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的语境解读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歧义语句分析

歧义语句分析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 犬、狂犬的决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 烈拥护和支持。
例6、他原来住在这里。
[不同理解] “原来”既可作时间名词,也可作副词。
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例7、他的笑话讲不完。
“笑话”可指能引人发笑的谈话或故 事,也可指供人当作笑料的事情。
例8、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不健康。
词义不同造成歧义
例9、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 来,他手里还提着一篮水果。
2、妈妈,我想起来了。
这句话中的“起来”有两种读法,两种意 思。轻重音造成歧义,可以利用异读法消除歧 义,“起来”一重读qǐlái,一轻读qilai。结构 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以利用增删法消除歧义, “想起来”可以改写为“想起床”,或者“想 起这件事来”。
3、连鸡也不吃。
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意思是食品不 好,另一种意思是胃口不好。语义关系不 明造成歧义,可以利用语境法消除歧义。在 “连鸡也不吃”前加一句话“这东西丢在 地上”,或者在“连鸡也不吃”之后加上 一句“难怪人长得这样瘦”,有了语境, 歧义自然消失。
有两种或多种意义的语句
歧义语句
一、造成歧义的原因
例1、这个人好说话,你去找他说吧。
[不同理解]“好”既可读作hào,“爱好”、“喜 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
例的意2、思。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不同理解]“长”既可读作zhǎng,“生长”的意 思;也可读作cháng,“长度长”的意思。
4、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和家里 赌气跑到北京来打工,这是她的不对 。
“她”指代不明,可以指三妹,也可以指 葛姐。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可以利用改换法 消除歧义,“她”改为“自己”,或者改为 “葛姐”。

什么是语义歧义?

什么是语义歧义?

什么是语义歧义?语义歧义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存在多个可能的解释或理解方式,导致信息的不明确或模糊。

它通常发生在词语、短语、句子或语境中,使得接收者难以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或所传达的信息。

造成语义歧义的原因可以是多样的,包括词语的多义性、短语的歧义、句子结构的模糊或语境的不明确等。

下面我们逐步来思考这个问题:1. 词语的多义性:语言中的很多词语具有多个意义,这使得在特定语境下可能会引起歧义。

例如,英语中的词语"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具体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2. 短语的歧义:有些短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例如,短语"看见了一个小孩"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了一个小孩",也可以理解为"小孩看见了我",具体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推断。

3. 句子结构的模糊:有时候句子的结构可能导致歧义。

例如,句子"我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女孩",也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她看见了我",具体的意思需要根据语法和语境来分析。

4. 语境的不明确:语境是理解语义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句子"他去了银行"在对话中可能指他去了办事,而在新闻报道中可能指他去了抢劫。

为了避免语义歧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清晰表达:尽量使用准确、明确的词语和短语,避免使用模糊或有多义性的词语。

2. 上下文提示:在表达中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信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

可以通过陈述背景、给出相关细节或提供解释来减少歧义。

3. 语法结构:注意句子结构的合理性和清晰性,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4. 澄清和确认:如果感觉到可能存在歧义,及时澄清并确认对方的理解。

可以通过提问、解释或重述来确保双方的理解一致。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总结归纳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存在歧义的情况。

句子歧义指的是语句中的词语或语法结构使得其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给人带来理解上的困惑或混淆。

本文将总结归纳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句子歧义,并对其解释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词语的歧义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词语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句子的意思也会因此而产生歧义。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例 1:他很坏。

这句话中的“坏”一词可以有多种解释,可能表示这个人品德不好、行为不良,也可能指的是他的技能不错、很厉害。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是哪个意思。

例 2:她学习很"高"。

这句话中的“高”可以指她学习成绩很好,也可以指她的身高很高。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我们可以判断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词语的歧义会影响句子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词性的歧义在句子中,有些词语的词性会产生歧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词性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而这也会导致句子的含义不同。

下面是几个例子:例 1:他喜欢读书。

这句话中的“读书”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他喜欢阅读。

但是如果把“读书”解释为名词,句子的含义就变了,变成了他喜欢读书的活动或场所。

例 2:我们晚上去公园玩。

这句话中的“玩”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我们晚上去公园进行游玩活动。

如果把“玩”解释为名词,句子的含义就变了,变成了我们晚上去公园游玩的场所。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词性的不同会导致句子的含义产生歧义。

在理解句子时,我们要注意词性的转换和上下文的语境。

三、语法结构的歧义有些句子存在歧义是因为语法结构的使用不当或不明确。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例 1:我们打算明天去北京参观长城。

这句话中的“明天去北京参观长城”可以理解为我们明天要去北京参观长城,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打算明天参观长城,地点就是北京。

歧义的辨析与分解

歧义的辨析与分解

明确概念
一、歧义的定义:
一个短语有两歧或多歧的 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 释,叫句法歧义现象。
牛奶面包
想起来了
探究原因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原因
反对老师袒护学生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原因一:短语的构造 层次不同
讨论:
学生家长 翻译小说 她原来在这里 他走了两小时了
每个短语有哪几种可能的理解?
原因二:短语的语法 结构不同 原因三:短语的语义 结构不同 原因四:多层定语 位置不当
解决方法
三、歧义的分解方法
1、设置具体语境
2、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3、变换句式
实战运用
四、高考对歧义的考查方式:
1、歧义的分解;
2、歧义的辨析。
实战运用
1、下面的句子有歧义,请在其前面或后 面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 确:
① ②
我要炒肉片 开刀的是他父亲
实战运用
2、下列新闻标题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小结
五、小结
1、歧义的定义; 2、歧义产生的四种主要原因;
3、分解歧义的三种方法;
4、歧义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
作业
六、课后作业:
1、搜集生活中句法歧义现象的例子, 在班上讨论产生歧义的原因;
2、再查找一些病句题中有歧义的选项, 进一步提高辨析歧义病句的能力。
歧义的辨析与分解
……操与宫坐久,忽闻 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 可疑,当窃听之。”二人 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 曰:“缚而杀之,何如?” 操曰:“是矣!今若不先 下手,必遭擒获。”遂与 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 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 杀。宫曰:“孟德心多, 误杀好人矣!” ……

论“歧义”

论“歧义”

论“歧义”在语言学中,歧义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释或意义。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那么就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歧义”这个话题,分析其原因、种类以及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歧义的原因在于语言本身虽然是一种相对精确的符号系统,但它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同一单词可能有不同的词性,而不同的语境、语调、语速等也会影响某个单词的含义。

同样,某些表达方式的语法结构也会导致歧义,比如复合句和倒装句等。

其次,歧义有很多种类。

最简单的是词义的歧义,即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边的岸边。

还有语法上的歧义,即相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他看到了女孩和她的妈妈”,是指女孩和女孩的妈妈还是女孩和说话者的妈妈不清楚。

再比如语气和语调上造成的歧义,例如两个人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过来,一个人说“天啊,她好漂亮啊”,有可能是在称赞她的美貌,也可能是在惊讶她巨大的体型。

最后,歧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歧义的存在导致我们经常需要进一步询问或者解释,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沟通上的不便。

有时候,歧义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医疗错误、法律纠纷等。

在商业活动中,歧义也给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不满。

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语言的语境和语气,确保自己的表达清楚、简洁、准确。

如果对方的话有歧义,我们也需要善于主动询问和解释,以便彼此更好地理解。

对于某些场合的语言,可以提前进行共识、定义,减少歧义的出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文章时注意逻辑、文法等方面,以确保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综上所述,歧义是语言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歧义的本质和存在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就能更好地减少歧义产生的风险,提高沟通效率和交流质量。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ambiguity 语言学分类

ambiguity 语言学分类

ambiguity 语言学分类Ambiguity(歧义)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

它指的是语言中存在多个可能的解释或理解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中容易出现误解或不确定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歧义的分类和例子。

一、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句子或短语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她看见了那个高个子男人有点喜欢他。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她看见了那个高个子男人,她有点喜欢他。

”另一种是“她看见了那个高个子男人有点,喜欢他。

”这种歧义通常是由于词语的位置或语法结构的不明确造成的。

二、词语歧义词语歧义是指一个词或短语可以有多个含义或解释。

例如,“我在银行工作。

”这句话中的“银行”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江边。

又如,“我在图书馆看书。

”这句话中的“看书”可以指阅读,也可以指照看书籍。

这种歧义常常是由于词语的多义性或上下文的不明确导致的。

三、语用歧义语用歧义是指语句的含义依赖于上下文或语境,同样的话语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例如,“你有没有时间?”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询问对方是否有空闲时间或是否有安排。

又如,“请你帮个忙。

”这句话的具体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帮忙搬东西、帮忙写论文等。

四、语音歧义语音歧义是指语音的表达方式可以有多种解释。

例如,“我喜欢吃鱼。

”这句话中的“鱼”可以指鱼类食物,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名字“于”。

又如,“我要买个苹果。

”这句话中的“苹果”可以指水果,也可以指电子产品。

这种歧义通常是由于发音相似或语音重音不明确造成的。

五、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可以有多个解释。

例如,“我走进了房间。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我进了房间并且走了进去。

”另一种是“我进了房间并且走到了里面。

”这种歧义通常是由于省略或连接词的使用不明确导致的。

六、语境歧义语境歧义是指句子的含义依赖于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

例如,“我去医院看望了他。

”这句话中的“他”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是指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2. . 1 3 No 5
S o .2 0 e . O6
歧 义 的语 境 解 读
刘 兴林
( 徐州师范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1 1 2 16)
[ 关键词 ] 歧义 ; 主动歧义 ; 篇语 境 ; 语 语篇 内语境 ; 语篇 外语境 [ 摘 要] " 3前歧义研究领域有一些基本问题 , - 如歧义 的界定、 句法歧 义和语境歧义 的分类 以及歧 义与 语境 的关系等等 , 尚未妥善 解决, 这大大制约和阻碍 了歧义以及 相关领域研 究的发展 。实际上 , 歧义是在 交际 中产生 的. 义研 究不能脱 离语境 。交际过程 中如 果受话者 ( 歧 听读 者) 言语 片段 有不止 一种理解 就产 生歧 对
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定义可以大致概括为
“ 歧义 是指 同一语 言 形式 表 达几 种 不 同 意义 的现 象” 。从 这 些 研 究 中我 们 可 以发 现 : 者们 主要 学 侧 重 于研究语 法歧 义 ( 尤其 是 句 法歧 义 ) 大多 数 ;
的研究是静态描写 , 没有或很少考虑到语言使用
程。

歧 义 研 究 反 思
根据 尤 庆 学 的 统 计 , 1 目前 歧 义 的 定 义 有 “ 不下 二 十种 ” 多 , 映 了研 究 者 在歧 义定 性 认 之 反
产 生上述 诸多 问题 的 一个 重 要 原 因 是 , 在歧 义研 究 中未能 充分考 虑交 际 因素 的影 响 。歧义 是 在 言语交 际 中产 生 的 , 因而 不 能 脱 离交 际来 讨论 歧义 。 在歧 义 研究 中强 调 交 际性 具 有 重 大 意义 。 首先 , 歧义 研究 不应仅 仅研 究静 态 的语 言 , 而应将 言语 活动 的相关 因 素 ( 别 是 交 际 者 因素 ) 特 纳入 研究 范 围之 内 , 为这 些 因素 与歧 义 产 生 有 密 切 因 关 系。其 次 , 调歧 义 只有 在 交 际 中产 生 还 可 以 强 大大 缩小歧 义 的范 围。传 统 的歧 义界 定有 将歧 义
的其他 因素 ; 少数研 究者 注意 到语境 的作 用 , 相对 于“ 句法 歧 义”, 出 “ 境 歧 义 ” 提 语 的概 念 儿 , 即
认为存在句法歧义和语境歧义两种不 同的歧义。
和多义混为一谈的嫌疑。歧义和多义都是指一种
[ 收稿 日期 ]0 60 -6 20 -40 [ 作者简介 ] 刘兴林(9 5 ) 男 , 16 一 , 江苏泰州人 , 徐州 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义 . 篇 内语境 与语 篇 外语 境 信 息 充分 与 否 , 语 对是 否 产 生歧 义起 决 定性 的作 用 。
[ 中图分类号 ] H 3 0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4 5 2 0 ) 506 - 076 2 ( 06 0 -0 90 5
近 年来 , 言学 、 语 语用 学 、 辞学 、 修 心理 学等 诸 多 学科 领域 的不少 学者对 歧义 和语境 进行 了较 为 深 入 的研 究 , 表 了大量 的研究 成果 。但是 , 目 发 到 前 为止 , 义研 究 中仍 然 存 在 着 不少 尚未 妥 善解 歧 决 的 问题 。歧义 是 如何产 生 的?歧义 的影 响机制 到底 是什 么 ?语 法 ( 法 ) 义 与 语 境 歧 义 的分 句 歧 类标 准 是什 么?歧义 与语 境的关 系是什 么 ?就我 们所 知 , 目前 为 止 还没 有 人 对这 些 问题 进行 系 到 统 的研究 , 出令 人 满 意 的解 释。这 大 大 影 响 和 作 阻碍 了歧 义及 相关领 域研 究的进 一步 发展 。我们 认 为 , 义只有 在言语 交 际 中才会 产 生 , 歧 言语 交 际 离 不开语 境 , 而歧 义 研究 决 不 能 脱 离语 境 。本 因 文 准备从 这一角 度 出发 , 义进 行重新 考察 , 对歧 以 求教 于 同行方家 。
切分而成 , 因而容易产生误导。第三 , 歧义研究 中 存在着非常奇怪 的现象 , 句法歧义研究 的是静态 的语 言 , 不考 虑 交 际 因素 , 离交 际语 境 ; 脱 而语 境
歧 义却 基本不 考虑语 言 ( 句法 ) 因素 , 者 均未 能 两 全 面考 虑歧 义 的影 响机 制 。第 四 , 对歧 义 的动 态 特 征认识 不够 , 能 准确 描 述 歧 义 的 动 态变 化 过 不
维普资讯
言语表 达形 式有 不止一 种意 义 。但 是 两者并 不相 同 。多 义是 静态 的客 观存 在 , 义 是 动 态 的 不 同 歧 理解 。不论 言语 片 段 自身 是 否 多 义 , 只要 在 语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5期
20 年 9 月 06
徐 州师 范 大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f uhuN r a U i( hl o h n oi cecs dt n .o X zo om l n. P i sp yadSca Si e E io o l n i

而王 维成 J歧义 之所 以成 为 歧 义就 是 因为 人们 ‘ ‘ 在动 态 的理 解 上 发 生 了分 歧 ” 论 断 , 的 以及 王 本 华 只有语境 句 的多 义 才 是歧 义 的观 点 , 没有 并 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总 体 而 言 , 歧义 研 究 方 面仍 然 存 在着 一些 问题 。首 先 , 义 的界 定 是 一 个 棘手 歧 而又不 得不解 决 的 问题 , 目前 为止 学 界 在这 方 到 面分歧 很大 , 尚没 有普遍 接受 的歧 义定 义 。其 次 , 目前普 遍认 同的 句法歧 义 和语 境歧 义 的划分 是歧 义 研究 历史 阶段 的产 物 , 非按 照 统 一 标 准科 学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