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海南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
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卷)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2014年语文-成人高考高起点测验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昏聩馈赠功亏一篑B.恶心恶劣深恶痛绝C.装载记载载歌载舞D.贻误怠慢心旷神怡【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犹豫陷阱歌功颂德B.缘由部署握手言和C.辍学慷慨克不容缓D.湍急揣度众志成城【答案】C【应试指导】C项中“克不容缓”的正确写法是“刻不容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________。
他在艺术_______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________的境界。
A.个性面貌大智若愚B.个性风貌大巧若拙C.性格面貌大智若愚D.性格风貌大巧若拙【答案】B【应试指导】“个性”可以指人的特性,也可以指事物的特性。
“性格”指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根据文意,“个性”更恰当,所以排除C、D两项。
“面貌’:指人的脸形、相貌,也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风貌”指风格和面貌等。
根据上下文可推出应是风格的意思,所以“风貌”更恰当。
“大智若愚”形容人外表好像很蠢笨,其实很有智慧和才能。
“大巧若拙”形容真正灵巧的人藏而不露,看上去像是很笨拙。
“大智若愚”和“大巧若拙”意思相近。
总的来看,答案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答案】C【应试指导】C项“欲壑难填”指欲望像山沟一样难以填满,形容贪欲太大,很难满足。
显然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全国2014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
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
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
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
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
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
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
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
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
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
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
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
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
A.《离骚》B.《九歌》
C.《天问》D.《九章》
A.小玉B.双成
C.陈皇后D.赵飞燕
正确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1分)教材P180
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
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
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昏聩馈赠功亏一篑B.恶心恶劣深恶痛绝C.装载记载载歌载舞D.贻误怠慢心旷神怡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犹豫陷阱歌功颂德B.缘由部署握手言和c.辍学慷慨克不容缓D.湍急揣度众志成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
他在艺术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的境界。
A.个性面貌大智若愚B.个性风貌大巧若拙C.性格面貌大智若愚D.性格风貌大巧若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
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 __ _,___,____,____,____,。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②天色愈阴暗了③下午竟下起雪来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⑥满天飞舞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②③①⑥④⑤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2014年语文_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真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第1题单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毗连琵琶筚路蓝缕B.伶仃拎包身陷囹圄C.格式楼阁恪尽职守D.拾掇点缀忧心惙惙参考答案:D第2题单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乖戾过谦荒无人烟B.松驰聒噪看风使舵C.聆听门禁天翻地复D.双赢户籍言简意骇参考答案:A第3题单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参考答案:C第4题单选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_____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_____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_____的宿命。
A.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B.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C.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D.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参考答案:B第5题单选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D.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参考答案:B第6题单选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梦境往往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
②忽然间鱼鹰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③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模模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A.昏聩.馈.赠功亏一篑.B.恶.心恶.劣深恶.痛绝C.装载.记载.载.歌载舞D.贻.误怠.慢心旷神怡.【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昏聩.(kuì)、馈.(kuì)赠、功亏一篑.(kuì),B项的读音分别是恶.(ě)心、恶.(è)劣、深恶.(wù)痛绝,C项的读音分别是装载.(zài)、记载.(zǎi)、载.(zài)歌载舞,D项的读音分别是贻.(yí)误、怠.(dài)慢、心旷神怡.(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A.犹豫陷阱歌功颂德B.缘由部署握手言和C.辍学慷慨克不容缓D.湍急揣度众志成城【解析】C项的“克不容缓”中的“克”应该是“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
他在艺术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的境界。
A.个性面貌大智若愚B.个性风貌大巧若拙C.性格面貌大智若愚D.性格风貌大巧若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解析】C项中的成语“欲壑难填”,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解析】A项“作家”与“情感、观察和思考”主宾搭配不当。
应把“作家”改为“作家的作品”。
原句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的作品本质上是他的自叙传,是由他的成长经历衍发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②天色愈阴暗了③下午竟下起雪来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⑥满天飞舞A.③②①④⑥⑤B.②③⑥①④⑤C.③①⑥④⑤②D.②③①⑥④⑤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
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
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
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
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
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
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
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
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
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
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
然而当大人闭上眼,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
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
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
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
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
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的、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即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递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C)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B)A.人眼有哪些秘密B.眼睛是心灵之窗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D.眼睛的实际功用非选择题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
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
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
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
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
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
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
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
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
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
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
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
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
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
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
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
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
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
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
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
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
家乡将何去何从?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6分)由此联想到家乡“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3分),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愿家乡有美好的将来作铺垫(3分)。
(意思对即可)12.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6分)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3分),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3分)。
(意思对即可)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6分)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3分);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3分)。
(意思对即可)14.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分)作者所谓“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意在表明树木是村庄生命力的象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