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1)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李端公卢纶故关衰草遍①,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②。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得平白直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人归”对应“路出”,“暮雪”对应“寒云”,色调和谐,两句勾勒出一幅严冬送别图。
C.颈联写诗人送走了友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抚今追昔,回忆往事,为友人的经历感慨。
D.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衰草”等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烘托得凄楚悲切。
2.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C2.①故乡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遍”写出了故乡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的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研读诗歌内容,要将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为友人的经历感慨”错误,颈联中诗人是在感叹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答题时要注意抓住诗句的理解。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元日田家[唐]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
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③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 A2.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解析】1. 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2.结合题目、注释,逐层概括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愁坐: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北宋]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①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注】①抵死:总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首句以哀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呢喃,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B.“柳絮飞撩乱”,以在风中飘飞的沸沸扬扬的柳絮烘托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
C.“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也衬托出主人公青春飞逝的悲伤。
D.全词刻画了一个内心充满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思妇形象。
【解析】A项,“以哀景写哀情”错。
是以乐景写哀情。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2.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①“斜阳”写出了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②“平波”暗含游子取水路而归之意;③“只送”写出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④“送”“远”暗示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①违渔父问②,从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怎敢。
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③更:更改。
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于他。
C.“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 作业 (1)Word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1.(概括诗歌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刘长卿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请加以概括。
答案!!!①作者说惭愧多年未报皇恩,不知前路如何遥远漫长,表现作者对自己被搁置多年、才华难申的郁闷和对前途的迷茫;②看到秋雁从万里之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作者对家乡旧友的思念;③作者跋涉于深山,天天露水沾湿衣衫,写出作者风餐露宿、漂泊无依的孤苦。
2.(分析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罢郡归洛阳闲居刘禹锡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
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注]。
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注] 东武吟:乐府楚调曲名,内容多感叹人生短暂、荣华易逝等,思想消极。
此处借东武吟言世事变迁之大。
诗人归隐前后对待功名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归隐前:多年在边郡做官,年年操劳,有归隐之心。
②归隐后:生活闲适,听到别人谈论功名之事,自己也深有感触,依然像从前那样珍惜光阴,依然心系朝廷,渴望建功立业。
3.(比较情感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离乱、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离乱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表现了诗人不得志,渴望施展才华。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9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①。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②。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 ①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
②《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的上阕首写云,次写骤雨,再写放晴,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
B.“青旗”二句,作者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富有吸引力。
既交代了作者的去处,又点出闲居生活的百无聊赖,别有一番风致。
C.“只消”二句情景相生,作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既用以收束上阕的书写闲情,也作为下阕描绘景物的张本。
D.下阕是作者设想在此生活的情景。
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潇洒脱俗,十分幽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应该是上阕“描绘景物”,下阕“书写闲情”。
答案:C2.词的下阕“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一要积累、熟悉各种表达技巧,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从“觑着人欲下未下”可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白鸥的胆怯、迟疑。
从注释②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典故,“白鸥”象征着没有机心,而“欲下未下”的迟疑则表明白鸥怀疑作者有了机心,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于此处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此处形容人人肃静。
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切。
E.“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拜托同人,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句子的能力。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
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这样就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反衬考场的寂静、庄严,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思,为朝廷得添新人而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白话诗歌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答案](1)B(2)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答比喻,拟人也可)。
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读懂诗歌]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 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
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③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此草最可珍”,“此草”是指“蒲草”。
“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蒲席光滑平贴,罗衣能够反复拂扫,不必担心会聚积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凸显得蒲草的高洁纯净;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
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 作业 (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
闼,小门。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解析:选C。
C项,“生活的无奈和苦痛”情感理解错误。
(2)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考查具体诗句的手法首先考虑修辞手法。
后两句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答案: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一水”对“两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
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色彩绿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冬暮李商隐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①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
曾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由桃李盛开的美景,联想到田野的荒冢,表达了浓浓的思亲之情。
B.颔联笔锋一转,描写了春雷惊醒万物,春雨滋润草木,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把齐人乞食祭品而骄其妻妾的做法和介子推甘愿被火烧死也不愿为官的高洁加以对比。
D.尾联提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化为杂草丛生的一抔黄土。
※【答案讲评】A (“表达了浓浓的思亲之情”错,桃李笑,象征着生之热烈;野田荒冢,则象征着死之寂灭。
诗人在这里这样写只是表明清明节既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又有祭祀、悼念的双重文化意蕴,并没有表达思亲之情。
)2.关于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人生虚无,有人认为是面对苦难的积极进取,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一)我认为是消极的人生虚无的态度。
①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形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②用介子推之死的典故,认为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体现了消极虚无的宿命观。
(示例二)我认为是面对苦难的积极进取的态度。
①诗人写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与坟冢的荒寂进行对比,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态度;②介子推的遭遇实则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愤恨不平,同样是进取的表现;③尾联由自然联想到人生,体现了诗人感情升华后的旷达。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 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 B 2. 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1. B,“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
2.结合注释③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形容年轻时的容貌,运用借代,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 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2. 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答案】1. D 2. (1)“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2)“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
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3)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解析】1. D,“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
2.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
显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都能表达出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贪啸傲,任衰残”的意思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干戈王中①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
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
语出《诗•小雅•棠棣》。
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
泛指美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 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2.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①借物抒情(或者“比喻”)。
“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
“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
②用典。
“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
③反问。
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解析】1. C,“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样”错误。
2.“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前一句中“鹡鸰”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音断云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这里用典故,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既有比喻,也使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中山千日酒”使用典故,《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酒家得知此事,让刘家掘坟开棺,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使用反问,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 D 2.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1.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2.由注释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