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圣才出品】

通论二十一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21.1 复习笔记一、古代的注音方法现存的古代文献典籍中保留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譬况(1)譬况,即用打比方的办法来描写一个字的发音情况,如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这种方法也称“比况”;例如:“牛车绝辚。
”高诱注:“辚读近蔺,急舌言之乃得也。
”(2)常用术语:急舌言之、缓气、急气、急言、缓言、长言、短言、舌腹、舌头、推气、送气等;“急言”和“缓言”相对,指被注字读细音,细音指带有[i]介音的三四等字。
(3)注音形式:古人为某字进行譬况注音时,有的是对其声音的长短进行说明,有的是描写其发音部位,有的是描写其发音方法,用多种方法来比方被注字的声音。
2.读若汉代训诂学家首先使用“读若”这一术语,它是用一个和被注音的字读音相似的字来标注声音,也叫做“读如”;如:《説文解字》“釆,辨别也,读若辨。
”3.直音“直音”即直接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常见的格式是“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等等;例如:“费城帅师城郎。
”陆德明音义:“费音秘。
”4.反切(1)含义:“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相拼出的声音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反切的拼合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上下两字拼合成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公古红切反切上字是‘古’,反切下字是‘红’。
”(2)盛行:三国时期孙炎《尔雅音义》这一著作,全部采用反切给汉字注音,反切法从此盛行。
二、特殊读音1.通假字的读音通假是假借的一种,假借可分为“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两种;“通假”指“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和本字声音关系的演变有几种情况:(1)古今声音都相同;例如:“周”和“舟”。
(2)古代同音,现代读音不同;例如:“介”和“匄”。
(3)古代音近,现代读音相同;例如:“柱”和“祝”。
(4)古代音近,现代读音不同;例如:“剥”和“攴”。
2.破读字的读音(1)含义:古人在注释前代典籍时注意到词义引申、词性变化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为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不同的词性以及本用和活用后的意义,采取了破读的方法,用读音的不同来标示意义、词性的变化;与破读相对的是“如字”,如字是指一个词的某一意义读它本来的声音和声调,也称作“读本字”“读如字”“本音”。
2011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语言学概论试题(50分)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1)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分别对应于语音生理、物理、心理三方面的属性,语音的研究由此形成(2)三门不同的学科。
3.(3)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4)关系是指在线性序列的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关系。
4.词义中以现实现象为基础的称为词的(5);因人们的主观态度而形成的词义称为词的(6)。
5.语法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有(7)等。
6.英语desk后面加“S”,由单数变为复数;汉语“看”后面加“过”,表示行为动作曾经发生。
这种方法称为“构形法”,是在(8)后面附加(9),所增加的是(10)。
7.根据语言间的亲疏远近的关系,可将世界上的语言首先分为上(11)上等十大语系。
(列举出5个以上即可)8.语言交际的过程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12)等五个阶段。
9.(13)和(14)都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
10.词汇的发展表现为(15)等三种情况。
二、解释:(16分,每小题4分)1.区别特征2.词根语素3.地域方言4.语法范畴三、问答:(24分,每小题12分)1.举例说明词语的搭配要受哪些语义条件的制约。
2.以汉语和一种外语为例,说明如何根据文字来考察来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试题(100分)一、名词解释(15分)条件变体舌位语义场拈连异体字二、文字分析(10分)1.把下面古文字隶写成现代汉字。
(6分)A.B.C.D.E.F.G.H.I.J.K.L.2.指出下面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4分)A.旗B.颇C.荆D.桌E.疆F.腾G.恭H.辦三、语音分析(8分)用国际音标标写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音节,并指出声母的发音部分、方法和韵母的舌位前后、高低、圆展。
例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坡、兔、翅、聚、逆、资、萨、格。
西南大学的古代汉语考研试题

西南大学的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2012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2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全卷共七題,共150分)一、名詞術語簡釋。
(20分,第一個2分,其餘每個3分)1.古今字2.讀如3.遞訓4.傳世文獻5.《釋名》6.顧野王7.朔晦二、分別將下列古文字隸定成現代漢字、繁體字轉寫成簡體字、異體字轉寫成通行體,並用六書分析原字的結構。
(15分,每字15分)三、选择题。
(15分)(一)單選題。
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
(每小题1分,共7分)1.下列四組字中,屬於古今字的一組是()。
①丑醜②粮糧③自鼻④早棗2.《孟子·盡心下》:“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例中“發”使用的是()。
①本義②直接引申義③間接引申義④假借義3.《漢書·地理志下》:“宣帝時,召信臣為南陽太守。
”顏師古注:“召讀曰邵。
”注語中“讀曰”這個術語是用來()。
①給漢字注音②以本字釋假借字③以具體釋抽象④聲訓4.《戰國策·秦策》:“臣聞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此例“是”在句中是用作()。
①副詞②指示代詞③判斷詞④形容詞5.“仍”和“奶”遣兩個形聲字的聲符相同而中古至今聲母不同的原因是()。
①古無舌上音②喻四歸定③古無輕唇音④娘曰歸泥6.《十三經注疏》中的注和疏指的是()。
①漢代人的注釋②南北朝人的注釋③唐代人的注釋④漢唐人的注釋7.萧統《文選序》:“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
”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①並提②互文③倒置④代稻(二)多選題。
選出2至4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
(每小題2分,共8分)1.下列四種文字屬於古文字的有()。
①甲骨文②金文③篆書④隸書2.下列句子中的介詞“於”表示比較的是()。
①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勸學)②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左傳·隱公元年)③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
(戰國策·趙策)④虎兕出於柙。
(論語·季氏)3.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的是()。
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目 录2012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2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1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0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08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07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06年西南大学450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2012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西南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汉诟音文字学研港宵学与应用福言学中国少数址威语言文学中国古梆史献学考试科目,职代汉治(含诰言学服院》瑞号1628【答盹一律橄在答题纸上.:K古文字研宛2.倨言学理论及应用3-对外汉沿教学4.古代汉i吾1伺汇)5-古代汉语C训诂)6、文字理论与应用7、古世汉语8、古籍整埋与出庖9、占<6整理与研究10、出土文献与典雄矶充I"民族语言文字研究12、民族文字比侦碰究题目番号.否则答肘无效,现代汉厝试鲤(言语言学耗论)语言学概论(共50分)一蛾宝・"0分,每空【分)1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曹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C)<该书曾由中国学者•高名凯译成中文.2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he Study of Speech(M:言语研究导倍3)的作者是().土转换生成沿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4.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5.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6普通话有隅平、阳平、上声、占声四个声调.声调差异是由语音四要・素中的<>决定的.7,如果具有互补美系的两个音素能够认定为同一个音位,那么■两个音素<>.&溟德是孤立语的代衰,孤立谄的主要特点是缺乏()t9.语言发.展的()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福语言的语言内部原因.10.根据沽言的亲属关系对晤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旗-名伺解If-(10分,每小题5分)!一隐哺2历史比较法三间答题.(30分.每小题】0分)1.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3上吾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现代汉语试题(共100分)一名词解释°(16分,每小题4分)L塞音 2.义素3,复句4,修藕二文字分析.(10分〉h把下面古文字隶与成现代汉字『W分》⑴⑵\⑴鞘、(4)们⑸段、⑹—土岸例说明形声字声符的部位,每个部值至少列举2例。
2010年西南大学汉教考研真题及其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0年西南大学汉教考研真题及其答案解析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北京语音
2.基础
3.语法
4.社会
5.元音
6.发音方法
7.区别意义
8.下唇
9.音高
10.一
11.表意
12.语言
13.长
14.定形归类
15.一
16.独立运用
17.猩猩
18.白布
19.词汇
20.概念
21.比喻
22.芭蕾舞
23.固定短语
24.功能
25.战争
26.句子
27.句法
28.是非问
29.分
30.偏正。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音通假)【圣才出品】

通论二十古音通假20.1 复习笔记一、通假的含义通假是古代人们在用字过程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的现象,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例如“早”“蚤”,二者能够通假,是因为上古同属精母幽部字。
二、古音通假的种类古音通假从声音关系上看可以分音同和音近两类:1.古音相同通假字与本字声母和韵部都相同;如:畔——叛(同属并母元部)《孟子•公孫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古音相近(1)双声:通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相近;如:胥——须(胥是心母鱼部,须是心毒侯部)《战国策•缉策》“太后盛气而胥之。
”(2)叠韵:通假字与本字韵相同,声母相近;如:信——伸(信是心母真部,伸是书母真部)《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3)声韵相近:通假字与本字声、韵相近;如:归——馈(归是见母微部,馈是群母物部)《论语•阳货》“归孔子豚。
”三、学习古音通假应注意的问题1.古音通假中的双声和叠韵以“古音相近”为前提有些字虽有双声关系,但韵部相差很远,它们之间不能乱加通假关系;即使读音相同相近,也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们有通假关系。
2.音同音近只是通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并不是任何音同音近字之间都可以任意通假,通假字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古音通假主要是先秦缺乏文字规范的时代常见的现象,在上古典籍中比较多。
20.2 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明天不可不蚤来”中假借字是()。
[暨南大学2013 研]【答案】蚤【解析】“蚤”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厦门大学2012 研]A.夫晋何厌之有?B.许子奚为不自织?C.取妻如何?D.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乎?【答案】C【解析】通假字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C项中的“取”通“娶”,指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2.《漢書•地理志下》:“宣帝時,召信臣為南陽太守。
”顏師古注:“召讀曰邵。
”注語中“讀曰”這個術語是用來()。
[西南大学2012研]①給漢字注音②以本字釋假借字③以具體釋抽象④聲訓【答案】②【解析】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2011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詞術語簡釋。
(20分,第一個2分,其餘每個3分)1.隸書答:隶书,可以分为汉隶和秦隶。
秦隶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2.如字答:古代用于注音的术语,与“破读”相对,其作用在于说明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某字不读后起的破读音而读原本的读音,所以“如字”又称“本音”。
例如“好”有上声和去声二音,当注为“好,如字”时,表示“好”在此处读常用的上声,意为“美好”。
3.古音通假答: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通假字产生的情况①本有其字:例如,《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假借为“早”。
②本无其字a.既没有为本义造字,也没有为假借义造字。
例如,第一人称代词“我”一开始就借用本义为“一种锯类工具的我”来表示,后来并未为本义的那个词造字,也没有为第一人称的“我”再造字。
b.为本义造字。
例如,“莫”的本义是日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故造“暮”字表本义。
c.为假借义造字。
例如,“辟”的本义为法律,后假借为避开,故造“避”表其假借义。
4.出土文獻答:出土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
原文化部的“古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五辑《出土文献研究》,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
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
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西南大学820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全卷共七題,共150分)
一、名詞術語簡釋。
(20分,第一個2分,其餘每個3分)
1.古今字
2.讀如
3.遞訓
4.傳世文獻
5.《釋名》
6.顧野王
7.朔晦
二、分別將下列古文字隸定成現代漢字、繁體字轉寫成簡體字、異體字轉寫成通行體,並用六書分析原字的結構。
(15分,每字15分)
三、选择题。
(15分)
(一)單選題。
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
(每小题1分,共7分)1.下列四組字中,屬於古今字的一組是()。
②粮糧
③自鼻
④早棗
2.《孟子·盡心下》:“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例中“發”使用的是()。
①本義
②直接引申義
③間接引申義
④假借義
3.《漢書·地理志下》:“宣帝時,召信臣為南陽太守。
”顏師古注:“召讀曰邵。
”注語中“讀曰”這個術語是用來()。
①給漢字注音
②以本字釋假借字
③以具體釋抽象
④聲訓
4.《戰國策·秦策》:“臣聞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此例“是”在句中是用作()。
①副詞
②指示代詞
④形容詞
5.“仍”和“奶”遣兩個形聲字的聲符相同而中古至今聲母不同的原因是()。
①古無舌上音
②喻四歸定
③古無輕唇音
④娘曰歸泥
6.《十三經注疏》中的注和疏指的是()。
①漢代人的注釋
②南北朝人的注釋
③唐代人的注釋
④漢唐人的注釋
7.萧統《文選序》:“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
”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①並提
②互文
③倒置
④代稻
(二)多選題。
選出2至4個正確答案,將其番號寫在答題紙上。
(每小題2分,共8
分)
1.下列四種文字屬於古文字的有()。
①甲骨文
②金文
③篆書
④隸書
2.下列句子中的介詞“於”表示比較的是()。
①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荀子·勸學)
②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左傳·隱公元年)
③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
(戰國策·趙策)
④虎兕出於柙。
(論語·季氏)
3.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的是()。
①車雷震而風厲,馬鹿超而龍顋。
(張衡《南都賦》)
②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史記·循吏列傳)
③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④江南火耕水耨。
(史記·平准書)
4.下列詩句的平仄出現拗或拗救的有()。
①溪水自搖沙水清
②記取江湖泊船處
③雙鬢向人無再青
④多少樓臺煙雨中
四、詞語解釋。
(共20分)
(一)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每小題1分,共10分)
1.天帝之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
(水經注·巫山巫峽)
2.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甕百餘口,甌、檠、盤、盒稱是。
(洛陽伽藍記·王子坊)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左傳·隱公元年)
4.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戰國策·秦策三)
5.(張騫)留歲餘,還。
並南山,欲從羌中歸,複為匈奴所得。
(漢書·張騫傳)
6.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左傳·昭公十五年)
7.雷震之聲,可以鼓鐘寫也。
(淮南子·本經訓)
8.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老子·二章)
9.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
(孫子兵法·謀攻)
10.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
(孟子·滕文公上)
(二)解釋下面一段文字中10處劃線的詞語。
(一处1分,共10分)
秦有天下,裂1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主2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3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於4掌握之内,此其所以為得也。
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5谪戌之徒,園視而合縱,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6劫令而並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
制失也。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7宗子,封功臣。
數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8陵遲不救者三代。
後乃謀臣9獻畫,而離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继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也。
然猶桀猾時起,虐害10方域者,失不在於州而在於兵,時則有叛將而無叛州,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論》)
五、標點和翻譯(共30分)
(一)給下面兩段古文加上現代標點符號。
(本題要抄題)(共20分)
1.古賢美極無以衛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賢潔之人也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見焉立賢潔之跡譏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禦者願摧王良之手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是故魏女色豔鄭秀鼻(劓)之朝吳忠賢無忌逐之戚施彌妒蘧除多佞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陳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軼才取容媚於俗求全功名於將不遭鄧析之禍取子胥之誅幸矣孟賁之屍人不刃者氣絕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滅也動身章智顯光氣於世奮志敖党立卓異於俗固常通人所饞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損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軻所以惆悵也(王充《論衡·累害》)。
2.平公射鐫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于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鴒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國語·晉語八)
(二)將下面一段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共10分)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無羔,斗酒自勞。
家本秦也,能為秦聲。
婦趙女也,雅善鼓瑟。
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
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