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人文考试重点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0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0(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下列著作与其作者及其历史地位前后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孙子兵法》一孙膑一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B.《千金方》一张仲景一中医史上的不朽之著C.《齐民要术》一贾思勰一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D.《农政全书》一徐光启一“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解析:解析:A项,《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B项,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不朽之著,《千金方》为孙思邈所著;D项,《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项前后对应正确。
2.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古代数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刘徽——割圆术B.杨辉——垛积术C.李治——天元术D.秦九韶——《九章算术》√解析:解析: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数学著作是《数书九章》。
《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九章算术》没有作者,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
A、B、C项均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
3.下列人物中,在15世纪航行到达印度的有( )。
①哥伦布②郑和③迪亚士④达.伽马⑤麦哲伦(分数:2.00)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解析:解析: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05一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在第二次下西洋时到达印度;1488年迪亚士探险至非洲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率领舰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1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所以15世纪航线到达印度的人是郑和与达.伽马。
故选D。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全国有14个省市先后宣布独立。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以下是湖北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
1. 湖北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概况:了解湖北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经济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湖北的古代历史: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秦朝、汉朝、三国时期的蜀汉、晋朝时期的西晋等。
3. 湖北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楚汉相争、劉備与孙权的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
4. 湖北的名人和文化:例如屈原、曹芳、杨洪基、严肃、简威等。
5. 湖北的民俗文化:了解湖北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6. 湖北的近代历史:包括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
7. 湖北的现代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8. 湖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包括湖北省的经济结构、主要产业、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等。
以上只是湖北历史合格考的一些知识点,具体考点以考试大纲为准。
事业单位统考公基干货之人文常识

事业单位统考公基干货之人文常识每年事业单位考试很多同学最头疼的内容之一就是常识部分,因为这部分内容涵盖范围的非常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以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得加强平时的积累和知识的整合,积累方面需要同学们自己的努力,知识的整合就交给我们好了。
接下来就是我们为各位同学准备的考试最高频的部分的内容整合------“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以下是湖北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
1. 新石器时代:湖北地区发现有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三峡、黔江、洞庭湖地区等。
2. 夏朝:湖北地区是夏朝的一部分,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地区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
4. 秦朝:湖北地区属于秦朝的辖区,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
5. 隋朝:湖北设有巴陵郡,属于隋朝的辖区。
6. 唐朝:湖北地区设有巴陵郡等地,属于唐朝的辖区。
7. 五代十国:湖北地区经历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如楚国、南汉等的建立和灭亡。
8. 宋朝:湖北地区设有宜州等地,属于宋朝的辖区。
9. 元朝:湖北地区设有江夏路等地,属于元朝的辖区。
10. 明朝:湖北地区设有阳湖路等地,属于明朝的辖区。
11. 清朝:湖北地区设有湖北布政使司等地,属于清朝的辖区。
12. 辛亥革命:湖北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推
翻了清朝统治。
13. 民国时期:湖北成为了民国时期的湖北省,政权更迭频繁,如袁世凯、冯玉祥等政府在该地区建立过势力。
14. 抗日战争:湖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前线地区,发生了武昌、宜昌等抗日事件。
15. 解放战争:湖北地区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如武汉会战、荆州会战等。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成为一个省份,历史地位有所改变。
以上是湖北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涉及了湖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和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变迁。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简介
湖北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的概要:
1. 湖北的历史地位:湖北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历史上曾是江南文化和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 湖北的历史沿革:湖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湖北曾先后出现了多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包括楚国、汉朝、三国、隋唐、明清等。
3. 湖北的历史名人:湖北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楚国的屈原、战国时期的邹忌、明朝的文天祥、清朝的张之洞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4. 湖北的历史文化:湖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比如楚剧、楚辞、楚画等代表着楚文化的艺术形式,以及宜昌三峡的自然景观等,都是湖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湖北的历史事件:湖北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比如楚汉相争的楚汉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源地、辛亥革命的重要战场等,这些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湖北的历史遗迹:湖北还留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
如黄鹤楼、古战场盘龙城、荆州城汉阳陵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湖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上是关于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湖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学习湖北历史,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热土。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湖北历史合格考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湖北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
1. 战国时期: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地区,楚国存在的历史、政权演变、军事发展等。
2. 秦朝:湖北是秦朝的一部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湖北划入随国,设立武昌县。
3. 汉朝:湖北是汉朝的重要地区,武昌、襄阳、宜昌等地都是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4. 三国时期:湖北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曹操、刘备、孙权等各方势力在湖北展开多次激烈的战争。
5. 宋朝:宋朝时湖北是武汉府的核心区域,武昌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6. 明朝:明朝中期,襄阳成为武汉地区的经济中心,交通和商业发展迅速。
7. 清朝:清朝时期,湖北南部的鄂州成为湖北的省会,并且成为官僚地主的重要居住地。
8. 辛亥革命:湖北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对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9. 抗日战争:湖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前线,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发生在湖北境内。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武汉召开的中共九大,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 中国改革开放:湖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省份之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以上是一些湖北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考点精讲考情动态综述从一个考生对人文、历史常识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本功及文学素养如何,这些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在考试当中常会有人文常识的知识点出现,表现形式主要为单项选择题。
考试当中的人文常识主要涵盖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等,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古代史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中国历史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1 文史知识必背考点(事业单位考试)

文史知识考点一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事件1.夏朝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商朝开国君主是商汤,最开始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一带),中期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3.西周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打败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4.春秋时期(1)春秋五霸(两种说法):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退避三舍)、秦穆公、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5.战国时期(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毛遂自荐)、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狡兔三窟)。
6.秦朝(1)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3)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同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并统一度量衡。
7.西汉(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3)汉武帝刘彻: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并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8.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刘秀在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这一时期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湖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人文考试重点
通用知识的历史人文部分考查份额较少,历史知识点又大量分散、相对孤立,加大了复习难度,很多考生因此放弃了历史人文知识部分,其实复习历史人文部分的重要考点是最好的选择。
综合历年历史人文的出题规律,“百家争鸣”是必须复习的重要考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面对社会剧变,诸侯争霸,人们纷纷提出不同方案,“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百家争鸣的重要考点
(一)儒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即“爱人”,孝悌、爱人、忠恕。
“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
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
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学:——民本思想调和阶级矛盾,如上图所示。
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改造使儒学体系更为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如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及谶纬之学;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为排斥佛学的儒家“道统”说;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二)道家
1、代表人物:老子(春秋)
庄子(战国)
2、思想主张: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包含运动观点、对立观点。
政治上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庄子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三)法家
1、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战国)
2、思想主张:
法家主张改革变法、以法治国(严刑峻法);建立君主专制集权、“法”、“术”、“势”结合,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四)墨家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与孔子(儒家)、老子(道家)为代表的三大汉族哲学体系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
是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思想特征的反映。
三、古为今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例题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这道题目的正确选项为B,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例题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这道题目的正确选项为D,韩非子为法家代表人物,汉武帝时采用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综上,复习人文历史,应该直击重点,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