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与荣耀黑客们的故事

合集下载

黑客文化探秘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

黑客文化探秘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

黑客文化探秘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黑客文化探秘: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黑客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亚文化群体,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他们常常被人们贴上负面标签,使得人们对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存在误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黑客文化的本质,揭示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

一、黑客文化的定义黑客文化的定义并不局限于其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黑客文化强调自由、开放和共享,鼓励个体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技术手段探索知识的边界并追求新的突破。

二、黑客的信仰1. 自由与开放黑客文化秉持自由与开放的信仰,他们相信信息应该是自由流动的,拥有知识的人应该将其分享给其他人,而不应该将知识垄断或者把它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他们反对知识的封闭和盲目的信仰体系,相信通过共享和开放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对技术的崇尚黑客对技术的崇尚是其信仰的核心内容之一。

他们一直追求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对于技术的极限和可能性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相信技术可以赋予个体更多的权力,通过技术的力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

3. 挑战权威与传统观念黑客文化是一种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他们不满于现状,常常通过技术手段来对抗官方机构和监控体系,以捍卫个体的权益和自由。

他们推崇个人独立的思考方式,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三、黑客的价值观1. 协作与共享黑客文化主张协作与共享,他们相信共同的创作和分享可以使得每个个体的努力更有价值。

他们热衷于参与开源项目和互联网社区,通过合作和分享的方式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 非传统评价体系黑客文化对个体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有所不同。

他们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个体对技术的热情和有创意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学历和职业背景。

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力。

3. 高度的道德标准虽然黑客的行为有时会涉及到法律的边缘,但是黑客文化对道德的要求非常严格。

他们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尽管他们可能会挑战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底线,并且以道德为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天才少年黑客励志演讲稿

天才少年黑客励志演讲稿

天才少年黑客励志演讲稿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天才少年黑客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一个名叫小明的少年,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计算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天赋。

在他的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并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潜力。

小明并不是一个孤僻的天才,他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玩耍和交朋友。

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趣从未消减,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编程和网络安全方面。

在他的努力下,他很快就成为了当地计算机领域的佼佼者,甚至在全国的一些编程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然而,小明并不满足于在小镇上取得的成就,他渴望挑战更大的舞台。

于是,他决定放弃原有的生活,前往大城市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大城市,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组建了一个黑客团队,专门研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

他们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并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勤奋和努力。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才少年的力量,他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多像小明这样的天才少年,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对所有的年轻人说,不要害怕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谢谢大家!。

我的黑客梦想作文600字

我的黑客梦想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黑客。

听到黑客,大家说不定会吓出一身冷汗:“黑客?不是盗软件、QQ号的吗? 你怎么想当这个东西呀!”“当这个的可是坏人!你怎么可以当这个呢?!”其实,当黑客的不一定是坏人。

如果在电脑上组成一个对抗敌国的小队,那么就是好黑客了。

如果我是黑客,我会小心翼翼的潜入邪恶黑客组织,了解他们的新动向,破坏他们的计划,并安装电子炸弹消除他们的恶意软件,让他们的美梦化作泡影。

如果我是黑客,我还会把一些在儿童专用网的恶意黑客,统统销毁,让他们永远用不了黑客,让孩子们有一个舒适的安全网站。

如果我是黑客,我会在战争的时候组成一支黑客小队,用最先进的黑客技术,潜入敌军总部的电脑,神不是鬼不觉得盗取里面的机密资料,为国家做出贡献。

妈妈说,要会黑客要先学会英语,要不,十有八九会战斗失败,为国家“捐赠”了一台电脑!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三年级想象黑客帝国故事

三年级想象黑客帝国故事

黑客帝国故事
呜,汪汪汪;黑客帝国’又在向别的狗挑战了他的真实身份是一条狗,黑客帝国是我给他取的名字。

因为混身黑乎乎的毛。

像披上一件大衣,眼睛乌黑发亮,起来快如风,才取了这个名字。

黑客帝国是旧过我的哦。

有一天,我带着他去散步,在半途中突然跳出一条大狗,有我的黑客帝国俩只那么大。

他一直盯着我,好像马上会发起进攻。

它果然朝着冲过来了,一旁玩耍的黑客帝国注意到了,马上冲过来迎战。

黑客帝国绕起前脚猛攻他脸,敌人马上被击倒了,接着又向他咬了几口。

敌人马上狼坝逃了,我在旁夸了黑客帝国。

每天放学到家,黑客帝国都会在门口迎接我,我一来黑客帝国便向我跑来,伸出俩脚和我握手打招呼,我有好吃的便和黑客帝国分着。

黑客帝国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认我的生活更加快乐。

十几岁的天才黑客演讲稿

十几岁的天才黑客演讲稿

十几岁的天才黑客演讲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们总是被贴上各种标签,有些人被称为学霸,有些人被称为文艺青年,而我,却被称为天才黑客。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黑客是一个负面词汇,代表着破坏和非法,但是对我来说,黑客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十几岁的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天才,我并不是在学校成绩优异,也不是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胜。

相反,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总是一个人埋头苦读,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矩和条条框框并不感兴趣。

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了计算机,我发现了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属于我的天地。

我开始学习编程,从简单的HTML到复杂的Python,我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黑客这个词,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黑客的世界,我发现了黑客不仅仅是破坏,更是一种对技术的探索和对安全的保护。

我开始尝试着去挑战一些系统的安全性,我并没有恶意,我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到了各种黑客技术大赛,我参加了一些国内外的比赛,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天赋。

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但是在黑客的世界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开始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我开始受到一些公司和组织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我曾经被一些人误解和排斥,他们认为黑客就是破坏者,认为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不想被局限在传统的教育和职业之中。

我想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梦想,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不要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

只有勇敢去探索和挑战,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才能。

黑客并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它代表着对技术的探索和对安全的保护,它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我相信,只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挑战,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够收获更多。

我相信,十几岁的天才黑客,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

青春期黑客

青春期黑客
本刊2 0 年第9 07 期 曾刊 登 了甘 丽 华 的 文 章—— 《 从好学生到病
毒 制 造 者 , 三 年 已 逝 。 “ 猫 烧 香 ” 病 熊 毒 制 造 者 李 俊 , 已 不
再 是 黑 客 中的 “自 由 骑 士 ” 。而 更 多 想 要 摆脱成长的烦恼的9 0 后 黑 客 们 。麻 雀 一 样 在无边 的网络天 空 中 呼 啸 而 来 。又 呼 啸 而
己的过 去十年 活得 和他们 一样 。
已近 而 立 的李 俊 ,站 在这 一 个 标 志成 熟
东 西 ,相 信 自由并 自愿 互 相 帮助 。 ” 崇 尚黑 客 精 神 的李 俊 ,称 其 编写 的 大多 数黑 客
人 侵软件 都在 网络上公开 ,一旦 检测 到政府 网站或大 型企 业 服务 器 有入 侵 漏洞 ,他就 会 通 过 电子 邮件 告 诉 网络管 理 员 ,尽 管这 些 好 心 的提 醒 “ 常 石沉 大 经 海”。 “ 黑客是 一种荣耀 ,希望 你不要 歪 曲黑 客 。” 李 俊说 , “ 成天无所 事事 ,专 门制作简 单的木 马病毒
“ ” ,加入 “ 斗 ”只需 在 黑 客 站点 注册 一 个 I 不 战 D 或 者 加入 该组 织 的 Q 群 ,仅此 而 已 。 Q
充 满 压抑 的 青春 期 。
“ 们 经过 漫 长 的 十 年寒 窗 ,循规 蹈 矩 我
在 “ 场 ”里 ,李 俊 不 需要 武 器 ,而 仅靠 键 盘 战 和 鼠标 在 弹 指 问 进 发 出 的 病 毒 就 可 以决 胜 千里 之 外 。 “ 器 杀伤 的 是 肉体 ,而 电脑感 染 病毒 就 如人 武 生 病 一样 ,可 以摧 毁精 神 和意 志 。 ”李 俊说 。 l9 年 ,美 国 轰 炸 我 国 驻 南 斯 拉 夫 大 使 馆 。 99

共享与自由——一个黑客的非正常死亡

共享与自由——一个黑客的非正常死亡

共享与自由——一个黑客的非正常死亡《勇敢的心》中,当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华莱士在面对刽子手的刀斧斩首的那一瞬间,用仅剩的最后一口气大喊:“自由!”。

这一幕是戏说?还是真实再现?一直众说纷纭,而在1月11日,现实版《勇敢之心》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心灵冲击,年仅26岁的社交新闻网站Reddit联合创始人艾伦·施瓦茨(Aaron Swartz)周五在纽约的公寓里用一根皮带自杀,面对牢狱之灾的威胁与他心中憧憬的互联网的共享和自由,他选择了“尸谏”。

一个窃书贼的黑客史作为一个顶级黑客,施瓦茨的罪状是因为偷书。

当然,他也许是史上最成功的窃书贼。

2011年7月19日,施瓦茨因数字偷窃被捕,被指控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科学杂志及学术论文存档机构(JSTOR)下载了大量学术论文,合计约有480万篇文档。

这不是施瓦茨第一次作案,早在2008年,他就盯上了美国法庭电子记录公共接入服务(PACER)。

该服务提供联邦司法案件的存档,每篇文档收费10美分。

一些社会活动家认为,这样的文档应免费提供给公众。

施瓦茨随后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利用免费帐号从该服务中下载了2000万页文档,占整个数据库的约20%,并开放给公众。

施瓦茨这一偷窃行为很快就被美国联邦政府给发现,尽管政府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免予起诉的这一宽容,让施瓦茨的“贼胆”更壮。

胆壮归胆壮,吸取了上一次教训后,施瓦茨盗窃JSTOR时变得非常小心谨慎。

2011年1月6日,在他去“作案地点”—麻省理工学院地下室,取回放置在那里的笔记本电脑和用来储存下载数据的外接硬盘时,特意戴上了自行车头盔充当“面具”,并成功逃过了校警的拦截。

即使如此,联邦探员最终还是查出了他的身份,并对他进行了逮捕。

这一次“惯犯”施瓦茨就没那么幸运了。

尽管JSTOR无意起诉他,但联邦检察官却决不宽恕,2012年9月,施瓦茨被指控犯了13项黑客行为重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将会面临最高35年的司法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

计算机方面坚定理想信念的故事

计算机方面坚定理想信念的故事

计算机方面坚定理想信念的故事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有个叫小李的小伙子,他对计算机那可是痴迷到不行。

小李从小就喜欢鼓捣电脑,拆了装,装了拆,就像摆弄心爱的玩具一样。

小李上中学的时候啊,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理想——他要做出一款超厉害的软件,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周围的同学都觉得他在吹牛呢,毕竟这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可小李不管这些,他一头扎进了计算机的知识海洋里。

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代码就像一堆乱码在他眼前晃悠,什么语法错误啊,逻辑漏洞啊,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有一次,他为了写一个简单的计算程序,从晚上八点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眼睛都熬得通红,可程序还是跑不起来。

他当时那个沮丧啊,感觉自己就像个迷失在迷宫里的小老鼠。

但是呢,小李有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他就想啊:“那些计算机大神们也是从菜鸟一步步走过来的,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他咬咬牙,第二天又继续坐在电脑前。

他开始去网上找各种教程,泡在计算机论坛里,厚着脸皮向那些大神们请教问题。

慢慢地,小李的编程水平开始有了起色。

他上大学选了计算机专业,那更是如鱼得水。

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一个项目组,要开发一个校园社交软件。

这个项目可不容易,团队里的人经常因为各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有个队友觉得小李的想法太冒险,总是和他对着干。

有一次开会,那个队友直接站起来说:“小李,你这个功能设计根本不现实,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和资源去实现它。

”小李心里可不服气了,他站起来,眼睛亮晶晶地说:“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们做的是一个创新的东西,如果总是按照老一套来,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他的坚定感染了其他队友,大家决定按照他的想法试一试。

在开发过程中,又遇到了技术难题。

这个软件需要处理大量的用户数据,服务器老是崩溃。

这时候,团队里有些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这个项目可能要黄了。

可是小李呢,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

他连续几天几夜守在服务器旁边,不断地调试代码,查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念与荣耀——黑客们的故事
七、一个黑客的思考
选自《电脑报》2012年第41期
“威廉”的昵称往往是“比尔”。

比尔·盖茨是如此,比尔·乔伊也是如此。

这位软硬都玩得转的全才原名叫威廉·尼尔森·乔伊,但是,这个名字的知名度远不如亲切的比尔·乔伊高。

他曾经是SUN微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在长达21年的时间中一直担任该公司的首席科学官,直到2003年离开这家公司为止。

比尔·乔伊
软件业的爱迪生
在SUN公司草创初期,比尔·乔伊就主持设计了SPARC微处理器,让SUN在高端微处理器市场迅速站稳脚跟;他还是Java语言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这种语言今天已经成了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几乎在所有电子消费品中都能看到。

但是,他送给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礼物,还是他在研究生时期就写出的几个软件:vi、csh和BSD。

今天的VIM和Emacs是程序员的两个利器,分别被叫做“编辑器之神”和“神的编辑器”。

甚至有言论声称,程序员可以分成三类:用VIM的、用Emacs的,以及用其他的。

VIM 是在vi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vi这个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广受追捧的编辑器,是比尔·乔伊读书时熬夜的成果。

他当时只是不满手头编辑器的不便而已。

儿时的比尔·乔伊就表现出了狂热追求新知的劲头,总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

在高中时,他本来希望以后学习数学或者工程,但是在密歇根大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就被这种神秘的工具迷住了。

他发现了机房计时系统的一个漏洞,就利用这一点,通宵达旦地编程。

天分加上长时间的苦练,让比尔·乔伊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成了这一行的顶尖高手。

他觉得一家商业公司写的TCP/IP协议栈不够好,于是自己写了一个,性能要好得多。

大家都震惊了。

在被问起是怎么写出来的时候,他却完全没觉得这是有什么了不起:“看一遍协议,
就写出来了呗。


以这种毫不在意的态度,他写出了第一个版本的BSD——一个可以免费传播的软件包,包括编程语言、编辑器和编译器,传说只花了他三天的时间。

在几年后,这一套免费软件发展成了一套免费开源操作系统,以其稳定性而著称,现在甚至成了一些笔记本的预装操作系统。

未来还需要人类吗?
在上个世纪末期,这位一直致力于追求技术极限的计算机科学家开始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2000年8月,他在《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直接提出了他的顾虑,也带来了大量的争议。

在这篇名为《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人类》的文章中,他直白地认为,对新技术的盲目追求和随意滥用,可能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固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如果不经仔细考虑利弊得失地任其发展的话,也许我们会很快看见自己的末日。

这种观点听起来不像是一位在计算机领域享有盛名、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所提出的,而更像是那些恐惧技术进步的勒德分子的观点。

比尔·乔伊的一位朋友甚至认为,当时的乔伊正在中年危机中挣扎,这只是一时的心情灰暗导致的悲观情绪罢了。

但是这也许只是托词。

我们很难相信聪明绝顶、一向以理性形象示人的比尔·乔伊只是因为一时悲观就会发此长篇大论,而他文章中的逻辑也并不容易反驳。

他并不像那些曾在19世纪初砸毁自动织布机的勒德分子一样彻底否定技术进步的意义,而只是在提醒我们,在对一项技术有足够了解之前就将其大规模铺开,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毁灭性的后果。

比人更高效、有时甚至更聪明可以是我们的帮手,也可能让我们无法脱离对它们的依赖;在原子尺度上建立的、拥有奇异特性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机器会让我们长命百岁,也可能成为我们体内剌破每一颗细胞的细小荆棘。

作为一名刨根问底的黑客,比尔·乔伊认为,对于技术和技术所带来的商业成功的无限追求,已经把今天的我们领上了一条快车道,但是却没有人知道方向,也完全没有刹车。

我们对于影响巨大的技术习以为常,越来越依赖它们,而并不会去深究它们可能会导致的灾难。

今天的灾难将不会像上世纪60年代的DDT农药问题或者80年代的氟利昂问题那样适可而止;在一切都已经高速化、全球已经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今天,我们只能祈祷技术的副作用不会发生,不会有意外,不会有疯狂的科学家一时兴起。

人类文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脆弱阶段。

我们不能确定,是否应该认真看待比尔·乔伊的担心。

但是,就在几天前北京地铁发生的“王鹏你妹”事件,可以给他的观点加上一个有趣的注脚。

下期预告:高德纳在年仅三十六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图灵奖.而获奖的理由.是一部直到今天还未写完,而且似乎完工遥遥无期的书。

现在,他把那个代表计算机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图灵碗放在桌上,用来装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