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歌剧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 歌剧览胜 PPT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 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 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歌唱的方法则是举世闻名的美声唱法!希望对你有 所帮助!
歌剧的起源与发展
• 1. 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 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著名作品 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 《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 洛斯》 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威尔第作为举世不过二三位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 他与瓦格纳一样一生投入歌剧创作和改革的事业,作出了与瓦格纳不相上 下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巨大贡献。在19世纪50年代,他成功地创作了《弄 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 了现实世界。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 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传统的分 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衡。
茶花女简介
•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由皮亚韦 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其剧情描述巴黎名 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 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但 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 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 返回巴黎。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 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薇奥莱塔受精 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 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阿芒 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 地停止了呼吸。这是克莱伯指挥的著名唱片之一,其间强 烈的感情表达,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唱与演奏,使人如醉如 痴。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 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唱薇奥莱塔,Ghione指挥 SanCarlos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片为最佳名片。
外国民歌赏析(一)PPT

第二讲
外国民歌赏析 (一)
一.民歌概述Fra bibliotek民歌就是民间的歌,劳动人民的歌。 它产生于民间,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生活 的土壤中,紧密地伴随劳动人民的生活 和劳动,与人民同欢乐、共忧愁、朝夕 与共,并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外国民歌赏析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 丰富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 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 环境。
手风琴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 乐器。从结构、形 态上看,大致可分 为四类,即全音阶 手风琴,半音阶手 风琴,键钮式手风 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Accordion
朝鲜族民歌
朝鲜民歌特点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 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 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 感情。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 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 《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著名的歌 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 之歌》.朝鲜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 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现 力很强
谢谢欣赏
下周再见
5.印度尼西亚民歌
印尼位于东南亚,被称为“千岛 之国”,民族众多、土地肥沃,天 气宜人,农产丰富。印尼的民歌风 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常和“热 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星 星索》、《梭罗河》、《宝贝》、 《哎哟,妈妈 》等都是流传很广 的民歌。
星星索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 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 歌。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 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 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 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 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 舟歌唱。 这首印尼民歌 是无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 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 节奏而发出声音。曲调缓慢、 悠扬,略带哀伤。每句前紧 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 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外国民歌赏析 (一)
一.民歌概述Fra bibliotek民歌就是民间的歌,劳动人民的歌。 它产生于民间,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生活 的土壤中,紧密地伴随劳动人民的生活 和劳动,与人民同欢乐、共忧愁、朝夕 与共,并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外国民歌赏析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 丰富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 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 环境。
手风琴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 乐器。从结构、形 态上看,大致可分 为四类,即全音阶 手风琴,半音阶手 风琴,键钮式手风 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Accordion
朝鲜族民歌
朝鲜民歌特点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 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 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 感情。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 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 《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著名的歌 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 之歌》.朝鲜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 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现 力很强
谢谢欣赏
下周再见
5.印度尼西亚民歌
印尼位于东南亚,被称为“千岛 之国”,民族众多、土地肥沃,天 气宜人,农产丰富。印尼的民歌风 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常和“热 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星 星索》、《梭罗河》、《宝贝》、 《哎哟,妈妈 》等都是流传很广 的民歌。
星星索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 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 歌。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 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 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 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 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 舟歌唱。 这首印尼民歌 是无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 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 节奏而发出声音。曲调缓慢、 悠扬,略带哀伤。每句前紧 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 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外国歌剧音乐欣赏课件

精彩选段欣赏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序曲
序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样的音乐形 象?
欣赏:《序曲》 在歌剧《茶花女》中,作曲家以一首前奏曲来代
替序曲。这段音乐不长,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态 的旋律,仿佛是在叙述薇奥列塔的悲惨生活一般, 同时又刻画出了她那温柔妩媚的形象;而加弱音 器的弦乐器在高音区奏出的悦耳的音响,又使这 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乐曲的第二个 主题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旋律的进行也显得 十分宽广,它是女主角薇奥列塔纯真爱情的象征 。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歌剧的声乐样式:
咏叹调
宣叙调
重唱
合唱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咏叹调:独唱或二重唱。是歌剧、清唱剧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包含着高难技 巧,是表现剧中人物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特 定的思想感情。有完整的结构形式。
宣叙调:又称朗诵调,是歌剧、和清唱剧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速度自由,伴奏简单, 近似“道白”。
重唱常出现于叙事或强烈的矛盾冲突之中。 因为每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对具体事件 所抱的态度不同,所以唱词也常常不同、参与 重唱的人数,一般在2 —8 人左右。
合唱是剧中群众角色所唱的声乐曲。在歌剧中 起强调气氛、刻画环境、表现群众思想感情的 作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歌剧类型:
1、正歌剧: 盛行于17世纪的题材重大严肃.音乐风格华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指挥: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 1943 年6月23日出生在辛辛那提一个音乐家庭 的莱文,从小就表露出他的音乐天才,5岁开 始学钢琴,10岁就以钢琴家的身份联同辛辛 那提交响乐团首次登台演奏门德尔松的 《第二钢琴协奏曲》,他在美国纽约大都 会歌剧院任职的几十年中,把这座剧院的 整体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使得 大都会歌剧院与意大利的米兰斯卡拉歌剧 院、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英国的伦 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被并称为世界四 大歌剧院。
西方歌剧--PPT

1、格鲁克(1714-1787)歌剧改革使活生生的人性在歌剧中体现出来, 将歌剧融合在一种剧情统一、格调高贵的气氛中。音乐上,将宣叙调 和咏叹调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在宣叙调中加入伴奏,替代了以往的清 宣叙调,并以性格化的配器条道路公式化的配器原则,使歌剧的全剧 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伊菲姬尼在陶 里德》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并非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直接延续,两者在18世纪 30年代至50年代平行进行,同时存在。
古典主义音乐在18世纪主要有三种风格:一、洛可可音乐风格,反映 了贵族阶层向资产阶级的转变;二、启蒙运动音乐风格,包括理性精 神、乐观精神和追求进步的精神;三、狂飙运动音乐风格,它与德国 资产阶级追求崇高的理想相映生辉。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1600-1750(巴洛克是歌剧艺术的探索和成型时期) 1600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小组中的努契尼、佩里创作
的抒情性音乐剧《犹丽狄茜》,是西方音乐史上至今得以保存的最早 的一部歌剧,1600年被称为歌剧诞生的年代。
意大利歌剧乐派
1、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歌剧代表人物, 歌剧的戏剧性音乐的创始人。
法国大歌剧原指巴黎歌剧院上演的大型豪华正歌剧,后来专指19世纪 以来有对白的法国大型歌剧。其特征是:题材严肃,规模宏大,布景 华丽,插入芭蕾,常分为5幕。
二、发展历程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 20世纪歌剧发展的一般状况的歌剧
(一)巴洛克时期的歌剧1600-1750
2、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创作了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600多部作品。
正歌剧(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伊多梅纽斯》、《狄托的仁慈》 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 德国风格的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
课件:外国歌剧

1981年5月11日,音乐剧《猫》在伦敦 首演,从此一炮打红,并凭难以打破的票 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 演最久的音乐剧。
1982年《猫》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剧 圣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大街上公演到 2000年夏天停演,并打破了百老汇连续公 演最久而且次数最多的记录。直到现在, 《猫》仍在伦敦西头公演。除此之外, 《猫》也是美国最长的巡回演出剧目。
请同学们聆听歌剧《图兰多特》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东边升起月亮》和我国哪一首民 歌非常相似?
《茉莉花》1 《茉莉花》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江苏民歌
听完这首《茉莉花》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 感,什么样的情绪?
甜美、幽雅、婉转、流畅、细腻具有江南 色彩.
表达了 一种想摘花,又不敢摘,怕别人看 到的小女儿家的心情.
卡拉夫
鞑靼王子 卡拉夫被公主的美貌深深吸 引,他要去猜那三个迷,要去当驸马! 他 冒着被处死的危险猜中了那三个谜语。公 主不愿履行诺言,卡拉夫就与公主约定, 要公主第二天猜出他的真实姓名,猜不出 就要嫁给他。公主就追问卡拉夫的女仆, 女仆为了守秘自杀。最后卡拉夫表明了身 份,公主也爱上这位机智勇敢的王子。
《猫》中的角色:“领袖猫”。猫族中 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 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 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 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 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 洋溢着温暖;
பைடு நூலகம்
“魅力猫”
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 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 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 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 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 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 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保姆猫”、 “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 “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 “魔术猫”等。
1982年《猫》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剧 圣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大街上公演到 2000年夏天停演,并打破了百老汇连续公 演最久而且次数最多的记录。直到现在, 《猫》仍在伦敦西头公演。除此之外, 《猫》也是美国最长的巡回演出剧目。
请同学们聆听歌剧《图兰多特》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东边升起月亮》和我国哪一首民 歌非常相似?
《茉莉花》1 《茉莉花》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江苏民歌
听完这首《茉莉花》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 感,什么样的情绪?
甜美、幽雅、婉转、流畅、细腻具有江南 色彩.
表达了 一种想摘花,又不敢摘,怕别人看 到的小女儿家的心情.
卡拉夫
鞑靼王子 卡拉夫被公主的美貌深深吸 引,他要去猜那三个迷,要去当驸马! 他 冒着被处死的危险猜中了那三个谜语。公 主不愿履行诺言,卡拉夫就与公主约定, 要公主第二天猜出他的真实姓名,猜不出 就要嫁给他。公主就追问卡拉夫的女仆, 女仆为了守秘自杀。最后卡拉夫表明了身 份,公主也爱上这位机智勇敢的王子。
《猫》中的角色:“领袖猫”。猫族中 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 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 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 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 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 洋溢着温暖;
பைடு நூலகம்
“魅力猫”
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 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 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 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 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 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 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保姆猫”、 “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 “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 “魔术猫”等。
西方歌剧--PPT

意大利歌剧乐派
1、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歌剧代表人物, 歌剧的戏剧性音乐的创始人。
2、A.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关键 人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一生写了115部歌剧。
法国歌剧:吕利(1632-1687)法国歌剧史上盛极一时的人物,他首 创的法国民歌剧对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有着影响。 英国歌剧:亨利.普塞尔(1659-1695),英国音乐大师,一生只写过 一部歌剧《狄多喝艾尼斯》,这部歌剧奠定了英国名族歌剧的基础。 德国歌剧:亨德尔(1685-1759)巴洛克时期,德国最出色的歌剧作 曲家,一生所写40余部歌剧。
《奥赛罗》:四幕歌剧。根据英国威廉· 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威 尔第作曲,意大利阿里戈· 博伊托作词,1887年2月 首演于米兰。 剧情大意为:阴险的旗官亚戈因对奥赛罗怀恨在心,挑起了奥赛罗和 副将卡西奥的矛盾,又制造种种假象,诱使生性多疑的奥赛罗认为妻 子苔丝德蒙娜与卡西奥之间存在“奸情”而丧失了理性,掐死了无辜 的苔丝德蒙娜。当他了解真相后,追悔莫及,在爱妻身边拔刀自刎。 点评:《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歌剧创作的经验,吸取了 瓦格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 音乐语言与剧诗结合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旋律刻划也更 为深刻而富于情感。
韦伯(1786-1826),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的先驱,一生著有10部 歌剧。
《自由射手》中努力实现“综合性歌剧模式”的艺术理想,即将文学 和造型艺术荣获在德国歌唱剧形式中,并通过别具色彩的管弦乐队使 剧情发展有声有色。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扩展了 人们对于超自然的想象力。
歌剧赏析.ppt

威尼斯歌剧
出名原因有二:一个是把罗马歌剧的舞台设置 效仿,建大剧院。不同于罗马的是,这个剧院 也向市民阶层开放,于是吸引了大批欧洲各地 的观众,在节假日(比如狂欢节)跑来观赏。 17世纪下半叶,成了全欧的歌剧中心。
《奥菲欧》 ——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 :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牧歌作曲家,也是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奠基人 ;
1681《善善恶恶》中确立了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基本 创作程序:由快-慢-快的三拍子构成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快速的双拍子段落,有许多琶音和装饰音,第 二段是缓慢的插段,第三段为急速的三拍子段落,音 乐带有舞蹈性格。这种格式,是交响曲的先驱。
法国歌剧
1659年上演了法国第一部本土歌剧作品 《波莫内》,由皮埃尔·贝林作剧,康贝尔 作曲 ;
德国歌剧的曙光--因哈德·凯泽尔
第一部歌剧《国王的牧羊人》。以歌剧《穆罕默德二世》 而成名。凯泽尔一生共写了116部歌剧,成为这一时期最 杰出的歌剧作曲家。
凯泽尔的歌剧特点: 歌剧很像威尼斯歌剧,炫技的咏叹 调魅力甚至超过了意大利歌剧,他还采用自由、不受任何 节奏或曲式布局严格限制的咏叹调旋律及纯德国风格的歌 曲。与意大利歌剧相比,他的兴趣更多于复调织体、趣味 盎然的数字低音伴奏和多样化的咏叹调旋律,具有鲜明的 纯德国风格。
乐剧
(music drama)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 纳对自己歌剧作品的称谓。他以此表示他对乐 队以及戏剧、舞台设计等因素的高度重视,强 调歌剧的“综合艺术”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 家那样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
音乐剧
( musical comedy )音乐剧,也称作“音 乐喜剧”,或者更确切地称为“美国音乐剧”。 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的百老汇(Broadway, 美国纽约的娱乐中心、戏剧活动的重要阵地)。 内容从轻松幽默的到严肃深刻的都有,但常常 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音乐风格较为通俗, 有时是融合了严肃和通俗音乐风格的混和 体。
外国歌剧欣赏

三、谱曲问题
汉语不太适合唱美声,一方面不像意大利语 有那么多元音,另一方面汉语声调、节奏感可 改动性不大,所以一定要按“文韵”谱“乐 韵”。
四、听众习惯
中国歌曲作曲通常只传达情感(如喜、怒、 哀、思、恐)不表现性格(如阴险、油滑、幼 稚、刚毅)。不是不能表达,而是听众不习惯 接受。而国外歌剧音乐又讲究表现人物性格、 特别是内心深处的东西。
起源四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这 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 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 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 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起源五 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 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和柯尔 西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 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 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 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 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 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 2)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 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在舞台口表演)。由 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 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 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 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 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 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
❖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 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 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 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 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key Works
Arkey Works
作曲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
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 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 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 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 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 改编而成。
四幕歌剧,1786年5月1日在 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 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 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 以英文歌词演出。
一八四四年九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小仲马同他娱乐场上的好 友欧仁·德雅塞在巴黎圣日耳曼大道上跑马归来,然后便一起去著名的 “杂耍剧院”观看戏剧演出。就在这天晚上,小仲马看见在靠近舞台的 一个包厢里坐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他在回忆这次奇遇时曾经这样描 写这位美人的容貌:“……她的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乌黑的头发, 面色白里透红。她的头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 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生出无限风情。她的嘴唇像鲜红的樱桃,再加 上一口洁白的牙齿,使人联想起一尊雕像。”德雅塞对小仲马说,此人 名叫玛丽·杜普莱西,是巴黎的名妓。小仲马呢,他当时便被这位美艳绝 伦的女人迷住了,不知不觉间感到自己似乎堕入了情网。当天晚上演出 结束以后,这一对好友便在一个自称名叫阿尔芒丝·布拉特的女人的引导 下,登门拜访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
1845年,两人发生矛盾便分了手,1847年2月,玛 丽·杜普莱西因病去世。
一八四七年六月,也就是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四个 月之后,小仲马又来到他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 岁月的乡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唤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也 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于是他闭门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的 功夫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部小说 是作者一气呵成的。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小说《茶花女》 完成后没有立即发表,直到一八四八年,即阿尔丰西娜·普 莱西去世一周年后不久,才在巴黎出版,并立即引起了巨大 的轰动。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 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 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 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 大·仲马,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马”。
这天晚上,除了小仲马和德雅塞之外,阿尔丰西娜还接 待了其他客人。她的心情似乎很愉快,高谈阔论,纵情大笑, 但是她却咳嗽得很厉害。后来,当客人们谈兴正浓的时候, 她却不声不响地走开了。细心的小仲马尾随着她走进她的房 间,发现她正在咯血,于是真诚地劝说阿尔丰西娜保重身体。 阿尔丰西娜显然被他的关怀和同情感动了,也许过去从未有 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也许那天晚上她对这位年轻人突然产 生出一种奇特的好感,总之,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阿尔丰西娜答应同小仲马往来,做他的“好朋友”。这是一 种默契,也是一种许诺,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 马的情人。
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 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受父 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 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 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
1824年7月27日,小仲马降生 了。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 缝卡特琳·拉贝所生下的私生子, 生于法国巴黎。
小说《茶花女》的创作背景
小说《茶花女》是根据作者小仲马亲身经 历所写的一部力作。
经典唱段
一:咏叹调
费加罗
再不要去做情郎
男仆凯鲁比诺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罗西娜的咏叹调
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 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Arkey Works
经典唱段
二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Arkey Works
舞剧
《费加罗的婚 礼》由歌剧逐步发展 到舞剧,证明了这部 歌剧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管是从文化层次, 还是艺术表演,它以 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歌 剧中的不朽。
外国歌剧欣赏
九上第三单元
歌剧的概念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 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发展历史
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17世纪:传到法国 18——20世纪:遍及全球
《
婚 礼 》
费 加 罗 的
歌 剧 赏 析
Arkey Works
费加罗的婚礼
(一)创作背景 (二)剧目介绍 (三)经典唱段赏析 (四)舞剧“费加罗的婚礼”
作曲家:莫扎特
生平: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 兹堡,被称为“音乐神童”,是维也纳古 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作:歌剧“唐璜”,“魔笛” 小星星变奏曲 四十交响曲
Arkey Works来自剧情简介:故事发生于17世纪中叶,在西班牙塞维利亚附 近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堡邸。
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 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 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 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 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 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捍 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是阿尔 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 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 创作出来的。
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 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 名为玛丽·杜普莱西。
歌剧作曲家简介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 的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革命的 音乐大师”之称。他一生创作了27 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 名歌剧之列,在世界各国上演。他 被誉为歌剧之王。
代表作:《茶花女》,《弄臣》,《阿 依达》,《奥塞罗》。
Arkey Works
《 茶 花 女 》
歌 剧 赏 析
Arkey Works
《茶花女》是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 三幕歌剧,改编自小仲马于1848年 出版的小说《茶花女》。歌剧于 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 首演。
小说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19世 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Arkey Works
作曲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
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 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 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 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 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 改编而成。
四幕歌剧,1786年5月1日在 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 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 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 以英文歌词演出。
一八四四年九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小仲马同他娱乐场上的好 友欧仁·德雅塞在巴黎圣日耳曼大道上跑马归来,然后便一起去著名的 “杂耍剧院”观看戏剧演出。就在这天晚上,小仲马看见在靠近舞台的 一个包厢里坐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他在回忆这次奇遇时曾经这样描 写这位美人的容貌:“……她的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乌黑的头发, 面色白里透红。她的头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 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生出无限风情。她的嘴唇像鲜红的樱桃,再加 上一口洁白的牙齿,使人联想起一尊雕像。”德雅塞对小仲马说,此人 名叫玛丽·杜普莱西,是巴黎的名妓。小仲马呢,他当时便被这位美艳绝 伦的女人迷住了,不知不觉间感到自己似乎堕入了情网。当天晚上演出 结束以后,这一对好友便在一个自称名叫阿尔芒丝·布拉特的女人的引导 下,登门拜访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
1845年,两人发生矛盾便分了手,1847年2月,玛 丽·杜普莱西因病去世。
一八四七年六月,也就是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四个 月之后,小仲马又来到他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 岁月的乡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唤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也 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于是他闭门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的 功夫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部小说 是作者一气呵成的。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小说《茶花女》 完成后没有立即发表,直到一八四八年,即阿尔丰西娜·普 莱西去世一周年后不久,才在巴黎出版,并立即引起了巨大 的轰动。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 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 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 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 大·仲马,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马”。
这天晚上,除了小仲马和德雅塞之外,阿尔丰西娜还接 待了其他客人。她的心情似乎很愉快,高谈阔论,纵情大笑, 但是她却咳嗽得很厉害。后来,当客人们谈兴正浓的时候, 她却不声不响地走开了。细心的小仲马尾随着她走进她的房 间,发现她正在咯血,于是真诚地劝说阿尔丰西娜保重身体。 阿尔丰西娜显然被他的关怀和同情感动了,也许过去从未有 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也许那天晚上她对这位年轻人突然产 生出一种奇特的好感,总之,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阿尔丰西娜答应同小仲马往来,做他的“好朋友”。这是一 种默契,也是一种许诺,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 马的情人。
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 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受父 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 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 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
1824年7月27日,小仲马降生 了。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 缝卡特琳·拉贝所生下的私生子, 生于法国巴黎。
小说《茶花女》的创作背景
小说《茶花女》是根据作者小仲马亲身经 历所写的一部力作。
经典唱段
一:咏叹调
费加罗
再不要去做情郎
男仆凯鲁比诺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罗西娜的咏叹调
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 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Arkey Works
经典唱段
二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Arkey Works
舞剧
《费加罗的婚 礼》由歌剧逐步发展 到舞剧,证明了这部 歌剧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管是从文化层次, 还是艺术表演,它以 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歌 剧中的不朽。
外国歌剧欣赏
九上第三单元
歌剧的概念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 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发展历史
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17世纪:传到法国 18——20世纪:遍及全球
《
婚 礼 》
费 加 罗 的
歌 剧 赏 析
Arkey Works
费加罗的婚礼
(一)创作背景 (二)剧目介绍 (三)经典唱段赏析 (四)舞剧“费加罗的婚礼”
作曲家:莫扎特
生平: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 兹堡,被称为“音乐神童”,是维也纳古 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作:歌剧“唐璜”,“魔笛” 小星星变奏曲 四十交响曲
Arkey Works来自剧情简介:故事发生于17世纪中叶,在西班牙塞维利亚附 近的阿尔马维瓦伯爵堡邸。
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 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 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 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 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 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捍 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是阿尔 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 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 创作出来的。
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 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 名为玛丽·杜普莱西。
歌剧作曲家简介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 的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革命的 音乐大师”之称。他一生创作了27 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 名歌剧之列,在世界各国上演。他 被誉为歌剧之王。
代表作:《茶花女》,《弄臣》,《阿 依达》,《奥塞罗》。
Arkey Works
《 茶 花 女 》
歌 剧 赏 析
Arkey Works
《茶花女》是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 三幕歌剧,改编自小仲马于1848年 出版的小说《茶花女》。歌剧于 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 首演。
小说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19世 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