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导论

合集下载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intellectualpropertylow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属于人文与艺术类。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的一般原理和相关的法律规定。

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

从而建立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而认识新事物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2学时)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诉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的同一性和区别,知识产权的对象的本质与特征,知识产权的性质与分类,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重点:知识产权的概念、对象和范围,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的关系。

难点: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章著作权法(8学时)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著作权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邻接权的概念和内容;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对著作权的保护和法律限制。

重点:著作权的概念、特征;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接邻权的概念和内容;对著作权的维护和法律管制。

难点:邻接权的概念和内容;著作权的内容。

第三章专利法(6学时)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专利权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授予专利的条件;专利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对专利权的保护和法律限制。

重点:专利权的概念、特征;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对专利权的维护和法律管制。

难点: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第四章商标法(4学时)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历史发展;商标权的取得和具体内容;对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重点: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商标权的获得和具体内容;对商标权的法律维护。

难点:对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第五章反不正当竞争法(4学时)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起源和发展,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知识产权法学》授课教案

《知识产权法学》授课教案

《知识产权法学》公选课授课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知识产权法》是面向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适应我国即将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一)教学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和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重点掌握知识产权的范围、性质和法律特征。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2.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相关权)、商标权、商号权(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未公开信息权)、产地标记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2)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1.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私权。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第一,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第三,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即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第二,排他性,即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律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

律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

律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律师资格证考试所需的资料,为考生提供便利。

参考书籍
以下是一些律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参考书籍:
1. 《刑法概论》
2. 《民法概述》
3. 《行政法概述》
4. 《商法概述》
5. 《知识产权法导论》
6. 《宪法》
7. 《法律职业道德与规范》
模拟试题
为了更好地备考律师资格证考试,以下是一些模拟试题供考生练:
1. 模拟试题一:刑法案例分析
2. 模拟试题二:民事诉讼程序分析
3. 模拟试题三:行政法实务题
4. 模拟试题四:商业纠纷解决方法选择题
5. 模拟试题五: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备考过程中必备的参考资料,以下是律师资格证考试的大纲要点:
1. 刑法相关知识点
2. 民事法相关知识点
3. 行政法相关知识点
4. 商法相关知识点
5. 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点
6. 宪法相关知识点
7. 法律职业道德与规范
考试报名
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完成律师资格证考试的报名手续。

具体报名要求以当地司法局或相关考试机构的公告为准。

考试时间
律师资格证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某个固定时间段进行。

具体考试日期以当地司法局或相关考试机构的公告为准。

以上就是本文档对律师资格证考试资料的汇总,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专业书籍推荐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专业书籍推荐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专业书籍推荐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法律专业书籍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在法律服务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法律专业书籍。

一、《刑事诉讼法释义与司法实践》这本书是刑诉法领域的经典之作,由国内知名法学家撰写。

它系统梳理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各个方面内容,并结合司法实践进行解读。

书中对相关法条进行了详细解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对于从事刑事辩护工作的律师、法官以及公安人员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二、《合同法实务案例分析》合同法是民商法中的一部重要内容,在各类法律服务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本书通过对实际合同案例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合同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作者针对常见的合同纠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提升自己在合同法领域的素养和实务能力。

三、《知识产权法导论》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来说,深入了解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必备的。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框架、制度设计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实例的研究,读者可以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问题,为应对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提供有益的指导。

四、《行政法学》行政法是公法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政府行为合法性的评判与实践。

这本书是经典的行政法教材,详细介绍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制度设计和适用原则。

同时,书中还对行政法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无论是从事行政法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五、《国际经济法》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成为了国际交往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法律规范。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国际经济法的体系和内容,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国际经济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并对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知识产权习题1-2

知识产权习题1-2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名词解释题:1知识产权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已经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哪项国际公约的保护范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保护力度最大、制约力最强?()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B《巴黎公约》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D《伯尔尼公约》2 甲国国民在我国进行商标注册时要求优先权,为此必须符合以下哪一条件?()A甲国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B甲国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成员国C甲国为《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D甲国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注册用商品与服务分类尼斯协定》的成员国(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我国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A《世界版权公约》B《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C《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D《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三)不定项选择题1知识产权可分成创造性成果权和标记性成果权,其中标记性成果权主要是指:()。

A商标权B商号权C地理标志权D反不正当竞争权E商业秘密权简答题1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考研)案例分析题甲在中国申请了“无机房电梯”的专利权,乙在美国就同一发明也申请了专利权。

现有丙在美国购买了该产品,并进口到中国。

问:这种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名词解释题:1著作权与商标权(区别)(考研)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

A版权 B著作权C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D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包括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其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包括()。

A出版者的权利B作者允许他人进行表演的权利C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D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三)不定项选择题1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立法目的是()。

A保护作者的合法权利B保护商业领域内的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标记C鼓励创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D保护工业领域内的有关产品或制造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李某(溥仪遗孀)曾与贾某是邻居,贾某曾帮李某整理溥仪的日记及其他的遗留文字,并整理李某的一些口述资料,后以署名“李某”、“贾某整理”的方式将有关整理资料的文章发表于杂志上。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的区分及其在民法学上的意义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的区分及其在民法学上的意义
(二)知识产权客体是知识功能 功能即使用价值或效用,是事物具有的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实现某种功用的性质。“‘功能’这
⑮ 参见皮连生: 《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0 页。 ⑯ 参见潘洪建: 《教学知识论》,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 页。 ⑰ 参见王坤: 《知识产权本体解析》,载《浙江学刊》2008 年第 1 期。 ⑱ 参见陈宗明、黄华新主编: 《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2 页。 ⑲ 参见王铭玉: 《语言符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3、34 页。 ⑳ 参见肖志远: 《知识产权权利属性研究——一个政策维度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8 页。
6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的区分及其在民法学上的意义
歧。存在着无形财产说、智力成果说、符号说、信息 说等多种观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就难以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区 分问题。第二,在民法学领域中,对于民事权利客 体是什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⑤通说也是认为民事 权利客体就是法律上得为支配的对象。⑥因此,知 识产权对象、客体的区分很难从民法学中直接获得 理论支持。第三,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意义方 面的论述似乎尚不够充分。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区 分?这种区分对于知识产权法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是什么?这种区分的意义仅仅局限于知识产权法 领域,还是对整个民法理论和实践均有借鉴意义? 这些都是区分知识产权对象和客体时必须大力论 证的部分。⑦
⑧ 参见郑成思: 《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1 页。 ⑨ 张俊浩: 《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57~459 页。 ⑩ 李琛: 《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前言。 ⑪ 吴汉东、闵锋: 《知识产权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4 页。 ⑫ 吴汉东等: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6、7、24 页。 ⑬ 这是柏拉图在其后期对话《泰阿泰德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的关于知识的定义。从柏拉图直到 20 世纪中叶,标准的知 识概念一直是真的、有证成的信念。参见[美]路易斯·P·波伊曼: 《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洪汉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8 年版,第 103 页。 ⑭ 参见[美]弗里茨·马克卢普: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孙耀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7~18 页。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2.适应专业:法学(函授本科)3.学时:总学时80,面授学时20,自学学时60。

4.先修课程:宪法学、民法学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法律上对人类知识成果的认知、识别能力,力求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建立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要求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知识产权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的实务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主要内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知识产权的对象、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以及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

教学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理解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掌握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教学重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关系。

第二章著作权法主要内容:著作权法概述、作权的对象、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著作权的主体、邻接权、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著作权法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理解著作权法基本原则,掌握著作权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内容,掌握著作权制度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把握邻接权的各种形态,正确判定侵权行为,极其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措施。

法学新生必读的10本法学经典书籍知乎

法学新生必读的10本法学经典书籍知乎

法学新生必读的10本法学经典书籍知乎法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典著作。

下面列举了10本法学经典书籍,供法学新生参考。

1.《罗马法简明教程》《罗马法简明教程》是法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法学家塞奇。

该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罗马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是学习法学入门的重要读物。

2.《刑法总论》《刑法总论》是刑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蔡健勇。

该书详细介绍了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刑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3.《民法总论》《民法总论》是民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马克思。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民法的重要读物。

4.《宪法学概论》《宪法学概论》是宪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李泽厚。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宪法学的重要参考书。

5.《国际法概论》《国际法概论》是国际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程砚秋。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国际法的重要读物。

6.《行政法总论》《行政法总论》是行政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王道乾。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行政法的重要参考书。

7.《劳动法总论》《劳动法总论》是劳动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刘宝力。

该书详细介绍了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劳动法的重要读物。

8.《公司法总论》《公司法总论》是公司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张旭。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公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公司法的重要参考书。

9.《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法总论》是知识产权法学中的经典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曹晖。

该书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学习知识产权法的重要读物。

10.《法学导论》《法学导论》是法学入门教材,作者是著名法学家李鸿。

该书介绍了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法学新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 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 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 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 法不再保护。

属地性:一国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 的范围内有效;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知 识产权对其他国家不产生法律效力,因而在外国就得 不到保护。即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 法定性:知识产权是特有的法定财产权,而非知识客 体本身。知识产权法定主要指知识产权应依法律和司 法创设,即知识产权首先应依知识产权专门法,比如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创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 题的若干规定;
………………
1.4
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
知识产权的制度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社 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专利制度的功能:
鼓励研究开发新技术的功能 导向功能 促进技术转移 吸引外资 鼓励信息公开,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
1874年
德国提出工商 业权利和著作 权保护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 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 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 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 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 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 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 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一条的规定,专利制度有鼓励发 明创造、提升技术水准、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 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著作权制度的功能


保护和开发国内的智力资源,促进国际间的科学文化交流
协调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台湾地区称之为“智慧财产权”。 日本曾称之为“无体财产权”,现在称作“知的所有权”
(日本语)。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efers to creations of the mind, such as inventions;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designs; and symbols, names and images used in commerce.
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 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 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

“蛟龙号”深潜器最终设计集成了12个系统,其中,关系 到乘员安全的生命支持系统、关系到整个潜水器安全的抛 载机构等关键部件,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并为此获得了授 权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3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 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 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 ;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
除宪法、刑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外,我国 知识产权法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最高人民 法院的司法解释构成。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行政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知 识 产 权 导 论
2018.3
参考书及课程设置
王兵等著 . 知识产权基础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9,
第 2 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ISBN:978-7-302-22611-6.
李超主编 . 专利代理实务分册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6,
第3版. ISBN:978-7-5130-4022-8.

郑友德认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科技和文艺领域的智力创 新成果和工商业领域的投资成果享有的法定权益。

吴汉东认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 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刘春田的观点是: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 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dustrial Property includes patents for inventions, trademarks, industrial design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Copyright covers literary works (such as novels, poems and plays), films, music, artistic works (e.g., drawings, paintings, photographs and sculptur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Rights related to copyright include those of performing artists in their performances,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in their recordings, and broadcasters in their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汉语的“知识产权”系英语的 intellectual
property (简称 IP )或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简称 IPR)的意译。我国民法理论在 20世纪70、80年代称之 为“智力成果权”。作为正式的法律用语最早出现在民 法通则中。虽然“知识产权”这种表达在国内学界尚存 异议,但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已为国内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范性文件所接受。

独占性:非权利人可以掌握某特定智力成果(客体本 身),但不能实现该特定智力成果所生的利益(除非 获得权利人的许可),该智力成果上的利益有法律认 可的特定主体凭借“法律上之力”专有。
时限性:知识产权通常只在法定期限内存在、受保护,
法律规定的期限一满,知识产权就自行终止而进入公有 领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 《专利法》第四十二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 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 申请日起计算。 《商标法》第三十七条: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 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
商标制度的功能

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的功能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5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
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文艺复兴时期,著作权制度和发明专利遍及欧洲及美国。 工业革命导致了知识产权法的持续发展,很多国家在 19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 (1884年生效)将知识产权二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后 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定,知识产权涉及: 1、 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制 品与广播;3、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内的发明;4、科学发 现;5、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品商标、服务标记;商号 及其他商业标志;7、反不正当竞争;8、一切来自工业、 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活动成果所产生的其他权利。

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 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IP is protected in law by, for example, patents, copyright and trademarks, which enable people to earn recognition or financial benefit from what they invent or create. By striking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innovators and the wider public interest, the IP system aims to foster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can flourish.
途径和工具。

对知识产权特性、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内容、知识
产权归属、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有基本认识。
主要内容
1.1 1.2 1.3 1.4 1.5
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的特性 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
1.1 知识产权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