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

134效果及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症状评分:主症为烧心、反酸;次症为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流、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总分30分。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疗效:痊愈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消失,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显效为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下食管黏膜轻度炎症;有效为临床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偶有出现,短时间可缓解,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5 mm ;无效为症状及食管黏膜无改变。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为(24.2±3.1)分,治疗后(9.7±1.5)分;试验组治疗前(23.8±2.7)分,治疗后(4.4±0.9)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有效率为99.0%(痊愈8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高于对照组的89.0%(痊愈71例,显效3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3.0%(3例),低于对照组的15.0%(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中医将反流性食管炎归属“吐酸”“烧心”范畴,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异常等。

《素问·玄机原病式·吐酸》:“酸者肝木之味……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2]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与食道,和肝、脾两脏关系紧密。

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临床对照分析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临床对照分析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临床对照分析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的观察和探讨。

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前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后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中,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85-02慢性乙型肝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播率相当高,病程很长,且想要彻底治愈十分困难,乙肝病毒可以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硬化,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

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的观察和探讨,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病程在2~20年之间。

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病程在3~21年之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2)患者出现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 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 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 或经病理学证实, 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 可以不出现腹水;(3)有量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 凝血酶原活动度≤30%;(4)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量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随机对比研究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随机对比研究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随机对比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总共超过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这3.5亿人中,75%居住在亚洲。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指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原发性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在许多亚洲国家位列癌症死因的前三名。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和肝癌发病最高的国家,乙肝病毒流行率最高,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据估计约有1.2-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已公认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已往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在临床应用中均有其局限性,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抗乙肝病毒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的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现将2年来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我院2008-2009年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

入选标准:1、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史,HBsAg阳性>6个月;2、年龄>16岁的男性或女性,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3、HBeAg阳性或阴性;4、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5x105copies/ml);HBeAg阴性,DNA>5×104copies/ml;5、治疗前六个月内至少有一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在100-500u/l内;6、以往未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入选前24周内未接受过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治疗,采用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恩替卡韦组30例)为A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组42例)为B组。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A组应用恩替卡韦(博路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0.5mg/次,1次/日口服,治疗48周;对照组B组应用拉米夫定片100mg/次,1次/日口服,治疗48周;治疗24及48周时各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

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

m n , V —D A ngtecn e inrts fh T n dL rusw r 5 .9 ad4 .4 (P >0 0 ), 1 o li t nrt w r e t HB N eai ovr o e teE va VDgop ee 34 % n 8 8 % v s a o .5 A J nr z i e ee T ma ao a s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2 1 02年 1 第 1 卷 第 1 期 0月 1 9
・1 3 ・ 57
恩 替 卡 韦 、 米 夫 定Fra bibliotek治 疗 慢 性 乙型肝 炎 临床 疗效 比较 拉
孔 弘伟 王亚 东 竺添 雨 ( 中国 医药城 普 济 医院 消化 内科 江 苏 泰 州 2 50 ) 230
wi V . /d,wh l h t e s v n L t ET 0 5 mg h i t eo h rwa e e VD 1 0 mg d 0 / .b t ft e c u s s 2 we k .HBV —DNA e a ie c n e so a e o h o o r ewa e s h 7 n g t o v r in r t ,AL o - v T l n r ma ia i n r t l t ae,HBe n z o Ag a d HBe e o o v r in r t s n n i e c f a v r e r a t n r b e v d Re u t Af r 2 e s o r a - Ab s r c n e so ae ,a d i c d n e o d es e ci s we e o s r e . o s l s t 4 we k fte t e
( HB . e o s Eg t i ae twt H eern o yas n dt togop ,wt 3i ahgop O egop w sam nsae C ) M t d ihy—s p t ns i C B w r dml si e o w ru s i 4 nec ru . n ru a d iittd h x i h a g h r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研究将来自于我院2021年4月到2023年1月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

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要求。

观察组用药恩替卡韦,对照组用药拉米夫定,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55例(96.49%)]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47例(85.45%)]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对更好,但与拉米夫定相比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都能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控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这两种药物。

【关键词】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慢性乙型肝炎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存在一定的传染性,是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的。

一般患者的病程时间超过半年可以认定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的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厌油及肝区存在胀痛感,还有一部分患者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会演变成为肝癌,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1]。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在进行治疗时往往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临床上常使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对比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所表现出的疗效差异,具体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将来自于我院2021年4月到2023年1月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

(1)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28~75[均(45.82±17.25)]岁,BMI=18.9~37.1[均(25.82±4.13)] kg/m2;(2)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5~73[均(44.89±18.32)]岁,BMI=18.4~36.8[均(26.01±4.22)] kg/m2。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IL-10IFN-γ的影响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IL-10IFN-γ的影响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IL-10IFN-γ的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原有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损害,导致肝功能失代偿,临床表现为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并伴有重度肝性脑病。

HBV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作为HBV治疗的常用药物,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都是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HBV DNA合成,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减轻肝损伤程度,延缓肝细胞坏死,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将讨论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IL-10和IFN-γ的影响。

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损伤。

IFN-γ则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

研究表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时,能够显著降低IL-10水平,增加IFN-γ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改善肝脏炎症状态,有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我们将对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展望。

目前,虽然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最佳应用方案,寻找新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对照分析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对照分析

2 结 果
慢性 鼻一 鼻窦 炎鼻窦 内窥镜 手术联合 布地奈 德混悬 液治疗 , 结
2 . 1炎症介质含量 :治疗后对照组 的 I L 一 6 、 I L 一 8 、 T N F 一 0 【 及 Hs — 果显示 , 治疗后对照组 的 I L 一 6 、 I L 一 8 、 T N F 一 0 【 及 H s — C R P含量 均 C R P含量均 明显高于观察组 , 差异显著( P < O . 0 5 ) , 见表 1 。 明显高 于观察组 , 说 明鼻窦 内窥镜手术联 合布地奈德混悬 液治 表 1 两组炎症介质含量对 比( ± s , n g , L J 疗可 明显改善炎症反应。分 析其原 因在于布地奈德是一种高效 抗炎 的糖皮质激素 , 具有高水溶性 、 亲脂性 、 亲和力 , 可充分发挥 持久强效 的抗炎作用[ 5 1 。此外通过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 液 , 可 充 分保 证鼻腔 、 鼻窦 黏膜充分吸收此药 物 , 延 长药物作用 时间 , 维 持其药理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对 照组 的黏液纤毛清除 速度 、 黏液纤毛清除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 糖精 清除时间明显高 于观察组 ,表 明鼻窦 内窥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可促
( 1 ) : 5 0 — 5 张敏 , 王建 亭, 武 大伟 , 等. 慢 性鼻一 鼻 窦炎黏膜 重塑研 究进 展 鼻黏膜纤毛系统 主要 由纤 毛 、 腺体 、 纤 毛周围液 、 分泌细胞 【 J 1 .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 2 0 1 6 , 4 0 ( 2 ) : 7 5 — 7 9 . 等组成 , 对于阻止病原菌侵人 、 减少感染性疾 病发生尤为重要 。 【 3 】 史先 萍 , 周本 忠 , 王胜 国, 等. 慢性鼻一 鼻 窦炎的药物 治疗与功 窦腔 内相关 的黏液 主要 集 中流 向鼻窦开 口部位 , 利用窦 口将分 能性 内镜鼻 窦手术+ 药物综合治疗 的疗效 比较『 J 1 . 中国中西医结 泌物充分排出 , 确保鼻腔鼻窦清洁脚 。临床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 合 耳鼻 咽喉科杂 志, 2 0 1 5 , 2 3 ( 5 ) : 3 3 5 — 3 3 9 . 慢性鼻 一 鼻窦炎 , 术后 易发生黏膜 瘢痕 、 组织水 肿及炎 症反应 , f 4 】 赵 可庆 , 郑春 泉. 慢性鼻一 鼻窦炎相 关因素与继发性 纤毛功 能 致使鼻黏液纤 毛功能减弱嗍 。因此在 围术期给 予治疗对于预后 失调的研 究进展 『 J 1 . 中国眼耳鼻喉科 杂志, 2 0 1 5 , 1 5 ( 5 ) : 3 6 2 — 3 6 5 .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30例服用拉米夫定,30例服用恩替卡韦,定期复查肝肾功能、HBV DNA 及乙肝三系,观察治疗12、24、48周时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拉米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恩替卡韦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较拉米夫定组高,且自24周始恩替卡韦组的血清HBV DNA表达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

两组患者均有持续的应答,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恩替卡韦在治疗过程中更能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标签: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2]。

针对CHB,抗病毒治疗已公认是治疗HBV的关键措施[3],核苷类似物[4]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5]、拉米夫定[6]、阿德福韦酯[7]、替比夫定等[8]。

而拉米夫定是迄今我国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首选药物之一,临床已有其成熟的治疗方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能迅速降低HBV-DNA 滴度、提高ALT 复常率、显著改善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进入临床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各方面的临床疗效,选取既经济又合理且疗效高的药物来进行推广,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患病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8 . 0 2 9
中图分类号 : R 5 7 5 . 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l 8 _ o 0 7 7 - 0 2
病毒 ( HB V) 感 染 ] 。2 0 1 3年 1~1 0月 , 我 院共 收治
后4 、 1 2 、 2 4周采 集患 者清 晨 空腹 静 脉血 5 mL , 用 全
自动 生化 一体 机 检 测 血 清 谷 丙 转 氨酶 ( A L T) 、 总 胆 红素 、 白蛋 白 、 凝血 酶原 活动 度 ( P T A) 、 肌酐 , 计 算 国 际标 准化 比值 ( I N R ) 。
山东 医药 2 0 1 5年第 5 5卷 第 1 8期
拉 米 夫 定 与 恩替 卡 韦 治疗 乙肝 病 毒 相 关 的 慢 加 急 性 肝 衰竭 近期 疗 效 比较
丁艾 昆 , 郭利伟 。 董 格 峰 ( 山 东大学 附属 济 南传 染病 医院 , 济南2 5 0 0 2 1 )
摘要 :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 ( L A M) 、 恩替 卡韦 ( E T V) 治疗 乙肝病毒 ( H B V) 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 A C L F ) 的近
肝衰竭症状 、 体征明显好转或基本 消失 , 肝功能 疫调节药物 , 排除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 自身免 效 : 胆 红 素降至 正 常 的 5倍 以下 , P T A> 疫 性肝 炎 , 乙醇 及 药 物 等 引 起 的肝 损 伤 。其 中采 用 指 标 明显好 转 ( L A M 治疗 2 8例 ( L A M组) , 采用 E T V治 疗 5 2例 4 0 %) , 各 类指 标无 明 显 波动 ; 无效 : 肝衰 竭 症 状 、 体 ( E T V组 ) , 两组 性别 、 年龄、 病 情具 有 可 比性 。 征 较前 无好 转 , 肝功能恢复较差 ( 总 胆 红 素 未 降 至 A<4 0 %) ¨ 。 1 . 2 治疗 方法 两 组 均 给 予 系统 规 范 的 内科 综 合 正 常 的 5倍 以下 ,
评价 肝 功能 , 计 算 公式 为 : 3 . 8 l n [ 胆红 素 ( mg / d L ) ]
+1 1 . 2 I n ( I N R)+ 9 . 6 I n [ 肌酐 ( a r g / l a L ) ]+6 . 4 。 1 . 3 . 3 不 良反 应 观 察用 药过 程 中患 者有 无 消 化
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8 0例 HB V相关 的 A C L F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接受 L A M治疗 2 8例 ( L A M组 ) , 接受 E T V 治疗 5 2例 ( E T V组) , 于 治疗 前 及 治疗 后 4 、 l 2 、 2 4周 检 测 两组 肝 功 能指 标 和 生化 指 标 , 进 行终 末 期 肝病 模 型 ( ME L D) 评分 , 观察病毒学指标 的变 化 。结 果 治疗 2 4周时 E T V组 有效率 优于 L A M组; 治疗 4 、 1 2 、 2 4周时 E T V E T V较 L A M能 更好地改善 H B V相关 组 HB V D N A转 阴率 均明显高于 L A M组 ; 治疗 4周 时 L A M组 P T A水平低 于 E T A组 , 治疗 l 2周及 2 4周时 E T V组 总胆红素 、 白蛋 白、 P T A及 ME L D评分均优于 L A M组 ( P均 < 0 . 0 5 ) 。结 论 的A C L F患者 的各项指标 , E T V近期疗效优于 L A M。 关键 词 : 乙型肝 炎病 毒 ; 慢加 急性 肝衰竭 ; 恩替 卡韦 ; 拉米夫定
1 . 1 基 本 资料
HB V相关 A C L F患 者 8 0例 , 男5 2
பைடு நூலகம்
道症 状 ( 恶心 、 呕吐、 胃部不 适 ) 、 头晕 、 乏力 等症状 。 1 . 4 疗 效评 价标 准 采用美国 A B I 公司 7 5 0 0实时 定 量 扩 增 仪 进 行 HB V D N A定量 , 以 HB V D N A< 1 0 0 0 c o p i e s / m L为 阴性 , 计算治疗 4 、 1 2 、 2 4周 时 的 HB V D N A转 阴率 。治疗 2 4周 时评 价两组 疗效 。有
例、 女2 8例 , 年龄( 4 5 . 6 3±1 2 . 9 0 ) 岁, 均 符合 《 肝 衰
竭治疗指南》 … 中的诊断标准 。A C L F早期 2 4例 ,
中期 3 6例 , 晚期 2 0例 。患 者 H B s A g和 HB V D N A
均 阳性 , 近6 个月内未使用过核苷( 酸) 类似物及免
1 . 3 . 2 终 末期 肝病 模 型 ( ME L D) 评分 采用 ME L D
H B V相 关 A C L F患 者 8 0例 , 分 别 采 用 拉 米 夫 定 ( L A M) 和恩替 卡 韦 ( E T V) 抗 病 毒 治 疗 。现 回顾 性
分析 其 临床 资料 , 旨在为 临床 合理 用药 提供 依 据 。 1 临床 资料
慢加 急性 肝 衰竭 ( A C L F ) 是指 在 慢 性 肝 病 基 础
1 . 3 . 1 肝 功能 及 生化 指 标
分 别 于 治疗 前 及 治 疗
上, 在某些 诱 因 和 ( 或) 急 性 损 伤 等 因 素 的作 用 下 , 短期 ( 常 指 4周 ) 内 出现 急性 肝 功 能 失 代 偿 的一 组 临床 症候 群 ¨ ] 。 引起 A C L F最 常 见 的病 因为 乙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