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指导PPT优秀课件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指导PPT优秀课件

陆游的悲壮爱国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二.抓住形象,体验情感。
意境:即诗中所描写的寄寓着诗人思想感 情的景物或事物。 (常用的意象有:如:月、柳、梅、松、 蝉、莲、夕阳、西风、浮云、流水、梧桐、 鸿雁等。)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词鉴赏的考查要点
诗歌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诗歌语言: 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等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读懂原文,把握主旨。
1.知人论诗:即要联系作者的生平与主要 经历来进行鉴赏。 2.知世论诗:即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
古代诗歌常见内容有: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 离愁别绪、生活杂感等。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王维的诗画一体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孟)郊寒(贾)岛瘦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比喻朝廷小人或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 了怎么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不畏困难险阻,才能实现人生 理想。
山中留客(唐.张旭)
进行鉴赏。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著
名爱情诗,也是一首失恋者的悲
歌。男女一旦真诚相悦,之死
靡它,其情火可以焚烧地狱和
天堂。当其失恋时,入骨相思,
魂牵梦萦,无法排遣。“春蚕
到死”“蜡炬成灰”两句,早
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现在
很多人用它来表达坚贞不渝的
爱情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品味语句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 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 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
作者:李商隐
高句临描海写,,视概这 诗野由寥此首 人廓拓诗宽,展借广大而景的海来抒胸的。情怀壮阔。和景表豪象现迈尽了的收眼底。以下十 2、树木丛生,气百魄草的丰表茂现。。秋诗风中萧洋瑟溢,着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风饱萧含瑟的,激草情木摇。落表的现季了节开,阔但岛上树木繁 茂,百草丰美的,胸给襟人,生抒意盎发然了之统感一。中反国映了曹操“老 骥伏枥,志在建千功里立”业的的“烈抱士负”。胸襟。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至最后共五句

内容——广厦庇寒 ;感情——忧国忧民;意境—— 可贵品质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大体分析
龚自珍,(1792—1841)近代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又名巩祚, 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 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运用比喻和情景交融来表现这
种感情。将绵长的离愁比作是 长长的发丝,剪不断,理还乱, 无法消除。形象具体。
七、综合闯关练习
• 太湖恬亭 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的心境。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分析。
思想感情?
• 抒发了作者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
想感情。
•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练练手
•登飞来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安石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诗词的意象
•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3、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氛围)?
• 折杨柳
• 杨巨源
•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 水、杨柳、春风
• 辋川六言 • 王维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 任选一、二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
往往是从旧事物中产生的。
练练手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
用?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
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有何妙用?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学习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一、明趋势:一曲优美的《明月几时有》,愉悦了我们的精神,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感谢,像苏轼这样的伟大诗人们给我们带来的,这灿若星河、美不胜收的古代诗歌。

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更关键的是,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走进中考高考。

所以大势所趋,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看古代诗歌鉴赏在中考都考什么?怎样考?我们又该怎么做?二、考什么?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到底考什么呢(幻灯片)?我们得先看一下《临沂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幻灯片)(学生齐读):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考试说明,再放眼各地中考,课前,老师也要求大家浏览学案中2015年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一首古代诗歌,在中考时考查得最多的是什么?(生说)(幻灯片):常见考点: 1、理解内容 2、品味语言 3、体会感情三、怎么考?那我们找来部分地市的中考题去验证一下,(幻灯片显示)看看他们都是怎样考查这些考点的?同时也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否火眼金睛,从茫茫题海中、从各种考法中认出考什么,大家准备好了吗?(幻灯片):火眼金睛:【2015湖北荆州】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感情。

(2分)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2分)第一题是个填空题,看这问法考的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第二题看这问法,应该是?(生回答幻灯片显示)真是火眼金睛!不用多举例我们已经发现,中考时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法并不难,一般是几个个问题(生说),问得也很直接,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只要找找答题的规律,稍加注意,就能从容应考了。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语言赏析及情感把握薛城区舜耕中学九年级语文董雨辰一、导入: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诗词鉴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今天我们就诗词鉴赏进行专题复习。

二、复习授课:(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过渡:基于这两点,中考命题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多媒体)1、所选古诗词曲课内外基本各占50%,但是课外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2、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情景描述、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3、题型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2009年的中考更加偏重对语言品析和情感把握的考查。

4、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一般占2~5分。

过渡:而中考题型大概有以下几种:(多媒体)1、赏析古诗词中的形象、意境2、体味古诗词的语言3、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4、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过渡:因此,本节课我们的复习目标是:(多媒体)掌握古诗词语言品味和诗人情感把握的答题方法,熟悉题型,学会正确规范的答题技巧。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初探两道语言品味型的中考题:(多媒体)例一、(2009淄博) 古诗文阅读(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5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例二、(2008淄博)(一)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

(2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道题,3分钟以后请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境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境鉴赏课件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感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读了这首诗,请用自己的语言,为我 们描绘一幅图画。
春光明媚、江山秀丽—丽 春风习习、花草飘香—香 泥土融化、燕子筑巢—欢 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甜
绚丽 明净
愉悦 闲适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 “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 “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 优美。
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要点: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
手法——景中有意、景中含情 情——“闲”字突出诗人自由、闲适的心境
“老”而不“丑”正表现了自然美 景
中诗人心情的愉悦。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诗歌鉴赏的意境分析
我们怎样读诗

读诗的一般方法
读诗题——时令、事件、题材 读作者——人生遭遇、诗歌风格、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答案: 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题要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 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感”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悲愤”。
答题技巧:
1、借助诗歌意象 2、借助诗题 3、借助关键词语 4、借助背景、生平等
第二种模式 【体会情感型】
例题: 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一、描绘画面
二、体会情感
三、赏析技巧
四、品味字词
第一种模式 【描绘画面型】
例题: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 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问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案: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 闭这样一幅紧张、肃杀的塞外风光。
第二种模式 【体会情感型】
例题: 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紧扣意象 2、展开联想
3、流畅表达
真题训练: 技巧:1、紧扣意象;2、展开联想;3、流畅表达
【例3】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请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的:了解设题特点。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 从 2015 年开始已成为苏州市中考的题型之一,
平常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也经常
会接触到。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很多同学都怕做诗歌赏析题,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大家不再害怕这一类题目。
参考例题:
(问)“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中“独”字的精妙之处。
(答)“独”有独自一个人的意思。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独”字勾勒出作者孤身
登楼的身影,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答题步骤: 1、解释意思 2、描述景象 3、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
真题训练:
【例 1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展开联想、想象,但要忠于原诗; 3、通顺、流畅地表达,力求语言优美。
PPT 呈现: 1、紧扣意象; 2、展开联想; 3、流畅表达。
真题训练:
【例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 请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所展现的画面。 意象: 菊、东篱、南山
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 (情 )借助诗歌意象体味——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例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借助诗题体会——表现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勉励朋友乐观进取,体现作者豁达的胸怀。
问题: 1、请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中“独”字的精妙之处。
2、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独”有独自一个人的意思。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独”字勾勒出作者孤
身登楼的身影,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绪”比喻成丝线,新颖而别致,生动的写出了愁思之纷繁与
真题训练:
【例 8】《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委婉 含蓄的表达了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的壮志。
例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次北固山下》
5、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
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山河沦丧的痛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 昏庸腐朽等。 例如:《过零丁洋》 、《春望》、《登岳阳楼》 、《观沧海》
【例 6】《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借助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羁旅漂泊,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例 7】《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借助背景、生平体会—— 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解,表达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明确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阐释运用)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分析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鉴赏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用典、抑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以声写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以乐写哀等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寓意等)
提问方式: (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例题:
(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答)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
不已。
归纳答题步骤: 1、紧扣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 1】( 2016 苏州市中考)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 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五、总结 强调两点: 1、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2、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第三种题型 提问方式:
【赏析技巧型】
( 1)诗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题参考:
(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绪”比喻成丝线,新颖而别致,生动的写出了愁思之纷繁与难
蝶恋花 密州上元 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②,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③。
寂寞山城 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⑤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
月十五夜》诗: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此处反用其意。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案: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紧张、肃杀的塞外风光。
第二种题型 【体会情感型 】 答题技巧: 1、借助诗歌意象
2、借助诗题 3、借助关键词语 4、借助背景、生平等
常见的意象的含义:
雁:思归 蝉:高洁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离愁
柳:谐音“留” ,惜别 丝:谐音“思” ,相思 月、霜:思乡怀人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 例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饮酒》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等。
问题: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 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案:“割”字是分割开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分开,形成两种不同的自
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四、综合练习
1、阅读苏轼的《蝶恋花 密州上元》 ,回答问题。
问题: 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一语双关。既指诗人在惶恐滩惶恐不已,身陷零丁洋悲叹自己孤苦零丁,也暗示形势的险恶, 个人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对国家前途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
第四种题型 提问方式:
【品味语言型】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答案: 1、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 惊不已。
2、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例 2】《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答案: 诗人在东边的竹篱笆边采摘菊花,无意中一抬头,南山优美的景色就映入了眼帘。
【例 4】《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 1)和陆游《游山西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意境类似的两句是:
(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1 世纪教育网
2、阅读陆游的《点绛唇》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