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_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_试卷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1、风化:2、腐殖质:3、侵蚀:4、冰川: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9、侵蚀有什么危害?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2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二、名词解释: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9、侵蚀有什么危害?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

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

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1-4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1-4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我国地形主要平原,高原,(),(),()等。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2、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状分布。

3、()和()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火山活动与()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

5、由于受()、大气、()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

7、()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它是沙,小石子、()、()、水和空气的混合物。

它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和()。

二、选择题。

1、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2、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3、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内。

A、地核B、地幔C、地壳4、东非裂谷是两个板块拉张形成的,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B、一次大地震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5、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山洪爆发6、长白山天池属于堰塞湖,它是由()形成的。

A、地震B、火山喷发C、地壳上升7、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A、热胀冷缩B、热胀C、冷缩8、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形成的。

A、热胀冷缩B、水的冲刷C、植物的作用9、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A、地震B、岩石变成泥沙C、河流中卵石流动三、判断题。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3、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4、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5、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内不起作用。

()6、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9、侵蚀有什么危害?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9、侵蚀有什么危害?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科学复习题 乔元学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科学复习题  乔元学

第三单元(14——18课)一、填空题1、水泥加水干燥后,变成了坚硬的块状,不能再变回原来那种粉状的水泥,这是一种(不可逆变化)过程。

2、沥青加热后会由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状态,这是一种(可逆变化)过程。

3、斜搭的木版是一种简短机械,人们把它叫做(斜面)。

4、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洲桥)。

5、我国在长江上搭建的第一座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

6、武汉长江第三桥-白沙洲大桥是一座典型的(索拉桥)。

7、在公路边观察汽车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8、自行车上的齿轮不是相互咬合的,而是用(链条)连接起来的。

9、我们研究过的(、斜面、滑轮、齿轮)等都是简单机械。

10、自行车也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11、沙洋的汉江大桥是一座(平板桥)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提后画√,错的画×)1、水泥制品是不可逆过程,沥青制品是可逆过程(√)。

2、烧煤、铁生锈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3、天平称物体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5、我国是世界上第一自行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6、自行车是环保和节能的交通工具,我们应提倡多使用自行车做交通工具(√)。

7、我国第一个矿自行车竞赛世界冠军是香港的洪金宝(√)。

8、我国生产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时速可达到430千米(√)。

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世界上每年使用水泥最多的国家是( B )A、美国B、中国C、日本D、俄罗斯2、从武汉到荆门的高速公路“武荆高速”的路面是( A )。

A、沥青B、水泥C、混凝土D、石子3、东宝区境内最明显的盘山公路是( D )。

A、荆门到仙居B、荆门到栗溪C、荆门到漳河D、荆门到马河4、楼房的楼梯利用的原理是( C )。

A、杠杆B、滑轮C、斜面D、轮轴5、学校升国旗利用的原理是( B )。

A、杠杆B、滑轮C、斜面D、轮轴6、建筑工地打基础挖井利用的原理是( D )。

A、杠杆B、滑轮C、斜面D、轮轴7、我国古代的赵洲桥的桥形是( A )。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9、侵蚀有什么危害?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填空: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9、侵蚀有什么危害?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16个齿。

如果大齿轮转4圈,小齿轮转_ __圈。

2、一般我们
用等方面的特征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判断
1、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
力。

()
2、使用斜面就一定省
力。

()
3、水泥加水搅拌后过一段时间会变硬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三、连线题:
1、自行车中各个部件属于什么类型机械
链条杠杆
把手轮轴
笼头斜面
螺杆螺帽传动
能力部分
1、表格中填写的是某同学在做桥的形状或长度与承受重力的大小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2、下列表格填写的数据,是我们在做齿轮咬合实验过程中记录的,请回答问题。

3、在做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中(斜面长度一样),一个学生记录了下面的数据资料:
五、制作与实践(选择一种桥,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桥需要什么材料?
2、画出这种桥的形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我会填(19’)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我会判(20’)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对)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错)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对)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对)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错)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对)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对)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对)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错)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对)三、我会选(12’)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A、东部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A、土壤B、腐殖质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重的颗粒先沉积)A、重的颗粒先沉积B、轻的颗粒先沉积6、(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四、我会做(20’)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森林
知识部分
一、填空:
1、今年,我的身高是________厘米,体重为________公斤,与四年级时的我相比,身高和体重是 ____(填增加或减少)。

2、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植物叶中些象“格子”或“圆圈”一样的“小房间”就是植物的__________。

它们中间的绿颜色颗粒叫__________。

二、选择
1、蘑菇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属于()类。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2、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物质最多的是()
A、水
B、矿物质
C、二氧化碳
3、在草原上一条简单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

A、草
B、兔子 C 、狼
三、判断
1、通过树的年轮能够知道它的年龄。

()
2、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释放氧气的过程。

()
3、林中的蘑菇都是能够食用的。

()
4、植物是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的。

()
5、发现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是海尔蒙特。

()
四、连线题:
1、从爪的结构特点理解鸟生活的环境。

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在树枝上捕食小虫子
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合在田里捕食小动物
三趾前一趾后粗壮有钩适合在树干上生活捕食虫子
2、下列发明受哪种生物启示。

粘扣茅草的细齿
飞机苍耳的针刺
锯子鱼的鳍
船桨鸟的翅膀
水平部分
1、根据你的经验,经过你的观察与分析,请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为什么地球北半球生长的树的年轮,向北面的密,向南面的疏?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池塘群落
知识部分
一、填空:
1、在池塘里生长的植物,茎或叶中都有_____ ___,便于植物浮在水面上或通气。

2、两栖动物是指小时侯生活在中,用呼吸,长大后在生活,用呼吸的动物。

3、鱼的主要特征有。

二、选择(填序号)
1、青蛙主要依靠()捕食、依靠()游泳、依靠()呼吸。

A、后腿
B、肺
C、舌
2、下列动物中是鱼的是(),是两栖动物的是()。

A、鲫鱼
B、娃娃鱼
C、鳄
D、泥鳅
3、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有(),能够在水中呼吸。

A、鳃
B、眼
C、鳞片
三、判断
1、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
2、鱼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来自鳃和胸鳍。

()
3、青蛙发育要经过四个阶段,通常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变态发育。

()
四、连线题:
1、将下列动物与它们所属的类型连线
壁虎两栖动物
蟾蜍哺乳动物
金鱼爬行动物
鲸鱼类
技能部分1、在制作生态瓶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水草、小鱼、田螺、虾等动植物和小石头、沙等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一个生态瓶的图,标明各种物品。

②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生长提供什么?
③生态瓶中动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什么?
④沙和石头在生态瓶中有什么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公路
知识部分
一、填空:
1、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16个齿。

如果大齿轮转4圈,小齿轮转_ __圈。

2、一般我们用等方面的特征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判断
1、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
2、使用斜面就一定省力。

()
3、水泥加水搅拌后过一段时间会变硬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三、连线题:
1、自行车中各个部件属于什么类型机械
链条杠杆
把手轮轴
笼头斜面
螺杆螺帽传动
水平部分
1、表格中填写的是某同学在做桥的形状或长度与承受重力的大小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2、下列表格填写的数据,是我们在做齿轮咬合实验过程中记录的,请回答问题。

3、在做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中(斜面长度一样),一个学生记录了下面的数据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农田
知识部分
一、填空:
1、大棚在冬季节种植夏季生长的蔬菜是因为大棚里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常吃的蔬菜中,各举出两例,春夏季种植的是,秋冬季种植
的是。

3、在土壤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含有腐殖质多的土壤是。

4、种植蔬菜使用农药的好处有,危害有,所以我们要研究和采用农药展开治虫,最好的是实行防治。

二、选择(填序号)
1、下列土壤成分比较研究中()是壤土,()是沙土。

A、沙多黏土少
B、沙少黏土多
C、沙与黏土一样多
2、生物防治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向,下列防治方法中不是生物防治的是()
A、喷洒农药治虫
B、保护青蛙捉虫
C、喷洒防虫菌
3、下列农作物中,春夏季种植的是(),秋冬季种植的是()。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萝卜
三、判断
1、肥料施得越多,农作物长得越茂盛。

()
2、黄瓜是春夏季节种植的蔬菜,冬季无法种植。

()
四、连线题:
1、农作物与播种时间
2、农作物与生长环境
花生夏秋季节播种稻子湖泊与塘堰
白菜秋冬季节播种玉米土壤肥沃的水田
油菜春夏季节播种莲藕通气条件好的沙土
水平部分
1、一个同学在做化肥与豆苗生长关系实验时,记录了下列数据资料,请你解释。

2、一同学在调查了冬季大棚后,记录的相关对比数据如下: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项目考察题
一、填空
1、用显微镜看植物细胞装片的步骤是:先标本放在上,让装片中植物细胞组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然后调节和直到看清标本。

2、蘑菇一般有等结构特点。

3、当我们捆绑住鱼的尾鳍的时候,发现鱼会;绑住胸鳍和腹鳍的时候发现鱼会。

4、青蛙发育要经过四个阶段。

在其的身体结构中,因为后趾间有便于在水中游泳,又因为用呼吸,便于在陆地上生活。

二、设计实验
1、做斜面是否省力的对比实验时,通常实行实验设计。

请你按下列内容,设计这个实验。

①实验标题:
②实验研究需要的器材:
③实验过程与方法:
④实验需要记录数据:(设计实验记录数据资料表)
⑤结果分析
结果预测
2、请你设计豆苗在三种不同土壤(沙土、黏土、壤土)生长状况实验研究方案。

①实验研究需要的器材。

②实验过程与方法
③实验记录数据(设计观察记录数据资料表格)
④结果分析(预测结果):
⑤本实验研究注意事项:
三、实验填图(在线端填上适当的名称)
1、显微镜的结构
2、鱼的各种鳍
3、斜面省力实验的器材
四、实验推断与问题
一同学在调查了冬季大棚后,记录的相关对比数据如下,依照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使用温度计时,手要握住温度计的哪一个部位?温度计的酒精球在上方
还是下方?
②如何使用干湿温度计,测量大棚内湿度?
五、制作与实践(选择一种桥,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桥需要什么材料?
2、画出这种桥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