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合集下载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食 欲、粪便等,判断是否有 黄白痢病症状。
实验室诊断
采集粪便样品进行实验室 检测,确定病原菌种类。
临床诊断
结合母猪和仔猪的临床表 现,判断是否为黄白痢病 。
鉴别诊断
与其它腹泻病的鉴别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等。
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03
防治策略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黄白痢的疫苗包括多价疫 苗和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可以 同时预防多种血清型的细菌, 而单价疫苗仅针对某一特定血
清型。
接种时间
应在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进行两 次免疫接种,以确保母猪在哺乳 期有足够的抗体,并传递给仔猪 。
接种方法
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根 据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合理安排。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将更 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疫苗研发和治疗手段将更加丰 富多样。
展望
未来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 施策,实现全方位的防控和治疗,为养猪业的发展提 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推动仔猪黄白痢病 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2023-11-05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与诊断 • 防治策略 • 公共卫生与防疫意识 • 病例报告与分析 • 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仔猪黄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疾病之 一。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的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是农村养猪常见的多发病,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繁多,而疗效不一。

现介绍几种特效药疗法。

l、口服链霉素:用100万IU链霉素溶于适量水中,按每头病猪每次灌服15-20万IU,连用2-3天,每日2次。

对2-3日龄发病猪治愈率达100%。

2、注射病菌净注射液:按仔猪每公斤体重用病菌净注射液3-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治愈率达94%以上。

3、黄连素液注射法:每头仔猪肌肉注射黄连素60-100mg,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95%。

4、抗菌王注射液疗法:此药对大肠杆菌有特效。

按每公斤体重0.2时,一日2次肌肉注射,重症隔日再用1次,治愈率达98.2%。

5、内服止痢灵胶囊法:该药为治疗仔猪白痢特效药物,按猪每5-8kg体重服1粒,每日2-3次,治愈率达98.6%。

6、病速清注射液方法:每头仔猪每次肌肉注射痢速消注射液2ml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100%。

7、后海穴水针疗法:用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ml,庆大霉素0.2ml,混合一次后海穴封闭,每日1次,疗效显著。

8、百会针刺疗法:在百会穴进针0.3-0.5cm进针时取速进速出法,一般1-2次可治愈。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腹泻即拉含水量比正常明显多的稀粪,多由肠炎引起。

有的伴有呕吐、腹痛、肠鼓气、先急后重,脱水和体温升高等症状而引起死亡。

表现有干瘦、苍白、“炸毛”。

许多疾病有腹泻症状,防治腹泻要采取综合措施。

蛔虫可引起呕吐。

吐、流涎而不泻可由食盐中毒或伪狂犬病引起。

食物中毒可先吐后泻或不泻,如果全场大、中、小猪同时发生腹泻要防好猪瘟等传染性疾病,也考虑寄生虫与霉饲料等原因。

但是霉饲料中毒多只泻而不吐。

防治办法;仔痢克10g拌料5-10kg,供自由采食。

口服: 哺乳仔猪每头仔痢克0.5-1g由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或轮状病毒感染的这三种病毒性腹泻引起。

病毒性腹泻都是乳猪发病最重死亡率高,随日龄增大稍轻,母猪可无症状或腹泻后自愈。

轮状病毒一般对3-8周龄仔猪感染率高,成年猪和一周龄内仔猪很少发生。

断奶猪也无明显症状,断奶前多只泻而不呕吐。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各年龄猪都可感染,传播快;冬季、早春和深秋,特别是春季产仔季节发病最高。

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病后表现在水泻症状,连续3-7天而自愈,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生,死亡少。

除拉稀外伴随食欲不振,呕吐,口渴,母猪停止泌乳。

10天左右乳猪第一症状是呕吐,接着急剧水泻,草绿色或灰色、白色,并夹杂有奶块。

2-5天之内死亡。

5-7日龄以内仔猪致死率常高达100%,随日龄增长,死亡率逐渐降低。

发病后恢复的哺乳仔猪被毛粗乱,发育迟缓,成为僵猪。

三日龄仔猪拉红稀粪,个体大的仔猪易发,可由仔猪红痢引起。

三五日龄内的仔猪拉水样带泡沫的黄稀粪,若母乳正常,可考虑大肠杆菌所引起的黄痢。

两三周龄拉白色糊样稀粪可由仔猪白痢引起。

两周龄拉灰黄色水样粪可由等孢球虫引起,称“十日龄腹泻”。

养殖技术-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技术-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技术-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十几年来,笔者指导大关县翠华、玉碗、悦乐等乡镇的规模养殖户及部分散养户的猪共129窝1219头仔猪;共治疗164窝1478头仔猪,除59头因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未全愈而死外,其他均已治愈,治愈率达96%。

本文总结经验,提出预防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养猪户参考。

1 流行病学仔猪黄痢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常见,一窝仔猪中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

仔猪白痢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各窝仔猪发病的多少不尽相同,有的多达80%。

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主要发生于产仔季节。

2 发病原因2.1母猪饲养管理不善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

大肠埃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

农村散养户母猪圈舍设计不合理,又不经常清扫、消毒圈舍,导致圈舍、猪体、饲料被粪便污染,仔猪通过吮乳或舔母猪皮肤、舔啃圈舍地面、饲料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黄白痢感染。

2.2仔猪饲养管理不当一是多数散养户的母猪舍是母仔同住一室,又缺乏保温措施,圈舍潮湿阴冷,极易导致黄白痢的发生。

二是仔猪供水不足。

仔猪开食后,往往食欲都很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细菌,发生黄白痢疾病。

3 临床症状3.1仔猪黄痢患猪排腥臭黄色浆状稀粪,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其中内含有乳凝块,粪便沾污尾、会阴和后腿等处。

剖解见颈、腹部皮下水肿,肠道膨胀,含有多量黄色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3.2仔猪白痢患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浆糊样,有特殊腥臭味,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

病理剖解见肠粘膜充血,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增多,呈水样或泡沫样。

4 诊断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即可诊断。

仔猪黄白痢防治新方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新方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新方法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仔猪黄白痢简介•传统防治方法回顾•新的防治方法介绍•新方法的优势和效果•实施新方法的注意事项和建议•结论和展望01仔猪黄白痢简介定义和症状仔猪黄白痢是由某些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猪病。

症状仔猪出现黄色或白色稀便,伴有食欲不振、消瘦、脱水等症状。

由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是主要原因。

病原菌感染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当脏乱差的环境条件会增加仔猪感染黄白痢的风险。

饲料不清洁、饮水污染、过度拥挤等饲养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黄白痢的发生。

030201发病原因生长发育受阻:仔猪黄白痢会导致仔猪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死亡率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仔猪黄白痢可能增加仔猪的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

肉质下降:患病仔猪治愈后,其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肉质下降,降低市场价值。

以上是对仔猪黄白痢的简要介绍,了解该病的定义、症状、发病原因以及影响和重要性,有助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保护仔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影响和重要性02传统防治方法回顾抗生素疗法使用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和杀灭。

但长时间使用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中草药治疗如黄连、黄柏等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

但疗效相对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药物治疗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粪便,消毒猪舍。

环境卫生提供优质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无霉变。

合理配制饲料,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其抗病能力。

饲料管理管理措施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导致药物在猪肉中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药物残留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等传统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使得防治效果降低。

耐药性问题大量使用药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来替代传统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03新的防治方法介绍生物防治益生菌的应用益生菌是有益于肠道健康的微生物,通过给仔猪饲喂益生菌,可以调节其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降低黄白痢的发生率。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仔猪黄白痢是仔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腹泻、厌食、体温升高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黄白痢对保障仔猪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白痢的病因与传播途径1. 病因:黄白痢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传染性菌痢杆菌等细菌感染,猪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一些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另外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环境卫生不佳、仔猪缺乏免疫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均会增加仔猪感染黄白痢的风险。

二、黄白痢的临床症状1. 腹泻:仔猪出现腹泻,粪便呈黄白色,不成形或呈水样状。

2. 厌食:受到感染的仔猪食欲减退,甚至拒食。

3. 发热: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4. 其他症状:如消瘦、活动力减弱等。

三、黄白痢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仔猪的临床症状,如腹泻、厌食、发热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黄白痢。

2. 实验室检查:将患病仔猪的粪便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以及病毒检测等,以明确病原体的具体种类。

3. 免疫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判断仔猪的免疫状态和感染情况。

四、黄白痢的防治方法1. 加强环境管理:保持仔猪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保障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粪便污染。

2. 营养管理:合理营养,强化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从而预防黄白痢的发生。

3. 疫苗预防:定期接种、补种疫苗,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4. 用药防治:对于已经患病的仔猪,可以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

五、黄白痢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黄白痢,可以选择使用具有广谱抗生素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黄白痢,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3. 病原体特异性治疗:对于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如传染性菌痢杆菌感染,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仔猪黄白痢防治九法
(1)产前15~30天给母猪注射本地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7T多价工程疫苗。

(2)母猪临产前,产房应彻底消毒,母猪的乳头也应消毒。

(3)给仔猪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同时,喂服磺胺嘧啶钠2毫升/头,每天1次,连用3天。

(4)给母猪饲喂优质饲料,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质量。

(5)口服补液。

食盐3.5克,碳酸氢纳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升,每头仔猪每次内服50毫升。

(6)口服或注射氟哌酸或恩诺沙星2毫升/头,每天1次,连用2~3天。

(7)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腹腔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头,可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防止仔猪脱水,降低仔猪死亡率。

(8)对黄白痢发生严重的猪场,母猪产崽之后,应注射母猪保健药物,如长效土霉素等。

(9)严格保持产崽猪舍温暖干燥。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1.仔猪主要死亡原因仔猪死亡主要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种:疾病性死亡和非疾病性死亡。

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以及杂菌的感染等,其中发病率最高死亡比率最大的是黄痢和白痢,其致死比率占疾病致死率的42%。

因此对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对仔猪死亡率最高的黄白痢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作出分析。

2.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黄痢患猪多为5日龄以内,白痢患猪为15日龄,发病初期有1~2头突然死亡,然后波及整窝。

病猪排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味腥臭、有时混有气泡;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食欲尚好;严重的病猪肛门松弛,抓猪时由于仔猪挣扎和嚷叫,肛门流出粪便;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后,病猪拱背、发抖、喜欢钻进垫草中,饮水增加、吃奶减少或不吃,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脱水,虚脱而死。

3.黄白痢的治疗3.1治疗药物比较性实验下面我们根据牡丹江大湾仔猪场仔猪特点,使用以下药物采用分组治疗的方法来筛选出比较有效的黄白痢的治疗方法。

3.2实验时间地点及实验药物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地点:牡丹江大湾仔猪场,该场有存栏母猪500头。

实验用药物:(1)三九克痢注射液:由惠州三九新兽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草药制剂,批号为131018。

(2)氟哌酸注射液: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0207。

(3)威美猪泻康注射液:江西威美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0228。

(4)灭痢清:广西兽医研究所兽药厂,批号为130812。

(5)痢菌净: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1128。

(6)链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31107。

3.3仔猪的分组及疗效判断标准选择9天龄且已自然感染大肠杆菌黄色或黄白色稀粪的哺乳仔猪27(要求无弱仔和其他疾病),随机分成9组:第1组猪两侧肌肉分别注射三九克痢注射液(0.5ml/次)和氟哌酸注射液(0.5ml/次),各注射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粪便检查可确诊该病为猪毛 首线虫病。 4 治疗方法
2~4mg/kg.bw,拌料喂服。
0.075~0.1g/kg.bw,拌料喂服。
~15mg/kg.bw,拌料喂服。 通过 3d 的治疗用药,患病猪症状有所缓解;5d 后恢复正 常。 5 预防措施与体会 毛首线虫又称鞭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本病在 辽宁省流行比较广泛,部分地区感染率为 33.3%。本病主要 危害幼龄猪,多在夏季感染,到秋、冬季出现症状,在不卫生 的猪舍,一年四季均可感染。 预防性定期驱虫,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对 2~4 月 龄的猪,在断奶后间隔一个半月驱虫一次。怀孕母猪在产前 3 个月驱虫一次,可减少仔猪感染。 5 要经常观察对猪群状况,发现可疑症状的猪,要及时隔 离,以免互相传染。 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扫,对饲养用具每月用热 碱水消毒杀灭虫卵。 保护仔猪,对断奶后的仔猪,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保 证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增强机 体的抵抗力。 严格检疫,对新引进的的要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发 现带虫猪,进行 1~2 次驱虫,粪便检查阴性的,方可混群饲 养。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后,要运到离 猪舍较远处堆积发酵或挖坑沤肥,以生物热来杀死虫卵。
对死亡猪剖检发现,盲肠和结肠有出血性坏死、水肿、溃 疡和结节,肠粘膜有大量乳白色毛首线虫混在粘液中。 3 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粪便检测进行确诊。
选择和采集新鲜没有被污染的粪便,置于清洁的广口瓶 或纸盒中,制片镜检。
虫体呈乳白色,前端细长呈丝状,有一串串单核细胞围 着的食道,后部粗短,内有肠道和生殖器。雄虫长 20~52mm, 尾端弯曲,有一根交合刺,包在有刺的交合刺鞘内。雌虫长 39~53mm,尾端直,阴门位于虫体粗细交界处。
养猪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王秀英
(辽宁省铁岭县凡河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铁岭 112600)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免疫接种;防治试验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07.090
2018 年,在铁岭地区技术服务期间,对猪仔猪黄白痢疾 进行调查和现场诊断治疗,调查 50 头以上基础母猪规模猪 场 56 家,均不同程度发生过仔猪黄白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失。 1 仔猪黄白痢的特点
(1) 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 来源于西安市坤昱生物 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2) 抗大肠杆菌药物:硫酸安普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痢 菌净、乳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硫酸黏杆菌素 等。来源于各兽药生产厂家合格产品。
(3) 常用保健药品:头孢噻呋钠、多维电解液、三黄加白 散、强力霉素、中草药复方制剂等。来源于各兽药生产厂家推 荐使用的合格产品。
表 2 4 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结果
治疗方式 敏感药物 口服弱毒疫苗 肌肉注射疫苗 口服益生素
发病猪数 125 104 116 118
治疗率% 76(60.8) 67(64.4) 39(33.6) 44(37.3)
(1) 对圈舍定期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环境诱因。产 前进行母体擦拭消毒。
(2) 产前 15~20d 母猪注射 3~4 倍量大肠杆菌三价灭 活疫苗免疫。
(3) 产后仔猪 2d 内口服免疫接种 1 倍量大肠杆菌三价 灭活疫苗免疫,同时注射敏感抗菌药物,1 次 /d,连续 3d。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 苗,对仔猪有较高保护力;母猪产前接种和产后仔紧急接种 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可获得更高保护力;母猪和仔猪使用 疫苗免疫接种和提前注射敏感抗菌药物防治效果最佳;采用 保健方式预防效果不确切,保护力低。 3讨论
(1) 选取近期连续发病 16 家猪场 经过病原菌分离和 致病大肠杆菌菌血清学鉴定,确定为仔猪大肠杆菌病。
(2) 对每家猪场一段时期内产仔母猪和仔猪进行随机 分组进行防治试验。
(3) 第 1 组采用母猪产前 15~20d 肌肉注射大肠杆菌
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第 2 组采用母猪免疫和产后仔猪口服大 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第 3 组采用兽药厂推荐母猪和仔猪药 品保健方式,第 4 组未采取预防措施作对照,总计试验 1956 只仔猪,结果见表 1:
(1) 仔猪黄白痢与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圆环 病毒、猪球虫病临床症状和诊断与有明显区别。通过发病流 行特点、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作
106 2019 年第 07 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养猪
猪毛首线虫病的防治
黎莉
(辽宁省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关键词:猪;毛首线虫;预防;治疗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07.091
为治疗和预防猪毛首线虫病,2019 年 3 月对我市某养猪 户发生猪毛首线虫病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治疗方法和预防 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2019 年 3 月我市某养猪户饲养的 3 月龄猪陆续发病,表 现贫血、消瘦、下痢、粪便混有粘液和血液。该养殖户采取了 抗菌消炎等多种措施,未见好转,出现死亡情况。 2 病理剖检
表 1 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保护率
母猪头数
1组
31
2组
36
3组
42
对照组 39
产活仔数 355 422 516 463
发病情况 99(27.9) 51(12.1) 264(51.2) 314(67.8)
保护率% 72.1 87.9 48.8 32.2
(4)对未采取预防措施产后发病的 463 只仔猪进行药物 治疗,结果见表 2:
(3) 调母猪和产后仔猪的药品保健,忽略了黄白痢疫苗的免疫接 种。
(4) 本病一但在仔猪中出现,敏感抗生素治疗也无效, 治愈率很低,即使耐过,许多仔猪生长缓慢和生产性能低下。 在此情况下,许多技术人员往往误诊为传染性胃肠炎、伪狂 犬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球虫病等,使仔猪大肠杆菌病在 一定的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2 防治试验
(1) 本地区猪仔猪黄白痢病发生无季节性,呈阶段性流 行,发病猪场在饲养密度过大和舍内环境卫生较差时发病率 偏高。养殖场一但出现本病,若干个月内哺乳仔猪会连续出 现全窝性腹泻,难以根除。
(2) 本病有一定传染性,本地区仔猪哺乳期各阶段均有 发生,5 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几乎短时间内造成空 窝,严重的连续几十胎无剩窝仔猪。5 日龄后发病,随着日龄 加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