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图片素材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两弹元勋邓稼先49页PPT

初一语文:两弹元勋邓稼先49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的法。— —西塞 罗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初一语文:两弹元勋邓稼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语文版
顾 迈 南
先“ 两 弹 ” 元 勋 邓 稼
作者简介
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 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 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 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 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 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 罗庚传》等。
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用同义词替换,
要求做到语句基本通顺。
(1) 有一段时间,国际上一批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忽然“失踪”了。 “失踪”可以换成 销声匿迹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 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可以换成 屈指可数 (3) 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 地算了九次。 “日夜连轴转”可以换成 夜以继日 (4) 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 翻滚的蘑菇状烟云。 “浩瀚”可以换成 广阔无边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 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 巨大代价的事迹。
[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 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 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 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 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
业的年月”这部分有原
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 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 弹,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 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 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 块干吧!"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精品PPT课件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精品PPT课件

5、快速阅读课文,将文中富有表现力 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或其他细节描写 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 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 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的描绘。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苦 经受艰难困苦。辛,辣。茹,吃。
汗马功劳
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 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
风尘仆仆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 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 指有极大功绩的人。 蓦地 突然。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 鼓励周围的年轻人;
再如,跟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线没日没夜 地干,试验成功后,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 是零。
(2)邓稼先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 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 无所谓什么权威。
4、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 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 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家,但为了 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 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 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坚定的意 志和坚强的信念。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 私奉献。
邓 2、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稼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先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9 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9 语文版

顾迈南 体裁:人物通讯
邓稼先(1924— 1986),核物理学家。50 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 讲坛上“消失”了,他的 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 茫茫戈壁。1986年,积劳 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 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 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 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 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 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 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 问记、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 侧记、散记。
3,默读·概括
几句话语
1、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 了!(第3节) 爱国、自强
2、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 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 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第3 节) 执着坚强、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3、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第4节) 平易近人、真诚谦虚 4、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第 14节) 身先士卒、尽职忘我、崇高的责任感 5、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热爱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
一百多年以前,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 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 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1964年10月 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 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 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 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 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继续 推进核武器的发展,提高核武
器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化阶段
90年代至今,中国开始对核 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核
武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邓稼先在核武器发展中的贡献
领导作用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 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领导贡献。
关键技术突破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 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 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声誉
邓稼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被誉为“两弹元勋”。
02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 探索核武器的发展,初步建立
了核工业体系。
突破阶段
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第 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标志着中 国成为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艰苦奋斗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艰苦 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
邓稼先的国际影响
国际声誉
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享有崇高 的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交流
邓稼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
国际合作
邓稼先倡导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 各国的科技合作,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经历
邓稼先先后在西南联大、 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祖国 ,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邓稼先的成就
两弹元勋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之一,邓稼先在原子弹、 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问题 3.作者为什么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 传的 背景音乐?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精品课件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 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 和坚强的信念。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的 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 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做出了 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再如,有一次,地下核装置试 验时,突然测不到信号,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带领 大家讨论到天亮,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力做 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故障。
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刀霜剑
寒风像刀子,冰霜像剑一样刺人 的皮肤。泛指冬天气候寒冷,也 比喻十分恶劣的环境。
本文体裁是什么?
通讯
通讯
1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 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 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强的时间性。④描写的形象性。 3、本文属于人物通讯。
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 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 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 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 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位于发射场西北方向的东风航天城,远处是茫茫戈壁。 胡杨树生存于大漠和戈壁之中,以抗盐碱、耐 酷寒而著名。
神舟九号 宇宙飞船
发射场的地下控制室,1966年10月27日,中国 在这个发射场进行首枚核导弹试射,当时7名 勇士冒着生命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指挥和操作。
顾迈南,女,山东 章丘人,新华社专职科 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 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 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 大事件。她与人合作写 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 罗庚》,出版了专著《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 之路》、《炎黄之光》、 《华罗庚传》等。
顾迈南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