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1】一、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 B.液氧 C.食盐水 D.清新的空气4.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A.木炭 B.硫 C.石蜡 D.磷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7.“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组织作用形成病变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8.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时生成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A.催化剂 B.氧化剂 C.生成物 D.反应物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

共16分)9.(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3页2022年3月23日;第2页共3页(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分)某淡黄色固体A ,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 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 ,试推断: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生活物质进行鉴别。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或所加物质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移走蒸发皿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3.认真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能获得知识并学会探究方法。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白光,放热,烧杯壁上有水滴生成4.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五氧化二磷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5.区分下列四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错误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过氧化氢溶液和水(二氧化锰)C.红磷和硫磺(看颜色)D.二氧化硫和氧气(闻气味)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7.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C.左边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伽利略说:“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Fe+O2点燃Fe3O4B.3Fe+2O2点燃Fe3O4C.2Fe+O2点燃2FeO D.Fe3+O4点燃Fe3O4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有大量白雾产生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产黑色固体10.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C.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1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不能净化水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利用蒸馏方法可以淡化海水D.水直接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白光,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制作氮肥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D.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用作保护气14.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的辩论赛中,某小组为正方(空气中氧气会耗尽),下列事实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地球人口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达30%15.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16.自然界中的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________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单元测试题九年级化学第I卷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40分)1.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 潜水B. 急救C. 灭火D. 气焊2.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 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B、标准状况下,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A、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3.许多人初到西藏会发生高原反应, 身体不适, 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的什么原因造成的()C、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D、氧气含量减少, 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含量增加E、氧气与氮气比例不变, 但一定体积空气中气体质量减少F、二氧化碳含量增大4.今有A.B两质量相等的固体, 其中A为纯氯酸钾, 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 均完全反应, 得到的气体量与时AA B C D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灯, 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医用生理盐水A、C.雪碧饮料 D.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B、7、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 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

下列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C、生成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D、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E、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结构不同,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8、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生成黑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加热铜片, 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11.下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2、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积极植树造林C.公共交通出行 D.焚烧作物秸秆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液氧可用作燃料C.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入高锰酸钾C.收集氧气 D.氧气验满5、下列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低温下氧气可能变成淡蓝色液体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6、如图是一种简易便携式制氧器,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该装置不能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C.排出的氧气可用于给病人输氧,这利用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D.加湿过滤仓能使氧气湿润,说明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避免收集到的气体不纯C.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9、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化学笔记,其中有错误的是()A.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锥形瓶、烧杯B.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C.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B.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的更快,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11、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为B。

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B. 铁丝C. 红磷D. 硫粉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所以答案为C。

3.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 氧气极易溶于水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解析:A.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一描述正确;B. 氧气有三态变化,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正确;C.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是极易溶于水,所以该选项错误;D.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正确。

答案为C。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大试管、集气瓶B. 烧杯、玻璃棒C. 酒精灯、铁架台D. 导管、单孔塞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大试管(反应容器)、集气瓶(收集氧气)、酒精灯(加热)、铁架台(固定仪器)、导管和单孔塞(导气)。

而烧杯和玻璃棒在该实验中不需要,答案为B。

5.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B. 石蜡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C.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D.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它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2-
第二单元练习
2.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某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
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
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A )
①保护青山绿水 ②就地焚烧落叶 ③减少燃煤使
用 ④近距离出行选择步行代替私家车 ⑤燃放烟
花爆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
第二单元练习
验证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
-8-
第二单元练习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区分氮气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

C.除去密闭容器内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利用木
炭燃烧
D.除去氯酸钾中的氯化钾:加热固体混合物
-9-
第二单元练习
9.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D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
B.如果红磷过量,则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超过原有空气体积的

C.若装置漏气,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该实验可说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0-
第二单元练习
10.某同学误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
①蜡烛燃烧:包含物理变化与化
接用手拿
学变化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
②百炼成钢:物理变化
对着有人的方向
C.对先后顺序的认识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①先预热,然后对准试管里固体 ①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
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燃料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 ②氮气的沸点低,可用作保
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护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2.2022年杭州亚运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应提倡“绿色亚运”。

为响应这一主题,下列建议不可取的是( )A.购买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D.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B.蔗糖C.加碘盐D.二氧化碳4.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过氧化氢水+氧气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6.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可代替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性质不变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用激光笔点燃能减少实验误差10.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列相关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1.(6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⑤水蒸气五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综合测试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综合测试题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下文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综合测试题,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42分)1.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体积含量为21%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紫色火焰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3.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都有二氧化锰,它们充当的角色分别是( )A.都是催化剂B.前者是催化剂,后者是反应物C.都是生成物 .D.前者是生成物,后者是催化剂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茅台酒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红牛饮料5.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下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A.12.8LB.2.0LC.2.7LD.2.9L14.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A.二、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32)分)15、空气中大约占0.94%,约占21%,、和二氧化氮气体是空气污染气体。

16. 现有如下几种物质:①洁净空气,②液氧,③高锰酸钾,④干冰,⑤自来水,⑥冰水混合物,⑦氯酸钾。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在氧气瓶中燃烧硫和铁丝时都要事先放少量水,但它们作用不同,前者是,后者是。

1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
15.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4)
17.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以推断:
A是;B是;C是;D是。

18.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②,
③,④……(只答四点即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⑵甲进行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⑶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有白烟产生的那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9.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

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

⑴假设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

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
20、右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_____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
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21.右图表示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按示例填空:
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
B部分:,例:;
C部分:,例:;
22.下面这则短文是某科普杂志上一篇文章的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叁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 A A C D C B D B B C D B C C
二、非选择题
16.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17. (1)金属钠颜色为银白色 (2)密度比水小 (3)熔点低 (4)硬度不大
18.⑴都是燃烧,都放热,都有氧气参加,生成物都是一种,都是氧化反应等;甲的实验有蓝紫色火焰或乙的实验有白烟等;⑵液态;⑶略。

19.假设大明的正解,答: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内气体试样,将其打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包装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0.⑴a⑵b⑶a,导管口向水中冒出的气泡的速度。

21.B: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C: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铝+氧气→三氧化二铝
22.(1)不是同种物质 (2)木条燃烧,并且比在氧气中更剧烈 (3)减少含碳或氮气体的排放,禁止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