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名词解释大全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玻璃化温度Tg:无定形和结晶热塑性聚合物低温时都程玻璃态,受热至某一较窄温度,则转变成橡胶态或柔韧的可塑状态,这一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是指质均分子量比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可用来表征分布宽度。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0的分数,用p表示。
体形缩聚和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凝胶化现象,这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
凝胶点的定义为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缩聚反应中的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自由基动力学处理中的等活性理论:热固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
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热塑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
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恒比点:r1r2<1而r1<1,r2<1的非理想共聚,这类共聚曲线与对角线有一交点,该点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等,称作恒比点。
(某瞬时共聚物中,结构单元M1的含量与单体混合物中M1单体含量相等的点称为恒比点。
)竞聚率:均聚与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称为竞聚率。
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的共聚物。
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元,后一单体为第二单体。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多半是许多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和二烯类的加成聚合物。
3、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O-,-OCO-,-NHCO-4、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的一部分结构。
5、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的分数。
6、体型缩聚:指某-2官能度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7、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在界面处进行聚合,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征,而且不必严格等基团数之比。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9、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方式,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0、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1、动力学链长v: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这两反应的竞争能力。
13、竞聚率r: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14、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
-CO-15、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alt-16、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b-17、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
-g-18、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场所:液滴内19、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场所:胶束或胶粒20、摩尔系数:令Na、Nb分别为官能团a、b的起始数,则两种单体的官能团之比r=Na/Nb<1称为摩尔系数。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1.应力松弛:在恒定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2.氢键:是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
3.等规聚合物:指全同立构和间同的高聚物。
4.等规度: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总的百分数。
5.聚合物的粘弹性:聚合物的形变和发展具有时间依赖性,这种性质介于理想弹性体和理想粘性体之间,称为粘弹性。
1999年1.玻璃化温度: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即玻璃化转变,所对应的转变温度。
2.脆点(化)温度: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Tb时,玻璃态高聚物不能发展强迫高弹形变,而必定发生脆性断裂,这个温度称为脆化温度。
3.溶解度参数:通常将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定义为溶解度参数d,溶质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愈接近,两者愈能相互溶解。
4.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不断改变其构象的性质或高分子能够卷曲成无规线团的能力。
5.泊松比:材料横向单位宽度的减少与纵向单位长度的增加之比值。
6.表观粘度:与牛顿粘度定义相类比,将非牛顿流体的粘度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其值称为表观粘度,即。
2000年1.链段: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称为链段。
2.构型:构型是对分子中的最近邻原子间的相对位臵的表征,也就是指分子汇总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3.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4.熔限:结晶高聚物有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就叫熔限。
5.熔点:高聚物结晶部分完全熔化的温度。
6.剪切粘度:液体内部反抗在切应力作用系发生薄层流动的内摩擦力,称为剪切粘度。
7.高聚物的屈服: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
2001年1.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2002年1.高聚物的熔点:比容-温度曲线上熔融终点处对应的温度为高聚物的熔点。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2. 线型缩聚及线型缩聚物:线型缩聚: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型缩聚物的反应。
转化率:21. 动力学链长平均每一个链自由基从引发到终止过程中(包括链转移反应的延续)所消耗的单分子数。
22. 活性聚合引发体在引发聚合之前,预先100%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的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故称活性聚合。
2、匀速聚合,引发剂的半衰期选用得当,可使正常聚合减速部分与自加速效应部分互补,达到匀速。
3、前快后慢的聚合,采用活性过高的引发剂,聚合早期就有高的速率,稍后,残留引发剂过少,凝胶效应不足以弥补正常聚合速率部分,致使效率转慢,过早地终止了聚合,成了所谓“死端聚合”。
6、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聚合?并指出聚合反应机理,简单说明理由。(1)CH2=C(CH3)COOCH3 (2)CH2=C(CN)2 (3)CH2=CHOC3H7 (4)CH2=C(Cl)2 (5)CH2=CHCH3 (6)CH2=CH-CH=CH2
15. 竞聚率表征了单体M1和M2分别与末端为M1·的增长链反应的相对活性,它是影响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混合物组成之间定量关系的重要因素。
16. Ziegler-Natta聚合
17. 热塑性与热固性
18. 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这两者是同意语,是以产物的结构定义的,都是指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过程。
11. 降解是指聚合物分子链在机械力、热、高能辐射、超声波或化学反应等的作用下,分裂成较小聚合度产物的反应过程。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光敏引发剂—指某些能增大光引发聚合的反应速率,或可改变引发聚合的光波长的化合物,如安息香等。
2.自动加速效应: 又称凝胶化效应。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3.所谓链转移是指活性链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的独电子转移并生成稳定大分子和新自由基的过程。
包括;向单体转移、向引发剂转移、向溶剂转移、向大分子转移、向阻聚物质等的转移。
4.(1)动力学链长υ的定义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单体分子数。
无链转移时,动力学链长为增长速率和引发速率的比。
5.能与链自由基反应生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引发单体聚合的低活性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完全停止的化合物称为阻聚剂(inhibitor);能使聚合反应速率减慢的化合物称为缓聚剂(retarding agents)。
6.当体系中存在阻聚剂时,在聚合反应开始以后(引发剂开始分解),并不能马上引发单体聚合,必须在体系中的阻聚剂全部消耗完后,聚合反应才会正常进行。
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一个时间间隔,称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 t i).共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或多元共聚。
7.竞聚率r1、r2:均聚速率常数和共聚速率常数之比,表征了单体均聚与共聚能力之比。
8F1-f1曲线与对角线相交,在此交点处共聚物的组成与原料单体投料比相同,称为恒比点。
曲线呈反S型。
9.将这种光学引发剂优先选择一种对映体进入聚合物链的聚合反应称为立构选择性聚合。
10.立构规整度:是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是评价聚合物性能、引发剂定向聚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11.配位聚合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2.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不同形态成为构象。
3.构造:指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
4.支化度:以支化点密度或亮相邻支化点之间的链平均分子量来表示支化度的程度。
5.交联度:通常用相邻两个交联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来表示。
6.邦联结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连接成一个三维空间网型大分子时即称为交联结构。
7.立构方式(3种):无规立构:两种旋光异构单位完全无规则检接。
间同立构:由两种旋光异构单位交替键接。
全同立构: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位键接而成。
8.等规高聚物: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难道高聚物有时通常称为等规高聚物9.等规度: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
10.等效自由结构链:我们就把有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位,称他为链段,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11.高斯链:因为等效自己结合链的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故称为~~~~~~~12.链段: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称为链段。
13.高分子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14.无规线团:单链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成蜷曲构象的原因,内旋转越是自由,蜷曲的趋势就越大。
我们称这种不规则的蜷曲的高分子链的构象为无规线团。
15.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排序和堆砌结构,也称为超分子结构。
16.内聚能密度: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1mol液体或固体分子地道其间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17.结晶度:结晶高聚物中通常总是包含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两个部分,为了对这种状态做出定量描述,提出结晶度的概念,作为结晶部分含量的得量度,通常以重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俩表示。
18.取向:当线形高分子充当伸展的时候,其长度是其宽度的几百,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某特定方向做占优势的平行排列,称为取向。
高分子材料名词解释

1、材料化过程:由化学物质或原料加工成适于一定场合的材料的过程2、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或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3、纳米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一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这些固相可以是非晶质、半晶质或兼而有之。
也可以使有机物、无机物或二者兼有4、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5、热塑性弹性体:具有类似橡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又能按热塑性塑料进行加工和回收的材料6、材料: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物质7、蠕变:恒定应力下,随时间延长,形变不断增加的现象8、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分子链中链段运动得以启动(从玻璃台至高弹态的升温过程)或被冻结(从高弹态至玻璃态的降温过程)的特征温度9、短(近)程有序:原子仅在很小范围内一定规则排列10、长(远)程有序:指整体性的有序现象。
例如在一个单晶体的范围内,质点的有序分布延伸到整个晶格的全部,亦即从整个晶体范围来看,质量的分布都是有序的11、塑性:材料在断裂前发生永久形变的能力或材料在外应力去除后仍保留部分应变的特性12、延展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用断裂伸长率表示13、韧性:材料在断裂前吸收的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14、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15、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有一个可逆的物理过程的塑料16、热固性塑料:指加热不会变软,因交联、固化成网状结构的塑料17、高分子链结构:高分子内的相互作用达平衡时,一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几何排列18、聚集态结构:高分子内的相互作用达平衡时单位体积内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19、全同立构:高分子链上取代基R规则的排列在主链平面的同侧20、间同立构:高分子链上取代基R交替排列在主链平面的两侧21、无规立构:高分子链上取代基R无规则的排列在主链平面的两侧22、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23、孤立双健:双键之间至少有两个单键的情况24、单晶:晶体内部的质点排列既有近程有序又有远程有序且贯穿与整个晶体中25、多晶:晶体中的远程有序只能保持在几千甚至几百A(A上有一个点,参考课件第一页)的范围内,而整个晶体是有许多个取向方向不同的晶粒组成26、准晶:原子分布有严格的位置序,但位置序无周期性,即没有周期性评议对称关系的晶体27、液晶:介于液相(非晶态)和晶相之间的中介相,其物理状态为液体,而具有与晶体类似的有序性28、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Ni :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Wi :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
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
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
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
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橡胶(Rubber):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
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
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纤维(Fiber):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
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热塑性聚合物(Thermoplastics Polymer):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
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热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
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碳链聚合物(Carbon-chain Polymer):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Hetero-chain Polymer):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聚合物 (Element Organic Polymer) :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
无机高分子(Inorganic Polymer):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聚合反应 (Polymerization):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部分一活性种(Reactive Species):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均裂(Hom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异裂(Heter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单体的取代基的供电子、吸电子性。
共轭体系(Resonance System):在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双键、p电子或空的p轨道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得电子云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碳原子上,而是分散在一定围多个原子上的离域体系中,这种离域体系就是共扼体系。
共轭效应(Resonance Effect):共扼效应存在于共扼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扼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共扼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
可分为σ-π共轭、p-π共轭、π-π共轭、σ-p共轭。
空间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所引起的效应,它对单体聚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它不涉及对活性种的选择。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单基终止(Mono-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引发剂(Initiator):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使单体在其上连接分为自由基引发剂,离子引发剂。
半衰期(Half Life):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诱导期:聚合初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的时期。
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转化率(Conversion):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分率,等于转化为聚合物的单体量比去用去单体总量。
热引发聚合(Thermal-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聚合单体中不加入引发剂,单体只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为热引发聚合。
光引发聚合(Photo-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在光的激发下(不加入引发剂),发生的聚合称为光引发聚合。
可分为直接光引发聚合和光敏聚合两种。
光引发效率(Photo-Initiation Efficiency):又称为自由基的量子产率,表示每吸收一个光量子产生的自由基对数。
辐射聚合(Radiation Polymerization):以高能辐射线引发单体聚合,即为辐射聚合。
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age):指辐射线传给物质的能量,一般将每克物质吸收10-5J的能量作为辐射吸收剂量的单体。
辐射吸收剂量与剂量率可用于衡量辐射聚合效应的大小。
剂量率(Dose Rate):是指单体时间的吸收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