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一、填空题1、早上,我们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2、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3、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气温越(低)。
4、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影子的长短同太阳高度的关系是(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6、实验课上,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名称叫(太阳高度测量仪)7、很久以前,人们利用太阳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8、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叫作(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是(地平日晷)。
9、玩手掌日晷的时候,如果上午,应该用(左)手;如果是下午,应该用(右)手。
并且要面向(南)方。
10、昼夜的交替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定为当地时间20时,那么,中国的观众应在(凌晨4)时观看,美国的观众应在(15)时观看。
12、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提出地心说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
13、在一月中月亮形状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称它为(月相)。
14、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时的月亮是指月相中的(蛾眉月)。
15、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16、新月是指(天空中不出现月亮)。
17、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的花在一天中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的特点,设计了(花钟)二、选择题18、昼夜形成的原因(B)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自转C、山峰的遮挡19、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A、上午B、中午C、晚上20、月相变化的周期是(B)A、一天B、一个月C、一年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B)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C、东-西;低-高-低22、日晷是测量(C)的工具。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全册(完美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册:P3上图、P6、P20下图、P33哪种接法灯泡能亮、P52呼吸器官图P67-72科学素养参考测试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9、地球的地轴总是(倾斜)的。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这也是现在被广泛认可的。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中国在白天的时候,美国是黑夜)。
13、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地球),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月球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的(一半)。
14、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15、月相是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一面的(部分面积)。
16、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7、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8、(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光源实验现象:①点燃蜡烛: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②细钢丝发光: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结论: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光的传播实验现象:①激光呈一条直线②小孔呈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七色光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第二单元《热传递》热传导实验现象:实验1:①在一端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加热的地方慢慢向另一端扩散熔化;②在中心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中心慢慢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2:烧杯里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槽里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最后二者温度相等实验结论: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冷水热水实验1的地方。
热对流实验现象:①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下降,到达杯底后会再次聚向杯底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②线香的烟向上流动直至罩顶,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物体的传热本领实验现象:铜棒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依次是铝棒、钢棒、塑料棒和木棒上的珠子。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
铜>铝>钢>塑料>木头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2.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锥形瓶和陶泥模拟山体,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玻璃管模拟火山通道。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最关键的是番茄酱要添加到瓶口下方,木塞要塞紧,玻璃管上方轻轻放小块超轻粘土,要让番茄酱膨胀时能顶破它为宜。
4.预示“火山喷发”的现象:玻璃管上面超轻粘土被顶起来,由白气冒出;瓶内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1.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10、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照不 到的地方;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再读数.11、用(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时;(左手)握拳;举到 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叠上去;直 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 测量的(太阳高度).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第一课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要在(同一地点)观 察.第二课2.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和(方向) 的变换.1.日晷常见的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2.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 (日晷)和(太阳钟)来计算时间.3.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 向(东)运动.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晷)就成了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 晷)和(太阳钟).4.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的位置 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6.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 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物体的正下方)→ (东方).4.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地平)日晷;北京故宫博物 院保存着(赤道)日晷.5.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由(晷面)和(晷针)两 部分组成.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 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 手).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换轨道呈(半圆周)形;我们可 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第三课9.影子的长短变换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 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的最高气温并不是出 现在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 2 点左右;这是因为那 时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气温最高.1.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 20 点开始;美国、德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在(上午)、(中午)、 (下午)收看实况直播.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1 / 9(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 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月);(新月);(上弦月);(凸月)等.6.简单地说;月球(圆缺)的变化就是月相变化.7.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日期都是以农历日期为准;月亮 在农历(十五)、(十六)时最圆.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 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没有 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8.月亮之所以呈现出圆缺变化;是因为(月亮围绕地球公 转).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太阳)、(地球)、(月 亮)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 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第五课5.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 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换是 (地球自转)的结果.1.(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 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2.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 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 加鸡的产蛋量.6.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 逻;晚上(休息). 第四课3.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 (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200 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 (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花钟).4.(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 郁金香会收拢花瓣.1.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的 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时期同一时刻)的 变化.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3.给月相记录;要以(农历)日期为准;因为(农历)是 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 的.5.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 花)、(合欢树)等.6.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则白天休 息;夜晚(活动).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 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 (娥眉月).7、调查结束后;我们要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二、简答题:5.月亮的形状有(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2 / 9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6、问:阅读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答: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7、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刺猬:喜静怕光;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蛾:常在夜间活动狗:一般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性而定;狗一般早晨起得较早;晚上睡得较晚(和主人差不多);当然晚上有事也会“加班”;狗是很尽职的;夜视能力较强;因此保留了夜行的本能.3、问: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4、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喜欢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爱好在阴暗处飞行).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猫头鹰:夜间活动;白天视力变差;如不小心现身还会被其他鸟欺负5、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公鸡:在夜间不能够看到东西;早晨一看到光亮就打鸣;因此属于白天活动的动物答: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蜜蜂:白天采蜜;晚上回巢蝙蝠:昼伏夜出3 / 9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菊花是短日照花卉. 1.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 现象叫做(反射).短日照花卉需要每天 8-12 小时光照时间就能加快发育提 前开花.反之;如果超过 12 小时日照时数就会推迟开花. 2.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 反射效果越(好).3.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 4.在镜子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像;是因为镜子具有 (反光)作用.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 卵;增加产蛋量.5.潜望镜就是利用两面或者多面镜子的(反射)作用制成 的.6.两个人在镜子里可以互相看见;说明光路是(可逆) 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 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 是因为两个镜子(相互映照)产生的. 第三课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第一课1.阳光、萤火、闪电属于(自然光);灯光、烛光属于 (人造光).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 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2.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 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3.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 (人造光源).2.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有(放 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的 作用.4.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着(墨子)发现:光从窗户 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 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5.小孔成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6.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客观世界中各种景象;是因为眼睛 接收到物体(发射)、(反射)或(散射)的光. 第二课3.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4.千万不能使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 的是(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4 / 9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像). 第四课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 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1.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透过(三棱 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 2.七色光是指(红)、(橙)、(黄)、(绿)、 (蓝)、(靛)、(紫).4、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3.通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4.大部分的彩色光都源于(白色).两面镜子成 90 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 60 度;将出 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 子互相映照产生的.5.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 虹.5、关于透镜你知道哪些知识?6.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 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 小作用.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 正像.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 镜;看到的是倒像.二、问答题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 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6、你知道哪些有关彩虹德秘密?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 状相同.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 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 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3 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因为物5 / 9发生危险.第三单元 4.(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5.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和开关.第一课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6.当有较强的电流从人体流过时;会使人(受伤或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安全用电).第三课2.有了(开关);你可以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3.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1.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的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2.在暗盒的(A、B)两个触点间有的连着导线;有的连着灯泡;有的没连接.而我们要知道其中的真相;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检测).4.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3.小灯泡亮了;说明握在老师手里的电线是(接通)的;小灯泡灭了;说明握在老师手里的电线是(断开)的. 4.检测(暗盒)时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研究发现更多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秘密.5.(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亮)和(灭).6.灯泡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7.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现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不亮.8、在做实验时;我们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伏);使小灯泡变得更亮.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1.5伏);所以小灯泡(亮度不变).第四课第二课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1.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下;就做成了(指南针).2.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2.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电器连线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3.做实验时;不能使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测试;以免 3.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6 / 9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4.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其中的(指南针)在战国时期被称为“司南”.8、人们利用电磁铁可以做很多事情;(电铃)、(电话机)、(电池起重机)等装置都利用了电磁铁.第四单元第一课5.(磁化)后的缝衣针可以吸铁. 1.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会发生一次(心跳);一呼一吸叫做一次(呼吸).6.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7、现代的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排斥);将车身托起;这就大大减少了(摩擦阻力);使列车能高速运行.2.正常呼吸和心跳次数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的结果.3.运动会使(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第五课 4.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德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主要由(线圈)、(铁芯)、和(电源)组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2.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后;铁钉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回形针.5.我们运动会结束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要比安静状态(多).6.(脉搏)和心脏跳动的频率是一致的.第二课3.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永久磁铁却不可以.1.(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2.呼吸使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4.电磁铁也有(北极)和(南极). 3.一次用力吸气后;在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5.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6.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在(上海)诞生.7.磁悬浮列车不靠车轮行驶;而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这样设计能减小(摩擦力);使列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0)千米左右.4.(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5.肺活量大;对身体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6.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7 / 9腔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2.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 (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获得充分(证 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3.许多科学家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 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兵不 断修改完善的结果.7.肺里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 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8、气管是(圆筒形)德管道;上接(咽喉);下端分为 (左右支气管). 第三课1.(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2.(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 地循环流动.4.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 是(红)、(绿)、(蓝).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 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 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3.心脏的(形状)像倒立的桃子;心脏的(大小)和自己 紧握的拳头差不多大.5.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 (知识);进行合理(思考).4.(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5.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 内侧.6.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 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来图——看见物 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 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 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 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6.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 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 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 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7.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 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第二课第五单元 1.图形、公式也是(模型).第一课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 及事物之间的关系.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 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 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3.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4.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8 / 9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5.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有(90%)又回到了海中.落到陆地上的水包括从陆地表面通过蒸发后进入大气的水;还有(1%)的水是从海洋蒸发的.9 / 9。
新苏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重点活动探究

新苏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重点活动探究第1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通常将物体本身能发出可见光的发光者称作光源,又称发光体。
如太阳及其他恒星、开启的灯、燃烧着的物质等。
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物体只有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光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还有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
自然光源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等。
3、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判断的依据是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4、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特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4.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
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
我的解释: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蜡烛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
蜡烛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
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4、潜望镜工作原理: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
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图文彩色版)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划重点

-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
(2)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工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1)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通过发热激发出光的光源叫热光源。
(2)不需要发热就能发光的光源叫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1)蜡烛燃烧发光: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2)给细钢丝通电,让钢丝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6.通电时千万不要摸钢丝。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玻璃容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当三张硬卡纸的小孔与手电筒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4.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射击瞄准、排齐队列、皮影表演等。
5.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6.做小孔成像实验。
(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2)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镜面、玻璃表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静的水面等物体的反光效果都很好。
3.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时,在月球表面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进入人眼,因此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4.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像就越多。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2019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6.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2.光的传播1.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2.关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实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就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小孔成像实验。
3.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1.镜子中的小姑娘脸看起来黑黑的,我们怎样才能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我们可以用一面或几面镜子将阳光或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她的左脸上。
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白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
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
2021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1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6.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11.学生活动手册:给这些光源分类,是天然光源的在()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
太阳(1)火炬(2)闪电(1)激光(2)篝火(2)极光(1)油灯(2)霓虹灯(2)白炽灯(2)手电筒(2)萤火虫(1)发光水母(1)12.学糊口着手册: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反光板发光水母广告牌彩虹发光二极管油灯13.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熄灭发光的过程实验请求:着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熄灭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实验结论: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14.实验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填空题第一课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2.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和(方向)的变换。
3.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4.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
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物体的正下方)→(东方)。
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换轨道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
9.影子的长短变换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的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气温最高。
10、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再读数。
11、用(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时,(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第二课1.日晷常见的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2.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日晷)和(太阳钟)来计算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晷)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和(太阳钟)。
4.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地平)日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赤道)日晷。
5.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第三课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20点开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收看实况直播。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换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
第四课1.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时期同一时刻)的变化。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3.给月相记录,要以(农历)日期为准,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
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
5.月亮的形状有(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上弦月),(凸月)等。
6.简单地说,月球(圆缺)的变化就是月相变化。
7.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日期都是以农历日期为准,月亮在农历(十五)、(十六)时最圆。
8.月亮之所以呈现出圆缺变化,是因为(月亮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
第五课1.(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3.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花钟)。
4.(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5.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等。
6.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则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7、调查结束后,我们要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二、简答题: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3、问: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4、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5、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6、问:阅读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的资料后,你有什么想法?答: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
7、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刺猬:喜静怕光,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蛾:常在夜间活动狗:一般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性而定,狗一般早晨起得较早,晚上睡得较晚(和主人差不多),当然晚上有事也会“加班”,狗是很尽职的,夜视能力较强,因此保留了夜行的本能。
蝴蝶:为典型的昼间活动性昆虫(有些种类喜欢在强光下飞行,有些则爱好在阴暗处飞行)。
猫头鹰:夜间活动,白天视力变差,如不小心现身还会被其他鸟欺负公鸡:在夜间不能够看到东西,早晨一看到光亮就打鸣,因此属于白天活动的动物蜜蜂:白天采蜜,晚上回巢蝙蝠:昼伏夜出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菊花是短日照花卉。
短日照花卉需要每天8-12小时光照时间就能加快发育提前开花。
反之,如果超过12小时日照时数就会推迟开花。
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
第二单元一、填空题第一课1.阳光、萤火、闪电属于(自然光);灯光、烛光属于(人造光)。
2.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3.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4.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着(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5.小孔成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6.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客观世界中各种景象,是因为眼睛接收到物体(发射)、(反射)或(散射)的光。
第二课1.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2.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3.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4.在镜子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像,是因为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5.潜望镜就是利用两面或者多面镜子的(反射)作用制成的。
6.两个人在镜子里可以互相看见,说明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相互映照)产生的。
第三课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凹透镜有(缩小)的作用。
3.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千万不能使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
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像是(倒像)。
第四课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
2.七色光是指(红)、(橙)、(黄)、(绿)、(蓝)、(靛)、(紫)。
3.通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
4.大部分的彩色光都源于(白色)。
5.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6.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二、问答题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3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4、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
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5、关于透镜你知道哪些知识?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6、你知道哪些有关彩虹德秘密?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
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第三单元第一课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有了(开关),你可以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3.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4.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5.(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亮)和(灭)。
6.灯泡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7.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现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不亮。
8、在做实验时,我们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
第二课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