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简释题1.红山文化雕塑2.良渚文化玉琮3.龙山文化黑陶二、论述题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

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

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一、简释题1.三星堆铜塑2.金沙石雕3.楚漆木雕4.商甲骨文5.西周金文二、论述题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

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

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

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中国美术史1彩陶2.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在公元前4000到前30003彩陶和岩画4青铜器主要有工具、兵器、构件、礼器和装饰品等类别.其中礼器是最重要的青铜器5.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

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

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

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6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总体而言就是:雕刻手法写实严谨,作风自然朴实,整个陵园的陶塑与雕塑风格完全一致。

秦兵马俑阵势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功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就从艺术角度看,它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

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

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

如此大规模的陶马群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个突破。

其次是它的传神。

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课后思考题答案1.为什么先秦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锡大概在百分之五到二十之间,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

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其特点是硬度较纯铜高,又保持较好的韧度,表面光泽明亮。

青铜合金的配置比例一方面体现了古人科技能力的进步,另一方面,各种金属原材料的使用也反映出不同风格阶段社会需要的变化。

青铜器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不是在改变生产力,而是在确立生产关系上,并由此形成古代青铜器独立的造型体系。

在北宋以来的金石学中,商周青铜器通称为“彝器”,就是礼器。

青铜器从它的功用可分为三大类:日用器、乐器和兵器。

商周贵族统治集团用青铜器来祭祀、享受和征战,体现了统治的特权。

这三大类器物都可以用在宗庙活动中,构成了巫史文化和史官文化的主旋律。

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

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

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答:五代时期处于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中原战乱,但仍有不少画家从事绘画活动。

五代时期的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画都有所发展,反映城乡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开始抬头,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仍之际,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于是中原灿烂的绘画艺术源源传播到四川。

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的许多名画家都曾在此作画。

大圣慈寺的壁画除包括大量宏伟壮观的佛像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屏壁,更多地渗入了生活情节和形象。

这些宗教壁画规模宏伟,丰富多彩。

(2)人物画五代表现贵族土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便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3)山水画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师法大自然,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4)花鸟画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而艺术活跃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超越了唐代花鸟画水平。

(5)寺观壁画五代时期寺观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和水平,不少知名画家都擅长和从事壁画制作。

当时画家创作壁画非常普遍,山水画家荆浩也在开封双林院画宝陀山观世音菩萨一壁。

比较著名的有大云院壁画、莫高窟壁画和王处直墓壁画。

2.试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答: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第8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公元1368年至1911年)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中国美术史课后题 (优选.)

中国美术史课后题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第一章:史前美术1.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代表作,是一种特制的儿童葬具-------儿童瓮棺的棺盖。

彩绘纹饰施以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2.鹤鱼石斧图:新石器时代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上的装饰图案。

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鹤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鹤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

形象质朴而生动。

这种彩陶缸是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郑州一带成年人的葬具。

3.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内壁上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

人物下部有四条平行线,代表地面;舞蹈者分为三组。

每组五人,双手互牵成横列,脑后梳着发辫腰下腿侧有一斜线似为腰间所系绳带或服饰上的兽尾,两侧舞者的外臂皆画成双线,可能是为了表现反复摆动的感觉。

五人动作整齐和谐,动态鲜明,每组舞蹈人群两旁又间以数条平行内向的弧线,使画面其中并具有装饰效果。

s .. t .....4.龙山文化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

乌黑光亮的黑陶是烧成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产生特殊风格。

黑陶工艺具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即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不平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简释题1.红山文化雕塑2.良渚文化玉琮3.龙山文化黑陶二、论述题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

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

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一、简释题1.三星堆铜塑2.金沙石雕3.楚漆木雕4.商甲骨文5.西周金文二、论述题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

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

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3.简析楚帛画的性质、造型特点与艺术成就。

楚帛画具有肖像画性质。

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正侧面姿势,人物面部描绘具体,男子威武潇洒,女子端庄虔诚,显示出对象的年龄的情态。

人物的服饰,龙的造型仍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作品的丝帛质地用毛笔绘制,以墨线立骨,平涂施色并略加渲染,显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秦汉美术一、简释题1.汉代陶俑2.摇钱树3.贮贝器4.汉画像砖5.汉碑6.博山炉7.汉长安城8.汉瓦当二、论述题1.简述秦始皇陵园大型雕塑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憾人,主题鲜明,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2.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雕造手法、艺术风格及思想性。

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

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将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像。

通过胜败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3.试分析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图像理路及内在观念。

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乘龙飞天,天使接引等一系列过场,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的,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

凸显引魂升天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的丧葬信仰。

4.举例分析汉墓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

梁王墓壁画装饰性很强。

洛阳壁画基本脱去了装饰意味,画面自由奔放,线角舒展灵动,图像的基本要素及其在墓内的布局渐形成范式,并且日渐定型。

洛阳烧沟61号汉墓,运用了绘画透雕加彩绘,高浮雕加彩绘等表现手法,风格粗狂酣畅,气氛热烈,富于感染力。

5.简述汉画像石的类别、雕刻技法、分区及区域特点。

类别:画像石墓、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棺椁技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加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分区:a、山东、苏北区,可扩大至皖北、冀东甚至郑州附近b、豫南区,可辖及鄂北c、陕北、晋西北区d、四川区,可延至滇东北(浙江、重庆、天津)特点:a、画面或分格分栏,或满铺布阵,构图繁复,布局严谨,刀法细腻,造型工整,线条流畅,风格既有凝重典雅的又不乏粗狂奔放的。

b、画像构图疏朗,装饰简洁,主题突出,手法洗练,风格粗狂。

c、构图简练概括,画面干净利落,物象轮廓清晰,犹如剪影效果,风格质朴清新。

d、画面装饰纹样不多,细部处理很少,构图简练,刀法粗放,造型古拙。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一、简释题1.高句丽壁画墓2.北魏漆画3.顾恺之4.秀骨清像5.张家样 6.曹衣出水7.《画品》8.南朝陵墓石雕9.青州龙兴寺造像10.《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11.东晋书法12.曹魏邺城二、论述题1.论述北朝晚期墓室壁画的重要发现及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

墓由墓通、甬通、墓室组成。

墓道路边刷白,两边画花草图像,黑线红彩象征地毯,甬道两壁绘侍卫,墓室穹隆顶绘天象图,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线条豪放,色彩艳丽,写实严谨,生动华丽,已经成熟,比魏晋有很大飞跃。

为探讨北朝的壁画墓的发展演进提供了重要的中间环节。

2.简述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的题材内容,并分析其形式风格的发展变化。

题材内容:佛像、菩萨像、伎乐、飞天、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

其中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前世和一生善施乐助、舍己为人、拯救生灵的本生和佛传故事里壁画数量巨大,是莫高窟北朝中最富时代特征的题材。

十六国壁画多为单幅,并带有明显的龟兹特征。

北魏开始逐渐出现长卷式横幅壁画,并融入中原画法。

西魏、北周壁画已初具本土样式和汉名族风格。

3.从云冈到龙门:试析北魏石窟造像风格样式的演进。

云:窟平面为方形,空间做仿木构的殿堂式,有些窟内设有中心塔柱。

主要佛像一般置于后壁或塔柱正面大龛内。

人物面向开始向清秀过渡,装饰挺劲流畅,适像样式的本土特色和名族风格日趋呈现。

龙:窟仍以马蹄形平面,窟隆顶结构为主,但内部取消了中心柱。

造像主要还是三世佛,也有释迦佛,并出现礼佛场面的浮雕,佛多着褒衣博带装,衣褶稠叠细密,造像体态修长,初期面相清秀,稍后趋于丰润。

4.简述北朝墓葬画像石的重要发现,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北朝画像石包括画像石棺椁、画像石棺床、画像石墓志、画像石碑刻。

其中画像石葬具最具代表性,不仅艺术水平甚高,而且内涵也很丰富。

既有传统内容又包含外来因素,不仅体现不同区域和名族文化的渗透与交融,而且还传达出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信息。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简释题1.《步辇图》2.吴带当风3.《韩熙载夜宴图》4.黄徐体异5.《历代名画记》6.《笔法记》7.昭陵六骏8.莫高窟唐代彩塑9.龙门奉先寺造像10.唐代画像石11.颠张狂素12.唐三彩13.唐代金银器14.唐长安城15.佛光寺东大殿16.安济桥二、论述题1.简述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题材内容与风格样式。

唐以降,世风浩荡,国泰明安,倡苦修的本生、传佛故事已不再为信众所崇,莫高窟壁画中此类题材亦随之大减,经变题材跃居主流。

唐前期净土信仰流行,因此壁画创中西方净土变最盛。

中唐、晚唐教派林立,信众各有所崇,经变种类更加丰富,又新出现了金光明经变,报恩经变,劳度叉经变等,同时还出现了为世俗人物歌颂的大型壁画。

壁画场面壮观,,构图繁复,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人物造型丰腴圆润,比例适度,线条流畅自如,肤色晕染精细匀称,效果和谐自然。

2.试析唐代仕女画风格样式的演变。

盛唐的张萱和稍后的周昉是仕女图绘画的代表性画家。

张萱所作仕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容貌艳丽,体态丰肥。

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也有少数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作。

周昉其仕女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他的肖像画不但能准确刻画人物外貌,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情和性情。

在宗教画方面,周昉创造了具有浓郁世俗气息的“水月观音”形象,这种似人间仕女的观音形象是宗教绘画世俗化的典型代表,他的这种风格被称为“周家祥”。

3.简述隋唐五代山水画的流派及风格。

隋唐时期,山水画不仅独立成科,而其形成青山绿水和水墨山水两大风格流派青山绿水的代表为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水墨山水画的代表是王维、张躁。

展子虔的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感。

他的青山绿水直接影响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李思训画面富丽堂皇,展现出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从而确立了青绿山水的风格面貌。

李昭道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展现了唐代青绿山水的风貌。

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恬淡清新的意境,其“破墨”技法的创造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张躁对绘画的主客观关系进行了言简意赅大的概括,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试析唐、五代花鸟画的面貌及成就。

花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确立于唐代。

唐代著名代表有薛稷、边鸾。

薛稷他工书法,善绘画,由以画鹤著称,他画鹤不仅能生动逼真的表现鹤的状貌动态,而且能见出鹤的高昂神韵。

其所创的“屏风六扇鹤样”为世人效仿,并影响到五代的黄荃。

边鸾其花鸟画在题材和技巧上均有创新,不仅画奇禽异卉,也画山花野疏,所绘杜鹃,正面鸟雀、折枝画为世人歌颂。

花鸟画至五代更为成熟,出现了以西蜀黄荃和南唐徐熙为代表的著名花鸟画家。

黄荃的花鸟取材于宫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勾勒设色法描绘,有“黄家富贵”之称。

写真技巧高超,善于把握动植物的生动情态。

徐熙的绘画风格有别于巧于赋色、用笔纤细的黄荃一派,而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亦与色不相隐映也”,形成清新洒脱、质朴淡雅的风格,其常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

5,试论唐代楷书的风格面貌及艺术成就。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书法以求规隆法为指归,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楷书成就最为突出,体现出“尚法”的精神。

欧阳询其书法杂糅南北之风,而更偏于北碑的险峻峭拔,用笔凝重沉着,结体方正浑穆,于雍容大度中又见险劲之取。

虞世南其书法得王羲之笔法,又融入了北碑特点,结体端庄秀丽,用笔圆瑞遒劲,不露锋芒,外柔而内刚。

其传世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其书风前期较古朴,后期绰约多姿,以劲炼疏瘦见长。

今存碑刻《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属其前期作品,《雁塔圣教序碑》为其后期代表作品,后者最能体现褚遂良的书法特色。

颜真卿其楷书布局茂密,结体宽博大度、方正端严,用笔雄强有力,浑厚刚劲、一派雍容宽博、庄严伟岸的气度。

《颜卿礼碑》、《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刚劲挺拔,后世有“颜精柳骨”的称誉。

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一、简述题1.三远法2.《林泉高致》3.小景山水4.金碧山水5米氏云山 6.白描7.《清明上河图》8.翰林图画院9.瘦金体10.南宋四家11.减笔人物画12.马一角,夏半边13.元四家14.元大都15.永乐宫16.佛宫寺释伽塔17宋定窑18.元青花19.釉里红20.缂丝二、论述题1.概述两宋时期山水画的流派与风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