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婚礼习俗
世界各地婚礼风俗

由已婚的女性亲戚摘下新 娘的面纱,换上一块头巾 和一条围裙,意味着新娘 的已婚新身份。 由所有的已婚妇女为新娘 唱小夜曲。 婚礼之后,所有来宾围绕 着井走三圈(象征着圣三 位一体),并向井中扔苹 果(象征着生育)。
朋友们溜进新娘的院子去 种一棵树,然后再用彩带 和彩绘的蛋壳将树加以装 饰。 乡村的新娘还保留着佩带 迷迭香花环的古老习俗, 以表怀念之情。 花环是在婚礼前夕由新娘 的朋友编织而成,它象征 着智慧、爱情和忠诚。
被蒙住眼睛的新娘跳舞,等着新娘将她头上的 花冠戴到某个人的头上。 新娘和新郎坐在婚宴的贵宾席上,新娘手持一 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当来宾们 将钱塞进筛子时,一个伴郎会向在场的来宾宣 布放钱的来宾姓名以及礼金的数额。
通常是新郎的教父,担任婚礼上的嘉宾,现在
嘉宾常常由伴郎担任,其职责是协助新郎新娘 戴上花冠,戴上花冠后,新人们围着圣坛绕三 圈。 别的出席婚礼的人则朗读《圣经》,手持蜡烛, 并在婚礼后将花冠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 为了确保婚后生活的甜蜜,希腊新娘在结婚那 一天,可在手套里塞一块糖。
在婚礼行列中会包括 鸭子,因为鸭子总是终 身相伴。 过去,新郎骑一匹小白 马去新娘家,并带上一 对象征着忠诚的灰色的 雌鹅和雄鹅。
新郎赠送给新娘的礼物由盛装打扮的孩子们组
成的热闹队伍送过去,孩子们捧着许多盛有食 物和用钱折叠成的动物和花卉形状的托盘。每 位参加婚礼的来宾都获赠一个装饰精美的煮熟 了的鸡蛋, 它是生育的象征。
在婚礼上,新婚夫妇的肩膀和手被一串很大的
念珠(“套索”)所缠绕,表示双方的结合和 对婚姻的保护。在许多墨西哥人的婚礼上,在 第一支舞曲前,来宾们围绕着新婚夫妇站成一 个心形的圈。
制作: 陈雪晶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世界各地奇葩的婚礼习俗

12. 肯尼亚:父亲对着女儿吐口水 (Spitting on the Bride, Kenya)
我可以说这是最难理解的婚俗吗?在肯尼 亚,当一对新人离开村子时,新娘的父亲 会对着女儿的头和胸前吐口水,以此代表 不会污染了新人的好运气。出发点很有爱 ,但还是有点接受不来。
在传统危地马拉的婚宴上,新郎的母亲会 打破白色的钟,以欢迎一对新人入场。这 个钟里装着面粉、米和谷粒,寓意着带来 好运和兴旺。
15. 德国:摔破杯碟,落地开花。 (Polterabend, Germany)
除了锯木头以外,在德国还有一种特殊而 烧钱的婚俗,那就是宾客会在新人婚礼前 的一晚带着碗碟去到新房门口,然后疯狂 地将餐具摔在地上,以此帮助新人驱走厄 运和昔日烦恼。
16. 罗马尼亚:绑架新娘( Ransoming the Bride, Romania)
罗马尼亚近年兴起在婚礼上大玩绑架新娘 的风潮。仪式举行前,亲友或专业表演者 会劫走新娘,然后通知新郎来赎人,一般 会以酒、钱或者是爱的宣言作为赎金。
17. 印度:指甲花纹身彩绘( Henna, India)
在南非,新人的父母会从家里的壁炉取火 带到新人的家中,然后新人会用这两把从 父母家带来的火点燃自家的炉灶或壁炉。
20. 澳洲:同心石(Unity Bowl, Australia)
在一些澳洲人的婚礼上,会有一个叫「unity bowl」的仪式。宾客在仪式开始前会拿到一个 石头,仪式的全过程客人都必须握着这块石头 ,待仪式的尾声,客人把石头放到一个漂亮的 容器中,新人会将 「unity bowl」作为纪念品 带回家,以此提醒自己亲友们的支持与疼爱。
结婚的风俗

结婚的风俗结婚的风俗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体现。
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结婚习俗,这些习俗通常是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反映,代表了不同地方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认识和价值观。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结婚风俗,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以及美国。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婚姻文化的国家。
中国的结婚习俗通常包括订婚、婚礼和婚后的活动。
在订婚仪式上,双方家庭会商定婚礼的日期和具体细节。
婚礼通常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举行,这样更方便亲戚朋友的参与。
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传统的红色婚纱,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除了现代化的婚礼形式,一些地方的结婚习俗依然保持了传统的方式。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新娘在婚礼前会要求进行一系列的考验,以展示她的勤劳和贤惠。
印度是一个拥有多样化结婚习俗的国家。
在印度,婚礼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盛大的庆祝活动,可以持续数天。
婚礼通常由订婚仪式开始,双方家庭会商定结婚的日期和仪式的具体细节。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进行各种传统的仪式和宗教祭祀,以及家族和社会的祝福。
印度婚礼上最著名的习俗之一是新娘在结婚前穿戴精美的婚纱和珠宝。
婚礼后,新娘通常会加入新郎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在日本,结婚习俗也充满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日本的结婚习俗通常包括订婚仪式、婚礼和婚后的活动。
在订婚仪式上,双方家庭会商定结婚的日期和仪式的具体细节。
婚礼通常以简约和传统为主,新娘通常穿上白色和红色的传统和服和头饰。
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会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和传统仪式,表达他们对于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愿望。
婚礼结束后,新娘和新郎通常会举行接待会,邀请家庭和朋友来庆祝。
此外,一些日本人还会举行婚后仪式,以祈求顺利和幸福的婚姻。
在美国,结婚习俗因为多元的文化背景而多样化。
尽管每个州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和规定,但大多数美国人仍然会遵循一些共同的结婚习俗。
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白色婚纱,象征着纯洁和爱情的纯粹。
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会进行交换誓言和戒指的仪式,以表示他们的承诺和爱意。
世界各地婚礼习俗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身穿刺绣织锦的华服、头戴华丽繁复 的装饰。婚礼本身更是一场伴随着鞭炮声、嘈杂人声的热闹演出。 新娘会被用轿子抬到仪式地点。婚礼的日子是看过黄历后才决定的。
埃及婚礼: 在埃及,婚礼对于女生 来说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 在婚礼的前夕,新娘会花费 六个多小时在美容院,还有 些新娘会请人体彩绘师在身 体上绘画出美丽的图案,总婚礼形 式也就迥然各异。有 热闹非凡的教堂婚礼; 有根本没有宗教仪式 的世俗婚礼;还有宾 客在山顶上光着脚举 行的婚礼;甚至还有 一种骇人听闻的在海 底给宾客用氧气罐的 婚礼。但是,这许多 婚扎中,不管它的形 式多么怪异,仍然包 含着一些传统的习俗。
例如,新郎与新娘要 交换戒指。戒指经常戴在 左手的第四只无名指上, 在婚礼上进行交换。这种 传统起源于原始早期社会, 还被认为是具有魔力的。 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新婚夫 妇被戴上用草和花编织的 花环,以象征婚姻的幸福 与美满。现在,戒指则象 征两人相互承担的义务。
苏格兰婚礼: 传统的苏格 兰格子裙是新郎 必穿的礼服,富 于苏格兰特色的 风笛声会响彻整 个婚礼会场。和 中国人相似,苏 格兰人还会放鞭 炮以赶走不祥及 邪恶之物。
俄罗斯婚礼: 俄罗斯婚礼最特别的 地方,就是在说完贺词, 干杯后把玻璃杯抛向天 花板,玻璃杯跌成碎片, 象征新人将有美满的婚 姻,这就有“岁岁(碎 碎)平安”的意思。另 外,从新人在花车车头 缚上的装饰可知道他们 期望第一个婴儿是男还 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 想生儿子,若是羊就代 表想生女儿。
捷克婚礼: 在捷克婚礼中,女 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 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 以象征生活美满及坚贞 不变。礼成后,神父会 在教堂外将新娘交给新 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 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 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 的路,新人的亲友要付 款让亲人通过。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各地婚嫁习俗

上海:定亲———排定“八字”,准备彩礼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颠轿 纳彩———金芽玉尘,早生贵子 迎妆———送“子孙桶”,忌讳送钟 拜堂———吉时成亲;吃暖房———宾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门———三天后回娘家北京: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 过礼" ,但这只是" 小定礼" ,婚期前一个月,得送" 大定礼"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 催妆" 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
其中" 肉" 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催妆" 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 坐帐" ,并一起吃" 子孙饽饽" (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贵州侗族: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
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
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
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
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
中 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

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各地,领略这些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东北地区,婚礼通常热闹非凡。
迎亲队伍会敲锣打鼓,新郎要历经各种有趣的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比如,伴郎们可能需要完成一些体力挑战或者智力游戏。
而在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东北特色的菜肴,如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美好时刻。
在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传统的婚礼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新娘在出门前要蒙上红盖头,由娘家兄弟背出门,上轿时还要放鞭炮。
到了婆家,新人要跨过火盆,象征着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而在丧礼方面,讲究停灵守孝,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家属要跪地答谢。
华东地区的江浙一带,婚礼注重细节和礼仪。
新娘会穿上精美的旗袍或汉服,佩戴各种金银首饰。
在迎亲过程中,还有“拦门”的习俗,女方亲友会出题刁难新郎,只有回答满意才能进门接走新娘。
丧礼上则会请和尚或道士念经超度,以祈求逝者安息。
华南地区的广东,婚礼有着独特的“过大礼”环节,男方要准备丰富的礼品送到女方家。
在婚宴上,少不了美味的海鲜和精致的点心。
而在丧礼方面,有守夜和出殡时舞狮的习俗,以驱邪镇宅。
西南地区的四川,婚礼充满了麻辣的味道。
迎亲时会有热闹的“坝坝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
新娘出门时会哭嫁,表达对娘家的不舍。
丧礼上,会有唱丧歌的传统,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西北地区的陕西,传统婚礼中,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新娘则乘坐花轿。
婚宴上,少不了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
在丧礼上,会有吹唢呐的传统,声音高亢悲切。
少数民族地区的婚丧嫁娶风俗更是各具特色。
蒙古族的婚礼,新郎要骑马绕新娘家的蒙古包三圈,以示诚意。
葬礼上,会有天葬等独特的方式。
藏族的婚礼,新人要在佛前许下誓言,接受祝福。
丧礼上,会有喇嘛念经超度,为逝者指引往生之路。
壮族的婚礼,对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通过歌声表达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
随着社会的变迁,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
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
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先以酒店婚礼举行流程来看,以我们浙江为例例举一下:宁波: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客人,新人倒酒时会有人出节目,会有人敲竹杠,宴后每人有糖和烟温州:新人不必在门口等,酒席上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每人一百元义乌: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酒席上不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有糖无烟杭州: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酒席上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一人两包糖无烟南方各地基本比较注重传统。
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
若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由媒人促成,那么婚后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作为答谢。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上海:新娘出门前,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婚后幸福。
送嫁时,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
女司仪要多备带一双新鞋,上轿后立即为新娘更换,表示新娘不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或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厦门:一般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
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
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
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
台湾:婚期前后数日,亲友前来道贺,喝酒吃糖答四句。
现时青年婚嫁仍然有4道礼节,即:问名,即议婚;送定,或称过定、小聘、文定,为订婚礼俗,由男方带聘礼至女家,女家将聘礼置于公厅案上,然后请男方来宾入席,由待嫁小姐捧“甜茶”上厅请客,茶毕,男方赠“压茶瓯”红包;完聘,或称大聘,就是完全把聘金送完;迎娶,新娘轿后悬挂彩色米筛一面,其上写“百子千孙”,新娘起程途中,需丢掉手中纸扇,俗谓“送扇不相见”。
当新娘轿停在男方家门前时,新郎乃用脚“跶轿门”3次,以示丈夫尊严,然后男方令一男童手捧茶盘,盘上置柑桔迎新娘出轿,新娘见之答以红包,此谓“请出轿”。
新娘出轿门时,由“好命人”或新郎协助新娘过米筛,据说可以趋邪,或说可为安胎。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
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
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
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
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
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
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
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其次是在服装方面。
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
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
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
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
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
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
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
“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
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
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
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
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
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
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
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
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
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
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
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
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
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
”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
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
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