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夜蛾类害虫的综合防治【园林管理】

夜蛾类害虫的综合防治【园林管理】

夜蛾类害虫的综合防治
夜蛾类害虫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期一般在6月至9月,危害特征:白天躲在草丛中或土壤里睡眠,晚上出来危害,进入4龄后能在2至3晚将全株植物叶片吃光,是典型的暴食性害虫。

防治方法:
一、抓住成虫活动盛期,集中消灭成虫。

在夜蛾类害虫发生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尤其对斜纹夜蛾等具有群集起飞特性的成虫防治效果较好。

通过杀灭成虫,可有效减少产卵量,减轻害虫发生程度。

二、人工摘除卵块,将幼虫消灭在分散为害前。

夜蛾类害虫产卵较为集中,可形成较大卵块,因此在成虫产卵期,可人工摘除卵块,集中销毁。

另外,多种夜蛾类幼虫的初孵幼虫具有聚集为害的特性,利用这段时间人工措施防治幼虫,效果不错。

三、降低虫口基数。

由于夜蛾类害虫都是化蛹在土壤里越冬,结合秋冬季节结合深耕、灌水,以消灭越冬蛹,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四、天敌防治。

可每亩释放3万头左右的赤眼蜂进行对夜蛾的捕杀。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最佳的时间是在幼虫初龄阶段和幼虫尚未分散时,可用蛾螟清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对于3龄以后的幼虫,在防治时要注意喷药时间,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甘蓝夜蛾防治

甘蓝夜蛾防治
甘蓝夜蛾
一、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三、综合防治
概述
甘蓝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甘蓝夜蛾是多 食性害虫,据文献记载其寄主有45科120种以上。 近年来,此虫为害日趋严重。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 纱网状;二、三龄时,将叶片吃成缺刻和孔洞; 四龄以后,夜间出来暴食,叶子被害仅留叶脉及 叶柄,较大的幼虫还可蛀入甘蓝、白菜的叶球内 为害,并排泄大量粪便,引起菜球内腐烂,严重 影响蔬菜的品质及产量。这种害虫在大发生时, 吃完一片地即成群迁移到邻近田块为害。
3.化学防治 应在三龄前进行。用药种类同 菜蛾。
图7.1.4-5 甘蓝夜蛾的蛹
二.发生规律
甘蓝夜蛾一年的发生世代数自北至南为2~4 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有明显滞育现象。成虫 白天潜伏在菜叶背面或阴暗处,日落后开始出来 活动。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酒液也有趋性。卵 多产在叶背,单层成块。
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三龄以后分散为害。四 龄以后白天多潜伏在心叶、叶背或寄主根部表土 中,夜间出来为害,五、六龄期进入暴食期,为 害最烈,常导致成灾。在食物缺少时,幼虫常成 群迁移。老熟幼虫入土作粗茧化蛹。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灰褐色,体长 15~25mm,翅展 30~50m m。前翅从前缘向后缘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曲纹。 前翅具明显的肾状纹和环状纹。肾状纹外缘白色。 后翅灰白,无斑纹。
图横纹,初产时黄 白色,孵化前成紫黑 色。
图7.1.4-2 甘蓝夜蛾卵
甘蓝夜蛾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草蛉、寄 主蝇、姬蜂、小茧蜂和病原微生物等。
三.综合防治
1.诱杀成虫 利用其趋光性可在田间设置黑 光灯,以诱杀大量成虫。也可利用其趋化性,用 糖、醋、酒液在田间诱杀成虫。
2.农业防治 利用卵期和初孵幼虫集中取食 的习性,结合田间管理工作,摘除卵块及初孵幼 虫食害的叶片,可消灭大量的卵及幼虫。冬耕深 翻,消灭越冬蛹。

甘蓝夜蛾防治方法

甘蓝夜蛾防治方法

甘蓝夜蛾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深翻土壤收获后,进行秋耕或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蛹,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2)人工捕杀甘蓝夜蛾产卵成块、并且2龄前幼虫不分散的特点,容易被人发现,可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摘除卵块和受害的叶片,深埋或烧毁,可消灭大量的卵和初孵的幼虫。

2.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每6667平方米安放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对减少幼虫为害效果良好。

3.糖醋液诱杀成虫甘蓝夜蛾成虫对糖醋有趋性,因此可用糖6份,醋3份,白酒l份,水10份,农药(90%敌百虫晶体)1份,调匀后放在田间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在甘蓝夜蛾产卵期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每666.7平方米设7个蜂点,每次放2000-3000头赤眼蜂,隔5天放1次,连续放2―3次,效果很好。

5.化学防治要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时(在幼虫钻入叶球前)喷药。

可喷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6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
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5000倍液,或24%万灵乳油1000倍液。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04
甘蓝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
死亡率和治愈率
评估防治效果时,需要关注甘蓝夜蛾的死亡率和治愈率,这是最 直接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抑制
防治方法可能会影响甘蓝夜蛾的生长发育,通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 况,可以间接评估防治效果。
繁殖能力
甘蓝夜蛾的繁殖能力也会受到防治方法的影响,对其繁殖能力的评 估也是衡量防治效果的重要方面。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角体 病毒等,对甘蓝夜蛾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掌握防治适期
在甘蓝夜蛾的幼虫期进行 防治,此时虫害抗药性较 弱,防治效果较好。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农药,如敌百虫、 辛硫磷等,进行针对性防 治。
交替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 药,采用不同类型农药交 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抗药性产生。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甘蓝夜蛾的概述 •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案 • 甘蓝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估 • 甘蓝夜蛾的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其他甘蓝夜蛾防治的相关信息
01
甘蓝夜蛾的概述
甘蓝夜蛾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甘蓝夜蛾分布广泛,在蔬菜产区 均可发生。
危害
以幼虫咬食寄主植物的叶片、花 蕾、幼果等,严重时可将寄主植 物食成光杆或全部食光。
甘蓝夜蛾防治药剂筛选及优化
针对甘蓝夜蛾的防治药剂进物的影 响。
相关政策法规
农业农村部门关于甘蓝夜蛾防治的指导意见
针对甘蓝夜蛾的防治,农业农村部门可能会发布相关的指导意见,包括防治策略、防治时期、防治药剂等。
农药管理法规
农药管理法规中可能包括关于甘蓝夜蛾防治药剂的管理规定,以确保药剂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甘蓝夜蛾的防治

甘蓝夜蛾的防治

甘蓝夜蛾的防治甘蓝夜蛾又叫甘蓝夜盗或甘蓝夜盗蛾。

以幼虫为害作物。

(1)形态成虫体长15~25毫米,翅展42~45毫米,棕褐色。

前翅有明显的肾形斑和环状斑,后翅外缘有一小黑斑,里侧有一条白色细线。

卵半球形,表面有放射状纵棱,棱间有列凹的横道,隔成方格。

初产时为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

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头部黄褐色,胸腹部暗褐色至灰黑色,散布灰黄色细点,腹面淡黄褐色,背面呈黄绿或棕褐色,褐色型各节背面具倒八字纹。

蛹长约20毫米,棕褐色,臀棘为2根刺,端部膨大。

(2)生活习性北方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春季羽化出土。

成虫夜间活动,对黑灯光和糖蜜有强烈的趋向性,喜在高密的植株上产卵。

多成块产于叶背,卵期4~5天。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群居叶背,常将叶片咬成窗纱状,受惊后吐丝下垂。

大龄幼虫白天潜伏于心叶、叶背或植株根部附近表土中,傍晚进行取食。

老熟幼虫入土6~7厘米做土茧化蛹,越夏蛹历期达2个月,越冬蛹历期达半年以上。

(3)为害症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似窗纱状,3龄以后可将叶片咬成孔洞和缺刻,重则吃光,只留下叶脉和叶柄,也可钻进叶球咬食,并排出大量粪便,使叶球因污染引起腐烂。

(4)与环境的关系甘蓝夜蛾发育适温为18~25℃,相对湿度70%~80%,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及相对湿度低于68%或高于85%不利于甘蓝夜蛾的发生。

蛹发育适温20~24℃,土壤的湿度以含水量20%为佳,含水量在15%以下或35%以上会降低羽化率。

(5)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及时清洁田园,冬前深翻晒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虫源。

田间作业时,发现卵块和带幼虫的窗纱状叶片,及时摘除。

2)物理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

3)生物防治。

在卵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90~120个放蜂点,每次释放30000~45000只,每隔5天一次,持续2~3次,使总寄生率达到80%以上。

在幼虫期,幼虫钻入叶球前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可使幼虫感病死亡。

大白菜甘蓝夜蛾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大白菜甘蓝夜蛾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大白菜甘蓝夜蛾的无公害防治技术(1)为害习性甘蓝夜蛾又名地蚕蛾、夜盗虫。

主要为害结球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以幼虫食害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6龄幼虫白天潜伏根际,夜出危害。

大龄幼虫可钻入叶球危害,并排泄大量粪便,使叶球内因污染引起腐烂,造成严重减产并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一年发生2-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次年春天4-6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趋化性强,每雌可产卵500余粒。

卵多块产于叶背。

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面取食,3龄后分散,但一般仍在产卵植株周围的植株上,4龄后夜间出来取食,此时食量大增。

幼虫老熟后入土吐丝筑成带土的粗茧,在茧内化蛹,入土深度一般6-7厘米左右。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对菜田进行秋耕、冬耕,杀死越冬蛹,清除田间杂草,可降低翌年第一代虫口密度。

②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间,用黑光灯或糖醋诱剂诱杀。

利用甘蓝夜蛾产卵成块和初孵幼虫集中危害的特点,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卵块及幼虫群集的叶片。

③生物防治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水800-1000倍喷雾,视害虫发生情况,隔10d 喷1次。

也可在害虫产卵高峰前,释放赤眼蜂(适宜蜂种为广赤眼蜂),每667平方米放蜂量为15000-30000只(视害虫卵的数量而定)。

④药剂防治应首选几丁质抑制剂,如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一个生长季喷1-2次。

这类药剂为迟效型,需在幼虫2龄前群集为害时用药。

或在幼虫3龄前用5%定虫隆乳油1500-2500倍液,或3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500倍液,或52.25%毒?高氯乳油1000倍液,或20%虫酰肼1000倍液喷雾,晴天傍晚用药,阴天可全天用药。

甜菜甘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甜菜甘蓝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时ꎬ 适宜喷施ꎮ 可以使用的化学药剂有ꎬ 20% 除虫菊
酯 EC 或 20%杀灭菊酯 EC 2000 ~ 4000 倍液ꎬ 2 5% 敌
杀死 ( 溴氰 菊 酯) EC3000 ~ 4000 倍 液ꎬ 90% 敌 百 虫
EC 700 ~ 1000 倍液ꎬ 20% 速灭杀丁 EC 2000 ~ 3000 倍
一生能产卵 800 ~ 1500 粒ꎬ 最高记载达 2687 粒ꎮ 产卵
食时间也最长ꎬ 所以为害最严重ꎮ 第 1 代幼虫不但直
接为害幼苗ꎬ 而且也取食种株ꎻ 第 2 代幼虫不仅取食
甜菜块根的地上部分ꎬ 而且钻入块根ꎬ 使根冠与叶丛
分离ꎬ 叶片逐渐枯萎ꎬ 无法恢复ꎮ 8 月间ꎬ 幼虫暴食
叶片ꎬ 这时正是甜菜糖分大量形成、 积累和运输的时
对前面的腹足不发达ꎬ 腹足趾钩缺环单序ꎮ 第 1 对有
18 ~ 22 趾钩ꎬ 2 ~ 4 对有 18 ~ 27 趾钩ꎬ 臀足趾钩数为
作者简介: 王念平 (1970-) ꎬ 男ꎬ 硕士ꎬ 副教授ꎮ 研究方向: 农林作物有害生物防治ꎮ
※种植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1ꎬ Vol 41ꎬ No 04 7 7
3 龄以前幼虫均不隐蔽取食ꎻ 3 龄以后ꎬ 昼伏夜
身长 18 ~ 24mmꎬ 翼展 40 ~ 50mmꎮ 身体均为灰褐
出ꎬ 一般在 21 ∶ 00—22 ∶ 00 出现ꎬ 黎明前又潜伏于
黑色ꎻ 楔状纹杆状ꎮ 前翅前缘ꎬ 有 3 个互为等距的白
处ꎬ 即使是白天ꎬ 也不下地ꎮ 钻入包心甘蓝内的ꎬ 更
色ꎬ 略带红色ꎬ 肾状纹外缘白色ꎬ 有小白点ꎻ 环状纹
摘 要: 糖用甜菜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ꎬ 世界产糖量有 1 / 2 来自于甜菜ꎮ 甜菜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ꎬ 给新疆

浅谈芥壳虫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浅谈芥壳虫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浅谈芥壳虫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摘要】芥壳虫是一种危害作物的昆虫,常见于田间地头。

本文从芥壳虫的生态特点入手,介绍了其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

接着,详细探讨了物理防治方法,如覆盖隔离和清除虫害源。

然后,介绍了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和利用微生物防治虫害。

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结合物理和生物手段,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防治。

总结指出,针对芥壳虫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芥壳虫的防治方法,有效应对田间虫害的威胁。

【关键词】芥壳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生态特点、引言、正文、结论、总结1. 引言1.1 简介芥壳虫,又名甘蓝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在农田和菜园中广泛分布。

它主要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包括油菜、甘蓝等。

芥壳虫的食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田间作物产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物理和生物防治是防治芥壳虫的主要手段,通过物理手段和生物手段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发育,达到减少害虫数量,保护植物生长的目的。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采用陷阱、拍打、灭幼、覆盖等方式,有效控制芥壳虫数量的增加。

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蜂等天然天敌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防治方法是将物理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实现综合防治的效果。

通过不断改进防治技术和提高防治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芥壳虫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注重防治措施的实施,加强监测和管理,共同预防和控制芥壳虫的危害。

2. 正文2.1 芥壳虫的生态特点芥壳虫(Rhyzopertha dominica)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粮食作物,如小麦、大米、玉米等。

它们通常在储存的粮食中繁殖,导致粮食变质、减产甚至损失。

芥壳虫的生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芥壳虫喜欢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它们对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干燥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 八” 字形纹 , 在1 2龄 时前 两 对 腹 足 退化 。
蛹: 赤褐色 , 长约 2 0毫米 , 臀棘较长 , 末端有两根 长刺 , 预端膨大 , 形似大头针。
二、 被 害 状
它主要是以幼虫危害作物的叶片 ,初孵化时的幼虫 嗣
在 一 起 于 叶 片背 面进 行 为 害 , 白天不 动 ,夜 晚 活 动 啃食 叶
茎 叶 喷雾 。 f 2 1 每亩用 2 0 %天 网乳 油 2 0 — 2 5克 , 对水 2 0千 克 , 茎 叶
喷雾。
暴发J 性灾年 。具体讲 , 当日平均温度在 1 8 — 2 5 0  ̄ C 、 相对湿度
7 0 %- -8 0 %H g 最有 利于它 的发育 。如果温度低于 1 5 ℃或高 于3 0 %, 湿度低于 6 8 %或高于 8 5 %, 对它的生长发育不利 。 所 以夏季是个 明显 的发生低潮 。以秋季危害最重 。 2 . 食物 与其他害虫不同的重要一点是成虫需要补充营养。成 虫期 , 羽化处 附近若有充足的蜜 、 露或羽化后正赶 上有 大量 的开花植物 , 都可能引起大发生。 3 . 栽培条件 因蛹在土壤 5 —1 5 厘米耕层 中越冬 , 收获后翻地 , 可机 械致死部分虫蛹 , 也可 翻出一部分被 鸟类吃掉 。 轮作也是避
要, 在方法上可 采用 糖 : 醋: 水: 6 : 3 : 1的比例 , 再 加入少量
甜而微毒的敌百虫原药 , 诱杀成虫。 3 . 生物 防治 。释放赤 眼蜂 。在卵期人 工释放赤眼蜂卡 , 每公 顷放 7 . 5万头。根据情况 释放 1 —2次 , 卵寄生率可达
7 0 %一 8 0 %, 并 且 成本 低 , 无污染。

形 态 特 征
成虫 : 体长 1 5 — 2 5毫米 , 翅展 3 0 — 5 0毫米 , 翅 和身体 为 灰 褐色 , 复眼为黑紫 色 , 在前翅 的中间部位 , 靠 近前 缘附近
有 一个 灰黑色的环状纹和一个相邻 的灰 白色的肾状纹 , 后 翅灰 白色 。 卵: 半球形 , 有纵横棱边相隔的方格纹 。 初产黄白色 , 孵 化前紫黑色 。 幼虫 : 体长 4 0毫米左右 , 体色多变 , 受气候 和食料影响 而在黄 、 褐、 灰间变化 , 体表腺体色泽分 明, 背腺两侧有多个

肥水条件好 , 长势茂盛 的甜菜地受害重 。
4 . 发生 规 律
甘蓝夜蛾 每年发生代数不同,在我们黑龙江省一年一 般发生 2 代, 主要以第 2代幼虫危害为主。 第 2年 5月下旬 或 6月下旬气 温升高时 , 开始羽化成虫 ; 6月 中、 下旬为第 1 代成虫发 生盛期 , 也是产卵盛期 ; 7月上 旬成虫渐渐减少 , 8 月上 、 中旬为第 2 代成虫发生盛期和产卵盛期 。 第 1 代幼 虫发生盛期为 6 月下 旬至 7月上句 ,第 2代幼虫发生盛期 为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 。 第1 代幼虫化蛹期为 7 月 中旬 , 第 2代 9月份 , 即越冬蛹。 四、 综合 防治 1 . 农业防治。 包括秋季发生地块 的后处理 , 即认真耕翻 土地 , 消灭部分越冬 蛹 , 及 时清除杂草和老叶 , 创 造通风透 光 良好环境 , 以减少卵量 。 2 . 糖醋液诱杀。 利用成虫喜糖醋 的习性。 抓住 良机进行 诱杀。 鉴于雌成虫产卵量大 的习性 , 诱杀成虫的意义特别重
4 . 药剂防治。依 据 3龄前幼虫在 田间危害有 明显点 片
阶段( 即 中心病虫株) 的特 点 , 此期可结合 田问管理 , 进行挑
治。 3龄以后 , 由于幼 虫已扩散 危害 , 则需要全 面开展 防 治。采取 以下方法 防治 : f 1 1 每亩用 3 7 %杀虫先锋乳油 2 0 — 2 5克 , 对水 2 0千克 ,
论甘蓝夜蛾 的防治方法
任 淑范
甘 蓝夜 蛾 又 叫甘 蓝 夜 盗 或甘 蓝 夜 盗 蛾 ,属 鳞 翅 目夜 蛾 开 虫 源 的 一项 措 施 。 成 虫 喜 在 高 大 茂 密 的植 株 上 产 卵 , 所 以
科害虫。 以幼虫危害甜菜叶片 , 除危害甜菜外 , 还为害甘蓝 、
白菜 、 油菜等多种蔬菜均 可危害 。一般年份 , 它可使甜菜块 根减产 1 0 %一 2 0 %, 含糖下降 0 . 8 — 1 度。
片, 而残 留下表 皮 , 到大 龄的f 4龄 以后 1 , 白天潜伏 在叶 片 下, 菜心 、 地表 或根周 围的土壤 中 , 夜间 出来 活动 , 形成暴 食。 严重时 , 往往能把叶肉吃光 , 仅剩 叶脉和叶柄 , 吃完一处 再成群结队迁移为害 ,包心菜类常常有幼虫钻人叶球并 留 了不少粪便 , 污染叶球 , 还易引起腐烂。 _ 二、 发生与危害 1 . 发生与气候关 系 甘蓝夜蛾 的发生往往 出现年代 中的间歇性暴发 ,在冬 季和早春温度和湿度适宜时 , 羽化期早 而较整齐 , 易于 出现
喷雾 。 以上药剂防治幼虫 , 均应抓住 3 龄前进行。
( 作 者 单位 : 1 6 1 4 4 1黑龙 江 省 农 垦 九三 管 理 局 )
f 3 1 每亩用 1 0 %死得快 乳油 2 0 — 2 5毫升 , 对水 2 0千克 , 茎叶喷雾 。 f 4 1 每亩用 2 . 5 %敌杀死 2 0 — 3 0毫升 , 对水 2 0千克 , 茎 叶
喷雾 。
f 5 1 每亩用 2 . 5 %绿色功 夫 2 0毫升 , 对水 2 0千克 , 茎 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