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肃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
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B.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速车驾主事/沈敏按问无迹/C.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D. 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2019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
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
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
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
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解析题及答案(八)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解析题及答案(八)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解析题及答案(八)36、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 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问:(1)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与睢阳保卫战无关,是否多余?为什么?(2)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答:(1)并不多余,它使张巡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
(2)博闻强记,记忆力超群。
(3)肖像、对话和细节描写。
37、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
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
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阴阳如平常。
问:(1)这段话表现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2)对张巡的刻画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这段文字中侧面烘托表现在哪里?答:(1)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2)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
(3)以“众泣不能仰视”来烘托张巡的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38、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问:(1)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和“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称赞郭橐驼的?(4)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1)概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
(2)侧面、正面。
(3)对比。
(4)引出下文对种树之道的议论,以阐发文章的主旨。
39、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北京市各城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高二语文第四册六单元测试(四)

高二语文第四册六单元测试(四)高二语文第四册六单元测试(四)高二语文第四册六单元测试三。
课外阅读:(19分)杨烈妇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来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库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官员任职期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
有蜚箭集中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卜。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1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A.县为贼所得矣:表被动B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粮食C.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替、帮助D.有以弱弓射贼者:”有以”与”无以”相对,指”有用来…的办法”1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是()①兵与财皆无②无长少必周而均③刺史上侃之功④与其死于城上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9.下列语句中”其”不作代词的是()A.盖将掠其玉帛B仓禀皆其积也C.其必济D.其帅,希烈之婿也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A.既又将盗陈州:这里是侵袭的意思。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题点训练:专题2 文言文阅读4文言文内容辨析题强化训练

2014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题点训练:文言文内容辨析题强化训练 [目标解说] 内容辨析题在考点地位上仅次于翻译题,直接关系着考生对文言文本是否读懂进而影响其得分问题。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题也是考生错得最多的一题。
文言文二轮复习中必须强化对该类题的训练。
做该类题,考生一方面要调整心态,一定要静心、细心;另一方面要强化比对训练: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从中分析出它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设置。
【真题回做】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倪岳代,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高中文言文阅读: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
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
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
”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
”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
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
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
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未几,卒于京师。
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
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
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
”上颔之。
异日复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文肃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①。
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
明日置酒召之。
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
”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
”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
”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②。
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
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
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③。
明年除馆阁校勘。
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④,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未几卒于京师。
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许可:赞许。
②谓必远器:意思是,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
③召试:应召赴考。
④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 )
⑵盛公未尝燕过客 ( )
⑶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 )
⑷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 )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文肃骤称其才雅∕始见其气韵清秀
②今乃不读其诗∕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
A.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不同。
B.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不同。
C.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相同。
D.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相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21.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⑴主持、掌管;⑵通“宴”,设宴招待;⑶客舍,接待宾客的处所;⑷触犯、冒犯(4 分,各1分)
(两个“其”均为代词“他的”。
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3分)
19.⑴夏有章承受了他的美意,告别那一天写了一首诗感谢盛文肃 (2分。
要点:荷、别、为、通顺,各分)
⑵你只管看他,在这个官位上他一定停止升迁了,他的内心已经满足了(2分。
要点:但、介后句式、志、满,各分)
20.“简重少所许可”的性格特征(2分)
21.盛文肃最先看重夏有章,是认为他是一个前途远大的人才,后来因为夏有章得了幕僚官位,表现得轻佻不庄重,显得他胸无大志,所以改变看法。
(3分)
.
参考译文:
盛文肃做尚书右丞时,主管扬州政务,他为人简朴持重,被他赞许的人很少。
当时夏有章从建州司户参军职务上被任命为郑州推官,经过扬州,盛文肃多次称赞他才情高雅。
第二天设宴置酒招待他。
有人对夏有章说:“盛公不曾设宴招待过路的客人,只有特别器重的人才招待吃一餐饭。
”夏有章承受了他的美意,告别那一天写了一首诗感谢盛文肃。
他回到客舍,先派人拿着诗送进去。
盛公拿到诗没有拆开,就退还来人,派人感谢夏有章说:“想我已经老了,用不着这诗了。
”不再见夏有章。
夏有章很出意料之外,去会见通判刁绎,把事情的经过全都说了,刁绎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说:“盛公的性格多与人合不来,你诗中言词恐怕是触犯了他吧?”夏有章说:“没有,他连信也没有拆开。
”刁绎又问:“大概是书写不工整?”回答说:“我亲自书写,非常严谨。
”刁绎说:“像这样的话,一定是奉命送信的人有冒犯盛公的地方。
”刁绎就去见盛文肃而问他:“夏有章今天献给你的诗怎么样?”盛公说:“没有读过,已经还给他了。
”刁绎又问:“盛公您开始对夏有章很好,现在竟然不读他的诗,是为什么?”盛公说:“开始我见他的神态气度高洁不俗,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
现在装诗的信封上竟然自称‘新任圃田从事’,得到一个幕僚官位,便这样轻佻不庄重。
你只管看他,在这个官位上他一定停止升迁了,他的内心已经满足了。
你千万记住,日后可以验证。
”贾文元当时任参政,与夏有章有老交情,推荐他做馆职之职。
皇帝下诏书让他在当前职位上呆上一年后再应召赴考。
第二年,夏有章被任命为馆阁校勘。
御史揭发他过去的事,就此被罢免,改派为国子监主簿,仍旧兼任郑州推官。
没有多久在京城逝世。
盛文肃观察人大多像这样,不再用其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