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
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

初中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部编【中考】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中考】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_____”,将自己 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_____”;借描写_ ___之景,寄托自己的愁绪。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注秋池的夜雨。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中考考点:
1、正确诵读古代诗歌,读出节奏和 停顿。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 析诗歌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能,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乐趣。
古 代 诗 歌 常 识
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 又称古风,写法自由, 句数、字数没有严格规定,押 韵,不受平仄、对偶限制。有 五言、七言。 近体诗 指律诗和绝句。律诗 八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 有五律、七律。绝句有五绝、 七绝。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领会语言特色
阅读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回答问 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产生!
分析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种题型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可表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泊秦淮》 青春易逝的情愫: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词曲鉴赏 有答案

专题十古诗词曲鉴赏命题点分类集训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画面描写1. (2019贺州)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使至塞上》2. (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满江红(小住京华)》3. (2018恩施州)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望岳》4. (2018鄂州)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渡荆门送别》5. (2018巴中)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渡荆门送别》6. (2017张家界)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7. (2017贺州)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初三专题复习诗词鉴赏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题型分析古诗词考查内容简析古诗词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曲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
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古诗词曲相关格律知识;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创作风格;诗词曲的内容大意;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近年来,贵州省中考古诗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唐(宋)诗、宋词上,以爱国、离愁、送别、立志、爱自然、爱生活等题材为主,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这一命题趋势。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新诗基本不设题。
第三部分:解法指导赏析“三会”:一、会密码。
二、会术语。
三、会表达(格式)一、会密码:1、诗词标题2、作者风格3、注解小序4、题干提示5、意象涵义密码1:“送”、“别”——送别诗;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怀古诗;咏(题、赞、赠)+物象——写景咏物诗;“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边塞诗例: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比较两首诗词加着重号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夕”都相同,而“月”则不同。
B“夕”不同,而“月”则相同C“夕”都不同,而“月”也不同。
D“夕”都相同,而“月”也相同(2)《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委婉细腻的神情思念的句子是:《水调歌头》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是:(3)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念亲人的名篇,但产生的时代不同,怀念的对象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3、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下面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2)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
这两个分别是和。
(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外两句诗,。
他们都运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
6、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点题,点时间,赏析重点应该落在一个“好”字上。
C.颔联盛赞春雨,点出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
D.尾联实写春雨后春色满城、繁花似锦的景色。
(2)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新的含义。
请仿照例句举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例:“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海满面春风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
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7、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困境,也蕴含了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重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的感慨。
8、对王昌龄的《出塞》,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的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11、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刘禹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的“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歌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13、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的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
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理解分析:15、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按要求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2)给其中一种景物添上色彩。
(3)给这个景物添上动感。
示例:竹→翠竹→翠竹摇曳16、下面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9、古诗赏析填空。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
(杜牧《江南春》)(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 “但愿“的意思是,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感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简答。
(1)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有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请就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答:。
(2)“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
21、赏析下列这首短诗,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A.诗中“掷”字,写出了秋风的劲吹,枫叶零落之状;“脚跟前”暗含了作为抒情的主人公的“我”,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感受。
B.“噢”字委婉曲折地引出诗人的一番领悟,这领悟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一般人都有的感受,第二层蕴含了诗人独有的感受。
C.“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绿”一般象征和平、蓬勃生长,“红”一般象征流血、奋斗、牺牲,诗人道出了二者内在的联系的必然。
D.诗人说是在“经霜”后才发现这一真谛的。
“经霜”语涉双关,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又是暗喻在坎坷曲折的人生中所经受的考验。
2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参考答案:1、(1)C(2)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开放性试卷。
学生能参照题干提示的几个方面,简要讲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得分。
如有学生认为两首都喜欢或两首都不喜欢,也不必苛责,只要能讲出理由,也算正确。
2、D3、(1)B(2)C(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