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合集下载

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纪念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 台⼉庄战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抗战过程中正⾯战场的第⼀次胜仗,尽管牺牲的⼠兵和⽇本相当,但是考虑到当时敌我双⽅的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的差距,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当时难得的⼀场胜仗,这不仅仅是打破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舞了全国的抗⽇激情,本⽂(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由店铺整理,欢迎阅读。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三)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四)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五)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染台⼉庄清真寺】 “清真古寺⽆半掌之壁不饮弹,⽆⽅⼨之地不沃⾎。

” 70年前,中国军队与⽇军在台⼉庄清真寺周围⾎拼7昼夜,中国军队全歼侵⼊清真寺⾥的⽇军,台⼉庄局势由此逆转,李宗仁将军⼀战成名。

当时光⾛到70年后的今天,笔者和李宗仁将军的遗孀胡友松⼥⼠在清真寺⾥⼀起重温了这段铁⾎战事。

清真古寺⾥的铁⾎战事 古朴的四合院,⾼⾼的唤礼楼,碎⽯铺就的⼩道,厚实的⻘⾊砖墙,还有松柏鲜花间交相辉映的⻜廊画栋琉璃⽡脊,台⼉庄清真寺就是这样⼀座古⾹古⾊的寺院。

这⾥都是复古的清代建筑。

若不是⻔楣上的清真⾔和⼤殿上的弯⽉,我怎么看它都不像清真寺。

可这⼉的确是台⼉庄清真寺。

7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战爆发时,台⼉庄是敌我战⽃最为激烈的地⽅。

我⾛近古寺的时候,始终觉得有种⼒量在召唤着。

尽管是清晨,但清真寺⾥早已熙熙攘攘。

今年对于这⼉来说是特殊的,今年是台⼉庄⼤战胜利70周年。

尽管硝烟弥漫⼫⼭⾎海的⼤战已成为历史,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场⼤战在激励了国⼈志⽓之后,历经时⽇却愈加清晰的记忆。

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庄⼤战爆发,因清真寺距离台⼉庄北⻔——中正⻔最近,坚固的寺院建筑便成了军事屏障。

⼤战⼀开始,⽇军以猛烈的炮⽕和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占领了清真寺,并以此为进⼊城内的基地。

敌我双⽅拼死争夺,中国军队⾎拼七昼夜,全歼⻳缩在清真寺⾥的敌⼈,“清真古寺⽆半掌之壁不饮弹,⽆⽅⼨之地不沃⾎”,台⼉庄战局由此扭转。

抗战精神红色基因手抄报

抗战精神红色基因手抄报

抗战精神红色基因手抄报
9月3日,对中华民族是个特别的日子,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中国大地,终结了世界列强百年侵华的耻辱历史。

7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中国人民是历史的铭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终会化为尘埃,有些面孔也会被人遗忘,但抗战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代代子孙,抗战英雄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抗战促成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凝聚起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红色基因。

面对新形势,尤其是今年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华民族遇到新的挑战,面对艰巨的历史重任,更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75年来,这一伟大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抗战精神有些淡忘,甚至有个别别有用心之人丑化我们的抗战英雄。

为此,我们中华民族要把抗战精神作为一种不朽的红色基因,时代永传,牢记那场惨烈的战争,铭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始终不
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我们要始终秉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的无穷力量,向着国强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主题手抄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主题手抄报

[标签:标题]篇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文章图片版式集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集锦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资料:抗日战争的感想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

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十年了,也就是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了,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六十六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抗日战争,终于的在一九四五年打败坏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中国人民付出牺牲三千五百万人的代价,仅在长达三个月的松沪之战,中国方面共投入七十多万兵力,死伤二十多万人。

为什么?为什么外国侵略者任意侵袭?中国人民为什么会被别人宰割?我们可爱的祖国母亲为什么被人咬下一块又一块的肌肉,变得血淋淋的?后来我才知道,政治腐败,国家落后。

“落后是要挨打的!”当时,日本工业生产量为六十亿美元,而中国工业生产量为十六亿美元。

日本生产钢铁五百八十吨,而中国生产钢铁不到四万吨。

这样悬殊才给别人欺负,这是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内进行了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对成千上万个手无寸铁的老百性进行残忍地大屠杀。

在日本侵略者屠杀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

那滔滔的江水也被血染得红通通,中国人民被日本鬼子集体枪杀和活埋的多达十九万人,被红十字会等收埋的就有十万多人,至于被江水冲走不计其数。

这些悲惨的事实,中国人民怎能忘记呢?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日战争,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者。

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布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告别了战争时期。

随着祖国不断发展,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一直发展到了今天,有许多家庭过上了小康水平。

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用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要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的胜利,我们会有现在的日子过?如果我当时生活在那抗日战争年代,我也会马上参加共产党,拿着枪去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张戛、雨来……那样当个小英雄。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手抄报资料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手抄报资料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手抄报资料【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手抄报资料:死字旗】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旗帜,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带着父亲的嘱托,王建堂随川军踏上了抗日战场。

面对这面旗子,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这位父亲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爱国情怀!【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手抄报资料:杀敌回来娶你】在众多纪念抗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报道中,有这么一条不怎么显眼却格外让人觉得窝心的新闻,“打完胜仗回来娶你”。

一个抗战老兵,在国难当头之下,顶着父亲“逼婚”的压力毅然入伍。

在临行前他对未婚妻子说“你等我打完胜仗,我再回来娶你!”后来他上了战场,与日军进行过肉搏,直到日军投降才回来娶她。

如果今天你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会给你讲述着两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恩爱如初互相陪伴的故事。

几十年风风雨雨,经历过战争的冲刷和时间的洗礼,那份承诺的坚守在今天显得更加珍贵动人。

16岁时,遭遇家里逼婚,他对未婚妻说,国难当头,等他打完胜仗再回来娶她。

果然他上了战场,与日军进行过肉搏,直到日军投降才回来娶她。

当妻子身怀六甲时,他毅然选择应征入伍到共产党部队……现在老两口年逾九旬,恩爱如初。

1942年,正值全国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桂林打工2年的秦秋荣,遭遇父亲逼婚。

当时,他16岁,又是长子,却坚决选择入伍。

临走前,秦秋荣找到“未婚妻”说,日军打来了,国难当头,没有国哪有家,“你等我打完胜仗,我再回来娶你!”在桂林部队训练2年后,桂林保卫战打响。

秦秋荣所在的桂林宪兵团,与日军交火三天三夜后,接上级命令,一路向西撤离,途经临桂、永福、柳城、金城江、百色等地,1945年秋到达广西南宁。

这一大圈,历时一年多,与日军多次交战,且进行过肉搏。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手抄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手抄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手抄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

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ofReitanceAgaint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Sino-Japanee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抗战胜利70周年诗词勿忘国耻莫忘国耻(中华新韵)七七事变又周年,浮想当时遍地烟。

国大无能凭寇盗,人多有佞任贼奸。

挑旗抗战勇八路,立腕争赢走万山。

雪耻需圆强盛梦,凝心聚力共擎天。

清平乐卢沟狮醒卢沟狮醒,怒目仇光炯。

日寇侵华留铁证,突显周身弹洞。

当年抗日群英,民族旗帜高擎。

燃起熊熊烈火,迎来胜利歌声。

教师节黑板报材料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

——[捷克]夸美纽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国]布鲁纳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19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抗战胜利7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抗战胜利7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烽火狼烟烽烟——五千年文明古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北大营袭击东北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4个多月后,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为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以来,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会适可而止,认为国际上会出面干涉。

结果日本步步紧逼。

到1935年华北事件后,中国民众已经普遍意识到,除了抵抗无路可走了。

烽烟笼罩卢沟晓月的那个夜晚,彻底惊醒了一个民族。

民族怒吼怒吼——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卢沟桥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生死存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全体中国人中形成、觉醒,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变化。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中华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投身血战到底的抗争。

同胞血战血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中国军队血战半月,歼敌1万余人,以3万人的代价赢得了台儿庄大捷。

8年全面抗战,在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中国伤亡3500余万人中,有3000余万为平民。

浴血而战,血战至死。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1940年2月23日,年仅35岁的抗联英雄杨靖宇,在敌人的疯狂追杀下,永远倒在了这棵青松旁的雪地上。

在那片英魂永驻的东北热土上,怎能忘了与杨靖宇同年牺牲的另一位英雄:张自忠。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资料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资料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资料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资料1、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图片欣赏(4张)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图片1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图片2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图片3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图片4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手抄报资料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战争很残酷
2014年9月24日清晨,成都市群康路上熙攘嘈杂。

在街旁一栋
年代久远的民居中,88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承基,安静地坐在椅
子上。

这位昔日抗战的铁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凭岁月雕刻人
生的痕迹。

因战时负伤,加上后来遭遇车祸致使左腿髌骨骨折,李承基的脚不能弯曲,一直在家静养。

如今年事已高,无法畅通地与人交流。

“战争有时很激烈,有时很艰苦,遇到的危险更是不计其数,但是
我们坚持下来了。

和日军交锋,我们几乎百战百胜,配得上‘天下
第一军’的称号。

”在李承基充满自豪的言语中,那段冲锋陷阵的
峥嵘岁月历历再现。

关于抗日战争的手抄报图片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瞒着家人参军义无反顾上
前线
为给远征军补充和增加优质兵源,在“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号召下,一股爱国参军的热潮在成都各大、中学校迅
速掀起。

“当时正处于国破家亡的境地,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我正在成都县中念书,听到号召后热血沸腾,就偷偷报名了。

”李
承基回忆说,那时他家住成都,父亲是当时四川省的政府官员,家
境殷实。

作为“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放弃念书恐难得到父母同意。

“木已成舟,他们知道后也就默许了,毕竟参军报国也是荣耀的事。

”1943年,17岁的李承基成为远征军的一名战士,奔赴印缅作战。

出征前,李承基隶属于成都军政部教导团二团。

学生兵在北教
场军营集结,接受了几个月的步兵基本训练。

训练结束后,学生兵到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开誓师大会。

庄严宣誓后,大家乘坐美制十轮大卡车直接开往新津机场。

离别前夕,街上人头攒动,亲属们纷纷相送,挥手告别。

李承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乡,“非常不舍,但是选择了就义
无反顾。

”李承基说,“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卫国家。


关于抗日战争的手抄报图片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飞机险被击中与死神擦肩
而过
新兵从新津机场出发,乘坐美军军用运输机,直飞印度加尔各答的汀江机场。

飞机行至云南沾益县上空时,险些被日军击中。

说起
这个小插曲,李承基仍记忆犹新。

当时运送新兵的飞机共有两架,李承基坐在后面那架飞机上。

突然,前面的飞机被日军击中,快速降落。

“我们被日军击中,你们
要马上升高。

”临危关头接到警报信号后,李承基乘坐的飞机立即
上升到一万米的云层中,以躲避日军高炮8000米的有效射程。

“高空中空气非常稀薄,突然缺氧,大家十分不适应,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李承基说,“机长迅速把高空氧气打开,大家才慢慢
缓解过来,恢复平静。

要不是应对及时,恐怕全机100多人都将丢命。


到达机场后,李承基和战友们脱掉灰色军装,从头到脚消毒,沐浴更衣,换上一套由美、英盟国供应的全新美式军装。

“当时是清
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远镜、罐
头食品、蚊帐、被褥等,几乎都是美国造。

”李承基说,“部队伙
食也很好,当时部队给士兵发维生素片补充能量,吃一片可抵一餐,很能补充体力。


经过几天休整后,新兵编制分配,李承基被安排到新一军30师
山炮营一营二连任下士炮手。

在河边营房进行作战前训练后,部队
很快就投入了战斗。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惊险第一战远征军夺回滇缅路
1942年初,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

日军在侵占东南亚的同时,派重兵越过中南半岛,从泰国边境入侵英属缅甸,向中国当时唯一的出海通道滇缅公路发动大规模进攻。

滇缅公路与中国西南公路相连,直达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是当时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唯一物资运输大动脉,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的“输血线”。

“当时远征军初战失败,损失惨重。

日军乘虚攻占了云南怒江以西的德宏州及保山和腾冲等大片地区,彻底切断了滇缅国际运输线。

”李承基说,“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很大,稍不注意飞机就容易遭。


1943年,李承基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战——打通滇缅路。

“作战时,整个30师都投入了战斗,子弹横飞,战争十分激烈。

”经过艰难的攻坚,远征军终于夺回了滇缅路。

作战结束,李承基放眼望去,满目是血,觉得战争很残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