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和写作原则

二、新闻报道的写作原则
1、短小性原则
(1)篇幅短 (2)段落短
塔斯社1月10日电 “救救蛇!”印度动物学 家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向城乡居民不断发出不寻 常的呼吁。
去年,大约有两百万条蛇成为猎人的猎物。 普拉杰什邦、西孟加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 奥里萨邦各部落的人老早就以捕蛇为业。 猎捕这种爬行动物是最有利可图的事,因为国 际市场上对蛇皮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因此,近年来蛇的数量在印度急剧减少。蟒蛇 有绝迹的危险。印度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设法 恢复这种动物的数量,其中包括根据保护自然法 禁止出口蛇皮。 所以要保护蛇,是由于蛇会消灭有害的啮齿目 动物,包括老鼠。据一些专家估计,仅去年一年, 印度的国家贮备粮就有百分之十被老鼠吃掉。
雅虎中国8月20日转载《国际 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的报道, 中国6个试点城市的第二代身份证 的印制业务将交由一家日本企业 担任。第二代身份证采用彩色数 码照相技术,而这个日本企业的 打印机在所有的测试、比较和论 证过程中表现优异,因而被选中。
2、注重时效性
(1)树立高度的时效观念
(2)提高新闻采写的效率
拉·甘地:是的。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两国关系 有过一些困难,我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恢复到 以前的那样,克服困难。
邓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这中间相当一 段时间内情况是彼此不愉快,忘掉它,一切 着眼于未来。 拉·甘地:我们两国都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 多工作要做。
邓:我1978年访问尼泊尔时见到你们的外长, 我请他带信给你母亲——当时的总理,我们应 该改善关系,没有理由不友好,没有理由不改 善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后两国之间就有一些接 触了。真正开始改善关系是你的来访。所以, 谢谢你。
这就是说,一个乘公共交通工具上 下班的人,每月需多付交通费近30 美元。
新闻稿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突出:新闻稿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能够清晰地传达报道的核心内容。
2. 简明扼要:新闻稿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无关紧要的内容。
3. 生动活泼:新闻稿应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尽可能地让读者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和生动性。
4. 客观中立:新闻稿应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报道,避免带有个人偏见或政治倾向。
5. 准确无误:新闻稿中的所有数据和事实都应该得到验证并且准确无误,避免误导读者。
6. 及时发布:新闻稿必须及时发布,因为新闻是一种瞬息万变的形式。
在撰写新闻稿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需求,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媒体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

返回 目录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
用事实说话
4、借助“直接引语”说 话 把用记者的嘴说话,改为用被报 道者的嘴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利用“直接引语”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有助于提 高新闻的真实性。
返回 目录
NGO全会代表批评西方新闻媒介缺乏公正 新华社北京(1995)9月5日电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非政府组织 妇女论坛第五次会议上,中国一位资深女记者批评西方主流媒介热 衷于针对大会的消极面报道,呼吁西方传媒消除对发展中国家的偏 见,做到客观公正。…… 熊蕾说,西方主流社会的媒介对发展中国家抱有“强烈的偏 见”。……西方媒介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车祸、旅行、西藏流亡妇女 问题上,对大会的主体“平等、发展、和平”以及2万多名与会妇 女代表毫不关心。“他们总在搜罗事端,如果找不到事端就炮制一 个。” 大会主持人﹡表达了对熊蕾女士的支持。她说:“要正确地报 道这里的一切。” …… 美国“公正和客观报道”组织代表﹡用讽刺的口吻说:“我来 自号称‘世界新闻之都”的纽约,但我对你们的想法和生活完全一 无所知,这当然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广播、电视和报纸。“ 加拿大广播公司著名记者﹡说:“大多数关于本次大会的报道 都是关于取得签证的困难、天气不好、帐篷倒塌了,还有厕所问 题。”她指出,西方媒介忽略了妇女发展这个主题,并呼吁代表们 返回 目录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件的根本要求新闻稿件的根本要求新闻稿件的根本要求有哪些呢?下面是提供的新闻稿件的根本要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与人们对新闻定义的理解密切相关。
国内外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
我国新闻界比拟通用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首先指出了新闻是“事实”,说明了新闻的内容应当是“有准确地址”的真人真事。
它有别于文学的虚构,从而区别了新闻的真实与文学的真实。
其次,指出了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说明了新闻内容的时新性,使它有别于历史。
最后它提出了“报道”这一行为。
记者报道某个事实,总是有其动机,包含着他对事实的判断与理解。
据此,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有三:坚持真实性,注重时效性,用事实说话。
[坚持真实性]有一个故事,说是作家和记者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职业特征。
作家对记者有些蔑视,便说,我们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我们都吃草;不同之处是,我们挤出来的是奶,而你们拉出来的是粪。
记者不卑不亢接着说,不错,我们都是吃草,但我们吃的是草,拉出来的还是草,而你们作家中,有人挤出来的是奶,有人却拉出来了粪。
吃草拉草,是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形象说明。
真实性又称准确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原貌。
从根本上说,新闻的根源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有了事实,才有新闻。
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
美国着名报人普利策曾一再告诫他的手下对新闻报道要“准确、准确、准确”。
可以说,讲究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起码常识。
为坚持真实性,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构成新闻的根本要素要完全真实-新闻六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
英国诗人吉卜林曾写过以下一节诗:我有六个忠实的仆人,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他们教育我的:他们的名儿是何地何事和何时以及如何、为何和何人。
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 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
4月21日,北京市丰台区五爱小学的240名同学, 到南苑路东侧荒坡上参加春季植树活动。今天 刮着4~5级的春风,风沙扑面,让人睁不开眼 睛,但同学们个个干劲十足。从上午9点到11 点30分,仅两个半小时就植树12000株。
9
4.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 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
目录
坚持真实性
坚持时间性
坚持思想性
用事实说话
2
第一节 坚持真实性
3
一、真实性的含义
真实性,也叫准确性,即新闻报道要真实反映 事物的原貌。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 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 (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 和经过(how)都要经得起核对。
36
37
38
1993年,卡特和西尔瓦一起赶到北部边界去拍摄遍地饿 孚的苏丹的叛乱活动。当飞机一降落在伊阿德村,卡特 马上着手拍摄那些饥民。为了让自己从成堆的快要饿死 的人的悲惨景象中放松一下,他走进了灌木丛。这时他 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哭泣,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 放中心爬行。正当他蹲下来拍照时,一只大鹰落在镜头 里面。卡特小心翼翼地选好角度,尽可能不让那只鹰受 惊。后来他说,他在那儿等了20分钟,希望那只鹰能展 开翅膀。拍完照片后,卡特赶走了大鹰。注视着小女孩 继续蹒跚而行。 然后坐在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 的名字放声恸哭。
3.掩耳盗铃
编辑明明知道其中有诈,但又舍不得 割爱,于是在主题上加上问号。
《北京市民可喝上贝加尔湖水?》 《布什要把夏威夷卖给日本?》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采访报道是新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对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希望能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第一、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真实性。
不管是作为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都应该本着真实的态度进行交流。
对于采访者来说,他们要按照事实真相来采访,全程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主观的篡改。
对于被采访者来说,他们也要如实回答记者的问题,不得故意隐瞒事实真相。
这样,整个采访报道才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认可。
第二、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还包括权威性和客观性。
采访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去寻找权威的信息源,力求让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更高。
在采访政府相关部门的时候,应该向官方部门查询相关信息,而不是凭空臆测或者听信“小道消息”。
采访报道还要求客观中立,要充分尊重被采访对象的言论权,不应该在报道中做出主观的评论或者评判。
第三、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还包括全面性和及时性。
全面性要求采访报道应该充分展现事件的方方面面,不能只报道片面的信息。
全面性并不是要求采访报道包罗万象,而是要求报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采访报道也要求及时性,即报道的信息应该具有时效性,及时推送对读者和公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第四、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还包括清晰简洁。
报道的文字要言之有理、清晰易懂,尽可能用简练明了的语言将新闻内容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有助于读者对新闻的理解。
第五、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还包括人文关怀。
在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尽量尊重被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通过侵犯别人的隐私来获取信息。
还要注意在报道的时候,体现出对被采访对象的尊重和关怀。
在报道一些悲剧性事件的时候,要注意用温情的语言描绘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让读者能感受到记者对受害者的关怀和同情。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媒体的主要内容。
一篇新闻报道特点是要
求具有可读性,并且能够清晰、有力地记录要点。
1、新闻必须及时交稿,内容要求准确、简洁,不带偏见和色彩,确保新闻报道真实、细致地反映事件的始末过程。
2、编写新闻报道要求能够把事情的发生过程仔细和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够把新闻信
息有序地表达出来,尽量避免歧义和夸大之处,要注重丰富形象之说。
3、报道新闻应尽量采用多种叙述方法,以丰富表述形式,将事件真实地反映出来,
同时运用正确的观点、深刻的见解以及有趣的细节等手段,将新闻的创意强调出来。
4、新闻书写要求文字极具可读性,弱化过程中尽量保留重点信息,让读者得到最快
的答案,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写出有力量的新闻。
5、新闻报道也需要丰富图文结合,将文字中的数据、评论、观察以及视频影像等特点,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表达,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新闻报道的阅读
性能。
撰写正确通顺的新闻报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报道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记者素
养和职业操守,还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以及深刻的新闻价值观,才能够将事实真实有
力地表达出来。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公允、独立、有新闻
价值,负责任且有监督。
1、客观: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不能存在任何偏见、歪曲、虚构等
行为;
2、准确:新闻报道要准确,不得有任何虚假、夸大、曲解等行为;
3、及时:新闻报道要及时,及时发布新闻,对重大新闻要正确判断新
闻性以及新闻价值;
4、公允:新闻报道要公允,不得偏袒、歧视任何一方;
5、独立:新闻报道要独立,新闻报道不能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影响;
6、有新闻价值:新闻报道要有新闻价值,审慎选择及报道内容,聚焦
热点;
7、负责任:要负责任,珍惜“第一手消息”,保护消息和报道对象的
利益;
8、有监督:要有监督,切实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篇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题一:深度报道的理念和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院长、博导一、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环境挑战1.社会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影响2.受众环境: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加大;受众群体的社会构成日益复杂;受众群体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印刷媒体受众数量趋势性锐减;数字媒体的用户数量趋势性剧增。
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已经成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普遍需求。
3.市场环境:各类媒体已经覆盖广大受众群体,占据了传媒市场各个领域。
4.技术环境:信息数字化技术时代的询问:新闻媒体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二、全面引入深度报道理念深度报道:国际新闻界的主流操作方式,是高等级报道。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美国深度报道的种类有调查性新闻和解释性新闻两类,通过文字数量去识别(是多篇的专题集成,每篇不少于2000~3000字)。
我国的深度报道一般聚集在四大领域,分别是:1.社会文明的重大动向2.各级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3.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作弊端4.重大突发事件深度报道类型有两种:1.发掘涉及主体新闻背后的原因及实质性的调查性报道;2.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作出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深度报道的结构示意:背景——主体——趋势新闻价值标准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冲突: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激烈,越是深刻异常: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新闻是一个相对概念,它随着地理、人口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新闻往往会集合多种新闻价值因素,这种因素在一条新闻中聚集得越多,新闻就越重要。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一、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和终极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在两个层面的体现:①新闻报道涉及的事实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本值真实。
三、怎样保证新闻真实性(1)力求准确为了准确:①直接观察②使用权威的灵活的可靠的消息(2)交待来源一般来说,除非来自直接观察,否则就要交待信息的来源。
(3)坚守客观客观公正——新闻职业者的基本立场为此就需要:为问题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找出事实背后的原因,全面解释新闻。
(4)保证公正客观性要求的具体操作要求:①提供争论双方的观点,以便识别冲突之外对手之间的真实主张;②提供代表这些真实主张的确切陈述;③直接用引号指明这是信息来源而非记者陈述;④首先依照提供最多实事材料的方式组织报道。
(5)谨慎验证验证的技巧:用事实与所引用的消息来源的说法做比较。
用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去反对另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不是验证。
新闻写作的技术要点一、断定主题在新闻写作中,记者面对的第一个尖锐挑战就是识别并确认报道主题。
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找出新闻核心内容,锁定报道的焦点。
面对已经得到的丰富报道素材,你最好对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什么事情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它实际上对人们有重要意义?什么事情是人们在以往的经验中熟悉而实际上它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什么事情最打动你?新闻敏感:一个记者,要培养起对独特的、不寻常的新闻实事的敏感。
这种敏感建筑在记者对环境了解和对受众了解的基础之上,建筑在记者的知识基础之上,记者的人生阅历之上,记者的专业素养之上。
二、选择角度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记者可以考虑从下面的要素中选择报道角度: 1.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要素;2.最能表现事物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3.与受众利益最为密切的新闻要素;4.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要素;5.最能触动受众情感的新闻要素。
高质量的采访——成功报道的前提。
三、考察背景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
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决不可能为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
事件并不是没有缘由地,突然间从天而降的。
记者的任务就是发现它的起因,说明它的发展,而且最好是在一个最短的篇幅里做到这一点。
四、展现细节(新闻报道的核心技术)细节展现着人物的行为和事态的进程,用细节展现的新闻才能够再现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启示:不要急于概括对新闻事件的观察结论,而要注重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
使用引语:在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可以在一瞬间将读者置于新闻人物面前。
怎样选择直接引语:采访对象说的关系到事物本质的话;采访对象说的独特的话;采访对象以不同寻常方式说的话;重要人物说的话;重要场合中相关人物说的话;争论中各方说的话。
谴词造句新闻语言应该符合下面的标准:准确、通俗新闻报道中使用词语的建议:1.使用具体的名词(例如不使用“水果”,而使用具体的“苹果”、“葡萄”);2.谨慎使用形容词,不要使用副词(形容词是名词的天敌,副词是动词的天敌)。
3.使用行为动词。
造句时的重要原则:①使用主动语态;②使用肯定语气;③不要玩否定之否定的把戏。
构建段落:准确、简捷、清晰。
“记者”能在新闻中出现的条件:记者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
【篇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平衡(一)真实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2、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
它不允许虚构。
3、唯物主义者“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4、新闻真实也是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等不必要的麻烦的主要渠道。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主要为:根本原因是:虚假失实的报道粉墨登场,是媒体责任心不强,过分追求“眼球效应”,一味追求“卖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结下的恶果。
还有就是业务素质问题:不周全、不仔细。
当然还有就是政治需要,同时还有媒体本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政治上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新闻不分;经济上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同时当前日愈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我们都相信正版,都购买正版,我们都要努力成立正版。
所以1、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尊重,就应该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真实”当作第一要求,用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去抢发独家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变成所谓的“新闻”,即首先我们要保证我们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
谣言不是新闻,传闻不是新闻。
在实践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对新闻的报道主题的选择要有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思想上要成熟,要摸清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要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
现象真实并不代表本质真实,个体真实也并不代表整体真实,也许只是一种假象或者一种偶然。
比如:1997年春节时期上海的报纸,一些新闻的标题让人大跌眼镜:真实的认识本来就是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新生事物。
3、真实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准确性。
每一个细节都要准确:(五个w和一个h)具体到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餐馆、咖啡厅、网吧的名称、年龄、年份、性别等都要准确;直接引语、各种引用的数字、资料都要核实准确;少用形容词,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任意夸大、渲染和拔高。
最忌讳“非常”、“最”、“决定”、“很”、“相当”等之类的词语;要注明消息来源(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等);人物的思想活动要通过当事人的语言表现出来,坚决杜绝记者合理想象。
(客里空)(二)客观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是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前提。
为什么要客观,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它是由新闻特性决定的,新闻的的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叙述,才能保证事实不被歪曲。
2、也是由受众需要决定的,读者最需要的是客观事实,不是主观臆断,也不是妄加评论。
(质疑新闻记者“专家化”)3、由于事实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宜过早下结论,而应该客观、全面、连续地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公正即要遵守新闻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不屈从外界压力,不论关系亲疏,不作偏袒报道,不利用新闻谋私利或泻私愤。
千万不要把个人利益与之相联系,也就是说要做到超然。
每条新闻都有几个叙述框架,选择那种最公正、最全面的框架;不要用自己的偏见和信源的偏见妨碍新闻报道的公正性;注意新闻报道的多信源。
(四)平衡(全面)要正确把握报道分寸,不以偏概全,不片面化、绝对化。
要多侧面、多角度、系统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
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同时还必须要有立场。
四、新闻的框架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焦点。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
新闻的框架设计是为了使新闻稿件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对读者更有诱惑力,但也反映出了记者的偏见。
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了一条新闻的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片一样,这个像框决定了记者能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
记者决定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报道相框内,同时也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
记者不仅决定放进何种事实,而且还设计框架、制造语境、以便记者选择的事实能被读者理解。
新闻的构架的必然性:注意力瓶颈。
人们所能看到、听到的,仅仅非常细小的一部分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影响他们的行为。
记者和政府官员和公众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关注某个问题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
新闻是记者相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的构成是由新闻所采取的形式、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形式和内容的认同决定的。
而这正是受众提供的语境。
新闻价值是在受众提供的特定的语境下做出:新闻的叙述框架最终是由记者、编辑和政治家们决定的。
这些新闻的建筑师们与新闻节目、报章杂志的消费者们好似串通一气,他们就什么样的故事最终成为新闻有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新闻有效传播的基本条件:一条稿件要想变成一条新闻,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受众必须相信这条新闻呈现的是真实的故事;如果要使故事变成真实可信的新闻,需要通过广大公众认可的新闻媒介形式,如广电或印刷媒体,传播出去;一条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只有在公众认为正确的媒体发表或播出,才会被公众接受为真实的新闻;任何严肃的采访报道都是依据记者编辑所认定的事实组合来完成的。
新闻事实的组合可以有无数种形式,这种事实的排列组合对于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重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新闻绝不是事实的堆砌和简单的组合。
新闻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的是讲故事的艺术:叙述技巧、人情味和戏剧化。
通过讲故事的手段,使受众能够理解你采集来的新闻。
新闻稿件形式的合法性问题。
一条新闻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报道框架,以求获得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