条件设置上的差异,让凝 汽器壳侧蒸汽流动的数值模拟技术更易于实现,模拟结果更准确 ;考虑凝汽器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与下游抽气设备运行匹配 后的凝汽器性能的工作点定量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了凝汽器性能 数值预测技术。 (2)针对我国火电机组凝汽器设计能力不足,难以改善凝汽 器热负荷不均匀、流动阻力大、空冷区凝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提出了凝汽器管束主凝区蒸汽顺流凝结、空冷区高度凝聚的设计 思想,研发了新型的凝汽器布管形式;针对如何即保证材料的耐 蚀性、传热性和机械性能,又降低成本的问题,筛选出了性价比 更高的凝汽器用不锈钢材料,形成了技术经济性更优的凝汽器冷
张莉,黄新,赵阳,刘建龙,郑莆燕,蒋欢春,程浩然
主要完成 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协同动力技术 有限公司
新增直接 经济效益 (自然科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主要由上海明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 协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产生。近 3 年,项目完成单位新 增产值约 6700 万元,新增利润约 2200 万元,新增税收约 320 万 元。
5
张莉,董权,钟明泽.漏空气量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定量研究[J].汽 轮机技术.2014.56(05):347-350
赵阳,刘世宏,张建良.316L 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回归正交试验研究[J].热
6 加工工艺,2017,46(22):71-74.
7
蒋欢春,丁国庆,戴峰.真空泵系统优化在田集电厂的探索与应用[J].中 国电业(技术版).2015.(09):50-52.
18
梁磊,刘世宏,吕楠楠.凝汽器材料磨蚀性能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热 加工工艺.2015.44(14):屈彬彬,曾卫华. 基于 Fluent 平台的凝汽器壳侧流动模拟边界条 件设置探讨[J].汽轮机技术.2018.60(4):255-258.
20
屈彬彬,张莉,王富华.考虑真空泵变工况影响的凝汽器性能数值计算 [J].动力工程学报.2018.38(08):640-644
16 Corrosion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Condenser Copper Tub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70-1072:517-520
17
梁磊,赵阳,刘世宏.凝汽器材料的耐磨蚀性能及电化学性能[J].腐蚀与 防护.2015.36(08):717-720
11 Sid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for 600MW Steam Turbine Condenser[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614-615:265-271
12
张莉,杨蒋文.蒸汽通道宽度对凝汽器优化布管的影响[J].上海电力学 院学报. 2015. 31(05):404-408.
知识产权 情况
知识产权类别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软件著作权 发明专利
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清单
授权号 ZL201410550669.8 ZL201410703342.x
2015SR002356 ZL201510697599.3
2011SR061390 2013SR000749
却管和管板的选材技术,尤其是冷却管铁素体不锈钢选材的研究 成果纳入了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从而形成了凝汽器优化设计技术, 工程应用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凝汽器比改造前凝汽器压力降低 0.8-1.6kPa。
(3)针对凝汽器漏空气量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形成了漏空 气量的在线间接测量技术,完善了对冷端系统热力参数的在线监 测。针对冷端设备运行优化时通常假定凝汽器传热性能不变的问 题,提出了影响凝汽器传热性能的综合空气浓度的概念,建立了 冷端设备多参数耦合的变工况计算模型,采用多参数寻优技术, 以机组运行经济性最佳为目标函数,实现了冷端设备运行的整体 优化,研发了“火电机组冷端设备优化管理系统”软件,软件的
15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Copper Tubes in LiBr Solution in Heat Pump[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633-634:215-218
Jianliang Zhang, Lei Liang, Xiaoli Li. Corrosion Failure Analysis and
ZL201510411358.8
名称 一种具有双梯形空冷区的窄带顺 流式凝汽器管束 求取不锈钢冷却水、余热水点蚀电 位的方法 火电机组冷端优化管理系统 V1.0 基于 K-M 模型的凝汽器真空状态 判别方法 发电厂冷源系统节能监控软件 V1.0 大型汽轮机热力参数异常测点识
别软件 V1.0
基于两个无量纲数的凝汽器传热
2
张 莉 , 曾 申 富 , 程 浩 然 . 凝 汽 器 管 束 布 置 系 数 数 值 模 拟 [J]. 热 力 发 电.2016.45(10):110-114.
3
张莉,钟明泽,程器.污垢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J].汽轮机 技术.2014.56(03):166-170,236
4
张莉,程器,钟明泽.冷却水温变化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J].汽轮机技术.2014.56(04):281-284
系数计算方法
ZL201510410557.7
基于单个无量纲数的凝汽器传热 系数计算方法
ZL201610250938.8 凝汽器管束
代表性论 文专著目 录
主要完成 人
代表性论文目录
1
张莉,韩成龙,程浩然.基于数值模拟的电站凝汽器布管的评价方法探 讨[J].汽轮机技术.2016.58(03):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