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防治

合集下载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由福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炎。

该病主要发生在 2 ~ 6 周龄的仔猪中,特别是在集中饲养条件下易发流行。

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介绍仔猪黄白痢。

1. 临床症状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白色水样稀便、腹泻、厌食、体重下降等。

初起时粪便颜色较浅,后期则逐渐变为褐色。

发病初期仔猪精神不振,体温正常,食欲下降,粪便水样稀薄,呈黄色,其后稀便色变为白色、灰色,粪臭味重,轻度水肿,眼眶发胀,严重者可出现腹泻、呼吸急促、发热、肢体无力、烦躁等症状。

2. 病理改变仔猪黄白痢引起的肠道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腹泻和肠坏死。

由于福氏杆菌的菌体毒素对肠道黏膜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因此引起肠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肠道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形成和出血。

在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肠段穿孔和脱出,甚至危及生命。

3.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主要是从患猪粪便和死亡仔猪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并鉴定福氏杆菌。

分离可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MacConkey琼脂培养特异性表现等方法进行。

分离福氏杆菌后,还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病菌特征和种类。

1. 预防措施(1)改善饲养环境: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干燥。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更换饮水和饲料,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注意仔猪饮水和饲料的质量和数量。

(3)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病猪、废弃物及用具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仔猪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4)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治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方法之一,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接种。

2.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福氏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如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还可采用肠道补液、饲喂益生菌等方法辅助治疗。

治疗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

总之,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类肠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均需要科学合理的措施,特别是疫苗的普及应得到重视。

仔猪黄白痢防治

仔猪黄白痢防治

仔猪黄白痢防治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产前产后两周预防性药物拌料。

临产母猪上产床前冲洗消毒并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并消毒
2、产房空栏彻底冲洗消毒并环境驱虫。

一般要求程序是:1.清扫卫生2.水冲洗3.消毒(疫病严重的场 +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4.转入临产猪。

3、母猪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房、外阴部,挤掉每个乳房头几滴奶。

4、接产时用具、接产员手臂严格消毒。

5、若产房仔猪下痢严重,产后仔猪吃初乳前口服抗菌药物。

6、仔猪2日内补铁1-2ml、补亚硒酸钠0.5ml,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7、坚持产房每个单元全进全出,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小猪寄养过哺时,不能把正在下痢的仔猪寄养到健康窝群中。

8、对病母猪及时治疗。

9、断脐.断尾.去势时严格消毒。

10、仔猪5-7日龄开食补料,勤添少添,保持新鲜。

11、注意保温,分别搞好室内及保温箱的保温工作。

12、保持卫生,定期消毒,产房每周带猪消毒1-2次,注意湿度。

13、产房各单元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出入人员手脚严格消毒。

二、治疗措施
1、定期做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

2、每种药物连续使用一个疗程,无效后换药。

3、治疗时除用抗生素等药物外,还要酌情对症使用辅助治疗药物如阿托品、VB、VB12、VC等,脱水严重的要腹腔补液。

4、发现一头,全窝治疗。

换窝治疗时,要换针头。

5、病猪治疗采用专用注射器,注意器械用后消毒。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1)产前15~30天给母猪注射本地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7T多价工程疫苗。

(2)母猪临产前,产房应彻底消毒,母猪的乳头也应消毒。

(3)给仔猪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同时,喂服磺胺嘧啶钠2毫升/头,每天1次,连用3天。

(4)给母猪饲喂优质饲料,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质量。

(5)口服补液。

食盐3.5克,碳酸氢纳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升,每头仔猪每次内服50毫升。

(6)口服或注射氟哌酸或恩诺沙星2毫升/头,每天1次,连用2~3天。

(7)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腹腔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头,可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仔猪脱水,降低仔猪死亡率。

(8)对黄白痢发生严重的猪场,母猪产崽之后,应注射母猪保健药物,如长效土霉素等。

(9)严格保持产崽猪舍温暖干燥。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1.仔猪主要死亡原因仔猪死亡主要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种:疾病性死亡和非疾病性死亡。

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以及杂菌的感染等,其中发病率最高死亡比率最大的是黄痢和白痢,其致死比率占疾病致死率的42%。

因此对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对仔猪死亡率最高的黄白痢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作出分析。

2.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黄痢患猪多为5日龄以内,白痢患猪为15日龄,发病初期有1~2头突然死亡,然后波及整窝。

病猪排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味腥臭、有时混有气泡;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食欲尚好;严重的病猪肛门松弛,抓猪时由于仔猪挣扎和嚷叫,肛门流出粪便;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后,病猪拱背、发抖、喜欢钻进垫草中,饮水增加、吃奶减少或不吃,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脱水,虚脱而死。

3.黄白痢的治疗3.1治疗药物比较性实验下面我们根据牡丹江大湾仔猪场仔猪特点,使用以下药物采用分组治疗的方法来筛选出比较有效的黄白痢的治疗方法。

3.2实验时间地点及实验药物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地点:牡丹江大湾仔猪场,该场有存栏母猪500头。

实验用药物:(1)三九克痢注射液:由惠州三九新兽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草药制剂,批号为131018。

(2)氟哌酸注射液: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0207。

(3)威美猪泻康注射液:江西威美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0228。

(4)灭痢清:广西兽医研究所兽药厂,批号为130812。

(5)痢菌净: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1128。

(6)链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1107。

3.3仔猪的分组及疗效判断标准选择9天龄且已自然感染大肠杆菌黄色或黄白色稀粪的哺乳仔猪27(要求无弱仔和其他疾病),随机分成9组:第1组猪两侧肌肉分别注射三九克痢注射液(0.5ml/次)和氟哌酸注射液(0.5ml/次),各注射1次。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表现为仔猪腹泻,糟糕的生长发育和高死亡率。

诊断和防治仔猪黄白痢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以下是针对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诊断:1. 临床症状:仔猪黄白痢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白色,质地稀薄。

严重的病例还可出现黏液,偶尔出现血便。

仔猪通常食欲减退,发育缓慢。

2. 病理变化:在仔猪黄白痢的病例中,肠黏膜明显出现充血、水肿和坏死。

死亡仔猪的肠道内容物常含有大量黄白色液体。

3.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抗原检测或病原体分离培养来确定黄白痢的病因是福氏杆菌。

采集仔猪粪便或内脏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防治:1. 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清洁、通风和消毒是防治仔猪黄白痢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猪舍和设备,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

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消毒处理。

2. 合理饲养与营养管理:给予仔猪营养均衡的饲料,并按照年龄段和体重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

避免饲料变质发霉,定期更换饲料。

3. 病例隔离与治疗:对于有症状的仔猪,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就诊。

根据兽医师的建议,给予仔猪相关的药物治疗。

4. 预防疫苗接种: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可以使用相关的黄白痢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5. 健康管理与监测: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制度,对仔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因素。

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卫生条件、加强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和传播。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由黄白痢弧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呈现黄色稀便和脱水
症状。

以下是关于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的一些内容。

1. 诊断:
- 临床表现:仔猪出现黄色稀便,伴随着腹泻和脱水症状,食欲减退等。

- 病原学检查:从感染仔猪的粪便中采集样本,经过菌落特征、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凝集试验、PCR等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认是否感染黄白痢弧菌。

-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仔猪进行尸检,观察肠道的炎症变化和病原菌感染情况。

2. 防治:
- 疫苗预防:黄白痢可通过疫苗预防和控制。

定期为仔猪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清理粪便和废
弃物,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 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充足的饮水和清洁的水源,加强仔猪的管理
和护理,增强抵抗力。

- 病死仔猪的处理:及时处理病死仔猪,避免尸体滞留在饲养环境中,防止病原
菌的传播。

- 人员卫生防护:人员接触病猪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病原菌传播,使用个人
防护用品。

黄白痢是一种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疾病,对于猪场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采取综
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黄白痢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及时对疑似感染黄白
痢的仔猪进行隔离和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

规模猪场仔猪黄白痢防治

规模猪场仔猪黄白痢防治
逐 渐 增 多 、 规 模 增 大 , 对 站 ( )内 种 公 猪 疫 病 防 控 的 要 点 求 越 来越 高 。 为 有效 防 止 人 工
12 . 临 床 症 状
221 初 产 母 猪 产 前 4 种 .. 5d接
大肠 杆 菌 K 8 K 9双 价 基 因工 8、9
1 . 仔 猪黄痢 。 急性 型病 仔 .1 2 最 猪 常 不 表 现 出 任何 症状 就 突 然
死亡 。一 般 患病 仔猪 表 现 为 突
程 灭活 苗 ,并在 产 前 1 d进 行 5 二免 。 产母 猪配 种前 接种一 次 经
疫苗。
死 ; 系膜 淋 巴结 肿 大 , 面 充 肠 切
血、 多汁 。 发 病 1— 0 5 2 d死 亡 的 仔猪 ,
然 腹 泻 ,粪 便 呈 黄 色糊 状 或 水 样 , 混有 凝 乳 小 片 。 猪 头颈 并 病 部 、 部 皮下水 肿 , 门松 弛 , 腹 肛 腹压 增 加பைடு நூலகம்时 ,常 由肛 门 喷 射状
生猪 人 工 授精 技 术 是 养 猪
生产 中的一项重 要繁殖 技 术 ,
1 人 员搞 好 个人 卫 生 ,工 作 . 6
4 隔 离
服要 经常 清洗 、 毒 。 消
1 注射 器 等 医疗 器具 做 好 高 . 7
41 引 入 的 种 公 猪 要 进 行 隔 .
随着生猪 人工授 精站 ( ) 点 的
吃 上初 乳。
1 . 仔猪 白痢 。 .2 2 患病 仔猪体 温

般 正常 。病 猪 突然 腹 泻 , 浆 排
21 仔猪 的饲 养 管理 .
状、 糊状 粪便 , 泽为 乳 白、 色 灰
白或 黄 白 , 粪腥 臭 、 腻 。 患猪 黏

仔猪黄白痢原因及防治方法

仔猪黄白痢原因及防治方法

仔猪黄白痢原因及防治方法在仔猪饲养过程中,仔猪黄白痢是导致仔猪死亡的重要杀手,该病极易和个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在饲养环境较差、环境卫生不佳等因素下,该病发生几率极高。

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仔猪黄白痢发生特点、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吧。

1、发病特点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在幼龄仔猪经常发生,而且头胎的几率更高,黄痢一般发生在1-7日龄的仔猪身上,而白痢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的仔猪上。

黄白痢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在冬夏和春季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易发生。

饲养环境差、原因不良、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都能成为发病诱因,仔猪吃了病猪粪便污染的食物时,也有可能引起发病,一般一窝中有仔猪感染成本,如果采取办法,很快会到全窝感染此病。

2、发病原因饲养环境较差,对于卫生环境清理不到位,导致大量的病菌和病原体大量繁殖,仔猪的抵抗力较弱,极易被感染发病。

而饲料选择不当,引起仔猪肠胃不适或者消化系统功能受阻,消化不良会以前你大量的细菌滋生,导致仔猪腹泻,诱发此病。

3、预防措施要加强猪舍日常卫生的管理,对于猪群的排泄物要定时清扫,同时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将饲养环境中的病原体和病菌控制在最低水平。

开展黄白痢的病原监测,为饲料内外环境的洁净度提供科学标准,要采取接种免疫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

4、治疗方法一旦有仔猪发生黄白痢后,就要对于全窝的仔猪进行药物预防治疗,以免发病后极难治疗。

选择抗微生物药物医治,首选的药物有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

庆大霉素每次每公斤体重4-11毫克,一天两次,口服,或者每公斤4-7毫克,每天一次,肌肉注射。

其余的药剂也要根据规范标准使用,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以上是仔猪黄白痢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让能助力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学习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痢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产后3~5天)肠道疾病,以拉黄色稀粪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康复后长期生长发育不良;仔猪白痢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产后
12天左右)急性拉稀的疾病。

一.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病)
(一)综述
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拉稀。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主要是消化道感染,
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

(二)临床症状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特征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预防措施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

仔猪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

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

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

3.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4.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
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五)治疗方法
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硫酸链霉素(每kg体重10mg,一天2次)、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等都可应用。

1.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2.庆大霉素每次4~8mg/kg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用2~3天。

止泻:鞣酸蛋白,内服,每次2~5克。

或药用碳, 内服,每次10~25克。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一)综述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
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

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

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二)临症症状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病理特征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四)防治措施
预防:菌苗预防效差。

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

例如:
1.痢菌净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 每日2次,连用2~3天;
2. 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