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

中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

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

诛之,那么不可用诛;不诛,那么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6那么可也?”孟子对7曰:“凶8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9乎沟壑,壮者散而之10四方者,几11千人矣;而君之仓廪12实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14,是上慢15而残下16也。

曾子17曰:”戒之戒之!出乎尔18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19也。

君无万焉20.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21矣。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以下词组。

1.莫之死()2.如之何()3.凶年饥岁()4.莫以告()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答复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

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

曾子说过:‘警觉啊,警觉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

您不要怪罪他们了。

(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邹与鲁哄》原文及译文

《邹与鲁哄》原文及译文

《邹与鲁哄》原文及译文赏析邹与鲁哄邹与鲁哄①。

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③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阅读训练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百姓为什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样解答的?先说凶年百姓抛尸荒野、流离失所而有司不去赈济,再引用曾子的话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告诫统治者不要推行暴政要施行仁政。

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即莫死之)2.如之何(对…怎么办)3.凶年饥岁(饥荒之年)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A.诛之反之B.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而民莫之死也C.出乎尔者此古方尔D.君行仁政人之才行二:(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

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

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

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

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游于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

”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

”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

”新垣衍许诺。

鲁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鲁人投其籥,不果纳。

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固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

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平原君欲封鲁连,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邹与鲁哄词类活用

邹与鲁哄词类活用

“邹与鲁哄”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闵公元年》,原文为:“齐人迁阳,使栾氏、栾宾傅其子。

宾字季,季使过于鲁,鲁人以为敏。

宾归,齐人使栾氏守于鄁。

宾曰:‘齐人患我甚,其将以我为戮乎!’宾遂行。

请复命于周,而请伐齐,为齐难也。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以是赐鲁,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

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词类活用如下:
齐人迁阳:迁,使动用法,使……迁走。

公使展喜犒师:犒,名词作动词,犒劳。

齐侯未入竟:竟,名词作动词,进入国境。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亲,名词作状语,亲自;玉,名词作形容词,珍贵的。

使下臣犒执事:执事,名词作动词,执行任务。

室如县罄:县,通“悬”,名词作动词,挂。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邹与鲁哄”中词类活用的信息,建议阅读相关
文献,或者咨询汉语言学者。

2019年中考文言文作品【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年中考文言文作品【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年中考文言文作品【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
屯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很多中考生一直在文言文阅读上难以取得高分,文言文阅读需要大家做练习题,这样才能积累文言文阅读答题经验,下面为大家带来2019年中考文言文作品【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中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取得高分。

作品【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当之陆口
(2)肃于是越席就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2)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联系《孙权劝学》,说说吕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作用。

【答案】
1、(1)到,往(2)接近、趋向
2、(1)吕将军的功绩名望日益显赫,不该用老眼光去看待他。

(2)准备用什么办法去防止意外发生呢?
3、《孙权劝学》中吕蒙能够听取孙权的劝告通过学习增长个人才略。

本文则更为真切地展现了吕蒙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远见和谋略,令人叹服。

4、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肃对吕蒙才干的赏识和惊叹。

高中文言文练习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练习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共25分)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

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①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

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②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

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

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

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

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昔者管夷吾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

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功名不立,非智也。

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

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

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

”乃自杀。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注】①信:伸张。

②衡秦:与秦“连衡”。

衡,通“横”。

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保守..:保卫,守住..聊城,不敢归保守B.不耻其身在缧绁..:累赘,牵累..之中缧绁C.颜色..:表情,神态..不变,辞气不悖颜色D.天下震动,诸侯惊骇..:惊慌,害怕..惊骇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鲁仲连乃.为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而.威不信于齐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C.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又何间.焉(2)阡陌..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分)(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2分)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

阡陌,田间小路。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一: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注释】(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3)[讠宣]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邹与鲁哄
? 邹与鲁哄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

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

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6则可也?”孟子对7曰:“凶8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9乎沟壑,壮者散而之10四方者,几11千人矣;而君之仓廪12实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14,是上慢15而残下16也。

曾子17曰:”戒之戒之!出乎尔18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19也。

君无万焉20.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21矣。


注释:1哄:斗,交战。

2穆公:邹国国君。

3有司:官吏。

4莫之死:即莫死之。

5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如之何;怎么办。

7对:回答。

8凶:荒。

9转:抛弃。

10之:往。

11几:几乎。

12仓廪lìǖ:粮仓。

13实:充实。

1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下:下面的百姓。

17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尔:你。

19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训练]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2.如之何()
3.凶年饥岁()
4.莫以告()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

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

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

您不要怪罪他们了。

(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


参考答案
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
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施行仁政的主张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
3.艰难困苦的岁月。

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