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个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
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明白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

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点》,大伙儿认真听一听,认真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二、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依照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能够如何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摸索:我们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家乡有哪
些好邻居呢?
6.想象我们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现作品。

7.师简介“云南”。

8.出示本省地势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省有哪些都市?我们家乡在哪个市?
9.打开当地地图,找找自己的具体家庭地址。

三、活动三:看录像,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家乡的资料。

2.看相关家乡的影像资料。

看后交流。

3.出示家乡的旅行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

四、教师总结。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在哪里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在哪里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家乡在哪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可爱家乡》,具体内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色物产以及家乡传统文化等。

通过本章学习,让孩子们解和认识自己所在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使幼儿解家乡特色物产和传统文化。

3.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使他们解家乡特色物产和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地图、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游玩经历,让他们描述自己去过地方和所见所闻。

(2)引导幼儿关注家乡地理位置,展示家乡地图,让他们找一找自己家所在位置。

2. 例题讲解(1)讲解家乡自然环境,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家乡山水风光。

(2)介绍家乡特色物产,让幼儿品尝并解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绘制家乡自然风光。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家乡特色物产进行介绍。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绘制家乡风光和物产介绍。

(2)引导幼儿谈谈自己为什热爱家乡,激发他们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我家乡在哪里》2. 内容:(1)家乡地理位置(2)家乡自然环境(3)家乡特色物产(4)家乡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家乡。

(2)向家人介绍家乡一个特色物产。

2. 答案:(1)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绘制出心中家乡。

(2)例如:我家乡有一种特色水果,叫做草莓。

它红红,甜甜,非常好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观察幼儿对家乡认知和热爱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家乡自然风光和特色物产。

(2)开展“我心中家乡”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热爱。

四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我的家乡在哪里》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我的家乡在哪里》2-人教新课标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学生欣赏配乐朗诵诗《回乡偶书》
师:听完诗人真切地表述,你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表达
师:无论什么时候,关于家乡、老家,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今天就到这儿吧!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国五种地形:高原、盆地、平原、 丘陵、山地
活动:找老家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新疆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教学反思与后记:必须手写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对老家都有着深深的感情,毕竟,那儿是我们祖辈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
师:关于家乡、老家,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老家在东北的小朋友是怎样介绍他的老家的,一起去体会体会不同地方的人相同的浓浓家乡情。
学生自由读教材最后两页相关内容及自己收集的材料。
师:是啊,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怀念自己的老家呢?无论我们离开它多久,心中总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故土之情。我们一起来体会吧。
探讨法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
中国地形图、配乐朗诵诗《回乡偶书》,学生课前了解自己的老家。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家乡的地形
师:新疆地形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课题
《我的家乡在哪里》
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地形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过程与方法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位置和特点。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听取他人的描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2.教师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位置。

2.教师讲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以下问题:–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位置,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通过讲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教师在讲解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分散。

下一次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的安排和控制。

5《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5《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学会发现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区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学会发现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社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的第二课时,属于社区生活教育的内容。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社区意识,但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居住地及周边环境变得更美好而积极行动。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社区环境的改善和美化,教材涉及了社区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讨论,可以让学生了解社区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我的家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何热爱家乡,如何维护家园环境。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我的家在这里”,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学生:我们学习了如何热爱家乡,如何维护家园环境。

老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看一张照片,这是他们所居住的小区,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下,这个小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能否想出解决方法?老师:请看这张照片,这是我们所居住的小区,你们觉得这个小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学生:有些垃圾桶没分类,有些道路没有绿化带,有些公共设施需要维护等。

品德与社会10、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

品德与社会10、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

共同体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导学稿审核学校(组):红柳沟学校综合组执笔人:陈红艳时间:2013年6月5日
集体备课自主调整
一、课题《10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二十年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说说自己二十年后担任的角色。

3、二十年后,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三、思乡:多种形式的联系方式。

如果我们想念亲人,想念家乡,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1、讨论。

2、自由发言: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电报,可以发E-mail,可以写信……
3、自由选择一种联系方式,研究如何利用这种联系方式表达思乡之情,老师将选择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组。

4、开个“思乡新方法”展示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介绍思乡方法。

四、书信:寄托赤子情的蓝舟。

老师以一封信的自述的形式,把“一封信的旅程”生动地讲给同学们听。

1、听书信的自述:我的旅程。

2、教师拿一封信作为示范,将书信的一般格式向学生介绍。

3、教师以一个信封作为示范,向学生介绍信封的一般格式。

4、学生照样子试写信封。

五、实践:组织参观当地邮局。

.
四、教学反思:。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我的家乡在哪里》的内容;2.学会运用地图查找家乡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PPT;2.地图:包括学生家乡所在的地区和相关乡村、山脉等地理标志;3.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家乡的特色建筑、美景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家乡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我的家乡在哪里》(10分钟)•展示课件中的故事情节和图片,让学生认真阅读或倾听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3. 探索家乡的位置(15分钟)•展示地图,并指出学生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乡村以及周边的山脉、河流等地理标志。

•引导学生描述家乡的位置,如“我们家乡位于山脚下,靠近一条小溪。

”4. 家乡的特色介绍(20分钟)•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家乡的特色建筑、美景等。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他们觉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认识。

5. 品德教育(15分钟)•让学生思考家乡的美丽之处是怎样保护和传承下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人们对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如保护环境、维护社区安全等。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作为家乡一份子应该做些什么来爱护家乡。

6. 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和保护家乡的责任。

•鼓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家乡的文化传统。

四、课后作业1.画一幅描绘自己家乡位置的简单地图。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我的家乡在哪里》为主线,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位置和特点,并进行品德教育。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课件-PPT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课件-PPT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在两千多年
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至今简称为 晋。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 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优秀的文化遗产,光荣的革命传统。
山西,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侧,属于黄河中游的河东地 区,全省位于黄土高原,面积为十五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是一 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这里大部分 地区海拔达一千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 十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长方形的斜四边形,由东 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二百九十公里,南北长约五百五十公里, 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四川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
祁连山脉
五大地形
高原 盆地 山 地(山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示《静夜思》FLASH。
3、说说你对家乡、朋友、亲人的思念。
三、思乡方式。如果我们想念亲人,想念家乡,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1、讨论。
2、自由发言: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电报,可以发E-mail,可以写信……(出示图片写信、电话、e-mail)
3、老师将选择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组。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
课件,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信封
教学流程
评论或修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回忆导入。
谈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遐想畅谈。
情景导入:静夜思
1、教师启发谈话,引发回忆。
(三)年级(下)册(品社)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2013.3.12
主备人
王彦芳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子弟小学
课题
我的家乡在哪里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2课时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知识
能力
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
过程
方法
学生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介绍思乡方法。
1、听书信的图画故事:我的旅程。
3、学生照样子试写信封。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打电话
发短信
上网
写信
发电报
……
4、开个“思乡新方法”展示会。四、书信寄情。
体验感悟:以图片故事的形式,把“一封信的旅程”生动地展示给同学们听。
2、教师拿一封信Βιβλιοθήκη 为示范,将书信的一般格式向学生介绍。
五、实践参观。
看参观邮局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到附近的当地邮局。
说对家乡、朋友、亲人的思念。
1、讨论。
2、自由发言:
3.自由选择一种联系方式,研究如何利用这种联系方式表达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